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明玉

作品数:40 被引量:65H指数:5
供职机构:内蒙古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7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7篇细胞
  • 11篇多态
  • 11篇多态性
  • 9篇基因
  • 8篇骨髓
  • 6篇基因多态性
  • 5篇激光
  • 5篇ACE基因
  • 4篇小鼠
  • 4篇蒙古族
  • 4篇巨核
  • 4篇巨核细胞
  • 4篇基质
  • 4篇基质细胞
  • 4篇古族
  • 4篇骨髓基质
  • 4篇骨髓基质细胞
  • 4篇白血
  • 4篇白血病
  • 4篇白血病患者

机构

  • 33篇内蒙古医学院
  • 8篇内蒙古医科大...
  • 4篇大连大学
  • 3篇包头市中心医...
  • 1篇内蒙古医学院...
  • 1篇呼和浩特市第...
  • 1篇内蒙古医学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40篇崔明玉
  • 13篇陈阿梅
  • 11篇任明姬
  • 5篇王宇一
  • 5篇姜丽萍
  • 4篇吴岩
  • 4篇旭日
  • 4篇刘庆平
  • 3篇郭雪涛
  • 3篇云宇光
  • 3篇王彩霞
  • 3篇闫文瑛
  • 3篇耿世佳
  • 2篇刘文忠
  • 2篇文历东
  • 2篇娜琴
  • 2篇包图雅
  • 2篇崔晓迎
  • 2篇舍英
  • 2篇贺立新

传媒

  • 10篇内蒙古医学院...
  • 6篇中国优生与遗...
  • 4篇内蒙古医科大...
  • 2篇中国地方病防...
  • 2篇内蒙古医学杂...
  • 2篇包头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地方病学...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现代泌尿外科...
  • 1篇中国组织化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2
  • 1篇2001
  • 4篇2000
  • 3篇1999
  • 3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2
  • 1篇1990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低强度氦氖激光对小鼠骨髓基质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2011年
目的研究低强度氦氖(He-Ne)激光照射对小鼠骨髓基质细胞(BMSCs)表面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 30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A组),2.75J/cm2激光组(B组),4.20J/cm2激光组(C组),每组10只。激光组建立低强度He-Ne激光体外照射小鼠模型,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分离小鼠BMSCs,并进行原代、传代培养。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光镜及透射电镜对BMSCs形态进行观察;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低强度He-Ne激光照射对小鼠BMSCs表面VCAM-1和ICAM-1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倒置显微镜和光镜观察到BMSCs呈贴壁生长,细胞呈梭形或不规则,有突起;电镜观察到细胞内粗面内质网、分泌小泡、线粒体等细胞器丰富。激光组BMSCs增殖加快,达到80%细胞融合时间短。2.75J/cm2激光组和4.20J/cm2激光组均能增加小鼠BMSCs表面VCAM-1和ICAM-1蛋白的表达。其中,4.20J/cm2激光组较2.75J/cm2激光组作用更明显(P<0.01)。结论低强度He-Ne激光能促进小鼠BMSCs表面VCAM-1和ICAM-1蛋白的表达。
王彩霞任明姬崔明玉
关键词:激光骨髓基质细胞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细胞间黏附分子-1
皮肤组织血管紧张素Ⅱ与瘢痕形成
2007年
近10 a来,一个全新的概念出现在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TⅡ)的研究领域,即ATⅡ还作为一个多效应生长因子影响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并在组织损伤修复中起重要作用。ATⅡ在皮肤创伤修复及后期重塑中起重要作用,与瘢痕发生发展过程关系密切。本文就ATⅡ生物学特征和作用机制、ATⅡ与瘢痕形成的关系做一综述。
英兰崔明玉刘文忠
模型化教学在胚胎学总论中应用研究初探被引量:1
2012年
胚胎学是一门抽象、难学、难记课程,采用何种胚胎学教学方法,如何才能提高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从事胚胎学教学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我们改革传统的胚胎学教学模式,采用多媒体教学结合教学模型,同时融入学生手工制作相关教学内容胚胎模型的教学方法,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而且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了对教学内容的记忆。
耿世佳崔明玉姜丽萍包图雅韩伊林任明姬
关键词:医学本科生胚胎学
中国北方蒙古族、汉族、达斡尔族人群的分子遗传学研究
<正> 为了解不同民族中肾素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及血小板膜糖蛋白Ib基因的多态性是否存在差异,本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SDS-PAGE后加Western boltting结合WGA/Bio的方法,对内蒙古自治区地区的96...
陈阿梅崔明玉王宇一文历东闫文瑛旭日
文献传递
内蒙古地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HLA-DRB1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为研究内蒙地区汉族人群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DRB1基因与CML白血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Luminex流式技术-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反向杂交(flow cytometry-sequence specific oligonucle-otide probe,FLOW-SSOP)方法对内蒙地区39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患者HLA-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以北方地区健康群体资料作为正常对照。结果在HLA-DRB1等位基因中,CML白血病组中DRB1*1001,*16XX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0.593%,0.603%,P<0.05)。结论 DRB1*1001,DRB1*16XX等位基因与CML相关联,可能是易感基因。
贺立新云宇光崔明玉娜琴陈阿梅
关键词:HLA-DRB1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多基因改变与膀胱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及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肿瘤细胞由正常的细胞发生基因突变而产生,致癌过程中需要一种以上的基因突变,常发生于细胞分裂周期,突变的基因可能存在相关性。近年来的研究也表明:癌基因、抑癌基因等调节因子的失常,最终都导致细胞周期失控,并最终导致肿瘤的发生。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探讨肿瘤的发生、发展机制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揭示各基因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及相关性将对肿瘤的研究起到重要作用,为肿瘤的监测、治疗、愈后提供可靠的依据。
郭雪涛崔明玉
关键词:多基因膀胱肿瘤生物学行为
He-Ne激光照射对脾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影响的图像分析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研究He-Ne激光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用剂量63.7 J/cm2的He-Ne激光照射小鼠脾区,照射时间为5、10d,每天照射5m in,采用锥虫蓝活体注射显示巨噬细胞吞噬力试验方法,观察脾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并用图像分析法对吞噬颗粒进行定量分析,所有数据输入微机作F检验。结果:照射组巨噬细胞吞噬锥虫蓝的颗粒数目、颗粒面积、颗粒面积与细胞面积之比,颗粒的积分光密度四项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适当剂量的He-Ne激光照射小鼠脾区,可激活脾内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任明姬崔明玉姜丽萍吴岩
关键词:脾巨噬细胞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基因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索CML患者的KIR(killer cell immunoglobulin-like receptors)基因的多态性与正常人群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应用PCR-SSP技术进行KIR基因的检测。结果共检出目前已知的18个KIR基因,在检测的全部个体中,3DL3,3DL2及2DL4出现频率均为100%。在CML的研究中发现KIR2DL1基因频率(0.509)比正常对照组(1.000)显著降低,KIR2DL1与CML呈现强负相关P<0.001,与CML负相关的KIR基因尚有3DS1,2DL5和3DL1,P值分别等于0.021,0.029,0.031。其他KIR基因位点频率未发现统计学差异。结论CML患者具有其独特KIR基因位点频率的特点。
贺立新陈阿梅郭晓明闫文瑛旭日崔晓迎崔明玉刘庆平
关键词:CMLKIR基因多态性
氟对雄性生殖系统的毒性作用被引量:5
1998年
氟对雄性生殖系统的毒性作用崔明玉吴岩氟是一种全身毒性物质,除了累及牙齿,骨骼之外,还对非骨性的多种组织器官产生广泛的毒性损伤。关于氟对生殖系统的毒性作用文献报导较少,本文就所能查阅到的资料进行简要综述。1氟对雄性生殖系统结构及功能的影响近年来人们已逐...
崔明玉吴岩
关键词:雄性生殖系统氟中毒毒性作用
原发性高血压与ACE基因的多态性关联在蒙古族人群的研究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 调查内蒙古地区蒙古族原发性高血压人群的ACE基因I/N的多态性,并同蒙古族健康人群比较,分析其 遗传特点。方法 应用ACE基因内含子16多态部位侧翼的前体进行PCR扩增。等位基因在琼脂胶上电泳。溴乙啶染色,紫 外灯下观察。结果 蒙古族高血压人群的DD,DI和II基因型的频率是0.47,0.32和0.21。蒙古族健康人群的DD,DI和II 基因型的频率是0.51,0 26和0.23。结论 在蒙古族人群的研究中未发现ACE基因I/N的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相关。
陈阿梅闫文瑛崔明玉刘庆平旭日张俊玲张丽英
关键词:ACE基因多态性蒙古族高血压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