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翠萍

作品数:77 被引量:281H指数:9
供职机构: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6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9篇儿童
  • 18篇小儿
  • 13篇先天
  • 13篇先天性
  • 11篇套叠
  • 11篇肠套叠
  • 9篇隐睾
  • 9篇手术
  • 9篇睾丸
  • 8篇凋亡
  • 8篇急性
  • 8篇病因
  • 7篇新生儿
  • 7篇小儿急性
  • 7篇小儿急性肠套...
  • 7篇激素
  • 7篇急性肠套叠
  • 7篇闭锁
  • 6篇直肠
  • 6篇生精

机构

  • 76篇新乡医学院第...
  • 12篇新乡医学院
  • 8篇郑州大学第一...
  • 2篇南阳市中心医...
  • 1篇郑州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新乡市中心医...
  • 1篇安阳市妇幼保...
  • 1篇安阳市儿童医...

作者

  • 77篇宋翠萍
  • 18篇饶旺
  • 17篇刘根生
  • 15篇张海洋
  • 14篇陈金兰
  • 14篇陈莹
  • 12篇吕凯声
  • 8篇文建国
  • 6篇张会清
  • 5篇席錾
  • 5篇苏丹
  • 4篇窦启锋
  • 4篇马卿
  • 4篇赵志强
  • 3篇王为民
  • 3篇薛克修
  • 3篇郎文平
  • 3篇任艳芳
  • 3篇曹淑娥
  • 3篇张国林

传媒

  • 12篇实用儿科临床...
  • 11篇新乡医学院学...
  • 11篇中华实用儿科...
  • 5篇中国临床医生...
  • 3篇中国误诊学杂...
  • 3篇临床小儿外科...
  • 3篇医学信息(手...
  • 2篇山东医药
  • 2篇医师进修杂志
  • 2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国乡村医药
  • 1篇现代康复
  • 1篇中华泌尿外科...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安徽医学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现代泌尿外科...

年份

  • 2篇2024
  • 4篇2023
  • 7篇2022
  • 1篇2021
  • 8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 3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7
  • 9篇2006
  • 8篇2005
  • 1篇2003
  • 3篇2002
7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改良Nuss手术治疗小儿漏斗胸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总结改良Nuss手术治疗小儿漏斗胸的经验。方法 2006年7月-2011年1月本院开展改良Nuss手术共治疗小儿漏斗胸23例。男19例,女4例;年龄2.5~17.0岁(平均8.2岁)。18例为对称性漏斗胸,5例为非对称性漏斗胸。20例在胸腔镜辅助下完成手术,3例未使用胸腔镜。结果 23例均顺利完成手术。1例出院后3个月切口感染,固定器外露,再次手术将固定器放在对侧,治疗后痊愈。1例术后疼痛,对症治疗后痊愈。1例术后出现少量气胸,经保守治疗自行吸收。术后近期效果评价:优20例,良3例。出院后随访1个月~3 a,患儿生长发育正常,外形满意,活动量如健康儿童。其中2例钢板已取出,仍保持满意效果。结论改良Nuss手术矫正漏斗胸简单、易行,微创。利用胸腔镜更安全,且近、远期效果均良好。
席錾刘根生宋翠萍
关键词:NUSS手术漏斗胸胸腔镜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对双侧隐睾大鼠睾丸生殖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对双侧隐睾生殖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SD雄性幼鼠于日龄22d制备双侧隐睾模型(模型组)后开始隔日肌注HCG20U,共7次。假手术组作为对照。日龄35、60d时处死取睾丸,采用生物素-dUTP/酶标亲和素(TUNEL)法检测生殖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模型组双侧隐睾睾丸凋亡指数(AI)高于假手术组。35d假手术HCG治疗组AI高于假手术HCG未治疗组(P<0.05)。60d各HCG治疗组睾丸的AI高于相应HCG未治疗组,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隐睾时睾丸生殖细胞凋亡增加;HCG可增加生殖细胞的凋亡。
吕凯声任艳芳宋翠萍
关键词:隐睾生殖细胞细胞凋亡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前庭入路直肠修补术治疗小儿后天性直肠前庭瘘的效果
2009年
目的探讨经前庭入路直肠修补术治疗后天性直肠前庭瘘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后天性直肠前庭瘘女性患儿40例。年龄8个月~5岁。随机分为2组,各20例,分别采用经前庭入路修补直肠前庭瘘(经前庭组)和经直肠修补直肠前庭瘘(经直肠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术后随访情况。结果经前庭组手术时间[(29±12)min]较经直肠组[(38±15)min]明显减少(t=2.871 P<0.01);出血量[(5.0±4.0)mLvs(5.5±3.0)mL]2组比较无明显差异(t=1.137 P>0.05),术后随访6个月,2组均无伤口感染及复发。结论经前庭入路直肠修补术治疗后天性直肠前庭瘘具有简便、高效、易操作等优点,是治疗直肠前庭瘘最佳的手术方式之一。
赵成鹏王大勇王雅杨军段永富宋翠萍
关键词:直肠前庭瘘后天性儿童
活体肝移植治疗胆道闭锁儿童临床疗效研究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分析比较采用Kasai术后肝移植术或直接肝移植术治疗胆道闭锁(BA)儿童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9月~2016年10月我科收治的BA儿童74例,其中在Kasai术后接受活体肝移植治疗38例,直接行活体肝移植治疗36例,随访3年。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序贯组接受活体肝移植时中位月龄为12.5(5.8,72.5)个月,显著大于肝移植组[7.2(5.8,36.8)个月,P<0.05],体质量为(12.8±5.2)kg,显著大于肝移植组[(10.2±6.6)kg,P<0.05],术前血清胆红素水平为158.4(20.4,500.8)μmol/L,显著低于肝移植组[250.9(60.8,468.0)μmol/L,P<0.05],儿童终末期肝病模型(PELD)评分为(12.5±9.6),显著低于肝移植组[(20.8±15.4),P<0.05],两组移植物质量、供肝质量与受体体质量比(GRWR)、热缺血时间、冷缺血时间、术中失血量和术中输血量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活体肝移植术后,肝移植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55.6%(20/36),显著低于序贯组[68.4%(26/38),P<0.05];在术后1 m、1 a和3 a,序贯组累积生存率为97.3%(37/38)、94.7%(36/38)和89.5%(34/38),肝移植组分别为97.2%(35/36)、91.7%(33/36)和86.1%(31/36),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BA患儿,可考虑直接接受活体肝移植手术治疗,以获得较好的临床结局。
常青锋王静宋翠萍
关键词:胆道闭锁活体肝移植术
腹腔镜个体化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疗效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个体化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在河南省焦作市妇幼保健院就诊并行手术治疗的292例小儿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3组,分别为单重疝囊高位缝扎组(n=165)、双重疝囊高位缝扎组(n=72)、单重疝囊高位缝扎合并修补组(n=55)。比较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定期随访,记录患儿术后复发情况。结果 3组患儿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双重疝囊高位缝扎组和单重疝囊高位缝扎合并修补组手术时间长于单重疝囊高位缝扎组(P <0. 05); 3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随访8个月~3年,3组复发率比较,单重疝囊高位缝扎组>双重疝囊高位缝扎组>单重疝囊高位缝扎合并修补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小儿腹股沟疝的治疗应根据患儿具体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在单重疝囊高位缝扎基础上灵活选择附加术式,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复发率。
王天义宋翠萍常斌程红梅庞曙君
关键词:腹腔镜腹股沟疝小儿个体化治疗
先天性肠闭锁25例报告被引量:3
1998年
本文报道我院1983年~1997年手术治疗肠闭锁25例,治愈率为60%,有72%伴发其它畸形。1991年后的治愈率明显提高,其中治愈的肠闭锁5例在术后14~18天之间行钡灌肠检查,结果发现结肠直径即达术前的3~4倍。说明幼稚结肠在术后两周渐恢复正常。再者,新生儿短肠综合征标准应有别于成人。从新生儿期到幼儿期小肠的增长大约是1~3倍。故如应用静脉营养与要素饮食得当给小肠获得生长、代偿时间。
宋翠萍
关键词:肠闭锁短肠综合征外科手术先天性新生儿
小儿肠道吻合术中单层吻合与双层吻合法的效果评价
2005年
59例行肠吻合术患儿分别采用单层吻合和双层吻合。术后并发肠漏及开始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时间、住院天数无显著差异,但单层吻合者平均手术时间明显缩短。表明单层吻合在小儿肠吻合中安全、有效。
刘根生宋翠萍陈金兰吴曰杰陈莹
关键词:肠道吻合术单层吻合法
单侧隐睾复位大鼠血清性激素及抗精子抗体的检测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单侧隐睾复位大鼠血清性激素及抗精子抗体(AsAb)的水平。方法将21日龄SD雄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单侧隐睾组各24只,2周后行隐睾大鼠睾丸下降固定术,于40日龄、60日龄采集血清后处死。采用ELISA间接法测定血清AsAb水平。用放射免疫方法测血清雌二醇(E2)、睾酮(T)水平。结果40日龄、60日龄时2组血清E2和T水平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2组60日龄时的E2、T水平均较40日龄时显著增高(P<0.05)。单侧隐睾组大鼠40日龄、60日龄时血清AsAb IgG、IgA、IgM水平均显著高于假手术对照组(P<0.05);60日龄时隐睾组大鼠血清AsAb水平高于40日龄(P<0.05),而假手术组血清AsAb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单侧隐睾组大鼠AsAb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结论隐睾大鼠行睾丸下降固定术后,存在高雌激素血症;AsAb产生可能是导致男性不育的原因之一。
宋翠萍王海磊
关键词:抗精子抗体隐睾雌二醇睾酮
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的治疗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探讨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的病因、诊断方法、手术方式及术后处理。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 37例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进行手术治疗 ,其中先天性肠旋转不良 2 6例 ,十二指肠闭锁及狭窄 8例 ,环状胰腺 3例。肠旋转不良应用Ladd手术 ,后二者采用十二指肠十二指肠侧侧吻合术或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结果  37例患儿 36例痊愈 ,1例并发肺炎、硬肿症自动出院。结论 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是新生儿常见的急腹症 ,早期诊断、正确选择术式、注意围手术期处理是提高治疗率的关键。
吕凯声陈莹宋翠萍刘根生
关键词: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病因
不同缝线行睾丸固定复位术对隐睾模型大鼠生精能力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建立内分泌型双侧隐睾大鼠模型,通过手术复位睾丸,检测、对比应用不同缝线固定睾丸对隐睾模型大鼠生精能力的影响。方法取孕SD大鼠10只,自然分娩产仔鼠,随机选取新生雄性仔鼠40只为正常对照组,并选取80只为双侧隐睾模型组。双侧隐睾模型组大鼠从出生第3天起皮下注射17-β雌二醇,第26天观察双侧睾丸均未降入阴囊内为隐睾模型制作成功。将双侧隐睾大鼠随机分为1号丝线手术组(采用1号丝线固定睾丸)和6-0可吸收线手术组(采用6-0可吸收线固定睾丸),各40只。于日龄45 d、56 d时采集血清后处死。采用ELISA间接法测定其血清抗精子抗体(AsAb)水平。睾丸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下观察曲细精管生育力指数(TFI)、平均曲细精管直径(MTD)。结果 1号丝线手术组隐睾大鼠45 d、56 d时TFI、MTD水平均低于6-0可吸收线手术组(Pa<0.05);45 d、56 d时1号丝线手术组大鼠血清AsAb IgG、IgA、IgM水平均显著高于6-0可吸收线手术组(Pa<0.01)。结论采用6-0可吸收线固定睾丸可以减少AsAb的产生。
席錾宋翠萍刘根生
关键词:抗精子抗体隐睾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