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晓红
- 作品数:22 被引量:265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科技创新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理学更多>>
- 聚合物驱后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 聚合物驱后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方法研究已经成为目前研究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就胜利油田而言,实施聚合物驱储量3.12×10<'8>t,但是目前缺乏成熟的技术手段,因此该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密闭取心、室内试验、数值模拟等...
- 宋新旺曹绪龙祝仰文崔晓红王其伟
- 关键词:胜利油区聚合物驱油剩余油泡沫复合驱原油采收率
- 文献传递
- 不同电荷基团修饰环糊精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键合行为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采用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滴定的方法测定了单(6-脱氧-6-苯胺)-β-环糊精(1)、单(6-脱氧-6-乙二胺)-β-环糊精(2)和单[6-氧-(4-苯甲酸)]-β-环糊精(3)在磷酸缓冲溶液中分别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C)包结配位的稳定常数,并通过二维核磁等手段研究了主-客体之间的键合模式.结果表明,在环糊精的小口端修饰带有不同电荷的取代基,引入静电相互作用的识别位点,能够有效地改变环糊精对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键合能力,从而实现主体环糊精对于客体分子的选择性识别.
- 孙焕泉刘敏张瀛溟曹绪龙崔晓红石静陈湧刘育
- 关键词:环糊精表面活性剂
- 界面张力弛豫法研究芳香侧链酰基牛磺酸钠的界面相互作用被引量:8
- 2011年
- 采用界面张力弛豫方法研究了表面活性剂N-(α-苯氧基)十四酸牛磺酸钠(12+B-T)、N-(α-乙基苯氧基)十四酸牛磺酸钠(12+2B-T)和N-(α-己基苯氧基)十四酸牛磺酸钠(12+6B-T)在空气-水表面和癸烷-水界面上的扩张流变性质,考察了芳环支链链长变化对分子界面行为的影响,获得了表面活性剂结构对极限扩张弹性、扩张黏性最大峰值和相关特征频率的浓度依赖性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表面上12+6B-T分子中较长的芳环支链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在较低浓度下形成弹性较强的表面膜,表面分子重排决定膜性质;体相浓度增大或癸烷分子的插入均能削弱芳环支链间的强相互作用,扩散交换过程逐渐居主导地位.
- 崔晓红张磊赵荣华罗澜张路赵濉俞稼镛
- 关键词:弛豫过程
- 多胺修饰β-环糊精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被引量:6
- 2011年
- 采用荧光和紫外-可见光谱滴定法测定了单-[6-(氨基)-6-脱氧]-β-环糊精(NH2-β-CD)、单-[6-(乙二胺)-6-脱氧]-β-环糊精(DEN-β-CD)、单-[6-(二乙烯三胺)-6-脱氧]-β-环糊精(DETA-β-CD)和单-[6-(三乙烯四胺)-6-脱氧]-β-环糊精(TETA-β-CD)在磷酸缓冲溶液(25℃,pH=7.2)和碳酸缓冲溶液(25℃,pH=10.5)中分别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辛烷基磺酸钠(OAS)、癸烷基磺酸钠(TDS)和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形成化学计量比为1∶1的超分子配合物的稳定常数.结果表明,中性条件下多胺修饰环糊精键合3种表面活性剂客体的稳定常数可达2.6×102~4.35×104 L/mol,碱性条件下的键合能力则相对较弱.无论在碱性或中性条件下,主-客体键合能力都随客体分子中碳链的增长而增大.
- 孙焕泉刘敏曹绪龙崔晓红石静郭晓轩陈湧刘育
- 关键词:环糊精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超分子化学
- 交联聚合物溶液的剪切稳定性被引量:2
- 2008年
- 采用核孔膜过滤和动态光散射法,研究了高相对分子质量低浓度的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与柠檬酸铝反应所形成的交联聚合物溶液的剪切稳定性及降解机理。结果表明,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交联聚合物溶液对孔径为1.2μm的核孔膜的封堵能力降低,但仍能对孔径为0.4μm的核孔膜形成有效封堵。交联聚合物溶液受剪切作用后封堵性能下降的原因是体系中的交联聚合物线团粒径和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分子线团粒径受剪切作用后变小,不能对核孔膜形成有效封堵。
- 崔晓红辛见李明远林梅钦
- 关键词: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柠檬酸铝交联聚合物溶液剪切稳定性降解
- 聚合物驱后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被引量:33
- 2010年
- 根据室内实验和现场试验效果分析了聚合物驱后油藏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技术潜力。室内驱油实验表明,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提高采收率为17.6%~20.1%,提高采收率幅度高于单一表面活性剂驱(3%左右)和单一聚合物驱(11%~15%),高于表面活性剂驱和聚合物驱二者之和,优于同等经济条件下聚合物驱的效果。孤岛中一区Ng3-6和孤东六区聚合物注入完成后接着实施二元复合驱,综合含水进一步下降,日产油量明显增加。聚合物溶液中加入粘弹性颗粒PPG(Preformed Particle Gel)后,体系从偏粘性转变为偏弹性,具有较强的剖面调整能力。2009年2月在聚合物驱转后续水驱多年的孤岛中一区Ng3单元实施聚合物+PPG驱,注入压力上升了1.4MPa,油层纵向非均质性明显改善,纵向各层吸水趋于均匀。
- 张莉崔晓红任韶然
- 关键词:聚合物驱后二元复合驱采收率
- 耐温耐盐聚合物溶液的流变特性研究
- 使用RS150流变仪测量了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新型耐温耐盐聚合物溶液的流变特性、粘弹性模量、相移角及复合粘度等参数,对这两类聚合物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显示这些聚合物溶液的流动行为符合Carreau Model A模型,均...
- 窦立霞曹绪龙隋希华崔晓红
- 关键词:耐温耐盐流变特性粘弹性分子量化学驱油
- 文献传递
- 一种三次采油用高效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方法
- 本发明提供一种三次采油用高效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是以二苯甲烷、二苯醚、二苯乙烷、脂肪酸、亚硫酰氯、硫酸为原料,经傅瑞德尔-克拉夫慈反应、磺化反应和成盐反应,制得双烷基双磺酸盐双苯表面活性剂。传统的表面活性...
- 孙涣泉李振泉程玉桥曹绪龙宋新旺张继超崔晓红李秀兰李青华何冬月
- 文献传递
- 预交联聚合物凝胶颗粒分散体系的流变性能被引量:11
- 2008年
- 采用HAAKERS600型流变仪、膜过滤实验及激光粒度仪和光学显微镜,研究了预交联聚合物凝胶颗粒分散体系的流变性能、封堵性能和颗粒的形态、大小。结果表明,预交联聚合物凝胶颗粒分散体系的表观黏度和弹性随溶胀时间的增加而上升;当溶胀时间为10~15d时,体系的表观黏度达到最大值;随剪切速率增加,体系的表观黏度降低,表现出明显的假塑性体系的性质,而且为非依时性体系。预交联聚合物凝胶颗粒的固体特性较明显,能够对1.2um的纤维素膜形成一定的封堵,且随溶胀时间增加,其封堵能力先增加后降低。预交联聚合物凝胶颗粒的粒径随溶胀时间的增加而增大,10d之内溶胀较快,10d之后粒径基本保持不变。溶胀后的预交联聚合物凝胶颗粒大小是溶胀前的几倍至十几倍。
- 崔晓红朴佳锐李明远林梅钦
- 关键词:溶胀流变性封堵性
- 驱油用预交联体的合成及应用研究
- 本文针对胜利油田聚合物驱后、高温高盐、严重非均质油藏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问题以及对耐温抗盐、具有突出剖面调整能力和非均质适应性的驱油材料和驱油体系的需要,设计了具有部分支化链的驱油用预交联体(B-PPG,Branched ...
- 崔晓红
- 关键词:油田开采化学驱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