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压水刀在肝叶切除术中应用研究被引量:5
- 2004年
- [目的]探讨高压水刀在肝叶切除术中的技巧和利弊。[方法]湖南省肿瘤医院腹外科1999年12月至2002年12月间进行肝叶切除的72例肝肿瘤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A﹑B两组,A组36例行水刀肝叶切除,B组36例行常规肝叶切除,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A组36例病人均顺利恢复。高压水刀切肝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转氨酶恢复时间﹑术后拔管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日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比常规肝叶切除术组疗效好,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高压水刀是肝叶切除术的一种简单﹑实用而且有效的辅助工具。
- 张理康忠诚莫胜川
- 关键词:肝肿瘤外科学
- 双吻合器在中低位直肠癌中的应用
- 2003年
- 张理周德善左朝晖
- 关键词:低位直肠癌双吻合器术后并发症
- 术中结肠灌洗对左侧梗阻性结直肠癌术后感染的影响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术中结肠灌洗对左侧梗阻性结直肠癌术后感染的影响。【方法】将作者所在的两所医院收治的78例能行Ⅰ期吻合的左侧梗阻性结直肠癌患者,按是否术中结肠灌洗随机分成A、B两组。A组39例术中结肠灌洗后行Ⅰ期吻合,B组39例术中仅放空近段结肠内贮留粪便后行Ⅰ期吻合。两组分别于术前及术后第1,2,3天行血细菌培养,记录两组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术后三次血培养阳性率均显著高于B组,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亦高于B组。【结论】术中结肠灌洗有可能损伤患者的肠屏障功能,增加了左侧梗阻性大肠癌患者的肠道细菌移位,有增加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的趋势。
- 贺昕源康忠诚吴飞跃欧阳永忠张理万能斌王凤先刘青云
- 关键词:冲洗法外科伤口感染
- 不阻断入肝血流切除合并肝硬化肝癌的临床探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合并肝硬化肝癌采用不阻断入肝血流切除术治疗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80例,均为我院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合并肝硬化肝癌患者,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划分,对照组采用全肝入肝血流阻断切除术,观察组采用不阻断入肝血流切除术,回顾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阻断时间、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术前两组谷丙转氨酶(ALT)及总胆红素水平(TB)均无明显差异,术后1d及7d对照组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以切口感染、腹水、上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胆漏为主要并发症,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观察组为7.5%,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不阻断入肝血流切除合并肝硬化肝癌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可行性,降低了不良事件发生率,对肝功能影响较小,缩短了术后康复进程,改善了患者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谢威张理
- 关键词:肝硬化肝癌
-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治(附82例报告)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总结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治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1996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收治的 82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手术处理。 结果 辅助检查中CT诊断率为 93.9% ,肿瘤完全切除率为 5 0 % ( 4 1/ 82 )。完全切除的 4 1例中 ,术后复发 2 1例 ,再手术的 2 0例中 ,12例肿瘤完全切除。 结论 腹部无症状肿块是本病主要特征。CT是最重要的诊断方法。手术完全切除是治疗的主要手段 。
- 周德善张理莫胜川
- 关键词: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影像学特点手术治疗
- 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手术方法的探讨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采用不阻断入肝血流的肝叶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本院2007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2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3例,对照组采用分支入肝血流阻断切除术,观察组采用不阻断入肝血流切除术。【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术前及术后1d两组谷丙转氨酶(ALT)及总胆红素水平(TB)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7d对照组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切口感染、腹水、上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胆漏为主要并发症,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6%,观察组为7.7%,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不阻断入肝血流的肝叶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可行性,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对肝功能影响较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谢威王志明康忠诚吴飞跃张理
- 关键词:肝肿瘤并发症肝肿瘤外科学肝硬化并发症肝硬化外科学
- 环氧合酶-2表达上调与人肝细胞癌新生血管生成的关系被引量:6
- 2006年
-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表达上调与人肝细胞癌(HCC)新生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8 0例肝癌组织中COX-2,VEGF,bFGF,Ang-2和CD 3 4的表达情况;用W eidner分析法计算CD 3 4标记的平均微血管密度(MVD)。结果COX-2,VEGF,bFGF和Ang-2在HCC中表达率分别为7 5.0%,6 2.5 0%,6 0.0%和6 1.2 5%。VEGF,bFGF和Ang-2在COX-2强阳性组的免疫染色积分分别是5.9 8±1.1 6,4.5 7±0.2 6和5.8 7±0.1 2;而在COX-2中弱阳性组的积分分别是3.3 0±0.2 2,2.6 1±0.1 6和2.6 3±0.1 3;VEGF,bFGF和Ang-2在COX-2强阳性组的表达率分别是1 0 0.0%(9 5/9 5),9 4.2 9%(3 3/3 5)和9 7.1 4%(3 4/3 5),而在中弱阳性组分别是6 0.0%(1 5/2 5),6 0.0%(1 5/2 5)和6 0.0%(1 5/2 5)。两组的新生血管生成差异有显著性(P<0.0 1);COX-2与VEGF,bFGF和Ang-2表达呈明显正相关性(r分别为0.8 5 7,0.706,0.9 0 1;P分别<0.0 1)。MVD在COX-2强阳性组和中弱阳性组分别为7 3.1 8±1 2.4 3和33.42±7.52(P<0.0 1),COX-2与MVD呈正相关(r=0.8 1 2,P<0.0 1)。结论COX-2高表达与HCC血管生成密切相关。
- 左朝晖谌忠友肖斌生周晓罗建红张理康忠诚
- 关键词:肝肿瘤环氧合酶-2
- 直肠全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治疗与预防措施的探讨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探讨直肠全系膜切除术(TME)后吻合口漏的治疗对策和教训。【方法】回顾性分析两所医院近5年余701例距肛缘4-12 cm的中低位直肠癌行TME技术的直肠前切除术的资料。【结果】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6.3%(44/701),6例(0.86%,6/701)因中毒性休克死亡。4例(0.57%,4/701)因骶前引流管放置时间过长,致肛旁窦道不愈合。【结论】TME术后吻合口漏时,应保持引流管通畅,冲洗引流管应慎重;骶前引流管放置时间不宜过长。
- 刘焕春康忠诚吴飞跃张理康安定欧阳永忠
- 进展期胃癌术中腹腔内温热化疗联合缓释氟尿嘧啶植入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根治术中腹腔内温热化疗联合缓释氟尿嘧啶植入的临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2年9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280例进展期胃癌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三组研究。对三组并发症、死亡率和累积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三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内温热化疗联合缓释氟脲嘧啶植入组术后5年复发率(16.18%)低于腹腔内温热化疗组(37.61%)和单纯手术组(41: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内温热化疗联合缓释氟尿嘧啶植入组1,3和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5.51%、61.28%和53.67%,腹腔内温热化疗组1,3和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4.11%、39.98%和28.12%,单纯手术组1,3和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1.28%、29.88%和25.21%。三组1年累积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腹腔内化疗联合缓释氟尿嘧啶植入组3和5年累积生存率显著高于腹腔内温热化疗组和单纯手术组(P〈0.05)。结论进展期胃癌根治术中腹腔内温热化疗联合缓释氟尿嘧啶植入的临床治疗是一种简单、安全和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法,具有杀灭腹腔游离的癌细胞,可降低术后的复发率和提高生存率。
- 万能斌张理左朝晖何潇林劲冠潘曙光尹彬罗威朱海珍欧阳永忠
- 关键词:腔内
- HoloLens眼镜在肝癌切除手术中的初步应用被引量:14
- 2018年
- 目的:创建肝癌手术前3D模型,并将术前规划在术中与目标器官精确匹配。方法:依靠磁共振得到的数据进行3D重建,并与Holo Lens眼镜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实现术前3D建模及手术规划,并在术中直接与手术目标器官匹配。结果:通过后期处理磁共振检查数据,完成了肝癌的3D模型重建,并将重建的模型导入Holo Lens眼镜,在术中与靶器官进行了精确匹配。结论:磁共振检查数据能够被用于进行3D重建,并可与Holo Lens眼镜虚拟现实技术结合,可完善术前的评估及术中的精确匹配。
- 石磊罗涛张理康忠诚陈杰吴飞跃罗嘉
- 关键词:肝癌3D建模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