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又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AVNFH),是骨科领域常见且难治的疾病。幼儿的股骨头骨骼尚未发育成熟,表现与成人不同,称为Perthes病(Legg-CalvePerthes disease,LCPD)。国际骨循环学会(Association Research Circulation Osseous,ARCO)及美国医师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Orthopaedic Surgeons,AAOS)将ONFH定义为:股骨头血供中断或受损,引起骨细胞和骨髓成分死亡以及伴随其后的组织修复,继而导致股骨头结构改变、股骨头塌陷,引起关节疼痛、关节功能障碍的疾病[1]。目前治疗ONFH的方法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尽管这些方法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然而目前尚无疗效确切、普遍适用各时期的治疗方法出现。
背景:目前运动疗法是非药物治疗腰痛的有效方法,运动疗法可通过骨骼和肌肉之间的机械-化学偶联维持腰椎的稳定,但目前尚无关于运动疗法通过机械-化学偶联缓解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之间研究进展及最佳治疗方案的明确阐述。目的:综述运动疗法时椎旁肌通过机械-化学偶联影响腰椎稳定性进而缓解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的相关研究进展,以及目前运动疗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的最佳方案。方法:在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Web of Science和PubMed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以“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腰椎稳定,椎旁肌,运动疗法”为中文检索词,以“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lumbar stabilization,paravertebral muscle,exercise therapy”为英文检索词,检索各数据库建库至2024年1月发表的相关文献,最终纳入93篇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运动疗法可以通过适当的机械刺激作用于椎旁肌和骨骼并使其产生相应的变化。运动疗法主要通过机械-化学偶联方式来提高椎旁肌的质量,进而维持腰椎稳定,从而更好地缓解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是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的重要干预措施。但是,对于运动疗法通过腰椎稳定来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的确切有效方案尚无明确报道。个体化运动方案的制定对于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的治疗和预后尤为重要。同一个体的肌肉质量与骨骼质量是密切相关的,影像学评估椎旁肌的质量和体积对于疾病的发现和干预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