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武 作品数:18 被引量:84 H指数:4 供职机构: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卫生行业科研专项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急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效果对比分析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比较急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效果。方法急性胆囊炎56例,根据其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采用急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均<0.05),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对照组(<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0.05)。结论急性胆囊炎患者采用急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安全有效,可明显减少手术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张武关键词:胆囊炎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开腹 肝细胞肝癌分子靶向治疗新靶点-miR-497 目的研究miR-497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调控机制;鉴定其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并进一步探索其抑癌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实时定量PCR芯片技术检测肝癌细胞株MHCC-LM3和HepG2细胞5-aza-C干预后micro ... 张武 肖奋强 丁松明 邢春阳 陈康杰 谢海洋 周琳 郑树森文献传递 miR-503抑制靶基因cyclin D3和E2F3的表达调控RB-E2F3信号通路研究 目的研究miR-503在人肝细胞肝癌中的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分别选取正常肝细胞、肝癌细胞株和150对肝癌及相应的癌旁组织为研究对象,用RT-qPCR技术分别检测miR-503在肝癌细胞株、肝癌和相应癌旁... 肖奋强 张武 周琳 谢海洋 丁松明 陈康杰 邢春阳 张珉 郑树森文献传递 环指蛋白43作为新的肝癌治疗靶点的功能研究 【目的】最近研究发现环指蛋白43(RNF43)基因在直肠癌中高表达,且其表达水平和直肠癌细胞的增殖能力相关,但是RNF43在其他肿瘤包括肝癌中的变化情况和生物学作用仍然未知。本实验我们通过研究.RNF43在肝癌中的表达水... 邢春阳 郑树森 周武华 丁松明 谢海洋 张武 魏巴金 陈康杰 苏蓉 周琳肝移植治疗门静脉高压症 被引量:1 2015年 门静脉高压症是终末期肝病的必然发展结果。伴随着肝脏功能进入失代偿期,门静脉高压症所导致的风险显著增加,甚至超过原发疾病而成为患者的主要致死原因,它所导致的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死亡率可达15%~20%[1]。国外最早在1840年报道曲张静脉出血,并于1900年明确了曲张静脉破裂出血与肝硬变的关系[2]。 郑树森 俞军 张武关键词:门静脉高压症 断流手术 贲门周围血管 肝肺综合征 曲张静脉 门肺高压症 成人肝移植后发生持续性血小板减少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其预防措施探讨 目的:分析肝移植术后持续性血小板减少的危险因素,探索降低该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肝胆胰诊治中心2009年1月—2012年6月期间接受肝移植手术并符合纳入标准的128例患者资料,对... 程龙宇 俞军 张武 余松峰 谢尚奋 周琳 张珉 汤洒潇 章琳 郑树森关键词:肝移植 脾脏体积 门静脉直径 文献传递 心脏死亡供者肝移植受者胆道并发症风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分析心脏死亡器官捐献( DCD)肝移植受者术后胆道并发症发生的高危因素。方法: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施行的109例DCD肝移植手术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供者因素对受者胆道并发症的影响。结果:109例DCD肝移植受者术后共24例发生胆道并发症,发生率为22.0%。单因素分析显示胆道并发症组与对照组间的热缺血时间( P<0.001)及ICU住院天数( P=0.0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BO血型是否相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使用升压药及患者脂肪肝有增加术后胆道并发症的趋势。多因素分析显示热缺血时间(P=0.001,OR=1.328,95%可信区间为1.124~1.526)和ICU住院天数( P=0.012,OR=0.840,95%可信区间为0.732~0.963)是术后胆道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胆道并发症仍然是DCD肝移植术后的主要难题,热缺血时间和ICU治疗是受者术后胆道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供肝紧缺的情况下,使用ABO血型不相容的供肝不失为拯救生命的有效方法。 俞军 谢尚奋 夏伟良 程龙宇 张武 俞松峰 张珉 郑树森关键词:组织供者 成人肝移植后发生持续性血小板减少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其预防措施探讨 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分析肝移植术后持续性血小板减少的危险因素,探索减少该疾病发生的有效治疗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肝胆胰外科2009年1月—2012年6月期间接受肝移植手术并符合纳入标准的128例患者资料,对移植前脾脏体积、术前门静脉直径、术前胃左静脉直径、术前和术后血小板、术前和术后白细胞、术前总胆红素水平及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筛选术后持续性血小板减少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对在2012—2013年期间部分术前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行肝移植同期脾动脉缩窄术,分析其术后持续性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结果:患者肝移植术前脾脏体积大于500 ml ( P=0.012, OR=2.789,95%可信区间:1.249~6.227)以及门静脉直径大于15 mm ( P =0.017, OR=3.124,95%可信区间:1.230~7.933)为术后持续性血小板减少的独立危险因素。行肝移植同期脾动脉缩窄术的6例患者中仅1例(16.7%)在术后表现为持续性血小板减少,而对照组48例中32例(66.7%)术后存在持续性血小板减少,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患者肝移植术前脾脏体积大于500 ml以及门静脉直径大于15 mm可以作为肝移植术后持续性血小板减少的独立危险因素。肝移植手术同期行脾动脉缩窄术以控制脾脏体积作为肝移植术后持续性血小板减少的预防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 程龙宇 俞军 张武 余松峰 谢尚奋 周琳 张珉 汤洒潇 章琳 郑树森关键词:肝移植 手术后期间 体积描记术 肝移植治疗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探讨肝脏移植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所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并与传统手术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期间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胰诊治中心收治的303例门静脉高压症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01例患者接受肝移植治疗(肝移植组),202例患者接受常规手术治疗(常规手术组),术后随访8~44个月,平均26个月。结果常规手术组患者术前肝功能明显优于肝移植组(P<0.01),2组患者总体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4%(14/189)比3.0%(3/101),P=1.00〕。肝移植组术后再出血率为2.0%(2/101),低于常规手术组的9.5%(18/189),P<0.05。肝移植组术后内镜下曲张静脉消失率为86.1%(87/101),高于常规手术组的54.5%(86/189),P<0.01。结论肝移植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所致上消化道出血是安全可靠的。有出血史但术前肝功能尚好的患者,接受常规手术后能维持较好的肝脏功能和生活质量。终末期肝病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肝移植是唯一的治愈方案。 俞军 张武 张珉 王伟林 周琳 沈岩 汤洒潇 程龙宇 谢尚奋 陈智贇 郑树森关键词:肝移植 门静脉高压症 上消化道出血 肝移植后原病复发的预警评估体系研究 郑树森 周琳 徐骁 吴李鸣 谢海洋 张峰 蒋国平 张珉 吴健 冯晓文 王伟林 沈岩 成俊 张武 杨喆 该项目研究组在郑树森院士的领导下,紧扣国际移植研究前沿发展方向,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肝癌抗复发转移治疗临床新体系的研究及应用(项目编号2008ZX10002-026);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器官移植关键技术研究-肝移...关键词:关键词:肝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