姚建初
- 作品数:8 被引量:48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藏北高原珍稀动物初报
- 1990年
- 藏北高原地处青藏高原的腹地,从全国动物地理区划中,属羌塘高原小区及藏东山地小区。于1987年3—8月,我们在该地区进行珍稀动物资源考察,通过调查,获43种珍稀保护动物,其中8种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见表1)。该区东部,主要分布着林区及林灌动物,同时横断山脉的有些种类也延伸分布到这里,使该区的东部在动物分布上呈现出过渡性,但整个地区的珍稀动物仍以青藏高原的特有种占优势。由于高原气候严寒干燥,缺氧和开阔景观缺乏天然掩蔽条件,为了适应这种环境,有蹄类的鼻腔宽大,气管粗壮,被毛特别绒厚而丰满,这是动物对高原气候的特殊适应,也反映出动物本身的遗传特性。1987年3—8月,应西藏那曲地区科委的邀请,赴藏北地区进行野生动物资源考察,并对该区的珍稀保护动物种类、分布、生态习性及保护现状作了调查研究。解放前,因环境条件恶劣,中外学者很少进入该区考察。解放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考察队也仅在该地区的个别县进行了调查采集(李德浩、王祖祥1970;冯作建1976),本次考察,除东部外,还深入到该区的西部各县,进行全区性的调查了解,现将所得资料进行整理总结,报道如下。
- 姚建初邵孟明陈兴汉
- 关键词:珍稀动物藏北高原资源调查
- 西藏那曲地区的鸟类被引量:4
- 1991年
- 1987年3—8月,布那曲地区进行了鸟类调查,共获得118种及亚种,分属于14目27科,其中繁殖鸟类96种:古北种55种,东洋种9种,广布种18种和特有种14种。据该地区自然条件和鸟类区系组成,将该地划分为东部高山河谷、山地森林灌丛区,高原草甸、草原及湖泊沼泽区,羌塘高原干草原、荒漠区。
- 姚建初邵孟明陈兴汉
- 关键词:鸟类区系生态
- 血雉地理分布的研究被引量:2
- 1993年
- 研究了血雉目前的分布范围以及分布现状.由于血雉的分布受海拔、气侯、植被以及人类经济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使血雉呈现出断续的相对集中的种群分布状态.所以,目前的分布范围相比60年代和70年代要小,这种分布区的相应缩小与人类经济活动而影响到生态环境的改变有着密切的关系.
- 姚建初王廷正
- 关键词:地理分布生境
- 陕西太白山地区鸟类三十年变化情况的调查被引量:20
- 1991年
- 本文从1956—1985年间,对太白山地区的鸟类作了分析对比,据文献记载,该地区计有192种和亚种,占秦岭鸟类的57%;而1982—1985年的采集调查中,共获151种和亚种,占秦岭鸟类的44.7%,30年后,下降了12.3%,目前已有41种鸟类未采到标本。 由于环境的变化,鸟类的分布不断向上迁移,同时分析了种类下降和种群数量变动的原因。说明了生态环境是影响鸟类分布和种群数量发展的重要因素。
- 姚建初
- 关键词:鸟类
- 陕西太白山的血雉被引量:10
- 1989年
- 1982—1985年在太白山进行了血雉生态学研究。血雉秦岭亚种,分布于太白山北坡2200—3200米,南坡1800—3200米之间的落叶松林、冷杉林、桦木林和针叶混交林。雌雄性比北坡为1:1.04,雏鸟为成鸟的46%;南坡为1:1.17,雏鸟为成鸟的57%。南坡每公里平均遇见率为0.92只,北坡为0.66只。血雉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在繁殖期间亦食一些动物住食物。据剖检155只嗉嚷分析,发现全年取食60多种植物,占取食总量的87%,繁殖期间也吃一些动物性食物,但仅占总食量的13%。血雉的食物随着季节和植物的生长阶段而改变。
- 姚建初
- 关键词:血雉生活习性
- 太白山鸟类垂直分布的研究被引量:12
- 1986年
- 太白山为我国著名的高山,是我国东经105°以东的最高峰,高达3767米。该山在地貌上具有高山深谷和冰川地形,同时在气候,植被、动物和土壤等方面具有典型的垂直分带现象。有关太白山鸟类的垂直分布,仅郑作新等(1973)作过简单叙述。为了能有效的利用鸟类资源,保护森林,满足当前对鸟类资源的规划和利用,作者于1982年6—8月,1983年6—9月,11—12月,1984年1、4月对太白山鸟类垂直分布的特点、原因.
- 姚建初郑永烈
- 关键词:群落
-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的红腹锦鸡被引量:4
- 1991年
- 姚建初
- 关键词:红腹锦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