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水
- 作品数:22 被引量:428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杂种自交和回交后代染色体和性状分离的研究被引量:11
- 1996年
- 以八倍体小偃麦小偃693和普通小麦烟农15的六个不同杂种世代为材料,研究了自交和回交对杂种后代染色体和性状分离的不同影响。结果表明,随自交和以烟农15为轮回亲本回交世代的增加,染色体数目逐渐减少,但回交比自交能使后代中偃麦草染色体丢失更快;回交后代PMC MI染色体构型较为简单,平均交叉结数减少,回交次数过多不利于偃麦草与普通小麦染色体发生遗传重组;自交和回交世代中小偃麦类型、中间类型和小麦类型出现频率明显不同,回交能显著提高后代中倾小麦类型的频率,明显改善杂种后代的农艺性状。杂种后代变异类型丰富,利用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杂交是将偃麦草的遗传物质导入普通小麦,选育具有偃麦草优良特点的新种质和新品系的有效方法。
- 王洪刚孔令让姜丽君张德水
- 关键词:回交八倍体小偃麦小麦染色体
- 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后代花药培养的研究被引量:1
- 1993年
- 本试验研究了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后代愈伤组织的诱导频率、雄核发育和秋水仙碱诱导小孢子染色体加倍的效果。结果表明: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杂种F_1愈伤组织的产量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其雄核发育存在均等分裂和不均等分裂等类型,这与小麦中的观察结果相似;在培养基中加入秋水仙碱可以有效地诱导小孢子第一次有丝分裂时染色体加倍。
- 王洪刚张德水姜丽君孔令让
- 关键词:八倍体小偃麦小麦花药培养
- 八倍体小偃麦与硬粒小麦及其杂种F_1的小孢子发生和花粉发育的细胞学研究被引量:1
- 1992年
- 用压片法对八倍体小偃麦与硬粒小麦及其杂种F_1小孢子发生和花粉发育进行了详细的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两亲本八倍体小偃麦和硬粒小麦的小孢子发生和花粉发育是基本正常的,二者结实率也基本正常。[八倍体小偃麦×硬粒小麦]F_1小孢子发生过程非常紊乱,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出现较高频率的单价体和多价体,其相对紊乱系数高达0.67;减数分裂晚后期,每个细胞落后染色体平均3.56条;四分体期,每个四分体微核数平均2.82个。在杂种F_1花粉发育的每个时期都可产生不同频率的败育花粉。在三细胞成熟花粉期,杂种F_1可育花粉百分率为67.36%,基本能够满足传粉受精的需要,但其结实率仅为2.79%,远远低于两亲本结实率。因此杂种F_1花粉的败育不是导致其结实率低的主导因素。
- 孔令让王洪刚赵吉平姜丽君张德水
- 关键词:小偃麦小麦小孢子发生花粉发育
- 大豆品种间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的分析被引量:9
- 1998年
- 用62个大豆DNA分子探针与5种限制性内切酶组合,对大豆基因组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选用的两对材料,其多态性RFLP标记的频率均高达60%,可作为RFLP作图较理想的亲本;RFLP标记的多态性类型多数表现为共显性,少数为显性,其中一些标记揭示了2个或2个以上的独立分离的基因座位;不同限制性内切酶在揭示多态性的能力上差异不显著,在杂交片段长度上差异显著并都大于预期值;大豆RFLP的形成主要是由DNA的重排所引起。
- 张德水惠东威庄炳昌杜保兴陈受宜
- 关键词:多态性大豆品种间DNARFLP
- 玉米杂交种产量构成性状的遗传分析被引量:5
- 1997年
- 运用遗传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一个玉米6×6双列杂交系列中15个组合的7个主要经济性状与单株籽粒产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所研究性状中千粒重、穗行数、穗粗、行粒数和出籽率等对籽粒产量有较大的正直接作用,并且以前两者最为重要。这表明在玉米育种中,通过对这些性状的改良,并协调好千粒重与穗行数等的关系,可望进一步提高玉米杂交种的产量。
- 王桂荣张德水崔德才尹承佾
- 关键词:玉米经济性状通径分析双列杂交
- DNA分子标记、基因组作图及其在植物遗传育种上的应用被引量:153
- 1998年
- 本文总结了现代分子生物学所发展的各类分子标记及其在遗传图谱构建中的作用,还综述了遗传图谱与物理图谱的构建、数量与质量性状定位及分子标记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
- 张德水陈受宜
- 关键词:DNA分子标记基因定位遗传育种
- 植物抗病性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被引量:100
- 1997年
- 植物抗病性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张德水陈受宜(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植物生物技术开放实验室,北京100101)MOLECULARBIOLOGYOFPLANTDISEASERESISTANCEZhangDeshuiChenShouyi(PlantBiot...
- 张德水陈受宜
- 关键词:植物抗病性分子生物学
- 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预测玉米产量杂种优势的研究被引量:8
- 1990年
- 杂种优势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并在许多作物中广泛利用,成为农业生产上提高产量和改进品质的重要措施之一。最近,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学者从遗传、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来研究杂种优势的形成机制及早期预测方法。由于同工酶是基因转录和翻译的直接产物,因此,许多研究者用同工酶作为一种工具,对作物杂种优势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不少研究表明。
- 张德水赵吉平王桂荣于元杰
- 关键词:玉米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杂种优势
- γ射线与咖啡因复合处理对大麦的诱变效应被引量:4
- 1996年
- 用五种不同剂量的γ射线和5mmol/L咖啡因对大麦种子进行单独处理和γ射线与咖啡因间的复合处理,结果表明:辐照M1代的细胞学损伤及植株损伤指标均与辐照剂量呈直线相关,且相关系数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M2代苗期的叶绿素突变率和性状变异率均与辐照剂量呈指数函数关系,相关系数也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咖啡因本身对大麦不具诱变性,但以它作辐射后处理.不仅能加剧M1代细胞学损伤及植株损伤,而且能提高M2代叶绿素突变率和农艺性状变异率,表明咖啡因作辐射后处理是提高诱变效率的有效措施。
- 王桂荣张德水尹承海
- 关键词:大麦咖啡因诱变
- 辐照大麦M_1花粉母细胞染色体畸变及其与M_2性状变异的关系被引量:1
- 1996年
- 大麦种子经5种不同剂量,射线辐照后,M_1植株的花粉母细胞出现多种染色体畸变类型,例如后Ⅰ、后Ⅱ中出现桥、落后,后Ⅰ中出现不对称分裂,后Ⅱ中出现不同步分裂,中期Ⅰ出现环状四价体,末期Ⅰ中有三极分裂和微核,四分体中出现微核且有的微枝独立于四分体,从而形成多分体。花粉母细胞的染色体畸变率随剂量的增高而升高,二者呈极显著直线相关关系。M_1花粉母细胞的染色体畸变率与M_2的叶绿素突变率及农艺性状变异率呈显著或极显著指数函数关系。M_2花粉母细胞的染色体畸变率低于M_1。
- 王桂荣张德水尹承佾
- 关键词:大麦辐照花粉母细胞染色体畸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