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绵惠

作品数:5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黄委会三门峡库区水文水资源局更多>>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水利工程

主题

  • 3篇水库
  • 3篇冲淤
  • 2篇汛期
  • 2篇三门峡水库
  • 2篇泥沙
  • 2篇潼关高程
  • 2篇黄河
  • 2篇洪水
  • 1篇三门峡水利枢...
  • 1篇水库调度
  • 1篇水库泥沙
  • 1篇水利枢纽
  • 1篇水沙
  • 1篇水沙变化
  • 1篇小北干流
  • 1篇黄河小北干流
  • 1篇河床
  • 1篇河床冲淤
  • 1篇冰塞
  • 1篇冲淤平衡

机构

  • 5篇黄委会三门峡...

作者

  • 5篇孙绵惠
  • 1篇段新奇
  • 1篇李春光

传媒

  • 4篇人民黄河
  • 1篇泥沙研究

年份

  • 1篇2001
  • 2篇1997
  • 1篇1995
  • 1篇199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1993年汛期潼关高程升高原因的调查分析
1994年
潼关河床自“92.8”洪水强烈冲刷后,因局部河段比降调整和冰凌壅水淤积,于1993年汛前迅速回淤。1993年汛期由于入库水沙偏枯、局部河段比降调整和河势变化等影响,潼关河段虽从泥沙数量上实现了冲淤平衡,但潼关高程却因塌滩淤槽、河底坦化、同流量流速减小等原因,仍较汛初略有升高。
孙绵惠
关键词:洪水泥沙冲淤
三门峡水利枢纽汛期发电的泥沙调节
1997年
三门峡水利枢纽从1989年起汛期进行浑水发电试验,优化汛期调度运用。最近几年汛期,在深入分析进出库水沙变化和冲淤情况的基础上,合理地进行了水沙调节。汛期发电与排沙分阶段运用,洪水多沙期降低水位泄洪排沙,恢复库容;平水期控制305m水位发电,入库泥沙经坝前空水段分选,出库泥沙减少,颗粒细化,过机水流减沙效果更为显著。选择适当时机排沙3~4天,全水淤积物可全部清出库外,库容恢复后调沙效果进一步提高。回水末端以上河道不受空水影响,河床冲刷继续发展。
孙绵惠段新奇付卫山
关键词:水库调度
1994年汛期三门峡水库运用情况及冲淤特点被引量:2
1995年
通过对三门峡水库1994年汛期各阶段的水沙条件、运用情况、冲淤变化和水沙调节等特点进行分析,提出了汛期排沙与发电应分阶段运用,并根据水沙变化和库区冲淤情况适时调度、合理调水调沙的运用方式,有利于库区泥沙冲淤平衡、降低潼关高程、减少过机泥沙、提高发电效益。浑水发电,泄洪排沙,冲淤平衡,三门峡水库,汛期。
孙绵惠
关键词:三门峡水库水库泥沙冲淤平衡汛期
1996年凌汛黄河小北干流冰塞壅水成因分析被引量:10
1997年
1996年1月中旬,黄河三门峡库区大禹渡一带处在坝前水位315—316m的回水末端,因寒流入侵,气温下降5~7℃,河道积冰增多,在流量300m3/s左右的情况下,弯道的狭窄水域卡冰封冻,水位壅高。长时间的低温风雪天气,以及大风降温初期在黄河小北干流和潼关河段所形成的冰凌堆积,又直接导致冰塞壅水节节上延。黄河小北干流潼关至蒲州老城河段于1月20日开始封冻,2月7日全面开河。封冻河段水位普遍壅高11-1.8m,两岸滩区冰水漫溢,受淹面积约160km2,滞蓄水量1.34亿m3。
孙绵惠
关键词:冰塞黄河小北干流
近期潼关水沙变化对河床冲淤的影响被引量:2
2001年
198 6年以来 ,潼关水量和沙量大幅减少 ,洪峰少 ,流量小 ,历时短 ,含沙量高。 1986~ 1999年汛期平均水量 12 0亿m3,比前期减少 40 %~ 6 0 %。日平均流量大于 30 0 0m3 s的出现天数和水量均减少 90 %以上。沙量变化较小 ,含沙量成倍增加 ,致使潼关高程汛期平均下降幅度明显偏小 ,比非汛期上升值偏小 0 .10m。比建库前汛期平均下降值偏小 0 .0 8m。若与控制运用初期相比 ,则偏小 0 .30m。为了适应入库水沙条件的不利变化 ,水库运用方式多次进行调整和改善 ,但河床淤积仍较 1985年前严重 ,潼关高程逐年上升。尤其 1994年以来 ,入库水沙量在前期大幅减少的基础上又有明显减少。潼关高程居高不下 ,长期变动在 32 8.0 0~ 32 8.35m之间。
孙绵惠李春光傅卫山张冠生
关键词:水沙变化河床冲淤潼关高程三门峡水库黄河洪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