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张予杰

张予杰

作品数:49 被引量:280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6篇天文地球
  • 11篇生物学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11篇地层
  • 6篇化石
  • 6篇笔石
  • 5篇岩石
  • 5篇同位素
  • 5篇盆地
  • 5篇锰矿
  • 5篇二叠世
  • 5篇二叠系
  • 5篇奥陶纪
  • 4篇地球化
  • 4篇地球化学
  • 4篇早二叠世
  • 4篇生物地层
  • 4篇羌塘
  • 4篇羌塘盆地
  • 4篇青藏
  • 4篇白垩世
  • 3篇地电
  • 3篇动物群

机构

  • 2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9篇成都地质矿产...
  • 17篇吉林大学
  • 10篇中国科学院南...
  • 6篇成都理工大学
  • 3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东北大学
  • 1篇迪肯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四川省地质调...
  • 1篇四川省冶金地...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电建集团...
  • 1篇中国自然资源...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作者

  • 49篇张予杰
  • 17篇张以春
  • 16篇程立人
  • 12篇安显银
  • 11篇朱同兴
  • 8篇廖忠礼
  • 7篇彭智敏
  • 7篇陈文彬
  • 4篇袁东勋
  • 3篇闵刚
  • 3篇王天武
  • 2篇崔晓庄
  • 2篇王立全
  • 2篇翟庆国
  • 2篇蒋鑫
  • 2篇熊国庆
  • 2篇杨日红
  • 2篇高永娟
  • 2篇伍皓
  • 2篇江新胜

传媒

  • 9篇沉积与特提斯...
  • 7篇地质通报
  • 3篇中国地质
  • 3篇地层学杂志
  • 3篇地球科学
  • 2篇吉林大学学报...
  • 2篇地质学报
  • 2篇古生物学报
  • 2篇沉积学报
  • 2篇物探化探计算...
  • 2篇青藏高原及邻...
  • 1篇世界地质
  • 1篇现代地质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地质与勘探
  • 1篇中国矿业
  • 1篇岩石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中国区域地质
  • 1篇长春科技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1
  • 7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4篇2005
  • 4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云南丽江古近纪风成沉积的发现及其气候意义被引量:13
2011年
云南丽江地区宝相寺组(E2b)下部(原美乐组)一直被认为是水成沉积,本文认为其属于风成沉积。宝相寺组下部巨厚砂岩的主体岩性为紫红色中细粒石英砂岩,不含泥质和云母等悬移质,大型高角度平板状交错层理发育,厚度巨大,风成沙丘前积层特征明显。石英砂的磨圆度高,在电子显微镜下普遍可见风成砂所特有的碟形撞击坑、新月型撞击坑及毛玻璃化表面等特征,可能为沙漠风成沙丘沉积。研究区古近纪以来的沉积特征表明,青藏高原东部的气候经历了一个由干旱到潮湿的重大转变。推测这种气候转变可能是始新世、渐新世之交全球变冷变干事件(EOGM)在青藏高原东部的沉积响应,也可能与青藏高原初次快速隆升及东亚古季风的开始形成有关。
伍皓崔晓庄熊国庆张予杰江新胜
关键词:风成沙丘古季风
藏北申扎地区早奥陶世地层的发现及意义被引量:17
2005年
藏北地区从未发现过有可靠化石依据的中奥陶世以前的沉积地层 ,是否存在寒武纪到早奥陶世间的沉积地层是目前诸多地质工作者关注的问题。申扎地区 1/ 2 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 ,在原归属为前震旦系念青唐古拉群的一套浅变质岩中发现了世界性分布的下奥陶统阿雷尼格阶最底部笔石化石带代表分子 Tetragraptusapproximatus,首次确定了藏北地区有早奥陶世沉积地层的存在。新建下奥陶统扎扛组和他多组 ,完善了藏北地区早古生代地层序列 ,为研究青藏高原在古生代早期的构造活动、演化、古地理分布格局及古生物地理区划提供了资料 ,也为世界性生物地层划分对比提供了依据。
程立人张以春张予杰
关键词:笔石地层奥陶纪
西藏申扎地区拉嘎组岩相/沉积相分析被引量:13
2013年
通过详细测制西藏申扎县扎扛—木纠错石炭二叠系剖面,查明了拉嘎组的岩石类型、组合及沉积环境。申扎地区的拉嘎组是以暗色粉砂岩、泥岩等细碎屑岩背景下,发育若干板状、长透镜状及透镜状粗碎屑岩为特征。大部分粗碎屑岩及部分细碎屑岩的分选及磨圆很差,成熟度极低,岩性显示为杂砾岩、杂砂岩,局部地区见有花岗岩漂砾。研究认为,拉嘎组形成于冰缘解冻并后退状态下的近岸冰海沉积环境,其沉积相类型可以分为分支水道与间湾、水下冰水扇、冰碛物与冰筏、滨岸与内陆棚。鉴于其时代可能为早二叠世Sakmarian期,因此,拉嘎组可能是晚古生代冰期消融的产物。拉嘎组沉积相的识别分析对拉萨地块晚古生代的古环境和古地理有重要意义。
张予杰张以春庞维华朱同兴
关键词:岩石组合沉积环境早二叠世
扬子东南缘两界河组碎屑锆石U-Pb年龄及其对Sturtian冰川作用的启示被引量:3
2020年
扬子东南缘两界河组的岩性以岩屑砂岩和石英砂岩为主,代表了长安冰期和古城冰期之间的间冰期沉积,其沉积时限的厘定对认识华南Sturtian冰期地层的时空分布特征具有重要意义.对黔东地区两界河组碎屑锆石进行了系统的形态学和U-Pb年代学研究,大多数锆石为典型的岩浆锆石,锆石U-Pb年龄主要分布于740~900 Ma,另有少量古元古代和太古宙年龄,主要峰值为~760 Ma、~780 Ma、~800 Ma、~820 Ma和880~900 Ma.在两界河组底部获得最年轻的单颗粒锆石年龄为708±15 Ma,在上部获得最年轻的单颗粒锆石年龄为703±22 Ma,结合区域上相当地层渫水河组的顶部年龄(~690 Ma),认为黔东地区两界河组的沉积时代应在708~690 Ma之间.两界河组碎屑锆石U-Pb年龄谱记录了扬子陆块新元古代幕式岩浆事件及早期地壳演化的信息,结合锆石形态认为其物质来源可能包括下伏新元古代岩浆岩及沉积地层、扬子西北缘和西南缘的基底岩石.研究区两界河组底部碎屑锆石年龄约束了江口间冰期沉积晚于~708 Ma,考虑到南华纪早期地层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受控于盆地构造活动,不排除长安冰期沉积物在黔东地区局部存在的可能性.
高永娟张予杰安显银刘石磊郑杰桑永恒
关键词:扬子陆块碎屑锆石间冰期地质年代学
西藏过铝花岗岩矿物化学特征及其岩石学意义被引量:6
2006年
本文系统地讨论了西藏过铝花岗岩中斜长石、钾长石、黑云母、白云母和电气石的矿物化学特征。结果表明:岩石中的斜长石均以Ab为主,占78.73%。100%,An分子为0.13%~18.93%,而Or分子仅为0.19%-3.74%;在长石的成分分类图解中多分布于更长石区内,少量分布于钠长石区。钾长石的端元组分中Or含量最高,为81%-98.48%,Ab为1.52%~19.00%,基本不含An分子,在成分分类图解中集中分布在Ab-Or线的正长石区内。斜长石中Ab〉An〉Or,主要属更长石,极少量为中长石;钾长石具有高Or含量,显示Or〉〉Ab〉〉An,属钾透长石。白云母在以22爪氧原子计算的分子式中,Si与Al的阳离子数均较高,其中Si为6.0575-6.6412,属多硅白云母;黑云母中Si阳离子数绝大多数小于6,值介于5.3227-6.1265之间,平均为5.5718;Al离子数为1.8735-2.6464,四面体配位为Si、Al^Ⅳ所占据,八面体配位的阳离子中Al^Ⅵ为0.2101-1.7388,大离子位中以K为主。过铝花岗岩中黑云母的Mg/(Mg+Fe)比全岩的Mg/(Mg+Fe)比值略高,但二者具有正相关关系,说明了其成因仍以岩浆成因为主。在云母类矿物的成因图解显示,研究区内大多数黑云母均位于C区,属壳源。
廖忠礼潘桂棠朱弟成王立全耿全如张予杰熊兴国陈文彬彭智敏朱兵
关键词:过铝花岗岩矿物化学岩石成因
青藏高原羌塘盆地侏罗系白云岩的特征及其成因被引量:13
2008年
羌塘盆地侏罗系白云岩是该盆地重要的油气储集层。侏罗系碳酸盐岩在沉积期后经历了白云岩化作用、溶蚀作用和破裂作用等多种成岩作用。羌塘盆地白云岩的成因与毛细管浓缩作用和混合水白云化作用有关。
彭智敏廖忠礼陈明刘建清张予杰陈文彬丛峰
关键词:羌塘盆地侏罗系白云岩
西藏南羌塘地块和拉萨地块二叠系对比及其意义
为了更进一步了解拉萨地块和南羌塘地块在空间上的关系,近年来在两个地块上测制了多条剖面,取得了很多重要认识。第一,拉萨地块(中拉萨或北拉萨)在空间上保持了很好的稳定性。冰海相杂砾岩的拉嘎组、碎屑岩和灰岩互层的昂杰组和灰岩组...
张以春张予杰袁东勋
关键词:拉萨地块沉积相稳定性
文献传递
西藏申扎地区的下泥盆统被引量:2
2008年
申扎地区的下泥盆统出露良好、沉积连续、构造单一,生物化石丰富,门类也较为齐全。根据多门类生物化石将下泥盆统进行了划分与对比。在塔尔玛达尔东组为一套以碳酸盐岩为主的沉积地层,中间夹有少量粒级较细的碎屑岩,属于稳定陆棚浅海型沉积。根据岩性和岩相特征可以明显划分为下部和中上部,下部灰岩中产有牙形石、竹节石和头足类,并含有丰富珊瑚和腕足类化石;中上部含有较丰富的珊瑚、腕足类等底栖生物化石,并含有竹节石、牙形石和头足类等游移生物化石。该组的时代为早泥盆世,包括Lochkovian大部以及整个Pragian、Emsian期。
张予杰程立人
关键词:生物地层下泥盆统
藏北申扎地区晚二叠世早期的皱纹珊瑚被引量:13
2002年
作者在进行申扎县幅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发现一套巨厚的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组成的岩系,整合覆于早二叠世中晚期地层下拉组之上,并在此岩系底部采集到晚二叠世早期的皱纹珊瑚Waagenophyllumindicumvar.crassiseptatumWu和LiangshanophyllumstreptoseptatumWang,从而确定本区有晚二叠世地层的存在。
程立人武世忠张予杰
关键词:晚二叠世皱纹珊瑚白云岩灰岩
藏北日土地区南羌塘地块晚石炭—早二叠世海相裂谷盆地沉积序列:冈瓦纳大陆北缘初始裂解的沉积响应
2024年
南羌塘地块被广泛认为是晚古生代亲冈瓦纳的基梅里大陆的一部分,其构造演化历史与冈瓦纳北缘裂解及班公湖-怒江中特提斯洋的打开关系密切。虽然众多研究成果显示,南羌塘地块在早二叠世从冈瓦纳大陆北缘裂解而来,但这在盆地沉积响应上却没有得到确切的证实。本文通过研究藏北日土地区晚石炭—早二叠世受冰期影响的4类16个岩相、6类沉积环境特征和不同沉积作用演化阶段,划分出受盆地基底构造沉降控制和气候影响的5个沉积充填序列,并分析其所反映的沉积物供应与可容空间变化,揭示沉积充填序列形成过程中的构造-气候控制因素。研究表明,序列Ⅰ在晚石炭世—早二叠世阿舍尔期沉积,表现为冰川沉积物补偿了盆地基底沉降形成的沉积可容空间,是同裂谷早期阶段构造活动与气候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萨克马尔期至亚丁斯克早期,以展金组为代表的冰海相海侵退积序列(序列Ⅱ)和以曲地组为代表的海退进积-加积序列(序列Ⅲ),分别反映同裂谷活动第一幕高峰期和停滞期;亚丁斯克晚期至空谷期,以吞龙共巴组下段为代表的海侵加积-退积序列(序列Ⅳ)和以吞龙共巴组上段为代表的加积-进积序列(序列Ⅴ)则分别指向同裂谷活动第二幕高峰期和减弱期。因此,藏北日土地区南羌塘地块晚石炭—早二叠世沉积充填序列是冈瓦纳大陆北缘裂解过程的沉积响应,早二叠世是班公湖-怒江中特提斯洋初始打开的关键时期。
张予杰张予杰翟庆国刘一鸣曾孝文安显银刘石磊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