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季莉莉

作品数:14 被引量:52H指数:4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常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脑梗
  • 6篇脑梗死
  • 6篇梗死
  • 4篇急性
  • 3篇疗效
  • 3篇疗效观察
  • 3篇复发
  • 2篇蛋白
  • 2篇蛋白原
  • 2篇血浆
  • 2篇血浆纤维
  • 2篇血浆纤维蛋白
  • 2篇血浆纤维蛋白...
  • 2篇血小板
  • 2篇血小板治疗
  • 2篇亚急性
  • 2篇亚急性联合变...
  • 2篇同型半胱氨酸
  • 2篇卒中
  • 2篇卒中复发

机构

  • 9篇江苏大学附属...
  • 5篇常州市武进人...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14篇季莉莉
  • 8篇马爱金
  • 8篇陈文亚
  • 7篇毛伦林
  • 4篇郝冬琳
  • 4篇王佳佳
  • 4篇王利惠
  • 3篇许元丰
  • 3篇张金
  • 2篇刘志清
  • 2篇吴波娜
  • 2篇郝冬林
  • 2篇华敏
  • 1篇史红娟
  • 1篇刘良卿
  • 1篇吴文
  • 1篇李乐超
  • 1篇狄晴
  • 1篇张燕芳

传媒

  • 2篇中华老年心脑...
  • 2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天津医药
  • 1篇中国现代神经...
  • 1篇国际脑血管病...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首发表现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一例被引量:1
2021年
患者女性,47岁,主因反复头晕2年,行走不稳4个月,于2019年6月20日首次入院。患者于2017年4月26日中午突发头晕,伴恶心呕吐,无头痛、视物旋转、肢体活动障碍,外院急诊行头部MRI检查提示左侧小脑陈旧性梗死,MRA和MRV未见明显异常,临床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能",予以倍他司汀(12 mg/次、3次/d)口服5天后头晕好转。
毛伦林季莉莉华敏王利惠陈文亚
关键词:干燥综合征中枢神经系统头晕小脑
血清OX40L对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血清OX40配体(OX40L)对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17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入院30天内存活127例、死亡90例,另选健康志愿者12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OX40L水平。以入院30天为研究终点,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预测血清OX40L水平对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预后的效能,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不同血清OX40L水平者预后情况。结果脑梗死组血清OX40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脑梗死组死亡者血清OX40L水平明显高于存活者(P均<0. 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OX40L水平预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为0. 757(95%CI:0. 693~0. 821,P <0. 01),其cut off值为37. 5 ng/m L,此时其预测患者死亡的敏感性为71%、特异性为70%。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血清OX40L水平≥37. 5 ng/m L者较血清OX40L水平<37. 5 ng/m L者入院30天内死亡风险更高(χ2=41. 962,P <0. 01)。结论高血清OX40L水平的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病死率较高。血清OX40L水平有助于判断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预后。
毛伦林陈文亚马爱金季莉莉黄婷婷
关键词:脑梗死OX40配体预后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54例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短期随访的回顾性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神经影像学表现以及预后。方法收集54例SCD患者,均已给予不少于6个月的维生素B12治疗。采用功能障碍评定量表对患者入院时和6个月后的症状体征进行评分,并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营养状况、血液检查结果和脊髓MRI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肢体麻木是SCD患者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发生早于运动症状(P<0.05)。所有患者在给予维生素B12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临床改善。入院或6个月后随访时分别按性别、年龄、脊髓MRI表现、Hb、血清维生素B12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组,功能障碍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营养不良组入院及6个月后随访时的功能障碍评分均显著高于非营养不良组(P<0.05)。短病程组入院6个月后随访时的功能障碍评分显著低于长病程组(P<0.05)。结论SCD患者的感觉症状发生早于运动症状。营养状况和病程与SCD患者的神经功能损害程度相关。病程越短、非营养不良的SCD患者短期预后可能越好。
毛伦林季莉莉马爱金王利惠黄婷婷陈文亚
关键词:亚急性联合变性维生素B12同型半胱氨酸营养不良
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对首次缺血性卒中后1年内卒中复发的影响: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对首次缺血性卒中后1年内卒中复发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首次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至少随访1年。将患者分为复发组与未复发组,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首次缺血性卒中患者1年内复发的危险因素;根据发病初血浆Fib水平,将患者分为高Fib组和正常Fib组,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比较两组患者复发率。结果共纳入121例首次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11例完成1年随访,其中30例(27.027%)复发。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Fib水平高[优势比(oddsratio,OR)13.238,95%可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l,CI)1.152~152.077;P=0.038]、初次发病年龄大(OR1.321,95%c,1.064~1.641;P=0.012)、体质指数高(OR1.351,95%CI1.001~1.823;P=0.049)、服用抗血小板药(OR36.819,95%CI1.890~717.143;P=0.017)和降血压药(OR50.765,95%C13.198~805.878;P=0.005)依从性差是初次缺血性卒中患者短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函数曲线显示,高Fib组卒中复发率显著性高于正常Fib组(Log-Rank检验,P=0.000)。结论血浆Fib水平增高、高龄、肥胖以及服用抗血小板药和降血压药依从性差是初次缺血性卒中患者短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季莉莉郝冬琳马爱金李乐超张燕芳狄晴
关键词:卒中脑缺血纤维蛋白原复发
小动脉硬化性脑小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及影像学总负荷的相关因素研究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 探讨小动脉硬化性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认知功能和影像学总负荷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22年8月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神经内科首次住院确诊的小动脉硬化性CSVD患者146例,根据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分为认知障碍组108例,非认知障碍组38例。收集人口学信息、临床表现、认知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实验室检查及随访结果,采用头颅MRI评估脑白质高信号(WMH)Fazekas评分、CSVD影像学总负荷及脑萎缩评分。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与CSVD认知功能的相关因素,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与CSVD影像学总负荷的相关因素。结果 认知障碍组年龄、日常生活能力中重度依赖、脑深部WMH评分、浅表脑萎缩评分和深部脑萎缩评分显著高于非认知障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深部脑萎缩与CSVD认知障碍独立相关(OR=1.491,95%CI:1.054~2.109,P=0.024)。有79例患者完成中位数随访3年,随访后认知障碍和CSVD影像学总负荷评分高的人数显著增加(P<0.01)。单因素分析中,CSVD影像学总负荷与吸烟(OR=2.192,95%CI:1.010~4.754,P=0.047)、高血压(OR=4.904,95%CI:1.547~15.549,P=0.007)相关。多因素分析中,CSVD影像学总负荷与高血压独立相关(OR=7.338,95%CI:2.175~24.730,P=0.001)。结论 小动脉硬化性CVSD的病程可能与认知功能和影像学总负荷相关。深部脑萎缩是CSVD认知障碍的独立相关因素,高血压是CSVD影像学总负荷的独立相关因素。
华敏孟洁季莉莉马爱金刘志清张金许元丰陈文亚毛伦林
关键词:小动脉硬化
尤瑞克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脑梗死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根据病情和合并症给予控制血压、控制血糖、调整血脂及抗感染等治疗。2组患者在试验前均未给予溶栓、抗凝等治疗。2组患者均加用阿司匹林和阿托伐他汀,观察组在常规治疗上加用尤瑞克林0.15PNA单位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中静滴,1次/d,并联合氯吡格雷75mg口服qd。2组患者均治疗14d。采用NIHSS量表评定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及12周存活病人ADL缺陷程度。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分别与本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周存活病人ADL缺陷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尤瑞克林联合氯吡格雷能够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荐。
马爱金郝冬林季莉莉陈文亚
关键词:尤瑞克林氯吡格雷脑梗死
帕金森病患者冻结步态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构建
2023年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PD)患者冻结步态(FOG)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构建定量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208例PD患者根据是否存在FOG分为FOG组(98例)和无FOG组(110例),分别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FOG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模型。结果FOG组患者年龄、PD首发年龄、PD病程、帕金森病问卷(PDQ39)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和焦虑量表14项(HAMA-14)评分、快速眼球运动睡眠行为障碍筛查问卷(RBDSQ)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明显大于无FOG组,视空间功能障碍比例和改良Hoehn-Yahr(H-Y)分级严重程度高于无FOG组,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分低于无FOG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较高的RBDSQ评分(OR=2.724,95%CI:1.458~5.090)、PDQ39评分(OR=7.358,95%CI:2.448~22.078)、H-Y分级(OR=4.272,95%CI:1.886~9.673)和有视空间功能障碍(OR=2.134,95%CI:1.349~3.376)是PD患者发生FOG的独立危险因素。R软件建立列线图模型,总分120分。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模型预测FOG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67(95%CI:0.810~0.935),提示模型预测效能较好。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模型拟合优度较好(χ^(2)=2.635,P=0.642)。校准曲线显示模型预测概率与实际发生率有较好的一致性。临床决策曲线显示模型的获益性尚可。结论PD患者有较高的FOG发生率,RBDSQ评分、PDQ39评分、视空间功能障碍和H-Y分级是其独立影响因素;建立的列线图模型预测FOG的效能较好。
季莉莉许元丰史红娟陈文亚刘良卿
关键词:帕金森病冻结步态列线图
强化抗血小板治疗在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危患者二级预防中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观察强化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在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危患者二级预防中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艾森卒中风险评分(ESRS)量表筛选住院的急性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危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氯吡格雷组和阿司匹林组,每组50例。两组均给予脑卒中常规治疗,氯吡格雷组予氯吡格雷75 mg及阿司匹林100 mg口服,1周后仅予氯吡格雷75 mg,口服。阿司匹林组予阿司匹林200 mg,口服,1周后改为100 mg,口服。随访3个月和1年,观察两组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随访3个月时,脑卒中复发率:阿司匹林组为6.3%,氯吡格雷组为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阿司匹林组为14%,氯吡格雷组为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时,脑卒中复发率:阿司匹林组为13%,氯吡格雷组为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阿司匹林组为38%,氯吡格雷组为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危患者二级预防中强化抗血小板治疗可降低脑卒中复发风险,长期应用获益较高,安全性好。
郝冬琳吴波娜毛伦林许元丰张金季莉莉王佳佳
关键词:脑卒中高危
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对初次脑梗死患者复发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及其他因素对初次脑梗死患者复发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118例初次急性脑梗死患者,至少随访1年.根据是否复发,将患者分为复发组与未复发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影响初次脑梗...
季莉莉狄晴
α-硫辛酸治疗急性脑梗死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观察α-硫辛酸治疗急性脑梗死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在试验前均未给予溶栓治疗。两组患者均根据病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α-硫辛酸注射液600 mg加入0.9%氯化钠250 mL静滴,1次/d,14 d为一疗程。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评定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在12周时评定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和改良Rankin评分(MRS)。结果: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治疗组的NIHSS评分(2.75±0.9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5±2.36)分(P<0.01)。治疗组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10.99±1.77)μ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88±1.20)μmol/L(P<0.01)。12周时,治疗组ADL评分巴氏指数(Barthel Index)为(86.38±6.7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00±12.10)分(P<0.05),治疗组的MRS评分(1.05±0.7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3±0.70)分(P<0.01)。结论:α-硫辛酸治疗急性脑梗死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王利惠郝冬琳吴文季莉莉王佳佳
关键词:硫辛酸脑梗死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