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内镜
  • 3篇微波
  • 3篇微波治疗
  • 2篇上消化道
  • 2篇上消化道出血
  • 2篇黏膜
  • 2篇胃黏膜
  • 2篇消化道
  • 2篇消化道出血
  • 2篇疗效
  • 2篇疗效观察
  • 2篇内镜下微波治...
  • 2篇结肠
  • 2篇镜检
  • 2篇化道
  • 1篇蛋白
  • 1篇碘染色
  • 1篇早期食管癌
  • 1篇粘蛋白
  • 1篇止血

机构

  • 9篇鄂尔多斯市中...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包头医学院

作者

  • 9篇张悦华
  • 6篇乔维臣
  • 5篇杨秀荣
  • 3篇赵明巍
  • 2篇张立玮
  • 2篇都超群
  • 1篇张振荣
  • 1篇王少勃
  • 1篇石继飞
  • 1篇史翠英
  • 1篇柴漫
  • 1篇袁丽
  • 1篇杨舒娟
  • 1篇郭晓青
  • 1篇李英赛

传媒

  • 6篇内蒙古医学杂...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华腹部疾病...

年份

  • 3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KL-6粘蛋白和E-钙粘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14年
目的研究KL-6粘蛋白和E-钙粘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和其对应的临床病理之间相互关系及KL-6粘蛋白作用机制。方法于手术中收集大肠癌组织与癌旁组织各60例(所有手术患者在术前均未进行全身化疗、放疗及其他治疗),采用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大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KL-6粘蛋白与E-钙粘蛋白的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1RT-PCR法检测结果显示,大肠癌组织中KL-6粘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而E-钙粘蛋白表达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L-6粘蛋白和E-钙粘蛋白RNA的表达与性别、年龄、临床TNM分期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不同肿瘤的分化程度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相关性分析显示,KL-6粘蛋白和E-钙粘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1KL-6粘蛋白和E-钙粘蛋白的表达异常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KL-6粘蛋白和E-钙粘蛋白的表达与大肠癌的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有相关性;联合检测两者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可能有助于恶性程度的评估与预后判断。2KL-6粘蛋白其发挥作用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抗粘附作用以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激活密切相关。
赵明巍乔维臣张悦华柴漫杨舒娟
关键词:大肠癌E-钙粘蛋白
急诊内镜在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1
2014年
目的探讨急诊内镜在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和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住院并接受急诊内镜治疗的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210例的临床资料,记录内镜下诊断、病变部位、范围及出血征象等。内镜止血治疗方法包括药物喷洒止血、注射止血、氩离子凝固止血、钛夹止血及联合止血。结果210例患者中即时止血成功203例(96.7%);48 h内再出血14例,再次急诊内镜下止血成功10例(71%)。共11例治疗无效,转外科手术治疗或介入血管栓塞,急诊内镜治疗总有效率为94.8%(199/210)。结论急诊内镜在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起效迅速、疗效确切,是首选急救治疗方法。
都超群张立玮乔维臣袁丽张悦华李英赛杨秀荣
关键词:急诊内镜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止血
十二指肠胃黏膜异位的内镜表现与病理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球部胃黏膜异位的内镜下表现,病理特征和分型。方法选择我院从2005年7月至2012年7月经内镜及病理检查确诊为十二指肠胃黏膜异位的30例患者进行内镜下分型并行病理检查及幽门螺杆菌快速酶试验(RUT)。结果 10例为多发小结节样隆起。4例平坦隆起。11例为大结节样隆起。5例为散在颗粒样隆起。30例患者中,光镜下可见在所有十二指肠球部黏膜标本的固有层均可见胃底腺。且快速尿素酶试验证实幽门螺杆菌均为阴性。结论十二指肠球部胃黏膜异位在内镜下肉眼观察可分为3型:结节型,平坦隆起型,散在颗粒型。其中以结节型最为常见,且异位的胃黏膜多不合并HP感染,但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会发生,一般不会发生癌变。
张悦华
关键词:十二指肠球部胃黏膜内镜病理
溃疡性结肠炎98例内镜及临床分析
2008年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的临床特征及内镜特点。方法:总结我院从2000年1月~2007年9月经结肠镜结合病理确诊的98例UC患者的相关资料。分析其内镜检查结果及临床特点。结果:本组98例UC内镜下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多发性糜烂及浅表溃疡73例(74.5%),黏膜充血、水肿伴糜烂43例(43.9%),黏膜粗糙呈细颗粒状且脆易出血或有脓性分泌物68例(69.4%),假息肉形成22例(22.4%),假息肉合并其它17例(17.3%)。病变以直肠、乙状结肠及左侧结肠多见,其它各段结肠亦均有发生。结论:内镜检查可确定UC的范围、程度、分期和有无癌变,是确诊UC的主要方法,为临床提供了重要诊断依据。
张悦华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内镜检查
床旁内镜介入微波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上消化道出血
2004年
目的 探讨床旁内镜下介入微波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必要性及安全性与临床疗效。方法 在严密的监护下采取床旁内镜下介入微波进行止血治疗。结果 本组54例全部止血成功,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在严密的监护下床旁内镜下介入微波对重型颅脑损伤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止血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乔维臣史翠英王少勃杨秀荣张悦华张振荣
关键词:介入治疗微波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
结肠镜单双人操作的应用对比被引量:1
2012年
我院从2009-07-2010-07对196例患者进行单双人操作,并进行了一项对比性研究。结果表明结肠镜操作过程中单人术比双人术可以通过保持直线化状态,提高患者忍受程度,减轻痛苦,缩短检查时间,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患者196例均取自我院内镜室因下消化道症状而行结肠镜检查者,其中男106例,女90例,年龄18~85岁。
张悦华
关键词:结肠镜检查
内镜下碘染色技术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应用价值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内镜下碘染色技术在诊断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门诊接受内镜检查时发现食管黏膜有可疑病变者进行碘染色检查,记录碘染不良病灶的部位、大小、形态和边界等,并行多点活检,然后将食管鳞状上皮的着色情况与其对应的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78例染色前发现食管可疑病变532个,染色后405例出现不染及淡染区586个,约1/3的患者可见2个以上不染或淡染区。中度不典型增生以上者168例,占28.7%。结论:内镜下碘染色技术可提高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检诊率。
都超群张立玮乔维臣郭晓青张悦华赵明巍杨秀荣
关键词:食管肿瘤内镜碘染色癌前病变
内镜下微波治疗疣状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2008年
目的:探讨内镜下微波治疗疣状胃炎的疗效和临床价值。方法:经内镜活检孔插入微波导线,电极头紧贴病灶进行凝固治疗至病灶“熨平”,术后控制饮食并口服药物2~3周,4~8周后复查胃镜观察疗效。结果:112例病人一次性治愈者107例,5例经2次治疗完全治愈。治愈率100%,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内镜下微波治疗疣状胃炎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操作便捷,是当前治疗疣状胃炎较为理想的一种方法。
乔维臣张悦华杨秀荣赵明巍
关键词:微波疣状胃炎内镜
内镜下微波治疗胃黏膜脱垂症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观察经内镜微波治疗胃黏膜脱垂症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对106例胃黏膜脱垂症患者行内镜下微波电凝灼除治疗。结果:106例中临床症状消失93例,明显减轻13例,有效率100%。术中、术后均无出血、穿孔、疤痕等,术后4周胃镜复查,被灼除部位有轻度浅溃疡者11例,经抑酸抗溃疡治疗2周愈合。结论:微波治疗胃黏膜脱垂症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乔维臣杨秀荣张悦华石继飞
关键词:微波胃黏膜脱垂症组织凝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