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康家光

作品数:6 被引量:48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地震勘探
  • 2篇信噪比
  • 2篇正演
  • 2篇三维地震
  • 2篇勘探
  • 2篇分辨率
  • 1篇地球物理
  • 1篇地球物理模型
  • 1篇地震采集
  • 1篇地震勘探采集
  • 1篇地震资料
  • 1篇须家河组
  • 1篇盐岩
  • 1篇正演技术
  • 1篇正演模拟
  • 1篇三维地震采集
  • 1篇三维地震勘探
  • 1篇山前
  • 1篇射线追踪
  • 1篇碳酸

机构

  • 4篇中国石化
  • 2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西南石油局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作者

  • 6篇康家光
  • 4篇钱光萍
  • 2篇丁成明
  • 1篇杨继友
  • 1篇王紫娟
  • 1篇李显贵
  • 1篇谭绍泉
  • 1篇何建军
  • 1篇徐国盛
  • 1篇冯刚

传媒

  • 3篇物探化探计算...
  • 2篇石油物探
  • 1篇中外能源

年份

  • 1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济阳坳陷古潜山地震采集技术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济阳坳陷碳酸盐岩古潜山以前地震资料存在信噪比低、速度陷阱、分辨率低、施工过程中缺炮、空道、内幕反射品质差或无反射等问题。造成上述问题除了野外施工工艺、室内处理流程和参数的影响外,在采集参数方面主要影响因素有覆盖次数低、炮检距与方位角不均匀、面元太大等。针对济阳坳陷古潜山三维地震资料采集应以目标设计为指导思想,以基于模型分析的三维采集参数论证为主线,最终优化各种采集参数。建立了拱张褶皱型、断裂块断型和风化残丘型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古潜山地质理论模型。使用先进的“绿山”地震采集观测系统设计软件,采用“块”来描述任意复杂地质模型结构,分别设计出各自的地震采集观测系统。以林樊家潜山为例,采用12线18炮束状新观测系统模拟单炮发射接收,对各主要目的层能追踪的地层信息比原始6线9炮束状观测系统采集的地震信息丰富,能准确反映地下构造形态与地质体的物理属性。
徐国盛冯刚谭绍泉李显贵何建军康家光
关键词:正演模拟三维地震采集碳酸盐岩古潜山
探索龙门山前缘物探采集技术被引量:3
2006年
四川盆地龙门山前缘地区地震地质条件复杂,资料信噪比低,勘探前景良好。为加快该区勘探进程,西南分公司进行了川西龙门山前缘地震勘探采集技术攻关,初步形成了适合龙门山前缘地区的地震资料采集技术,在龙门山前缘地区的地震勘探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发现大园包大型构造圈闭,取得了较好的勘探效果。
丁成明康家光钱光萍
关键词:龙门山前缘地震勘探
基于模型的地震采集参数分析及应用研究被引量:23
2001年
作者在文中论述了利用已有地震资料解释成果 ,根据地质任务建立二维地质模型 ,在此基础上进行射线追踪 ,模拟出单炮地震记录和自激自收剖面 ,进而提出了一套对观测系统的最大炮检距、道间距等参数进行论证的一些实用方法 ,所得结果验证了资料处理和解释的正确性和观测系统设计的合理性。
钱光萍康家光王紫娟
关键词:正演技术射线追踪
四川新场三分量地震勘探试验研究被引量:8
2005年
四川新场地区以超致密砂岩裂缝孔隙性气藏为主,新851井在深层获得了良好的天然气显示。但以往的资料不能很好地描述裂缝的发育情况,为此,开展了二维三分量地震勘探试验研究。首先,基于地球物理模型对转换波的采集参数进行了论证,分析讨论了道间距和炮检距对资料所产生的影响;然后,通过潜水面和低、降速带调查、激发和接收方式试验以及降低环境噪声等手段,探讨了提高资料信噪比和分辨率的有效方法;最后,确定了野外资料采集施工方案。该方案在新场地区的实施,使得三分量地震资料的品质较之老三维地震资料有了很大的提高。与老三维地震资料的对比表明,新资料能更好地反映地下地质特征。
康家光钱光萍杨继友
关键词:地球物理模型信噪比分辨率
二维可变线元观测技术及应用被引量:5
2003年
二维可变线元观测技术是一种基于三维面元理论基础上提出的观测系统设计方法。它的优点是在不改变观测系统的前提下,调整线元的大小,优化选择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为资料处理、解释拓展空间。实践证明,在资料信噪比较高的地区,可缩小CMP间距,有效地提高分辨率;在资料信噪比较低的地区,可用增加覆盖次数来提高信噪比,同时还能有效地降低勘探成本和勘探风险,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
康家光
关键词:信噪比分辨率地震资料
川西地区宽方位三维地震勘探采集技术研究被引量:8
2005年
针对川西地区三叠系须家河组储层埋藏深,超致密,且具有很强非均质性和各向异性等特点,通过对以往 束状和砖块状三维地震勘探采集技术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满足P波各向异性分析的宽方位三维采集技术。该 采集技术较之常规束状、砖块状采集技术,在各个方位角上的炮检距和覆盖次数分布更加合理。将宽方位三维 地震勘探采集技术应用于川西某地区,得到了品质较好的地震资料。同时,P波各向异性裂缝预测结果与断裂 展布及构造分析结果相吻合。
钱光萍康家光丁成明
关键词:三维地震勘探宽方位须家河组炮检距P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