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继明

作品数:4 被引量:52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钻井
  • 2篇钻井液
  • 2篇流变性
  • 2篇井眼
  • 1篇油气产量
  • 1篇窄间隙
  • 1篇三强
  • 1篇数学模型
  • 1篇水驱油
  • 1篇水驱油实验
  • 1篇水淹
  • 1篇水淹层
  • 1篇水淹层测井
  • 1篇牛顿流体
  • 1篇驱油
  • 1篇驱油实验
  • 1篇钻井液性能
  • 1篇小井眼
  • 1篇小井眼钻井
  • 1篇井眼稳定

机构

  • 4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西南石油学院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化
  • 1篇中国石油
  • 1篇青海油田

作者

  • 4篇崔继明
  • 2篇何世明
  • 1篇慈建发
  • 1篇王铭
  • 1篇丁云杰
  • 1篇唐威
  • 1篇李振英
  • 1篇曾李
  • 1篇刘文启
  • 1篇龙大清
  • 1篇陈远儒
  • 1篇樊相生
  • 1篇肖平

传媒

  • 1篇天然气工业
  • 1篇钻采工艺
  • 1篇河南石油
  • 1篇钻井液与完井...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05
  • 1篇200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小井眼环空循环压耗计算被引量:2
2005年
小井眼钻井的技术关键是环空水力学。小井眼钻具外径与内径之比较大,环空间隙较小,引起环空压耗、钻井液流变性发生较大变化,许多常规钻井中可忽略的因素在小井眼中却显得尤为重要。用Her-schel-Bulkley模式描述钻井液的流变性,考虑钻柱偏心和旋转对钻井液在环空和钻柱内流动的影响,导出了计算小井眼环空循环压耗的模型,将所建立模型和传统方法的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比较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可以满足现场作业的要求。
崔继明何世明陈远儒刘文启王强
关键词:小井眼钻井流变性
计算窄间隙环空循环压耗的新模型被引量:7
2004年
影响窄环空中摩擦压降的关键因素为环空尺寸的变化、钻柱旋转及偏心。用Herschel-Bulkley模式描述钻井液的流变性,考虑钻柱偏心和旋转对钻井液在环空和钻柱内流动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新的计算窄间隙环空循环压耗的模型,将所建立模型和传统方法的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比较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可以满足现场作业的要求。
丁云杰崔继明吴世立唐威
关键词:数学模型流变性钻井液计算方法非牛顿流体
水淹层测井发展现状与未来被引量:36
2005年
水淹层测井研究对于增加油田挖潜产量、采用合理的开采方案、提高采收率都是十分必要的。文章在广泛收集国内外水淹层测井系列的数据及对水淹层测井解释技术的基础上,从国内外水淹层测井研究现状、室内岩心水驱油实验、水淹层测井工具系列到水淹层测井解释方法和水淹层测井新技术,着重阐述了水淹层测井发展的历程,并对当前水淹层测井发展中的不足和水淹层测井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的建议。通过本研究,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水淹层解释发展的方向、水淹层解释方法及水淹层测井工具系列,更好地实现对水淹层剩余油分布的精确描述,从而提高了解释精度,提高了油气产量,对水淹层的开发具有指导作用。
慈建发何世明李振英王铭崔继明蒋永祥
关键词:水淹层测井测井解释技术测井解释方法水驱油实验测井系列油气产量
“三强”防塌钻井液的研究与应用被引量:7
2012年
通过对四川地区地层失稳的机理分析,认为失稳主要由以下原因造成:地层中的泥页岩吸水膨胀造成井壁失稳;地层中存在众多纵横交错的裂缝、微裂缝,裂缝、微裂缝吸水引起应力失衡,或者地层因受到频繁的拉伸和挤压作用形成破碎带,在破碎带地层泥页岩吸水膨胀和应力失衡同时存在,造成井壁失稳。针对井壁失稳的原因,采取了包被、抑制和封堵相结合的方法,经过室内实验优选出"三强"(强包被、强抑制、强封堵)防塌钻井液。该体系通过现场20多口井的应用,解决了气液转换过程中出现的垮塌和正常钻进中的井壁稳定问题,使用的钻井液密度最高达到2.20 g/cm3,其抑制能力高于7%氯化钾溶液,封堵能力强于普通封堵钻井液,可在不同地区不同密度下使用,适应性强。
龙大清曾李崔继明樊相生肖平
关键词:防塌钻井液钻井液性能井眼稳定防塌机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