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建华

作品数:67 被引量:143H指数:8
供职机构:广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文化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9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0篇理学
  • 21篇化学工程
  • 5篇文化科学
  • 1篇电气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24篇配位
  • 23篇配位硅
  • 12篇丙烯
  • 11篇乙烯
  • 11篇乳液
  • 9篇改性
  • 8篇自由基
  • 8篇苯丙
  • 8篇苯丙乳液
  • 8篇丙烯酸
  • 7篇乙烯基
  • 7篇烯基
  • 7篇聚氨酯
  • 7篇甲基丙烯
  • 7篇共聚
  • 7篇含硅
  • 6篇有机硅
  • 6篇自由基聚合
  • 6篇甲基
  • 6篇甲基丙烯酸

机构

  • 56篇广州大学
  • 14篇华南理工大学
  • 5篇中山大学
  • 2篇临沂师范学院
  • 1篇天水师范学院
  • 1篇天水师范高等...

作者

  • 67篇宋建华
  • 18篇张建华
  • 14篇龚克成
  • 14篇苏育志
  • 12篇刘安华
  • 11篇郭仕恒
  • 10篇徐敏
  • 7篇董文
  • 6篇孙陆逸
  • 6篇章永化
  • 5篇吕澍
  • 4篇肖鹏
  • 4篇肖敏
  • 4篇张亚峰
  • 4篇刘平桂
  • 4篇蒋智杰
  • 3篇许家瑞
  • 3篇谢明权
  • 3篇戴冬虹
  • 2篇李楠

传媒

  • 9篇有机硅材料
  • 6篇广州化工
  • 6篇广州大学学报...
  • 5篇高分子材料科...
  • 4篇实验室研究与...
  • 3篇有机化学
  • 3篇应用化学
  • 2篇化学教育
  • 2篇化学世界
  • 2篇化学研究与应...
  • 2篇合成化学
  • 2篇计算机与应用...
  • 2篇广东化工
  • 1篇化学建材
  • 1篇高分子通报
  • 1篇高分子学报
  • 1篇涂料工业
  • 1篇电镀与涂饰
  • 1篇高技术通讯
  • 1篇材料导报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5篇2007
  • 8篇2006
  • 2篇2005
  • 4篇2004
  • 5篇2003
  • 7篇2002
  • 11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9
6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四配位硅与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的制备及其性能
2007年
以SiO_2为起始反应物,与乙二醇、氢氧化钾反应,生成高反应活性的五配位硅钾化合物,并以此为原料与等摩尔比的对苄氯苯乙烯反应制备出含双键单官能团的四配位硅单体;然后与丙烯酸甲酯在甲苯溶剂中进行溶液自由基聚合反应,得到支链含硅共聚物。对合成的四配位硅单体及其共聚物采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能谱元素分析、热失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谱分析、凝胶渗透色谱等测试技术进行了结构表征与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四配位硅单体在1 630 cm^(-1)附近的C=C伸缩振动吸收峰在共聚物中消失了,说明共聚反应完全;共聚物的热性能较好.在357℃开始失重;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3.4℃,刚好界于聚丙烯酸甲酯的T_g(8℃)和苯乙烯基四配位硅的均聚物的T_8(32.8℃)之间;共聚物的数均分子量为2.2×10~4,多分散系数为1.76。通过测定共聚物在潮湿空气中(相对湿度RH=90%)放置一年后的IR谱和分子量,结果表明与新合成物的数据基本一致,说明Si—O—C键接到支链上的共聚物结构很稳定。
宋建华张建华徐敏董文郭仕恒
关键词:自由基聚合丙烯酸甲酯
制备双羟基四配位硅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
2004年
探讨了用电导法跟踪高反应活性的五配位硅钾化合物与2-氯乙醇反应制备双羟基四配位硅化合物的动力学行为,从而确定该反应的反应级数为二级反应,得出在甲醇体系中反应的速率常=1.233h、t53℃=数k64℃=1.818(mol/dm3)-1·h-1、k53℃=0.4437(mol/dm3)-1·h-1,半衰期t64℃11225.051h,和该反应的活化能Ea=86.987kJ/mol。
宋建华许家瑞梁淑霞
关键词:配位硅化学动力学电导法
新型N-甲基-N-(2-溴苯基)-2-取代基-2-氰基酰胺的合成
2014年
以2-溴苯胺和氰乙酸为原料,经N-烷基化、酰胺化和α-烷基化反应合成了4种新型的N-甲基-N-(2-溴苯基)-2-取代基-2-氰基酰胺类化合物(5a^5d),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HR-MS表征。在最佳反应条件[N-甲基-N-(2-溴苯基)-2-氰基乙酰胺(3)1.7 mmol,n(3)∶n(溴乙烷)=1∶1,DMF为溶剂,Cs2CO3为碱,于室温反应6 h]下,5a收率83%。
黄甜宋建华唐建荣陈志沂陈亿新刘天穗刘自力陈国术
关键词:烷基化
丙烯腈改性苯丙乳液的合成与性能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对以苯乙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为反应单体,丙烯腈为功能性单体,采用了核/壳聚合技术的合成苯丙乳液进行了研究。研究了丙烯腈的用量、软硬单体的比例、乳化剂及温度对乳液及其涂膜的性能影响。并对试样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和热重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改性的苯丙乳液比纯苯丙乳液的热性能有所提高,膜的耐溶剂性、耐磨性、耐水性、硬度等均有所提高,并得出丙烯腈用量为8%时效果最佳。
吕澍宋建华
关键词:丙烯腈苯丙乳液改性
配位有机硅在聚醚氨酯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01年
研究了直接从无定型二氧化硅出发 ,与乙二醇、氢氧化钾反应 ,生成高反应活性的五配位硅钾络合物 ,并以此为原料与 2 -氯乙醇反应制备双羟基四配位有机硅单体 ,该单体作为扩连剂再与异氰酸酯基封端的聚醚或聚酯进行低温溶液缩聚反应合成含硅聚醚氨酯 ,经红外光谱、热重分析、胶渗透色谱法测分子量等对合成的物质作了结构表征。热重分析表明该聚合物的耐热性能有所提高 ,胶渗透色谱法测定分子量高于 1
宋建华刘安华龚克成
关键词:溶液缩聚耐热性能含硅聚合物
四配位硅/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的制备及性能被引量:1
2011年
采用四配位硅单体对丙烯酸酯、聚氨酯杂合水分散体进行改性,制备出具有核壳结构的共聚乳液(S i-PUA)。研究了MMA添加量对S i-PUA乳液及涂膜性能的影响。并利用红外光谱(IR)、热失重(TG)、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等手段分别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随着MMA含量的增加,体系聚合稳定性变差,MMA的适合添加量为S i-PUA总质量的20%-30%;PUA涂膜的耐水性和耐溶剂性明显优于PU涂膜,而用四配位硅单体改性后的S i-PUA涂膜,改性效果更加显著。IR表明,MMA、四配位硅单体是参加了聚合反应;DSC表明通过MMA和四配位硅的改性,使得PU的软段和硬段的相容性增加。TG表明改性后的水性聚氨酯耐高温性能有所提高。
宋建华
关键词:水性聚氨酯甲基丙烯酸甲酯PUA
有机硅改性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的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以乙酸乙酯为溶剂,采用溶液聚合方法,分别添加5%、10%、15%、20%、25%、30%和35%硅烷偶联剂(KH-570)与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反应得到一系列有机硅改性的SMA共聚物;并探讨了改性前后产物在各种溶剂中的溶解度、水解产物的粘度、红外光谱以及热分析谱图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通过KH-570改性后的SMA共聚物发生交联反应使聚合物分子量变大、溶解度降低、热失重温度以及玻璃化温度Tg升高。
宋建华吕澍苏育志
关键词:苯乙烯马来酸酐KH-570改性
苯乙烯基四配位硅均聚物的制备及结构表征被引量:4
2010年
首先以五配位硅钾化合物与对苄氯苯乙烯反应制备出苯乙烯基四配位硅单体;然后进行自由基溶液聚合得到苯乙烯基四配位硅均聚物;最后对单体及聚合物进行红外光谱(IR)、元素分析(EA)、能谱元素分析(EDS)、热重分析(TG)、差示扫描量热谱(DSC)、凝胶渗透色谱法(GPC)等结构表征与性能测试。IR表明单体在1629.6cm-1处的C=C双键伸缩振动吸收峰在均聚物中消失;TG表明均聚物在239℃才开始失重;DSC表明均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32.8℃;GPC分析表明均聚物的数均分子量-Mn=67504,质均分子量M-w=88532,分散系数为1.31。
余洁意宋建华许家友
关键词:自由基聚合聚苯乙烯
双羟基四配位硅单体的合成被引量:14
2002年
以无定型二氧化硅为起始原料 ,与乙二醇、氢氧化钾反应 ,生成高反应活性的五配位硅钾化合物 ,并以此为原料与 2 氯乙醇反应制备了双羟基四配位硅化合物 .探讨了不同反应条件 (如温度、不同反应物摩尔比、催化剂等 )对该反应的影响 ,并对合成的化合物做了红外光谱、核磁共振 (1 H ,1 3C)、元素分析、能谱元素分析等结构表征 .
宋建华章永化刘安华龚克成
关键词:溶液缩聚有机硅含硅聚合物
聚合温度对聚乙烯醇键合方式及缩醛度的影响
2011年
在50、60、70、80℃下,聚合醋酸乙烯酯(VAc)制得一系列聚醋酸乙烯酯(PVAc),并在氢氧化钠作用下醇解制得聚乙烯醇(PVA);通过黏度法测定聚乙烯醇被高碘酸钾降解前后的相对分子质量,从而计算出聚乙烯醇中"头碰头"的键合几率;然后聚乙烯醇与甲醛在酸催化作用下制备聚乙烯醇缩甲醛,并计算出聚乙烯醇缩甲醛的缩醛度;最后得出聚合温度对聚乙烯醇键合方式和聚乙烯醇缩甲醛缩醛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聚合温度低,聚乙烯醇的聚合度大、相对分子质量大、黏度大,而且聚乙烯醇分子中"头碰头"键合几率小,最佳的聚合温度是60℃;聚乙烯醇缩甲醛的缩醛度则随着聚合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宋建华苏育志郭仕恒张建华
关键词:聚乙烯醇黏度法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