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庄明

作品数:12 被引量:38H指数:3
供职机构: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腰椎
  • 3篇骨折
  • 3篇关节
  • 2篇腰椎间盘
  • 2篇腰椎间盘突出
  • 2篇腰椎间盘突出...
  • 2篇突出症
  • 2篇椎间盘
  • 2篇椎间盘突出
  • 2篇椎间盘突出症
  • 2篇膝关节
  • 2篇内固定
  • 1篇底座
  • 1篇地塞米松
  • 1篇多节段
  • 1篇腰痛
  • 1篇腰椎功能
  • 1篇腰椎管
  • 1篇腰椎管狭窄
  • 1篇腰椎管狭窄症

机构

  • 11篇常州市第一人...

作者

  • 11篇庄明
  • 8篇仇胥斌
  • 5篇程栋
  • 4篇严伟洪
  • 3篇商晓军
  • 3篇韦兆祥
  • 3篇朱亚平
  • 2篇刘志伟
  • 2篇王益民
  • 1篇彭辉煌
  • 1篇刘杰

传媒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江苏医药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白求恩军医学...
  • 1篇岭南现代临床...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 1篇解放军医药杂...
  • 1篇影像研究与医...

年份

  • 2篇2021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7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药物联合应用在膝骨关节炎关节镜清理术后止痛的研究
2007年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玻璃酸钠+利多卡因+地塞米松在膝骨关节炎关节镜清理术后止痛作用。方法实验采用双盲随机分组,膝骨关节炎关节镜清理术病人50例,58膝,分为玻璃酸钠(2 ml)+2%利多卡因(2.5 ml)+地塞米松(2.5 mg)(A组,n=15),玻璃酸钠(2 ml)+生理盐水(5 ml)(B组,n=15),2%利多卡因(2.5 ml)+生理盐水(4.5ml)(C组,n=15),地塞米松(2.5 mg)+生理盐水(4.5 ml)(D组,n=13),每例患者于术后关节腔注射,分别在给药后8 h、24 h、72 h、一周时,在病人双足站立膝关节伸展状态下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用q检验。结果术后8h,A组和C组的止痛效果好于B组和D组(P<0.05)但术后72 h和一周时B组和A组的止痛效果明显好于C组和D组(P<0.05)。结论膝骨关节炎关节镜清理术后联合应用玻璃酸钠+利多卡因+地塞米松在早期止痛和持续镇痛方面有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庄明商晓军朱亚平韦兆祥
关键词:关节镜骨关节炎玻璃酸钠利多卡因地塞米松
一种骨肉瘤患者脚踝固定放疗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骨肉瘤患者脚踝固定放疗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表面开设的凹槽中滑动连接有滑动块,底座的侧表面开设有螺孔,螺孔内螺纹连接有与滑动块匹配的第一固定螺栓,滑动块的上表面开设有滑槽,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动架,...
刘志伟庄明仇胥斌
文献传递
浮膝损伤中膝关节稳定性的恢复与重建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浮膝损伤中骨和韧带等稳定装置的恢复与重建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000年1月-2006年1月我院收治的38例浮膝损伤合并急性膝关节不稳患者的治疗方法进行总结,评定术后疗效。结果38例患者术后均得到随访,时间1—4年,平均1.5年,骨折均愈合。术后伤口感染3例,内固定松动2例,前交叉韧带松弛1例,骨关节炎2例。按照改良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系统评价膝关节功能:优良32例,中上5例,下中1例,优良率占84%。结论浮膝损伤治疗中不仅仅要重视骨结构连续性的重建,更要重视韧带、半月板、关节囊、肌肉等稳定结构的恢复。
彭辉煌朱亚平韦兆祥王益民庄明商晓军
关键词:膝损伤韧带关节疾病骨折固定术
后路斜向腰椎间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2013年
目的探讨后路斜向腰椎间融合术(POLIF)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RLDH)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采用POLIF治疗RLDH患者31例的临床效果。结果本组31例患者术后随访12~48个月,平均23.6个月。术后随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功能障碍评分(ODI)较术前均得到明显改善,椎间融合率为90.3%。临床效果满意率87.1%。结论 POLIF符合微创理念及国人腰椎的解剖特点,操作简单、安全,用于RLDH的治疗效果满意。
仇胥斌庄明程栋刘杰刘志伟严伟洪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软骨终板
软组织平衡对全膝关节置换时膝外翻畸形的矫正作用观察被引量:15
2011年
目前认为,膝关节周围软组织不平衡是影响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远期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可使金属假体与聚乙烯内衬之间应力集中,加速内衬磨损,也可由于膝关节不稳定而导致假体松动。因此,保证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软组织平衡极为重要。膝外翻畸形患者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难度较大,争议颇多,我科2006-2010年行膝关节置换矫正外翻畸形23例,术中应用软组织平衡技术,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韦兆祥商晓军王益民庄明严伟洪朱亚平
关键词:软组织平衡膝外翻
基于枕颈影像参数的枕颈融合术后吞咽困难风险分析
2021年
目的基于枕颈影像参数探讨枕颈融合术后吞咽困难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8月~2020年8月本科收治的84例枕颈交界区不稳患者,均采用枕颈融合术治疗,调查其术后吞咽困难发生情况,设为吞咽困难组及吞咽正常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枕颈影像参数,即治疗前后Oc-Ax角、O-C_(2)角、O-EA角以及nPAS以及变化值,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查枕颈融合术后吞咽困难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25例发生吞咽困难;吞咽困难组与吞咽正常组的术前、术后1年O-C_(2)角以及ΔO-C_(2)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Oc-Ax角、O-EA角以及nP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年Oc-Ax角、O-EA角、nPAS以及各指标的变化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ΔO-C_(2)角≤-5°、术后Oc-Ax角≤65°、术后nPAS≤10 mm、术后O-EA角≤100°是枕颈融合术后吞咽困难的危险因素。结论枕颈交界区不稳患者采用枕颈融合术治疗后吞咽困难发生率较高,O-C_(2)角变化值较大和术后Oc-Ax角、nPAS、O-EA角过小均会增加吞咽困难的风险。
仇胥斌袁晓峰庄明
关键词:枕颈融合吞咽困难
MRI诊断腰椎管狭窄症腰痛的临床价值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MRI诊断腰椎管狭窄症腰痛的临床价值方法: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腰椎管狭窄症患者60例,以腰痛与否分为对照组(无腰痛,24例)和实验组(腰痛,36例),比较两组间椎间盘后缘HIZ改变和Modic改变情况结果:腰痛组HIZ改变和Modic改变的发生率为72.2,36.9%,均高于对照组(P=0.001,0.021)。结论:MRI检查中HIZ和Modic改变可以较好的诊断腰椎管狭窄症腰痛,为临床治疗提供较好的依据。
庄明仇胥斌程栋严伟洪
关键词:MRI腰椎管狭窄症腰痛
Ilizarov外固定器结合病灶清除及植骨术在治疗感染性骨不连及慢性骨髓炎的应用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探讨应用Ilizarov外固定器治疗骨感染和骨不连的技术和经验.方法 2012年~2013年,对18例骨感染和骨不连病人接受治疗,其中感染性骨不连12例,骨髓炎6例.根据感染的部位和范围预先在患肢安装Ilizarov外固定器,将感染波及的骨干彻底整段切除后,再在缺损段的远或(和)近侧干骺端行一期截骨延长.结果 16例患者一期伤口痊愈且无破溃,骨愈合良好,随访10个月无骨髓炎复发的表现.2例患者术后1个月再次伤口破溃流脓,提示感染复发,按上述方法重新治疗后愈合.随访12~18个月,所有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肢体外观和功能效果令人满意.结论 应用Ilizarov技术,采用大段病骨切除同时截骨延长的方法是治疗外伤后感染性骨不连与骨髓炎的有效方法,并同时恢复肢体长度和矫正马蹄足畸形.
程栋庄明仇胥斌严伟洪
关键词:骨不连骨延长ILIZAROV技术
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多节段非相邻型脊柱骨折的疗效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多节段非相邻型脊柱骨折的疗效。方法多节段非相邻型脊柱骨折患者30例,共60个椎体骨折,行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记录患者手术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术后18个月观察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椎体前缘高度和后凸角度的变化。结果 30例患者手术时间(112.5±7.2)min,术中出血量(361.4±3.5)ml,输血量(233.5±2.4)ml。28例患者伤口为一期愈合;1例术后出现浅表感染,换药14d后进行再次缝合治疗痊愈;1例患者在术后10d出现肺栓塞,给予抗凝治疗后痊愈;其余患者在住院期间没有出现并发症。术后18个月ASIA分级A级11例,C级6例,D级8例,E级5例,与术前分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18个月椎体前缘高度及后凸角度改善(P<0.01)。结论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能够改善多节段非相邻型脊柱骨折患者椎体前缘高度及后凸角度,并发症少。
程栋庄明仇胥斌
关键词:经椎弓根内固定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疼痛及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疼痛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椎间孔入路方式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椎板间入路方式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中文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CODI)评分。结果术后1 d、1个月、4个月、7个月及1年,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COD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椎板间入路方式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减轻其疼痛程度,疗效显著。
庄明仇胥斌程栋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腰椎功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