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清翠
- 作品数:11 被引量:63H指数:4
- 供职机构:湖北省气象局更多>>
- 发文基金:武汉市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武汉市灾害性暴雨的天气特征及其预报模型被引量:7
- 1998年
- 对1988年以来武汉市所发生的灾害性暴雨过程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发现武汉市灾害性暴雨主要集中在梅雨期.从湖北省梅雨期暴雨、大暴雨的形成机制入手,着重分析了武汉市灾害性暴雨的发生特点,并归纳出几种主要天气类型,同时重点分析了1980年以来几次重大灾害性暴雨天气过程,由此得出武汉市灾害性暴雨的预报方法.
- 宋清翠王丽李俊
- 关键词:降水预报
- 长江中游夏季两场特大暴雨天气的对比分析
- 2001年
- 分析了长江中游夏季持续性暴雨或特大暴雨的大气环流形势及其主要影响系统。通过对“98.7”与“91.7”两场特大暴雨过程进行天气学对比分析 ,提出了长江中游夏季特大暴雨的预报思路。
- 宋清翠张吉
- 关键词:特大暴雨暴雨预报
- 动力负熵场及其在短期天气预报中的应用被引量:2
- 1999年
- 把纬圈气流虚拟平衡态原理具体应用到短期预报中,因时效短的缘故,决定了虚拟平衡态应在低层大气中寻找,倘若时效达到一定天数(3~5d),则平衡态应在中层大气中定义。按照涡动原理计算出动力负熵值,由动力负熵值构成动力负熵场(图),其由正熵区、负熵区、0值线三部分组成,正熵区为无降水区,负熵区又分为负熵有效区和负熵无效区,前者为未来的降水区域,降水强度与负熵中心值和梯度的大小成正比。
- 王万里李才媛王学雷王学雷
- 关键词:短期天气预报
- 短期强降水面雨量预报与T213产品的天气学释用被引量:2
- 2003年
- 通过对长江上游六大流域 1 971~ 2 0 0 0年 50mm以上强降水面雨量 1 0 0个个例进行天气分析 ,归纳总结了各流域 2 4小时预报指标。将预报指标落实到T2 1 3产品对应时次、对应要素的预告场上 ,经计算机自动进行指标判别 ,从而作出六大流域 2 4小时、4 8小时强降水面雨量预报。 2 0 0 2年 6~ 1 0月进行了逐日业务试运行 ,结果表明 ,对强降水面雨量有较好的预报能力 ,T2 1
- 李才媛宋清翠金琪
- 关键词:降水预报历史天气图
- 武汉市暴雨气候特征分析被引量:3
- 1997年
- 利用武汉市东西湖区、蔡甸区、江夏区气象站1959~1996年5~9月降水资料及武汉城区各雨量站1988~1995年5~9月降水自记资料,统计分析武汉市暴雨、大暴雨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确定武汉市灾害性暴雨标准。其研究结果可为武汉地区暴雨防灾减灾工作提供背景依据。
- 宋清翠马文彦
- 关键词:暴雨气候特征
- “98.7”鄂东特大暴雨的地面中尺度系统分析被引量:1
- 1999年
- 利用1998年7月鄂东特大暴雨过程期间的地面加密资料,系统地分析了地面中尺度系统对这场特大暴雨发生、发展所产生的影响。经分析发现:特大暴雨发生在地面高压脊后部、低压槽前的两股偏南气流汇合处;鄂东处于辐合气流中,其地面常有中尺度系统生成和维持;地面中尺度辐合线和地面露点锋对鄂东特大暴雨起了触发、维持以及能量积累的作用。
- 张吉宋清翠
- 关键词:特大暴雨辐合线暴雨中尺度系统
- “雷打雪”现象发生机制初探被引量:18
- 1990年
- 本文对湖北省冬半年出现的“雷打雪”天气现象的发生条件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指出,这种伴随降雪的对流天气是系统性的、大范围的,700hPa暴发性增温、增湿导致其以上气层出现潜在不稳定层结,是冬半年发生对流不稳定天气的重要原因。
- 王仁乔宋清翠
- 长江上游流域短期强降水面雨量预报系统被引量:17
- 2003年
- 介绍了长江上游流域短期强降水面雨量预报系统的结构、运行情况及功能。简单叙述了制作强降水面雨量的各种预报方法。
- 李才媛王仁乔王丽王登炎金琪熊秋芬宋清翠李德俊
- 关键词:长江上游卫星云图数据处理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 湖北省梅雨期区域性暴雨过程预报被引量:3
- 1996年
- 通过普查1980~1993年梅雨期历史天气图,运用天气学原理进行分析研究,给出区域性暴雨的天气概念模型,选定一套适用于梅雨期区域性暴雨的预报判据,经1995年梅雨期试用,其效果较好。
- 宋清翠黄治勇
- 关键词:梅雨期暴雨过程降水预报
- 武汉市暴雨气候特征分析被引量:13
- 1998年
- 利用武汉市东西湖区、蔡甸区、江夏区气象站1959~1996年5~9月降水资料及武汉城区各雨量站1988~1995年5~9月降水自记资料,统计分析武汉市暴雨、大暴雨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确定武汉市灾害性暴雨标准,其研究结果可为武汉地区暴雨防灾减灾工作提供背景依据.
- 宋清翠马文彦
- 关键词:暴雨气候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