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尚明

作品数:19 被引量:69H指数:4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南京军区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十一五”计划课题福建省农科院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2篇手术
  • 6篇虚拟现实
  • 4篇动脉瘤
  • 4篇肿瘤
  • 4篇颅内
  • 3篇动脉
  • 3篇入路
  • 3篇三维重建
  • 3篇术前
  • 3篇数字化
  • 3篇鞍区
  • 3篇鞍区肿瘤
  • 2篇虚拟现实技术
  • 2篇血管
  • 2篇手术技巧
  • 2篇手术模拟
  • 2篇手术治疗
  • 2篇术前评估
  • 2篇栓塞
  • 2篇外科

机构

  • 18篇南京军区福州...
  • 3篇福建医科大学

作者

  • 19篇张尚明
  • 17篇王守森
  • 7篇刘峥
  • 5篇洪景芳
  • 3篇郑兆聪
  • 3篇陈其钻
  • 2篇赵琳
  • 2篇荆俊杰
  • 2篇魏梁锋
  • 2篇钟群
  • 2篇黄银兴
  • 2篇刘海兵
  • 1篇肖德勇
  • 1篇李世清
  • 1篇王如密
  • 1篇薛亮
  • 1篇张辉建
  • 1篇魏淋
  • 1篇马明
  • 1篇李军

传媒

  • 4篇中国微侵袭神...
  • 2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2011中华...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7
  • 6篇2016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运动区脑肿瘤功能及白质纤维束的术前评价
目的探讨DTI(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运动区脑肿瘤脑功能进行术前评价及白质纤维束追踪,以指导临床手术。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皮质运动区脑肿瘤30例,采用手指运动任务设计成像方法,在GE ...
赵琳王守森郑兆聪黄银兴张尚明
关键词: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运动区脑肿瘤
文献传递
动脉瘤手术中巧妙使用双极电凝镊
从2004年2月~2016年2月约12年期间共在2300例颅内动脉瘤开颅手术中,巧用双极电凝镊,快速的方法实施动脉瘤处理,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动脉瘤的显露和夹闭,最短的1例前交通动脉瘤从上临时夹到夹闭动脉瘤只需3分钟,...
刘峥张尚明王守森陈其砖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手术双极电凝镊疗效评价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影像学研究被引量:17
2017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收集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神经外科2010年8月至2016年8月经病理学证实的32例PCNSL患者,分析其CT及MRI影像学特征。结果32例中,单发者18例(56%),多发者14例(44%),共50个病灶;肿瘤好发于基底节区、胼胝体等深部脑组织,为76%(38/50),浅部脑组织为24%(12/50);瘤周水肿多为轻、中度(76%,38/50)。CT平扫显示,44个(88%)病灶呈等或稍高密度,6个病灶呈稍低密度(12%);11例增强扫描病灶呈明显强化改变。MRIT1加权成像病灶多呈等、低信号或等信号(92%,46/50),T2加权像多呈等信号或等、高信号(92%,46/50),弥散加权像多为高信号(90%,45/50);增强扫描表现均匀一致的“团块状”、“裂隙征”、“蝶翼状”、“卫星灶”、“握拳状”及“缺口征”等多种典型强化方式。病理学证实,30例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2例为T细胞淋巴瘤。结论PCNSL具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有助于PCNSL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陈其钻王守森刘峥张尚明
关键词:淋巴瘤中枢神经系统磁共振成像疾病特征
数字化鞍区肿瘤模型的构建及在手术规划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采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数字化鞍区肿瘤模型,并探讨其在手术规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0例经MRI诊断为鞍区肿瘤的病例,术前行薄层CT、MRI扫描,以DICOM格式导入Dextroscope图像工作站,进行模型构建,观测入路相关解剖标志及肿瘤的毗邻关系,模拟手术进程,并与术中图像对照分析。结果所有数字化模型均清晰显示了肿瘤、瘤周血管、骨质、视神经、脑组织等结构的形态及其毗邻关系,可随意观测手术径路各解剖结构;根据肿瘤的特点成功模拟了手术人路,制定了手术规划方案,术前模拟与术中实际情况一致。结论所建模型图像逼真、立体感强烈,可为术者提供额外的三维立体解剖信息,是常规临床手术规划的有效补充;使用虚拟器械可在模型上重复模拟手术操作,是青年医师学习鞍区解剖和手术的便利工具。
张尚明王守森荆俊杰张辉建马明钟群
关键词:鞍区肿瘤虚拟现实三维建模手术规划
脑室型颅内压监测在颅脑外伤后脑疝患者梯度减压术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被引量:20
2021年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后脑疝患者在梯度减压术前应用脑室型颅内压监测(V-ICPM)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颅脑外伤后脑疝患者103例,根据减压前是否应用V-ICPM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共49例,采用梯度减压术前联合V-ICPM治疗;对照组共54例,采用常规梯度减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恶性脑膨出的发生率、远近期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患者颅内压(ICP)值将其分为正常或轻度增高(≤22mmHg)、中度增高(23-40mmHg)及重度增高(>40mmHg),分析患者ICP值与预后的关系。结果(1)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中恶性脑膨出的发生率分别为16.33%.29.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时观察组患者瞳孔恢复35例(71.43%),对照组患者瞳孔恢复28例(5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45,P=0.042)。术后24 h时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分别为(8.43±2.56)分、(7.39±2.4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5,P=0.039)。术后3个月时观察组患者中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5分7例,4分18例,3分10例,2分8例,1分6例;对照组5分12例,4分17例,3分12例,2分7例,1分6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81,P=0.496)。(2)无论是初始ICP还是剪开硬脑膜时ICP,数值较高患者预后均较差。结论梯度减压术前应用V-ICPM未能进一步改善患者远期预后,但可为术者提供术中参考和预后预测。
张尚明张尚明陈宏颉魏梁锋王守森
关键词:颅脑外伤脑疝脑膨出
数字化鞍区肿瘤模型的构建及在术前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鞍区解剖关系错综复杂,鞍区肿瘤周围有很多重要结构,一旦损伤将会带来严重的并发症。术前详细了解肿瘤周围的解剖构架,是影响手术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常规的手术规划基本建立在对二维断面影像(CT;MRI)的预判上,但二维影像不能...
张尚明王守森
关键词:鞍区肿瘤虚拟现实技术手术入路
文献传递
个体化手术治疗62例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中遵循个体化原则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11年4月手术治疗的62例高血压脑出血,其中男35 例 ,女27 例,年龄48~75岁,平均58 岁。意识状态按 GCS昏迷评分法...
赵琳王守森郑兆聪黄银兴张尚明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个体化手术
文献传递
垂体腺瘤数字化影像的构建及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模拟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构建垂体腺瘤的数字化影像,探讨其在经单鼻孔一蝶窦人路手术中的价值。方法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神经外科自2009年10月至2011年3月行单鼻孔一蝶窦人路切除术治疗垂体腺瘤患者30例,术前均行头颅CT和MR薄层扫描,将影像数据导人Dextroscope图形工作站进行融合重建,构建垂体腺瘤虚拟影像,观测相关解剖结构并模拟、规划手术。结果所创建影像可实现三维化,可动态、立体地观测相关解剖结构,可重复模拟手术:制定了鼻腔段、蝶窦前壁段、鞍底段及肿瘤周围的术前规划指标;对比实际手术情况,模拟手术基本可靠。结论垂体腺瘤虚拟影像能为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提供一定的个体化解剖形态.用于制定术前规划方案.有助于手术的顺利开展,避免损伤重要的解剖结构。
张尚明王守森荆俊杰王如密钟群
关键词:经鼻蝶入路虚拟现实
垂体腺瘤的三维重建及形态特性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通过对垂体腺瘤进行三维影像重建,探讨肿瘤形态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连续收集直径大于10mm的垂体腺瘤58例,其中经鼻蝶窦入路手术52例,经翼点入路手术6例;根据患者术前MRI表现,对其向蝶鞍周围扩展的程度进行分级,并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对肿瘤进行三维模型重建及形态分类。结果所有患者均重建了肿瘤、颈内动脉及脑组织结构。垂体腺瘤三维模型分为鞍内型(13.8%)、鞍上型(20.7%)、鞍下型(17.2%)和分叶型(48.3%)。鞍内型腺瘤均为功能型,而鞍上型、鞍下型、分叶型腺瘤中,功能型分别占75%、60%和60.7%。不同形态的肿瘤,其间质地、囊变、鞍底硬脑膜是否存在侵袭,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虚拟现实技术重建的垂体大腺瘤三维模型,能简单、直观地反映肿瘤与毗邻结构的空间关系,三维模型半数呈分叶状,腺瘤形态与其质地、囊变及侵袭性均无明显关系。
魏淋洪景芳肖德勇魏梁锋张尚明王守森
关键词:垂体腺瘤虚拟现实三维重建
虚拟现实技术在颅底外科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0年
虚拟现实工作站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对二维影像的融合重建和相关解剖结构进行显示,为术者提供良好的三维立体解剖信息。在颅底外科中,虚拟现实技术可展示病变组织相关的解剖结构,较好地指导微侵袭手术;但其仍有许多不足,如成像质量受原始图像限制、多影像融合难度较大、图像处理能力有限、细微解剖难以显示以及术中无法直接利用等。本文就虚拟现实工作站在颅底外科中的应用作一简要的论述。
张尚明王守森
关键词:颅底神经外科手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