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
- 作品数:9 被引量:59H指数:6
- 供职机构: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江西省农科院创新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芦笋茎枯病菌细胞壁降解酶活性的测定及条件优化被引量:11
- 2014年
- 为明确芦笋茎枯病菌细胞壁降解酶的活性及测定条件,利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DNS法)测定7种常见细胞壁降解酶的活性,比较不同底物对3种主要酶的诱导作用,并从温度、时间、pH值等方面优化酶活性的测定条件。结果表明: 7种细胞壁降解酶中,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olygalacturonase,PG)的活性较高,其次是果胶甲基半乳糖醛酸酶(polymethylgalacturonase,PMG)和β-1,4-内切葡聚糖酶(endo-β-1,4-glucanase,Cx),其他4种酶活性较低。在3种主要细胞壁降解酶中,Cx以1%羧甲基纤维素钠盐(CMC)作为底物的诱导效果较好,PG和PMG以1%柑橘果胶(pectin)作为底物的诱导效果较好。Cx 的最佳反应温度是50℃, PG的最佳反应温度是50~60℃, PMG的最佳反应温度是60℃; Cx的最佳反应时间是50 min, PG和PMG的最佳反应时间是60 min; Cx和PG的最佳反应pH值是4.0, PMG的最佳反应pH值是8.0。
- 杨迎青孟凡兰波徐沛东张顺梁李湘民
- 关键词:芦笋细胞壁降解酶酶活性
- 江西省白背飞虱消长动态及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带毒率的测定被引量:7
- 2013年
- 为明确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áth)的消长动态及其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带毒率的影响,分别采用诱虫灯测报和田间取样方法测定江西省崇义、井冈山、莲花和万安等4个县(市)灯下和水稻田间白背飞虱的消长动态,并采用RT-PCR方法测定4个县(市)不同时期灯下和水稻田间白背飞虱的带毒率。结果表明:江西省4个县(市)灯下和田间白背飞虱消长动态与带毒率变化规律相同,即白背飞虱高发期其带毒率也较高。崇义和万安白背飞虱及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高峰期较早,在7月28日左右;其次是井冈山,高峰期在8月8日左右;莲花则最晚,高峰期在8月18日左右。根据白背飞虱发生高峰期的时间差异,可以推测携带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RBSDV)的白背飞虱是从东南方向传入江西省的,并进一步传播到邻近省份。
- 杨迎青兰波孟凡钟玲张顺梁李湘民
- 关键词:白背飞虱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带毒率
- 芦笋茎枯病菌的鉴定及区域差异性分析被引量:18
- 2012年
- 芦笋茎枯病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毁灭性病害,为准确鉴定其致病菌和探明不同区域菌株的分化程度,通过形态学观察和核糖体DNA内转录间区(rDNA ITS)序列比对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比较五省份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和ITS序列上的差异,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芦笋茎枯病的致病菌为天门冬拟茎点霉Phomopsis asparagi。海南省菌株的菌丝生长较快,培养5天后的平均直径为8.5 cm;培养14天后,江西省菌株由白色变为淡绿色,其它各省菌株由白色变为灰白色,海南省菌株的菌落呈现同心轮纹状;福建省菌株产生的分生孢子器较多,平均60个/皿;五省菌株在1~238 bp和298~591 bp的ITS区段存在差异性碱基,其中河北省菌株的差异性碱基数最多;五省菌株大致聚为2个组群,河北省菌株单独聚为1个组群,其它省份菌株聚为1个组群,天门冬拟茎点霉P.asparagi与叶下珠生拟茎点霉P.phyllanthicola亲缘关系较近。
- 杨迎青李湘民孟凡兰波张洁
- 关键词:芦笋茎枯病菌RDNAITS系统发育
- 稻瘟病菌产孢技术研究被引量:9
- 2012年
- 通过比较稻瘟病菌在6种产孢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和产孢量,发现米糠培养基是最适宜的稻瘟病菌产孢培养基;在确定米糠培养基为产孢培养基的基础上进行了初步的产孢条件的研究,在每天光照16~24 h,并连续培养5~7 d的条件下产孢量最大。
- 兰波李湘民杨迎青何烈干孟凡
- 关键词:稻瘟病菌培养基
- 不同地理来源芦笋茎枯病菌对杀菌剂抗药性的差异被引量:11
- 2013年
- 为明确不同省份芦笋茎枯病菌对内吸性和保护性杀菌剂抗药性的差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6个省24个菌株对多菌灵和代森锰锌2种杀菌剂的抗药水平,并比较了其差异。结果表明:各省份菌株对2种杀菌剂的抗药性均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山东省菌株对多菌灵的抗药性最强,平均EC50值为1.10 mg/L,江西省和福建省菌株次之,平均EC50值分别为0.58 mg/L和0.33 mg/L;福建省菌株对代森锰锌的抗药性最强,平均EC50值为34.53 mg/L,河北省和山东省菌株次之,平均EC50值分别为15.88 mg/L和14.19 mg/L。多菌灵相对代森锰锌更易产生抗药性,其抗药菌株为7个,平均抗性水平为3.66,抗性频率为29.17%;而代森锰锌抗性菌株为4个,平均抗性水平为1.90,抗性频率为16.67%。24个菌株中,SD4对多菌灵和代森锰锌的抗药性均较强,抗性水平分别为10.44和3.01,表现出多抗性。
- 孟凡杨迎青兰波李湘民
- 关键词:芦笋茎枯病地理来源抗药性
- 芦笋茎枯病苗期抗性鉴定方法
- 一种芦笋茎枯病的苗期抗性鉴定的方法,先制定芦笋幼苗接种的四级分级标准,分级标准如下:0级:无发病;1级:发病面积占株冠面积的10%以下;2级:发病面积占株冠面积的11%-30%;3级:发病面积占株冠面积的31%-50%;...
- 李湘民杨迎青兰波孟凡
- 文献传递
- 芦笋茎枯病菌生物学特性及抗药性研究
- 内容摘要:对江西、海南、福建、山东、河北、山西六个省的芦笋茎枯病菌进行了分离纯化和鉴定,分析了他们的rDNA-ITS序列,并做了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表明,芦笋茎枯病菌的病原物是天门冬拟茎点霉(Phomopsis aspa...
- 孟凡
- 关键词:ITS序列系统发育树产孢杀菌剂
- 文献传递
-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检测及其在江西省的区域分布被引量:6
- 2012年
- 为明确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RBSDV)这2种病毒在江西省的分布,首先从永修县、南昌县和大余县等8县市采集水稻疑似矮缩病株,用2种病毒一步检测法对这2种病毒进行RT-PCR检测。结果表明:永修县所有样品均检出RBSDV,检出率为100%;南昌县同时检出RBSDV和SRBSDV,检出率分别为90%和20%,其中南昌县的1个样品同时检出2种病毒,存在复合侵染;大余县、莲花县、崇义县、婺源县、万安县和井冈山市等6县的所有样品均检出SRBSDV,检出率100%。然后,对这2种病毒在江西省的分布特点进行分析。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江西省西南部和东北部只有SRBSDV分布,江西省北部只有RBSDV分布,而处于以上3个病毒重发区之间的南昌县同时有RBSDV和SRBSDV分布。同时基于S9序列和S10序列建立这2种病毒及其近缘种的系统发育树,分析其亲缘关系。
- 杨迎青李湘民兰波钟玲孟凡张洁
- 关键词: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T-PCR
- 芦笋茎枯病抗性鉴定方法的建立及芦笋抗病种质资源的筛选被引量:15
- 2012年
- 芦笋(Asparagus officinalis Linne)又称石刁柏,由于其营养价值高,并能润肺、镇咳、祛痰,具有抑制肿瘤生长的药理功能,深受人们的喜爱。近年来,随着芦笋市场与栽培面积的扩大,在生产上病害的发生也逐年增加,尤其茎枯病的严重发生已严重影响了芦笋的产量与质量。
- 杨迎青李湘民孟凡兰波
- 关键词:芦笋茎枯病种质资源抗病抗性药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