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恩惠

作品数:12 被引量:114H指数:6
供职机构: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镇痛
  • 5篇硬膜
  • 5篇硬膜外
  • 4篇术后
  • 4篇麻醉
  • 4篇芬太尼
  • 4篇分娩
  • 4篇分娩镇痛
  • 3篇舒芬太尼
  • 2篇硬脊膜
  • 2篇硬脊膜穿破
  • 2篇硬膜外分娩
  • 2篇硬膜外分娩镇...
  • 2篇硬膜外阻滞
  • 2篇手术
  • 2篇普鲁卡因
  • 2篇切除
  • 2篇子宫
  • 2篇子宫切除
  • 2篇自控镇痛

机构

  • 12篇淮安市妇幼保...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12篇崔恩惠
  • 5篇陈华军
  • 5篇孙剑
  • 2篇周静
  • 2篇张浩
  • 1篇周士三
  • 1篇李茂
  • 1篇孙红梅
  • 1篇杨勇
  • 1篇拾翠翠
  • 1篇钱燕宁
  • 1篇杨海扣
  • 1篇马正良
  • 1篇李晓琼
  • 1篇薛涛

传媒

  • 3篇重庆医学
  • 2篇国际麻醉学与...
  • 1篇中国计划生育...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世界中医药
  • 1篇临床与病理杂...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3
  • 4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5
  • 4篇2010
  • 1篇2009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妇科腹腔镜术前应用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经腹腔镜子宫切除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C 3组,A组术毕行硬膜外自控镇痛(PCIA):芬太尼20μg/kg、格拉司琼6 mg;B组在麻醉后、手术开始前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术毕PCIA:芬太尼10μg/kg、格拉司琼6 mg、氟比洛芬酯50 mg;C组术毕行PCIA:芬太尼10μg/kg、氟比洛芬酯100 mg、格拉司琼6 mg。镇痛泵药物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10mL,记录术后4,12,24,36,48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PCIA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后PCIA按压次数与各时点的VAS评分3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B、C组Ramsay评分及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A组(P均〈0.05)。结论氟比洛芬酯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前超前镇痛效果良好,且能减少芬太尼用量,同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陈华军周士三崔恩惠
关键词:氟比洛芬酯腹腔镜超前镇痛
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与直接硬膜外阻滞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比较被引量:13
2020年
目的比较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与直接硬膜外阻滞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江苏省淮安市妇幼保健院产科行阴道分娩要求分娩镇痛的112名产妇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56名。A组行直接硬膜外阻滞镇痛,B组行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镇痛。监测两组各指标变化。结果两组产程、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前两组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后B组各时间点VAS评分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血清疼痛介质5-羟色胺、P物质、神经肽水平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镇痛良好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分娩满意度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直接硬膜外阻滞比较,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价值相对理想。
晏明张玉凤李晓琼崔恩惠丁松孙剑
关键词:分娩镇痛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用于产妇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被引量:22
2020年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在产妇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6月足月妊娠产妇90例,依据美国麻醉学会(SAS)评定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各30例,3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均给予硬膜外自控镇痛,A组给予0.12%罗哌卡因麻醉,B组给予0.12%罗哌卡因复合2μg/ml芬太尼自控镇痛,C组给予0.12%罗哌卡因复合2μg/ml右美托咪定自控镇痛。记录产妇镇痛分娩前(T0)、镇痛后10min(T1)、镇痛后30min(T2)、宫口全开时(T3)以及胎儿娩出即刻(T4)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记录产妇镇痛后30min的改良Bromage评分、Ramsay镇静评分,记录产妇镇痛泵按压次数、产程时间、产后2h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和产妇满意度评分,监测产妇分娩镇痛前、胎儿娩出即刻及产后2h的血清催乳素(PRL)水平和泌乳始动时间,并记录产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3组T1~T3时的HR和MAP均较T0时下降(P<0.05),但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3组T1~T4时的VAS评分均较T0时降低(P<0.05),且B组和C组低于A组(P<0.05);3组产妇镇痛后30min的改良Bromage评分均为0级,C组镇痛后30min的Ramsay评分高于A组和B组,镇痛泵按压次数少于A组和B组(均P<0.05);3组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产后2h出血量和新生儿Apgar评分无差异(P>0.05),B组和C组的产妇满意度评分均高于A组(P<0.05);C组胎儿娩出即刻和产后2h的血清PRL水平均高于A组和B组,泌乳始动时间早于A组和B组(均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和C组低于B组(P<0.05)。结论:对行硬膜外自控镇痛分娩产妇,给予0.12%罗哌卡因复合2μg/ml右美托咪定自控镇痛效果好,对自身血压和心率影响小,对新生儿无明显不良影响,且可促进泌乳素分泌,用药安全。
崔恩惠孙剑晏明曾雯琼
关键词: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罗哌卡因镇痛效果
罗哌卡因复合纳布啡与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比较被引量:47
2020年
目的比较罗哌卡因复合纳布啡与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对新生儿Apgar评分的影响。方法行硬膜外分娩镇痛足月单胎初产妇662例,ASA分级Ⅰ、Ⅱ级,采用在线随机数生成器分为0.1%罗哌卡因复合纳布啡0.2 g/L组(RN组,333例)和0.1%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2 mg/L组(RF组,329例)。记录两组产妇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产妇及助产师满意度评分、产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共有547例产妇完成试验(RN组276例,RF组271例)。RN组第一产程NRS低于RF组(P<0.05),第二产程NRS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及助产师满意度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程中尿潴留发生率RN组(17.75%)低于RF组(30.26%)(P<0.05),恶心呕吐、瘙痒、Bromage评分大于0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1 min、5 min Apgar评分≤7分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硬膜外分娩镇痛中罗哌卡因复合纳布啡与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相比效果更好,不良反应更少,对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明显影响。
晏明孙剑丁松崔恩惠李茂马正良
关键词:罗哌卡因芬太尼分娩镇痛
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被引量:15
2020年
目的探讨硬脊膜穿破硬膜外(dural puncture epidural,DPE)阻滞分娩镇痛在起效速度、阻滞效果和副作用等方面的价值。方法选取要求行分娩镇痛、单胎、头位、足月的初产妇662例,ASA分级Ⅰ、Ⅱ级,采用在线随机数生成器将产妇分为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combined spinal epidural,CSE)组(231例)、硬脊膜穿破硬膜外(dural puncture epidural,DPE)组(225例)和硬膜外(epidural,EP)组(206例)。于给药后前20 min每隔2 min评估并记录1次产妇的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 Rating Scale,NRS),以3组产妇达到NRS评分≤1分的时间为主要结果。次要结果包括双侧感觉阻滞平面至T10及S2、不对称阻滞、麻醉医师干预、更换导管、剖宫产、器械助产、Bromage评分≥1分、胎儿心动过缓、子宫收缩过频、低血压、恶心、瘙痒、头痛、神经损伤、新生儿1 min及5 min Apgar评分≤7分的发生率,宫口开全时疼痛评分(NRS2),第一产程及第二产程时长。结果与CSE组比较:DPE组达到NRS≤1分的时间延长(P<0.05),麻醉医师干预发生率降低(P<0.05);EP组达到NRS≤1分的时间延长(P<0.05),双侧感觉阻滞平面至S2、不对称阻滞发生率及NRS2评分升高(P<0.05)。与EP组比较:DPE组达到NRS≤1分的时间缩短(P<0.05),双侧感觉阻滞平面至S2、不对称阻滞、麻醉医师干预的发生率及NRS2评分降低(P<0.05)。与CSE组比较:DPE组和EP组Bromage评分≥1分、胎儿心动过缓、子宫收缩过频、低血压、瘙痒的发生率降低(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PE阻滞镇痛起效快、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晏明张玉凤崔恩惠丁松张浩孙剑
关键词:分娩镇痛硬膜外
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对子宫切除术后患者血浆β-内啡肽的影响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观察子宫切除患者术后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血浆β-内啡肽(β-EP)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子宫切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B两组行PCIA,A组药物:舒芬太尼2μg/kg、格拉司琼6 mg;B组:芬太尼20μg/kg,格拉司琼6 mg。观察记录术后0、6、12、24、48 h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以及不良反应、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等;于麻醉前(T0)、术毕即刻(T1)、术后24 h(T2)、48 h(T3)分别抽取静脉血2 mL测定血浆β-EP含量。结果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Ramsa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相近,镇痛泵按压次数A组低于B组(P〈0.05),A组术后48 h血浆β-EP含量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子宫切除患者术后应用舒芬太尼静脉镇痛能有效地抑制应激反应,降低血浆β-EP浓度。
陈华军薛涛崔恩惠
关键词:静脉自控镇痛舒芬太尼芬太尼Β-内啡肽
右美托咪定骶管阻滞剂量差异对儿童包皮环切术后的镇痛效果比较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的右美托咪定骶管阻滞对儿童包皮环切术后镇痛的临床疗效差异,探讨右美托咪定的适宜剂量。方法:选取江苏省淮安市妇幼保健院120例接受包皮环切术患儿,依据随机原则分为:0.25%罗哌卡因骶管阻滞组(R组),在R组基础上+1μg/kg右美托咪定骶管阻滞组(DR1组),在R组基础上+2μg/kg右美托咪定骶管阻滞组(DR2组),在R组基础上+0.5μg/(kg·h)右美托咪定静脉泵注组(DVR组)。分别在苏醒时、术后2,4,6,12,16,24 h的7个时间点进行FLACC(Face,Legs,Activ it y,Cr y ing,Consolabilit y)评分;记录4组患儿手术时间、苏醒时间、苏醒时躁动评分、镇痛时间;比较4组术中不良事件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4组患儿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时间R组与DR1组最短,DR2组次之,DVR组最长(P<0.05);躁动评分DVR组与DR2组最短,DR1组次之,R组最长(P<0.05);镇痛时间R组最短,DR1组与DVR组次之,DR2组最长(P<0.05)。苏醒时及术后2,24 h的FLACC评分4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6,12,16h的FLACC评分,DR1,DR2,DVR3组明显低于R组(均P<0.05),DR2组FLACC评分最低(均P<0.05),而DR1组与DVR组FLACC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DVR组易发生血流动力学不稳定,R组易发生需镇痛补救情况。结论:2μg/kg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对儿童包皮环切术后镇痛效果最好,苏醒期间躁动少,血流动力学稳定。
崔恩惠崔恩惠
关键词:骶管麻醉儿童包皮环切镇痛
全凭七氟烷吸入及七氟烷复合丙泊酚麻醉诱导用于小儿无肌松气管插管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究在小儿无肌松气管插管中采用全凭七氟烷吸入及七氟烷复合丙泊酚麻醉诱导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小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全凭七氟烷吸入进行麻醉诱导,实验组则采用七氟烷复合丙泊酚进行麻醉诱导,对两组患儿气管插管的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儿的气管插管条件满意率明显较高(P〈0.05);实验组患儿在气管插管前平均动脉压与诱导前相比,明显较低(P〈0.05);对照组患儿在插管后1min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与诱导前及插管前相比,明显较高(P〈0.05).结论:在小儿无肌松气管插管中采用七氟烷复合丙泊酚麻醉诱导,不但对插管反应有抑制作用,同时有利于稳定患儿的心率及血压,值得在临床麻醉中应用推广.
杨勇崔恩惠孙红梅
关键词:七氟烷麻醉诱导
舒芬太尼复合氯普鲁卡因超前镇痛对子宫切除患者围手术期应激激素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陈华军崔恩惠周静
关键词:子宫切除患者氯普鲁卡因应激激素舒芬太尼围手术期硬膜外腔术后镇痛
60例乳腺癌保乳根治术后切口内持续输注氟比洛芬酯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保留乳房根治术后切口内持续输注氟比洛芬酯对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效果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择期全麻下行保乳根治术的乳腺癌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切口内持续输注0.1%的氟比洛芬酯200mL;B组经静脉注0.1%氟比洛芬酯。两组患者术后均用2μg/mL舒芬太尼PCIA。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6、12、244、8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Ramsay镇静评分、镇痛泵平均按压有效次数、镇痛药物总用量以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与切口愈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取得了良好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相似;术后各时相点Ramsay镇静评分、镇痛泵平均有效按压次数及镇痛药物总用量,A组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保乳根治术切口内持续输注氟比洛芬酯安全有效,对切口愈合无影响,与静脉注射相比,能增强术后舒芬太尼镇痛效果,减少其总用量。
陈华军崔恩惠拾翠翠
关键词:氟比洛芬酯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