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尹祝寿

作品数:12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吉首大学民族预科教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建设项目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3篇社会
  • 3篇教育
  • 2篇大学生
  • 2篇道德
  • 2篇伦理
  • 2篇伦理意蕴
  • 1篇大学生养成教...
  • 1篇大众化
  • 1篇道德人格
  • 1篇道德失范
  • 1篇道德意识
  • 1篇道德治理
  • 1篇德治
  • 1篇畜牧
  • 1篇畜牧产品
  • 1篇学生养成
  • 1篇学术
  • 1篇学术道德
  • 1篇学术道德失范
  • 1篇养成

机构

  • 7篇吉首大学

作者

  • 7篇尹祝寿
  • 1篇尹慧

传媒

  • 2篇湖南商学院学...
  • 1篇求索
  • 1篇贵州民族研究
  • 1篇湖南社会科学
  • 1篇吉首大学学报...
  • 1篇湖南第一师范...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8
  • 1篇2007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大学生养成教育文化模式的构建
2013年
养成教育文化模式是相对于行政模式而言。养成教育文化模式的提出是养成教育理念的创新,是养成教育实践的探索,是对养成教育价值取向的纠偏。养成教育文化模式是通过文化的意识形态功能实现养成教育从行政命令模式向文化潜移默化浸润的转变,其本质与目的,是把"完人"或人格健全的人作为养成教育的价值追求;基本方式和路径在于遵循人的成长及教育发展规律,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不是以行政化的外部干预去代替人的自我成长;养成教育的文化模式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与现代先进文化价值理念为核心,结合现代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厘清文化属性及文化在大学生养成教育过程中的内化作用,构建一种养成教育模式。
尹祝寿
关键词:大学生养成教育文化模式
和谐道德人格之蕴涵探讨被引量:3
2007年
尹祝寿
关键词:道德人格和谐人格蕴涵生命活动道德意识社会生活
试论经济政策的牵连性影响——重温《相际经营原理》一书有感被引量:1
2014年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一直享受着国家政策的众多优惠,这本身是一件大好事,但这样的社会现实却在无意中蒙蔽了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视野,以至于在一段时间以来,很多社会科学工作者从事民族地区的研究时,习惯性地致力于探讨对民族地区实施补贴的合理性,甚至在行动上支持民族州、县申报为贫困地区,以便享受更多的扶贫待遇。然而,等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整体发展严重失衡的时候,笔者有幸重读了《相际经营原理》一书,特别是读书中的"
尹祝寿
关键词:社会科学工作者梯度理论畜牧产品国内外旅游辩证统一
大学生学术道德失范行为的剖析与治理
2015年
近年来,高校学术不正之风十分严重,学术道德失范行为肆意蔓延,给刚刚步入学术之门的大学生带来了非常恶劣的影响,败坏了学风和校风。本文梳理了大学生学术道德失范行为现状及种种表现,分析了造成大学生道德失范的原因:急功近利的不良社会风气导致大学生学术研究的目的变异,高校学生学术道德监管机制尚不健全,学生自身学术道德修养不高。针对存在的问题,探寻有效措施,端正学风,提升学术主体的道德自律,遏制学生学术道德失范行为。
尹祝寿尹慧
关键词:大学生学术道德失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的大学育人文化
2014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大学特色育人文化内涵包括鲜明的办学特色、独特的育人理念、个性的校园氛围,建设大学特色育人文化必须加强大学特色育人文化的理论和实践创新、开展高品位高层次的校园活动、增强社会主义主流舆论的引导力、建立独特的现代大学制度、增进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融合。
尹祝寿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伦理意蕴被引量:2
2012年
高等教育从传统形态的精英教育到现代社会中的大众化教育的转变,内含着更为丰富的伦理特征。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逻辑起点上看,它在精英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了对人自身的关怀;从高等教育大众化维度上说,它拓展了高等教育的伦理广度,让更多的人获得了进入高校学习的机会;从教育结构与教育主体上看,它体现了和谐与差异统一的伦理特点;从教育发展理念上看,更符合人类社会制度的公正性;体现了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兼顾,和谐与差异的统一,道义与功利的统一。
尹祝寿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众化伦理意蕴
“平民大学”的伦理意蕴被引量:3
2008年
大学之道在于求知和求善的统一,求知是手段,求善是目的,在此意义上,大学是一个伦理实体。"平民大学"坚持的是平等主义哲学,它除了具有一般意义上大学所具有的伦理特征以外,蕴含着在"资源—权利"层面上的公平公正性;在价值取向上对绝大多数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在"意识—人格"层面上对平民意识和平民人格的塑造,培养"人中人"的平民归属感和幸福感的深刻伦理意蕴。
尹祝寿
关键词:教育公平伦理意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