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峰
- 作品数:3 被引量:6H指数:1
-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大鲵肽复合粉用于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大鲵肽复合粉在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肠内营养支持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于2022年4月至9月期间进行治疗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4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23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营养支持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大鲵肽复合粉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1 d。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营养状况[血清白蛋白(ALB)、总蛋白(TP)、前白蛋白(PA)]、肝功能[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GG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肾功能[尿素(Urea)、肌酐(Cr)、尿酸(UA)]指标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治疗后对照组患者血清ALB、TP及两组患者血清PA水平均显著降低,但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血清ALB、T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ALB、TP及治疗后两组患者P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血清GGT、AST、ALT及Urea、Cr、UA水平组内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见腹泻、腹胀、过敏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在手术治疗之后,口服补充大鲵肽复合粉行肠内营养支持,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营养状况,且对肝、肾功能影响不大,安全性良好,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
- 吴松岩于登峰张峰刘剑文李伟佟长青翟兴月
- 关键词:胃肠道恶性肿瘤肠内营养
- NF-κB对肠缺血再灌注肝损伤P-选择素表达和中性粒细胞浸润的作用被引量:5
- 2006年
- 目的:探讨核转移因子-κB(NF-κB)在肠缺血再灌注肝损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对P-选择素(P-selectin)表达和中性粒细胞浸润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成对照(Control 组)、肠缺血再灌注(I/R组)和脯氨酸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DTC)治疗组(PDTC组),每组8只.I/ R和PDTC组大鼠行肠系膜上动脉夹闭1 h再灌注2 h.PDTC组于手术前1 h给予20 g/L PDTC 100 mg/kg ip.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及其肝功能变化,检测血清IL-6,肝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免疫组化法观察肝组织P-selectin和NF-κB表达并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肝NF-κB的水平.结果:肠缺血再灌注诱发了肝损伤,表现为肝水肿、出血和炎性粒细胞浸润.与对照组相比,I/R组血清ALT、AST、IL-6水平明显升高 (143.16±53.02至192.31±42.09 U/L,P<0.05; 387.46±78.74至507.56±96.26 U/L,P<0.01; 22.51±6.10至42.85±7.35 ng/L,P<0.01).肝组织SOD活性降低、MPO含量明显升高(244.87 ±25.11至173.21±16.60 U/mgprot,P<0.01; 2.36±0.56至4.32±0.77 U/g,P<0.01);肝组织的P-selectin和NF-κB表达增强.采用PDTC 预处理,与I/R组相比,肝损伤程度减轻,血清ALT(128.63±38.94 U/L)、AST(462.86± 60.84 U/L)以及IL-6(28.08±7.55 ng/L)水平明显降低(P<0.01,P<0.05,P<0.05);肝脏氧化损伤及白细胞浸润减弱,表现为肝组织SOD活性升高(253.45±25.21 U/mgprot,P<0.01)、MPO 含量降低(3.58±0.49 U/g,P<0.05),同时伴有肝组织中的P-selectin和NF-κB表达减弱.结论:肠缺血再灌注诱发肝损伤,伴有明显的中性粒细胞浸润和肝组织P-selectin的表达增强,NF-κB的活化在此损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PDTC通过抑制NF-κB活性对肠缺血再灌注肝损伤起保护作用.
- 李英华田晓峰王真真张雪松张峰金松姚继红
- 关键词:肝损伤肠缺血再灌注核转录因子ΚBP-选择素
- 鼠尾草酸在制备预防或治疗肝损伤性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 本发明公开一种鼠尾草酸在制备预防或治疗肝损伤性疾病药物中的应用,鼠尾草酸能够显著降低缺血再灌注性肝损伤或化学性肝损伤造成的转氨酶升高,明显改善肝病理性损伤,抑制免疫因子的升高等,具有显著的肝脏保护作用,应用于制备预防或治...
- 田晓峰姚继红高东雁张峰胡艳石磊林木森徐小妹翟晓涵吴航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