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常芳

作品数:24 被引量:280H指数:8
供职机构:西安外国语大学旅游学院人文地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建筑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经济管理
  • 9篇历史地理
  • 6篇建筑科学
  • 2篇社会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6篇旅游
  • 6篇城市
  • 3篇社会
  • 3篇新城市主义
  • 3篇城市主义
  • 2篇地理
  • 2篇新区
  • 2篇农村
  • 2篇文化
  • 2篇公正
  • 2篇传统村落
  • 2篇村落
  • 2篇大城市
  • 1篇低碳
  • 1篇低碳旅游
  • 1篇地理学
  • 1篇地学信息
  • 1篇地学信息图谱
  • 1篇地域文化
  • 1篇新区域主义

机构

  • 20篇西安外国语大...
  • 17篇西北大学
  • 2篇淮阴工学院
  • 1篇太原师范学院
  • 1篇中山大学
  • 1篇新疆师范大学
  • 1篇四川旅游规划...

作者

  • 24篇常芳
  • 10篇王兴中
  • 5篇李九全
  • 4篇李同昇
  • 4篇翟洲燕
  • 2篇刘晓霞
  • 2篇罗雅丽
  • 2篇张侃侃
  • 2篇薛涛
  • 1篇潘秋玲
  • 1篇黄佛君
  • 1篇陈正江
  • 1篇谢元礼
  • 1篇张苏
  • 1篇王锴
  • 1篇赵刚
  • 1篇崔维
  • 1篇苏玲玲

传媒

  • 10篇人文地理
  • 2篇地域研究与开...
  • 2篇旅游发展研究
  • 1篇内蒙古科技与...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经济地理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热带地理
  • 1篇现代城市研究
  • 1篇地理与地理信...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8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数据支持下城市社区生活空间质量的可获性图谱法初探——以西安为例被引量:11
2016年
对城市社区生活空间质量问题的研究是(新)城市社会地理学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城市社会地理学研究从人本方法论的空间公正视角探讨城市生活空间质量已形成的"城市(社会)生活空间质量观"是开展社区生活空间质量研究的理论基石。本文研究基于大数据理念,借助城市商业、服务与休闲资源场所数据挖掘城市社区、社区资源体系与居民空间可获距离的关联信息。以"城市(社会)生活空间质量观"为理论依托,结合大数据、GIS空间分析方法和地学信息图谱表达方式,提出城市社区生活空间质量的图谱表达理念。在改进"社区资源可获性指数"CRAI的计算方法和对城市社区资源可获性的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城市社区生活空间质量的图谱表达形式,以期为深入研究城市社区资源空间剥夺规律及其统筹规划提供方法参考。
张苏常芳李九全陈正江谢元礼
关键词:大数据地学信息图谱
西安市文化设施空间分布研究--基于聚类和地理探测器的分析被引量:6
2023年
基于兴趣点(POI)数据,以街道为研究单元,利用DBSCAN空间聚类算法对西安市文化设施进行集群识别和等级划分,通过地理探测器量化分析西安市文化设施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西安市文化设施空间分布不均衡,全类别文化设施具有明显的中心集聚特征;(2)各类型文化设施空间集聚程度不同,且受不同因素的影响大小不一,人口密度、交通通达性、经济水平以及旅游因素是其空间分布特征的主要影响因素;(3)所有因素两两交互作用均大于单个因素的作用,表明西安市文化设施的空间分布特征受多种因素叠加影响。
刘瑞宽李九全常芳王星皓
关键词:POI文化设施影响因素
基于心理契约理论的社区旅游支持度研究——以西安市上王村为例
2017年
近年来,旅游可持续发展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提高社区旅游支持度则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心理契约理论及人本主义思想,以西安市上王村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对居民公平感知、交换意愿、信赖感知与社区旅游支持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居民的公平感知及信赖感知对社区旅游支持度有正向影响;而居民交换意愿对社区旅游支持度的影响并不显著。在此基础上,结合人本主义价值观总结出社区居民正向的公正感知、利益感知、信赖感知及较高的社区旅游参与度,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居民社会行为民主、社会功能高效和谐、社会权利自由的人本价值,自然的提升社区旅游支持度的作用机制。最后,提出4点提升社区旅游支持度的策略:①创造平等公正的社区环境;②提升产业结构价值链;③建立可信的管理团队;④构建有效的社区参与机制。
张野玲常芳薛涛恒容聂工强
关键词:居民感知结构方程模型心理契约理论人本主义思想
对新城市主义社区空间规划价值理念的审视被引量:4
2013年
城市规划的新城市主义理念是伴随着解决工业化后城市物质功能空间问题而逐渐成熟的,自此形成了以城市社区为单元的人居性规划与设计原理。20多年来,全球化与消费文化中人权问题的消长、城市空间人本公正问题日益凸显,促使社会公平的人本价值观问题成为城市空间的核心矛盾,反映出在社会空间层面新城市主义缺少如何构建良好社区的探讨。本文从人本主义城市(社会)生活空间质量观的视角来审视新城市主义社区规划的空间价值观,系统地从空间价值观的角度对其人本性、技术性与实践性理念进行审视。
常芳王兴中王锴魏红妮于二强
关键词:新城市主义
新区域经营观的空间体系价值统一规划理念——我的区域规划社会公正观被引量:7
2016年
依据"新社会经济发展的公正理念"首议的"新区域经营"管理思想,从空间公正角度创立了将其耦合到区域发展规划的系统理念。当代人文社会科学与区域学科出现了"社会公正"转向探讨的系列"新"前沿理念。地理学提出了新人文地理学逻辑,社会行政的公共管理也提出了新公共管理逻辑。将空间公正与社会公正耦合到区域生活空间单元体系,为此"新区域经营"提出了"社会与区域价值统一"的原理。论文以新人文地理学的"社会生活空间质量观"为基础,阐述了"空间体系价值统一规划"机理、原则与控制性路径;其次,论证了其构建的价值体系响应及构成因素响应结构;最后,论述了新区域经营观对生活质量价值统一的两个层次控制规划规则与路径。
王兴中常芳赵刚崔维
关键词:社会公正
“双碳”目标下乡村游客低碳旅游行为影响路径研究——基于SEM和fsQCA混合方法分析
2024年
探讨乡村游客低碳旅游行为的影响路径对于实现“双碳”目标下具有实践意义。本研究整合了计划行为理论和价值—信念—规范理论并在传统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的方法探究了乡村游客低碳行为产生的影响因素及多元路径。研究发现:(1)八种内生性因素促成了五大乡村游客低碳旅游行为路径类型。其中,低碳价值观、低碳旅游认知、道德规范、行为态度、感知行为控制等条件都存在的路径,最容易触发乡村游客的低碳旅游行为;(2)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和行为态度构成了低碳旅游行为产生的充分条件,而低碳价值观、道德规范、行为态度、感知行为控制则是四个必要条件;(3)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行为态度显著正向影响乡村游客的低碳旅游行为,低碳旅游认知显著正向影响道德规范,利己价值观显著反向影响责任归因,道德规范不能直接影响游客的低碳旅游行为;(4)责任归因难以驱动乡村游客低碳旅游行为。
马嘉遥李九全常芳
陕西省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景观基因组图谱研究被引量:57
2018年
地域文化遗产景观基因识别及其图谱建构是文化地理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传统村落整体上延续并传承了地域传统文化,并集中体现在传统村落内的文化遗产景观之中,故而传统村落成为地域文化遗产景观基因识别及基因组图谱研究的重要切入点。该文基于国内代表性的聚落景观基因组图谱建构方法,以陕西省35个传统村落为例,通过识别与提取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景观基因,绘制陕西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景观基因组图谱,包括遗传信息图谱、空间序列图谱、分布模式图谱和地理格局图谱;通过分析遗产性景观基因组图谱特征,提炼出传统村落的主体性地域文化特质,按照地域文化的相对一致性原则,划分传统村落群系。研究旨在丰富和完善聚落景观基因组图谱建构和聚落景观群系划分的理论和方法,为传统村落历史文化空间的保护与再现提供科学依据。
翟洲燕常芳李同昇李炬霖石钰武鹏
关键词:传统村落基因组图谱
创立规划“城市24小时社会”旅游生产力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为了适应当前休闲时代下的消费需求、更好地发展现代城市娱乐业,提出创立规划"城市24小时社会"的旅游产业体系。通过查阅国内外大量的文献资料,用理念阐释与应用相结合的综合分析的方法进行探讨。研究得出中国要抓住当前消费的特点,规划并发展现代城市娱乐业是增大城市(群)可持续驱动力的一项必行的战略措施,以期来提高旅游规划的生产力。
常芳王兴中张侃侃黄佛君
关键词:城市群旅游规划
大城市(社会)生活空间问题及其解决机制研究
问题的提出: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相继进入到后工业化阶段,他们面临着社会要素和谐与工业化水平关系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这些问题都预示着人文主义应该有新的价值观念来指导和解决上述问题的困境。针对人文主义的后现代“社会正...
常芳
关键词:新城市主义
文献传递
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融合的生活场所空间建构分析——以咸阳市永寿县等驾坡村为例
2017年
本文基于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的融合发展,以人为本地提出,乡村旅游首先是满足旅游地居民的生活生产的空间建构,其次是吸引城镇居民寻求“乡愁”的空间建构,再次是城乡一体化下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然后是一系列的旅游产业态的进入,最终才能达到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的和谐发展及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目的。选取了作为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深度融合的典型——等驾坡村,就其生活场所的空间建构从建构路径和研究两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期对其未来发展提供些许新的思路。
恒容常芳聂工强苏玲玲薛涛张野玲
关键词:乡村旅游新型城镇化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