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骨折
  • 6篇内固定
  • 6篇关节
  • 5篇手术
  • 4篇手术治疗
  • 4篇疗效
  • 4篇股骨
  • 3篇内固定治疗
  • 3篇骨盆
  • 2篇盆骨
  • 2篇转子间
  • 2篇转子间骨折
  • 2篇肱骨
  • 2篇疗效观察
  • 2篇近端
  • 2篇骨盆骨折
  • 2篇股骨转子
  • 2篇股骨转子间
  • 2篇股骨转子间骨...
  • 1篇单开门

机构

  • 9篇浙江省舟山市...
  • 4篇浙江省舟山医...
  • 1篇舟山市人民医...

作者

  • 14篇宋肖舟
  • 3篇娄伟刚
  • 3篇陈位
  • 3篇何仕辉
  • 2篇傅安
  • 2篇钱晶晶
  • 1篇赵嘉懿
  • 1篇王路
  • 1篇郑杰
  • 1篇王路
  • 1篇刘书华
  • 1篇郑杰

传媒

  • 5篇浙江创伤外科
  • 3篇现代中西医结...
  • 2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浙江医学
  • 1篇临床医学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中国骨伤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钉棒内固定系统在骨盆后环骨折中的初步应用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钉棒内固定系统治疗骨盆后环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本院2008年6月至2011年8月,在骨盆前环联合固定的基础上,应用钉棒内固定系统治疗骨盆后环骨折30例。结果 30例经术后12~24个月随访,所有骨折均愈合,术后无1例出现切口感染、内固定松动及断裂。参照Lindahl改良的骨盆损伤后功能评定标准,优良率80%(24/30)。结论钉棒内固定系统治疗骨盆后环骨折,创伤小,固定牢固,操作简单,安全性高,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陈位宋肖舟赵嘉懿
关键词:骨盆后环骨折内固定
股骨近端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比较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评价股骨近端髓内钉(PFN)与动力髋螺钉(DHS)在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06年7月至2011年10月间,收治的65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PFN组及DHS组。从术中情况、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对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结合两组手术期间各项指标中PFN组出血量少于DHS组,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比较,PFN组优良率为90.9%,DHS组优良率为87.5%,PFN组疗效要优于DHS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DHS及PFN均为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因PFN内固定方法具有闭合操作创伤小、骨折固定牢固、出血少等优点,更适合高龄患者的股骨转子间骨折。
刘书华宋肖舟傅安
关键词: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动力髋螺钉股骨近端髓内钉
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观察应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17例,骨折按Neer分类Ⅱ型4例,Ⅲ型5例,Ⅳ型4例,Ⅴ型2例,Ⅵ型2例,所有病例均采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按照Neer评分标准评定,优9例,良6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88.2%。结论对肱骨近端骨折,特别是粉碎性骨折或伴有骨质疏松者,采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宋肖舟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锁定接骨板内固定
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骨盆前环不稳定性骨折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评价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骨盆前环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浙江省舟山医院收治的50例骨盆前环不稳定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使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观察组)和外固定支架固定(对照组)治疗的患者各25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负重时间、术后2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并发症、Matta骨折复位情况和Majeed功能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负重时间、术后2周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Matta骨折复位情况和及术后1、3、6个月Majeed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外固定支架相比,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骨盆前环不稳定性骨折,具有固定牢靠、复位佳、术后功能恢复佳等优点,是更适宜的治疗方法。
朱晓波何仕辉宋肖舟
关键词:外固定架椎弓根钉棒系统骨盆骨折
三种手术方法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的疗效比较
2024年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钢板、微型解剖钢板和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78例肱骨大结节骨折接受手术治疗并随访1年以上的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3组:肱骨近端钢板组33例、微型解剖钢板组24例和关节镜组21例。结果所有患者获得满意的骨折复位和愈合。肱骨近端钢板组切口明显长于微型钢板组和关节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患者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随访时,微型解剖钢板组和关节镜组的肩关节外展上举活动度和ASES评分明显优于肱骨近端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发生15例并发症,肱骨近端钢板组9例,微型解剖钢板组4例,关节镜组2例。结论三种手术方法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均可获得满意的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联合中空螺钉固定是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微创、安全、有效的首选方法。
金成钱晶晶宋肖舟
关键词:肱骨大结节骨折
不稳定骨盆骨折的内固定治疗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耻骨联合分离用骨盆重建钢板内固定,耻骨上支骨折用骨盆重建钢板或螺钉内固定,骶髂关节分离采用C臂机引导下经皮闭合穿钉内固定或前路骨盆重建钢板内固定。结果21例患者随访1~3a,满意率达9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是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有效方法。
宋肖舟何仕辉
关键词:骨盆骨折内固定
微创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分析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微创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22例,均为闭合复位微创PFNA内固定。结果术后22例均获得骨性愈合,按Harris功能评分,其中优16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90.9%。结论微创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有手术创伤小、固定牢固、安全性高、允许病人早期活动等优点。
宋肖舟傅安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微创
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被引量:2
2010年
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临床较少见,常由高能量损伤所致,其发生率约占股骨干骨折的6%~9%,治疗上较为困难。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收治此类患者12例,现将治疗体会分析总结如下。
宋肖舟王路何仕辉
关键词:同侧股骨颈骨折股骨干骨折手术治疗高能量损伤发生率
涉及距下关节的跟骨骨折的手术治疗
2005年
宋肖舟娄伟刚
关键词:距下关节跟骨骨折手术治疗
颈后纵韧带骨化伴颈椎过伸性损伤的手术治疗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及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合并后纵韧带骨化的颈椎过伸性损伤的疗效。方法2016年3月至2020年10月收治合并颈后纵韧带骨化的颈椎过伸性损伤患者60例,其中男49例,女11例;年龄45~83岁,中位年龄64岁。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10例、黄韧带骨化8例。采用颈椎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50例及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手术治疗10例。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使用ASIA评分评价神经功能,观察脑脊液漏、喉返神经损伤、C5神经麻痹及颈部轴性症状等并发症,拍摄X线片观察术后颈椎屈曲指数变化。结果6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36个月,中位数15个月。均未出现门轴断裂及再关门现象,前后路内固定稳定,未出现松动失效。有1例脑脊液漏,无喉返神经及C5神经根麻痹症状,2例出现颈部轴性症状,经康复锻炼等对症治疗后症状基本恢复。两组术后ASIA评分比术前改善(P<0.05),前路评分值比后路改善(P<0.05),两组术后颈椎屈曲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颈椎前路及后路手术治疗合并后纵韧带骨化的颈椎过伸性损伤,均能有效维持脊椎稳定,使椎管彻底减压,脊髓神经恢复良好,但前路效果优良,应首选前路手术,而对于多节段骨化椎管狭窄的后路手术亦是有效的替代方式。
钱晶晶金成王路宋肖舟
关键词:颈椎过伸性损伤后纵韧带骨化内固定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