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以刚

作品数:9 被引量:50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辰山植物园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生物学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种子
  • 4篇壳斗科
  • 3篇萌发
  • 2篇盐胁迫
  • 2篇植物
  • 2篇种子萌发
  • 2篇栎属
  • 2篇胁迫
  • 2篇萌发特性
  • 2篇二型性
  • 1篇低山丘陵
  • 1篇低山丘陵区
  • 1篇形态分析
  • 1篇形态学
  • 1篇形态学分析
  • 1篇性状
  • 1篇性状演化
  • 1篇休眠
  • 1篇休眠类型
  • 1篇盐生植物

机构

  • 5篇上海辰山植物...
  • 3篇中国科学院上...
  • 3篇中国科学院遗...
  • 2篇上海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新...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哈尔滨师范大...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上海应用技术...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9篇宋以刚
  • 3篇曾歆花
  • 3篇邓敏
  • 2篇李利
  • 2篇张希明
  • 1篇王全喜
  • 1篇张万军
  • 1篇戴锡玲
  • 1篇璩芳
  • 1篇李全健
  • 1篇杜芳
  • 1篇王妍婷
  • 1篇严岳鸿
  • 1篇刘勇波
  • 1篇李谦盛
  • 1篇潘响亮
  • 1篇赵昕
  • 1篇莫日根高娃
  • 1篇金冬梅
  • 1篇王正伟

传媒

  • 3篇生态学杂志
  • 2篇广西植物
  • 2篇植物研究
  • 1篇草业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异子蓬二型性种子的种皮结构及离子含量差异被引量:4
2012年
异子蓬(Borszczowia aralocaspica)是中亚荒漠区系特有的一年生盐生植物,其种子具有二型性。通过检测异子蓬二型性种子中的生理生化物质以及观察种皮的结构,比较异子蓬二型性种子中营养物质、养分全量以及种皮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1)异子蓬的棕色种子只有一层薄种皮,而黑色种子不但具有一层薄的内种皮还有一层坚硬致密的外种皮;(2)棕色种子的质量大、质量频数分布较为集中,并且吸水迅速,在吸水率较低时就能够大量萌发;(3)棕色种子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全氮、全磷以及K+、Na+、K+/Na+和Mg2+/Na+都显著高于黑色种子。说明在繁殖子代、产生二型性种子时,异子蓬对棕色种子和黑色种子之间的繁殖投入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可能是导致异子蓬二型性种子产生差异性萌发机制的重要原因。
宋以刚李利张希明潘响亮曾歆花
关键词:盐生植物繁殖分配SEM
基于几何形态分析的栎属白栎组叶片形态特征被引量:1
2021年
以壳斗科栎属白栎组的5个种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叶片几何形态学分析(GMMs)。选取了20个天然种群,共采集182个个体,887张叶片,对每张叶片采用几何形态学的标点法,数字化叶形态特征,使5个种的叶形态差异可视化。结果表明:广义普氏分析可以有效地排除叶片位置和大小对叶片形状的影响。基于个体水平的主成分分析表明,槲树分别与槲栎和枹栎2个种的叶片形态差异明显,基于个体水平的典型变量分析表明,叶片的对称组分可以将槲栎与其他4个种准确区分。叶片非对称组分的多变量分析表明,5个种彼此间区别不明显。基于叶片水平的分析表明:区分度较高的两组是槲栎vs.槲树(99.5%vs.100%)和槲树vs.枹栎(99.0%vs.100%),可以通过叶形准确区分;区分度略低的两组是白栎vs.枹栎(90.5%vs.86.8%)和槲树vs.蒙古栎(85.1%vs.82.9%)。本研究为存在频繁杂交渐渗的物种间叶型鉴定提供了新思路。
苏蔚宋以刚祁敏杜芳
关键词:壳斗科
异子蓬二型性种子萌发对盐胁迫的响应被引量:7
2014年
异子蓬是中亚荒漠区系特有的一年生盐生植物,其种子具有二型性(棕色种子和黑色种子)。为了探讨异子蓬二型性种子萌发对不同盐分胁迫的响应,实验分析了二型性种子的渗透调节物质、盐胁迫下胚胎中Na+和K+的含量差异,以及不同NaCl浓度下棕色种子萌发后胚根和胚芽的生物量差异、Na+和K+的含量差异等。结果表明,1)棕色种子的渗透调节物质和受盐离子的毒害程度显著高于黑色种子;2)棕色种子萌发后,胚根和胚芽中Na+含量随NaCl浓度的增大显著增加,但胚根的增加量显著高于胚芽,而对于K+的含量没有显著影响;3)棕色种子萌发后,胚根的伸长速度、含水量显著高于胚芽,但胚芽干重显著高于胚根干重。结果表明,异子蓬二型性种子对盐胁迫体现出了不同的生理生化响应;棕色种子胚根和胚芽的相应变化都显示出了其能够在高盐胁迫下迅速萌发的超强适应能力。
宋以刚李利曾歆花邓敏张希明
关键词:适应性
苦槠传播体的萌发特性与种子休眠类型
2022年
种子的萌发特性是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适应环境变化的固有属性。对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物种的种群更新和种子育苗。本文旨在阐明我国重要资源植物苦槠(Castanopsissclero⁃phylla)的种子休眠类型和萌发特性。研究结果发现:①苦槠种子在其果实中占比非常高;②苦槠的果皮限制了种子对水分的吸收;③苦槠果皮阻碍了种子的萌发,除去果皮以后种子能够在较大温度范围内萌发;④除去果皮以后,苦槠种子在低温(15/5℃、20/10℃)下萌发困难,在25/15℃、30/20℃和35/25℃这3个温度梯度下均能迅速萌发。结果表明,苦槠的传播体(果实)具有物理休眠的特性。因此,壳斗科(Fagaceae)是具有物理休眠和脱水敏感性的一个新纪录科。结合壳斗科的系统发育位置,本研究支持物理休眠是一种较为进化的性状这一假说。
乐新贵王正伟宁馨孙锡青宋以刚
关键词:顽拗性种子壳斗科种子休眠解除
弗吉尼亚栎种子萌发特性被引量:12
2015年
弗吉尼亚栎(Quercus virginiana)原产美国南部和东南沿海平原,是该地区硬叶阔叶林的优势树种,具有很强的耐盐性,是我国华东地区沿海防护林和园林绿化引种树种。本文研究了其种子的吸水和失水特性,盐分、温度以及播种深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1)果实的吸水和失水速率较快,果实含水量降至15%左右时种子已经失活;(2)种子萌发和幼苗阶段均有较强的耐盐能力;(3)高温和低温都不利于弗吉尼亚栎种子的萌发;(4)0~10 cm的播种深度不影响种子的萌发率,但随着播种深度的增加其萌发指数显著降低。表明,弗吉尼亚栎适合种子育苗,其萌发特性完全适应沿海地区的盐碱和沙埋等环境,有利于种群在沿海地区的更新和扩张,适于在我国亚热带海岸种植。
宋以刚邓敏王妍婷
关键词:埋藏深度种群更新盐胁迫种子萌发
壳斗科栎属青冈亚属的花粉形态及其系统学意义被引量:4
2013年
对栎属青冈亚属17个种及炭栎花粉形态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青冈亚属和炭栎花粉均为三拟孔沟,球形至长球形,(15~28.0)μm×(15.0~25.6)μm。花粉外壁纹饰可划分为3种:(1)蠕虫状(包括皱波状)、(2)聚合颗粒状、(3)棒状或小刺状。各纹饰在组间镶嵌分布。棒状及小刺状纹饰为栎属花粉较为原始式样,并为青冈亚属与高山栎组及部分巴东组(sect.Cerris)共有,推测其间具有较其它栎类更为接近的亲缘关系,可能为广义栎属中较为基础的类群,而与栎亚属sect.Quercuss.s.,Lobatae和Protobalanus关系较远。花粉形态对广义栎属系统分类价值仅适用于较高分类阶元。
邓敏宋以刚李全健李谦盛
关键词:栎属花粉扫描电镜
壳斗科雌花不同发育时期比较胚胎学特征初探
2017年
壳斗科是北半球暖温带森林的优势树种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经济开发价值。该研究根据文献资料和野外考察及标本观察,对壳斗科雌花不同发育时期的重要性状进行整理和对比分析,并在系统发育框架下对雌花重要性状的演化趋势进行分析,探讨了上述性状在系统发育树上的演化趋势。选取壳斗科6个属13种雌花发育的5个性状,利用Mesquite在依据Oh&Manos基于核基因CRC和ITS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上,将性状进行编码和赋值,其中合子形成滞后时间按照数量性状进行分析,其余性状按照质量性状进行分析,并用最大简约法重建雌花形态及受精特征的祖先性状。结果表明:壳斗科雌花的4个重要性状子房室无毛被、胚珠具明显珠柄、子房与花柱比值大和花粉在子房室内休眠是祖征;合子形成滞后时间的性状是平行演化特征。针对壳斗科胚囊成熟时珠心组织残余结构的解剖术语混乱的现象,建议以后统一采用"珠心柱"指示该结构。该研究结果揭示了壳斗科花及胚胎学性状的演化趋势,也为探讨这些性状演化提供基础资料。
杨晓瑞王全喜宋以刚
关键词:壳斗科解剖学性状演化
河北太行山低山丘陵区植被恢复过程中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养分变化被引量:22
2013年
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以1986年和2008年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了植物组成与种群结构的变化,运用Shannon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对太行山低山丘陵区植被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土壤养分变化及其与植物物种多样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植被恢复22年后,群落结构和物种组成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群落逐渐由草本向乔灌木转变,且草本植物的物种数显著减少;2)灌木的盖度和生物量显著增加,引起灌下小环境的改变,使湿生草本植物明显减少,从而导致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指数降低;3)植物物种多样性主要受土壤有机质、全N、全P、全K、全Ca和全Mg含量的影响。封山育林22年以后,群落结构渐趋合理,生物量显著增加,物种多样性有所减少,并且对土壤表层的养分产生了明显的回馈作用。
曾歆花张万军宋以刚璩芳赵昕
关键词:植被恢复物种多样性物种组成土壤养分太行山低山丘陵区
凤尾蕨科三种濒危植物:种群现状与保护建议
2022年
凤尾蕨科是中国蕨类植物物种多样性排名第四的大科,其中涵盖地生、岩生、水生等多种生态类型的18个濒危物种。考察具有不同生态类型和适应性的濒危物种的种群现状、比较生态适应特征,并模拟其潜在分布区格局,可以为凤尾蕨科濒危物种的保护提供参考。本研究实地考察了荷叶铁线蕨(Adiantum nelumboiddes)、中国蕨(Aleuritopteris grevilleoides)和粗梗水蕨(Ceratopteris pteridoides)3种濒危凤尾蕨科植物在中国大陆的野生种群的地理分布与规模;分析了影响其生存的关键气候因子;并通过MaxEnt模型模拟在当前气候情景下的潜在分布格局。结果表明:荷叶铁线蕨仅分布于长江三峡库区重庆忠县至万州的狭长区域,对温度变化范围较敏感,野外种群规模仅有500余株,人为干扰严重,亟待保护;中国蕨适应冬季温暖、年降水量较少的环境,主要分布于云南省北部楚雄州大姚县与昆明市禄劝县等地,模型模拟发现同为金沙江流域的元谋县、永仁县、永胜县等地是中国蕨的高度适生区,可能存在尚未发现的野生居群;粗梗水蕨广泛分布于长江中下游湿地以及山东微山湖芦苇荡,种群规模相对较大。基于以上结果,我们对这3种凤尾蕨科植物的保护工作提出了建议。
袁泉刘勇波金冬梅宋以刚莫日根高娃莫日根高娃戴锡玲戴锡玲
关键词:蕨类植物荷叶铁线蕨气候因子生物多样性保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