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新生

作品数:577 被引量:5,022H指数:38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56篇期刊文章
  • 171篇专利
  • 43篇会议论文
  • 6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91篇医药卫生
  • 23篇生物学
  • 16篇理学
  • 10篇化学工程
  • 5篇农业科学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经济管理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天文地球
  • 2篇政治法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22篇活性
  • 78篇化合物
  • 75篇学成
  • 75篇化学成分
  • 72篇药物
  • 64篇细胞
  • 55篇类化合物
  • 53篇类化
  • 48篇色谱
  • 43篇中药
  • 34篇皂苷
  • 30篇活性成分
  • 29篇化学成分研究
  • 27篇黄酮
  • 25篇肿瘤
  • 25篇萜类
  • 24篇抗氧化
  • 22篇柱色谱
  • 20篇制剂
  • 19篇液相色谱

机构

  • 326篇沈阳药科大学
  • 295篇暨南大学
  • 38篇第二军医大学
  • 34篇江苏康缘药业...
  • 25篇中国科学院
  • 18篇清华大学研究...
  • 16篇军事医学科学...
  • 12篇中国热带农业...
  • 11篇中国药科大学
  • 11篇香港理工大学
  • 10篇北京生物医药...
  • 9篇清华大学
  • 9篇中药制药过程...
  • 8篇香港中文大学
  • 8篇深圳市创新中...
  • 7篇广东药学院
  • 7篇日本大学
  • 6篇深圳市药品检...
  • 5篇北京大学
  • 5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576篇姚新生
  • 97篇高昊
  • 93篇王乃利
  • 87篇戴毅
  • 63篇栗原博
  • 37篇陈国栋
  • 33篇王振中
  • 33篇于洋
  • 32篇李海波
  • 31篇邱峰
  • 30篇胡丹
  • 30篇易杨华
  • 30篇叶文才
  • 28篇姚志红
  • 27篇何蓉蓉
  • 27篇张雪
  • 21篇萧伟
  • 20篇汤海峰
  • 20篇于荣敏
  • 19篇周光雄

传媒

  • 65篇中草药
  • 47篇沈阳药科大学...
  • 36篇中国药物化学...
  • 23篇中国中药杂志
  • 18篇中国海洋药物
  • 14篇中国药理学通...
  • 11篇药学学报
  • 10篇中国药学杂志
  • 7篇中药材
  • 7篇Journa...
  • 7篇Chines...
  • 5篇中国实验方剂...
  • 5篇第二军医大学...
  • 5篇分析测试学报
  • 5篇天然产物研究...
  • 5篇中药新药与临...
  • 4篇中国化学会第...
  • 3篇药物生物技术
  • 3篇药物分析杂志
  • 3篇中国中西医结...

年份

  • 10篇2023
  • 14篇2022
  • 9篇2021
  • 15篇2020
  • 13篇2019
  • 10篇2018
  • 16篇2017
  • 19篇2016
  • 12篇2015
  • 16篇2014
  • 14篇2013
  • 20篇2012
  • 26篇2011
  • 32篇2010
  • 33篇2009
  • 39篇2008
  • 41篇2007
  • 35篇2006
  • 25篇2005
  • 18篇2004
57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山竹总氧杂蒽酮类提取物及其在制备TR3受体诱导剂中的用途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山竹总氧杂蒽酮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及作为制备TR3受体诱导剂的用途,属于医药品和食品领域。所述山竹总氧杂蒽酮提取物作为TR3受体诱导剂应用于制备预防或治疗癌症、肝炎或动脉粥样硬化的食品或药物。所述TR3受...
姚新生张晓坤戴毅王光辉段营辉陈海峰
六味地黄汤免疫调节活性成分化学分离的药理学导向评价被引量:38
1998年
目的 :为定向追踪分离六味地黄汤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的活性成分进行导向评价。方法 :运用化学与药理学密切合作的研究方法 ,以环磷酰胺 (Cy)处理小鼠为模型 ,抗体生成反应为活性评价指标 ,对每一步化学分离所得组分进行活性评价 ,确定活性部位。结果 :六味地黄汤及其醇溶、醇沉部分对Cy所致抗体生成反应低下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后二者活性均高于其母体水煎剂 ;其中醇沉部分活性较醇溶部分强。醇沉部分又以活性炭柱层析所得组分CA4活性最强。结论 :六味地黄汤醇沉部分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来源于CA4,其主要由酸性多糖组成。
聂伟张永祥茹祥斌乔善义姚新生周金黄
关键词:六味地黄汤免疫调节活性成分化学分离药理学
从人参叶中得到的两个微量皂甙成分被引量:4
1996年
从人参叶中分离得到两种微量皂甙成分,分别为3β,12β,20(S)-三羟基达玛-24(25)-烯-(20-O-α-L-呋喃阿拉伯糖基(1→+6)-β-D-吡哺葡萄糖基)-3-O-β-D-吡喃葡萄糖甙(1),和3β,12β,20(S)-三羟基达玛-24(25)-烯(20-O-α-L-吡喃阿拉伯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基)-3-O-β-D-吡喃葡萄糖甙(2),前者为三七参甙-Fe(notoginsenoside-Fe),后者为一新的天然产物,命名为人参皂甙-Rd2(ginsenoside-Rd2)。
窦德强陈英杰孟志云文晔裴玉萍徐绥绪姚新生
关键词:人参叶化学成分
HPLC测定薤白提取物中呋甾皂苷Ⅰ的含量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建立薤白提取物中呋甾皂苷Ⅰ的高效液相含量测定法.方法:薤白提取物经过甲醇回流后,滤液浓缩,定容,以甲醇-水(69:31)为流动相,柱温30℃,以HPLC-RID检测其中呋甾皂苷Ⅰ的含量.结果:线性范围5~100μg,r=0.999 8,平均回收率101.1%,RSD 1.6%.结论:本法简单,快捷,重复性良好,可用于薤白提取物的质量控制.
陈海峰王乃利戴毅姚新生
关键词:薤白提取物
海洋细菌Bacillus sp.次生代谢产物的分离与鉴定被引量:17
2010年
目的研究1株海洋细菌Bacillus sp.(No.DY1979)的次生代谢产物。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手段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各种光谱技术对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得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2′-二硫代二苯并噻唑(2,2′-dibenzothiazolyl disulfide,1)、2(3H)-苯并噻唑酮(2(3H)-benzothiazolone,2)、环(甘-脯)二肽(cyclo(Gly-Pro),3)、环(亮-脯)二肽(cyclo(Leu-Pro),4)、环(甘-丙)二肽(cyclo(Gly-Ala),5)、色氨酸(tryptophan,6)、1,2,3,4-四氢-3-羧基-2-卡波林(1,2,3,4-tetrahydro-3-carboxy-2-carboline,7)、胸腺嘧啶(thymine,8)、尿嘧啶(uracil,9)、苯乙酸(phenylace-tic acid,10)、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1,2-benzenedicarboxylic acid diisobutyl ester,11)、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1,2-benzenedicarboxylic acid dibutyl ester,12)。结论化合物1、2为含硫含氮的杂环类化合物,化合物1为细菌中首次分离,化合物2曾从另一株海洋细菌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9为含氮成分,其中化合物3-5为常见的细菌代谢产物环二肽,化合物6、7属氨基酸及其衍生物。
高昊陈国栋唐金山张树丹王乃利姚新生
关键词:海洋细菌BACILLUS次生代谢产物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
银杏愈伤组织培养及银杏内酯测定的研究(英文)被引量:9
1999年
国内首次采用固体培养的方法对组织培养法生产银杏内酯进行了研究.考察了银杏不同外植体的愈伤组织的诱导情况;对得到的各种愈伤组织进行了继代驯化,并考察了光照、MS培养基成分等多种理化因子及激素对愈伤组织的诱导及生长的影响;应用生物法(PAF)和HPLC对愈伤组织中的银杏内酯A和B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
郑玉果于荣敏姚新生张辉邵刚
关键词:银杏愈伤组织HPLC
药用植物缬草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与开发被引量:28
2000年
纵览缬草属植物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并对缬草药物的开发进行了综述
张振学姚新生
关键词:缬草生物活性药用植物挥发油
一种高稳定性抗白内障药物
本发明是一种高稳定性抗白内障药物,它具有生物利用度高,安全性和稳定性也高的特点,它的有效成分为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DDC)<Sub>2</Sub>Zn,该药物的水溶液为滴眼液,上述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DDC)<...
王思玲苏德森王敏伟姚新生崛了平伊藤吉将
文献传递
瓜蒌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成分研究被引量:66
2004年
目的研究瓜蒌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成分。方法利用抗血小板聚集的活性追踪方法 ,采用 Sephadex L H- 2 0柱色谱、反复硅胶柱色谱分离 ,通过 IR、1 H- NMR、1 3C- NMR、MS等波谱分析手段研究化学结构。结果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 ,分别鉴定为棕榈酸 (I) ,5 ,5 '-双氧甲基呋喃醛 ( ) ,N -苯基苯二甲酰亚胺 ( ) ,4 -羟基 - 2 -甲氧基苯甲酸 ( ) ,4 -羟基 -烟酸 ( ) ,香叶木素 - 7- O- β- D-葡萄糖苷 ( ) ,腺苷 ( )。结论化合物 、 、 均具有很强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化合物 为首次从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天然产物 ,化合物 ~ 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获得 ,化合物 、 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刘岱琳曲戈霞王乃利姚新生北中进
关键词:瓜蒌血小板聚集活性成分
中药知识产权保护与中药作用物质基础研究被引量:5
2004年
姚新生叶文才
关键词:中药知识产权药品知识
共5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