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乙型
  • 3篇乙型肝炎
  • 3篇肝炎
  • 2篇乙型肝炎病毒
  • 2篇子宫
  • 2篇宫内
  • 2篇宫内感染
  • 2篇肝炎病毒
  • 2篇高危
  • 2篇高危因素
  • 2篇病毒
  • 1篇血标本
  • 1篇血清
  • 1篇医学教育
  • 1篇孕妇
  • 1篇实验课
  • 1篇胎儿
  • 1篇染病
  • 1篇子宫感染
  • 1篇子宫内感染

机构

  • 4篇广州医学院第...

作者

  • 4篇张朝琴
  • 4篇李健强
  • 3篇程业伟
  • 3篇朱科伦
  • 3篇马佩球
  • 3篇叶新民
  • 2篇张为民
  • 1篇熊素君
  • 1篇林煜文

传媒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中华妇产科杂...
  • 1篇广州医药
  • 1篇医学教育

年份

  • 1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乙型肝炎病毒子宫内感染的高危因素调查研究被引量:6
1996年
460例HBSAg(+)的孕妇,按其脐血HBV-DNA分为HBV-DNA(+)组84例,HBV-DNA(-)组376例。以15个项目为暴露因子。用病例对照方法进行研究,计算比数比。结果提示孕妇HBeAg(+)和宫内窘迫、头盆不称是HBV子宫内感染的高危因素。此外孕妇年龄、胎儿性别、孕妇AFP量,第一产程时间长短、胎盘体积和脐带长度等也可能是有关因素。
朱科伦马佩球张为民程业伟李健强张朝琴叶新民范玉娴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子宫内感染高危因素
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高危因素被引量:33
1995年
用流行病学调查的病例对照方法对576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s)(+)孕妇的16项危险因素进行研究,计算相对危险度比数比。结果:孕妇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胎儿宫内窘迫、头盆不称是乙型肝炎病毒(H8v)宫内感染的高危因素。此外,孕妇年龄、胎儿性别、孕妇甲胎蛋白(AFP)水平,第一产程时间长短、胎盘体积和脐带长度等,也可能是有关因素。
朱科伦马佩球范玉娴张为民程业伟李健强张朝琴叶新民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子宫感染胎儿孕妇
传染病临床见习中开展实验课的尝试
1994年
传染病临床见习中开展实验课的尝试广州医学院附一院程业伟,林煜文,熊素君,李健强,张朝琴指导:马佩球朱科伦传染病学是临床医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也是最古老的医学之一。其特点是每一个传染病必然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大环节[1]。由于有独立的传染源...
程业伟林煜文熊素君李健强张朝琴
关键词:传染病医学教育
乙型肝炎血标本Anti-HBc-IgM检测的必要性
1992年
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诊断,一直都是传染病学和公共卫生学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检测,如HBsAg、Anti-HBs、HBeAg、Anti-HBe、Anti-HBc,(一般俗称二对半)虽然已为广大医疗卫生机构所熟悉,但对它们的临床意义仍需进一步探讨。本文对237份血清Anti-HBc-IgM和Anti-HBc检测的阳性结果进行分析。一、材料和方法
李健强张朝琴邓玉玲叶新民马佩球朱科伦
关键词:乙型肝炎血清抗HBC-IGM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