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光湘
- 作品数:38 被引量:160H指数:7
- 供职机构:成都市血液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成都市卫生局重大科技攻关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社会学更多>>
- 无偿献血者初筛不合格情况分析
- 目的了解街头无偿全血献血者初筛不合格情况,以便采取措施,提高招募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11月014年3月初筛不合格的街头无偿献血问询表,设为不合格组,按照献血者检测项目、性别、年龄、献血状态、体重进行归类,与同期初筛合...
- 王玲洪缨席光湘汤传敏
- 关键词:无偿献血者HBSAG
- 文献传递
- 血小板献血者忠诚度调查被引量:9
- 2020年
- 目的固定献血者比招募的新献血者更安全,且更具成本效益。我们调查高频献血人群,探讨献血服务质量评估、献血动机、献血满意度与献血忠诚度间的影响关系,以便提高献血者忠诚度。方法研究2016年1—10月捐献单采血小板>10次的献血者,邀请其参加问卷调查。问卷涉及献血动机、献血服务质量评估,献血满意度,献血忠诚度等。结果共有210献血者符合要求(男性90%,女性10%)。26—35岁(39.5%)和自由职业(38.6%)献血者最多,文化程度分布较均匀。发出210份问卷,收回144份。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和模型整体拟合优度分析,得出模型与数据的拟合程度很好。卡方统计值与自由度之比为1.941,近似均方根误差为0.081,增值拟合指数(IFI)、非规范拟合指数(TLI),拟合度指数(CFI)的值都>0.90,均处于可以接受的范围。各路径中除献血动机到献血忠诚度外,其他都达到显著性水平。质量评估对献血满意度、献血动机、献血忠诚度影响总效果依次为0.692,0.463,0.713。结论总效果影响最大的是献血服务质量评估对献血忠诚度的影响。献血服务质量评估对献血满意度、献血动机、献血忠诚度均有显著的影响。采供血机构应不断提升献血服务质量,这有助于提升献血者忠诚度,将初次献血者转化成固定献血者。
- 康建勋洪缨鲁力巩天祥李宏胡萍肖湘席光湘赵玉伟
- 关键词:单采血小板献血动机
- 自回归求和移动平均乘积季节模型在辐照悬浮红细胞临床供应量预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时间序列模型中的自回归求和移动平均(ARIMA)乘积季节模型,预测成都市辐照悬浮红细胞临床供应量的应用。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成都市血液中心的辐照悬浮红细胞临床月供应量数据(n=108)为研究对象。其中,2010年1月至2019年6月的辐照悬浮红细胞临床月供应量数据(n=102),用于ARIMA模型拟合;2019年7月至12月的临床月供应量数据(n=6),用于验证所建立ARIMA模型的预测效果。采用Eviews 9.0统计学分析软件,对ARIMA模型进行拟合、参数估计及诊断。采用ARIMA模型预测2019年7月至12月成都市血液中心辐照悬浮红细胞的临床月供应量,并将预测值与实际值进行比较,从而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①根据2010年1月至2019年6月成都市血液中心的辐照悬浮红细胞临床月供应量数据,构建的时间序列模型为ARIMA(3,1,1)(1,1,1)12。该模型对成都市血液中心辐照悬浮红细胞临床月供应量的拟合良好[AR(1)=-0.848、t=-4.340、P<0.001,MR(1)=-0.474、t=2.006、P=0.048,MR(2)=-0.369、t=-2.723、P=0.008],残差序列为白噪声(Q=22.24,P=0.163)。②采用ARIMA(3,1,1)(1,1,1)12模型,预测2019年7至12月成都市血液中心辐照悬浮红细胞临床月供应量的预测值,与其实际值的相对误差分别为5.02%、0.34%、4.98%、0.48%、1.26%和2.07%,平均相对误差为2.36%。结论本研究建立的ARIMA(3,1,1)(1,1,1)12模型,能较好地拟合成都市血液中心辐照悬浮红细胞临床供应量变化趋势。该模型适用于辐照悬浮红细胞临床供应量的短期预测,并且为采供血机构辐照悬浮红细胞库存量管理提供依据。
- 张永鹏席光湘洪缨万浬科陈迎春赵玉伟
- 关键词:红细胞输注输血ARIMA模型
- 献血者在使用共用剃刀过程中造成皮肤破损时的延期献血问题
- 孟莹席光湘刘双丽
- 长沙市老年居民社区卫生服务认知和利用状况分析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分析长沙市老年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CHS)利用状况和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单纯随机与随机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选择研究人群,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采用非条件Logistic分析。结果研究发现老年居民CHS的综合利用率为40.4%,知晓率为45.2%,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收入和知晓程度是影响老年人CHS利用程度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长沙市老年居民CHS利用率偏低,因此对社区老年人群进行有效的宣传是非常必要的,同时要改善CHS的可及性和方便程度。
- 席光湘刘彬彬晏强韦懿芸颜艳
-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慢性病患病率两周就诊率知晓程度
- 互助与志愿献机采血小板者再次献血意愿的比较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比较亲友互助献机采血小板者与志愿无偿献机采血小板者再次献血的意愿,分析两者是否存在差异。方法自行设计调查表,对两类人群进行调查询问。调查内容包括献血者的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是否愿意再次献血等。共发出调查表4131份,收回3981份,有效调查表3820份,有效率95.95%。将调查结果录入电子表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亲友互助献机采血小板者再次献机采血小板的意愿低于志愿无偿献血小板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志愿无偿献血小板者为献血的主要人群,亲友互助献机采血小板者可作为血源不足时的补充,部分亲友互助献机采血小板者可通过招募再次献机采血小板。
- 吴次宁曹英席光湘田浩李书平
- 成都地区大学生献血群体献血状况和影响因素分析
- 目的 了解影响成都地区献血大学生的献血因素,探索适合大学生的无偿献血宣传教育模式和固定献血者招募策略,提高大学生重复献血率,保证临床用血需求.方法 自行设计电子调查问卷,让学生在电脑或手机上填写问卷表,内容包括受调查者的...
- 席光湘洪缨王乃红文勇
- 关键词:大学生重复献血影响因素
- 成都地区400mL全血献血情况分析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分析本市无偿献血者不同献血量的人口学特征及在不同献血点400 mL全血献血率之间的差异,为今后血液的采集,动员和献血点设置提供依据。方法根据采血地点、出车频率及献血者基本人口学特征,回顾分析2016年度成都地区全血献血者数据。结果 2016年174 231名献血者捐献了183 857袋全血,其中单次献血者164 605人,200 mL占1.89%,300 mL占41.76%,400 mL占56.35%。400 mL全血献血率固定献血点72.69%明显高于移动献血点35.10%(P<0.01),郊县固定献血点79.75%明显高于市区67.77%(P<0.01),固定献血点中献血车76.44%明显高于献血屋59.92%(P<0.01),移动献血点中郊县400 mL全血献血率最高为71.69%(P<0.01)。400 mL献血量献血者在性别,年龄段,职业,文化程度,献血频数和民族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016年度成都地区固定献血点共计46个,其中郊县共有20个街头献血点,出车603次,日均采集55人次(20 785 mL)。市区共有11个街头献血点,出车1 157次,日均采集42人次(15 567 mL)。郊县献血屋9个,开放353 d,日均采集19人次(6 769 mL),市区献血屋6个,开放1 520 d,日均采集10人次(3 395 mL)。移动采血点共计304个,累计出车714次。市区献血点开放天数超过郊县,但郊县献血点日采集量超过市区。结论成都地区400 mL全血献血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优先动员男性,年龄段在45—60岁,低学历,重复献血的易捐献400 mL的群体,提升400 mL献血率。对400 mL率高的献血点,多增加采血车次和延长工作时间。增加400 mL采集率,在不增加检验和成分制备工作量的同时,达到了既增加血液采集量又提高临床输血安全的双赢局面。
- 赵宗瀚席光湘洪缨
- 关键词:人口学特征
- 成都市高校大学生无偿献血认知水平调查
- 2024年
- 目的调查成都市高校大学生群体对无偿献血的认知水平。方法2020年11月至2021年6月,通过高校献血车进校园邀请大学生填写电子问卷的方式,选择成都市区内10所高校的1265例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学生年龄为18~21岁;男、女性为分别为548和717例。根据研究对象是否参加过无偿献血,将其分为研究组(n=425,参与过无偿献血)和对照组(n=840,未参与过无偿献血)。2组学生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大学生的基本情况,无偿献血知识知晓情况,无偿献血动机、感受和意愿5个方面进行调查。2组大学生的无偿献血知识、感受得分等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2组大学生性别、籍贯构成比等比较,采用χ^(2)检验。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结果①本研究1265例大学生中,以女性(56.7%,717/1265),农村户籍(69.6%,881/1265),本科及以上教育程度(83.2%,1052/1265)及非医药类专业(98.6%,1247/1265)大学生为主。1265例大学生的献血率为33.6%(425/1265)。研究组与对照组大学生的性别、专业、健康自评情况及家庭年平均收入构成比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7.55,P<0.001;χ^(2)=8.95,P=0.003;χ^(2)=16.92,P=0.002;χ^(2)=11.18,P=0.011)。②本研究1265例大学生的无偿献血知识总知晓率为75.0%(949/1265);研究组大学生的无偿献血知识得分为(11.6±2.1)分,高于对照组的(11.1±2.4)分,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7,P<0.001)。③研究组大学生的无偿献血感受得分为(34.2±9.4)分,高于对照组的(29.1±8.1)分,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98,P<0.001)。④研究组425例大学生参加无偿献血的主要原因为奉献爱心(85.6%,364/425)和检查血型(53.6%,228/425);对照组840例大学生未参加无偿献血的主要原因为时间不合适(53.2%,447/840)和认为自身不符合献血要求(50.1%,421/840)。⑤本研
- 李莹胡萍方文攀刘璇赵宗瀚肖湘周敏席光湘傅雪梅
- 关键词:无偿献血大学生动机意愿
- 成都地区医疗机构红细胞类及血浆类血液成分退回的现状分析
- 目的对成都地区医疗机构退回的红细胞类(red blood cells,RBCs)及血浆类成分情况进行分析,为进一步降低血液回退量寻找改进策略。方法收集2013—2019年本市医疗机构退回的RBCs及血浆类成分数据,按照类...
- 沈竹玉席光湘洪缨
- 关键词:红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