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琳
- 作品数:17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 2003年高考语文试题指瑕
- 2003年
- 张琳
- 关键词:2003年高考语文试题语文教学命题评价
- 语文课程标准与语文教学创新(低段)被引量:1
- 2012年
- “2012年中国小学语文特级教师高端论坛”于7月17日-18日在河南郑州举行。本次论坛上,与会教师分年段、分专题就“语文课程标准与语文教学创新(低段)”“以语言文字运用为中心的教学改革(中、高段)”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交流,对语文课程性质的内涵以及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如何更好地运用于课堂实践等问题有了更明晰的认识。现摘录研讨中的精彩内容刊发,与大家共享。
- 杨屹张琳魏微邹春红徐轶段宗平颜秉君易进杨建国于艳荣江明
- 关键词:教学创新语文特级教师语文课程性质文字运用课堂实践
- 小学语文教师内观策略探微被引量:1
- 2014年
- 课改十多年来,教师专业发展步履维艰。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效率,多年来有了大量的形式方面的探索,建构者希望以丰富多彩、不断改进的形式来保持教师的学习、探究兴趣,调动其积极性。这是无可厚非的,但如果局限于外在的改进与推动,最终则可能会收效不佳。河南省在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中,突出强调教师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 张琳
- 关键词:语文教师教师专业发展内观主观能动性教师个体
- 践行“真语文”与多维思考
- 2016年
- 自独立设科以来,语文已历经百年沧桑,进行过多次改革,特别是2001年的这次改革,声势浩大,影响深远,语文教学在内容与形式上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十五年来,语文教学取得了很多成绩,如先进教学理念的普及、课堂的活跃、学生的自我发现、教师的创造性、教学资源的丰富等。但与此同时,滥用多媒体、远离文本过度发挥、非科学化的评价、去语文化、形式主义的对话、'课堂控'等现象也大量存在,以至假讲。
- 张琳
-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文课程
- 重视“双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必须
-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应该是通过教学实践形成良好的教学体系,疏通教学渠道和更新教学手段,使儿童能够把祖国的语言文字学好,得以健全和谐地发展。小学语文是基础工具课,它的基本任务是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培养语文...
- 胡富强张琳
- 关键词:初等教育语文学科课程改革教学实践
- 语文教学中的“道”与“术”被引量:2
- 2011年
- 目前,全国教育系统掀起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的热潮,我们自2010年第9期发表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李卫红的专访《融入教育大局坚持改革创新做大做强语言文字工作》后,刊登了许多一线老师学习《纲要》的文章。学习《纲要》,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是我们目前和今后着力探讨的内容,欢迎读者朋友们投稿,投稿信箱是:ywjsxln@163.com。
- 张琳
- 关键词:语文教学质量操作技巧语文课改
- 小学语文导学案使用的四个误区被引量:3
- 2013年
- 近几年,中小学教学中导学案的使用比较普遍,成为一段时期以来基础教育的一个热点。导学案是教师在广泛了解学生学习实际情况的前提下,通过独立思考、同伴互助等形式,精心编写的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它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本,把课堂还给学生;
- 张琳
- 关键词:学案小学语文学生自主学习中小学教学以学生为本
- 追问语文教学基本问题与思考
- 2015年
- 建设语文课程,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固然需要思考和探究语文教学的理念、内容、方法等方面的问题,但是诸如"语文是谁?它从哪里来?它要到哪里去?"对这些看似抽象、在实践中虽没有立竿见影的功利实效的问题的追问,对于全面、科学地认识语文教学,对于切实改变语文教学的面貌却影响至深、意义重大。笔者认为以上这些问题既不是空泛的、渺茫的,也不是可有可无的,它恰恰是基础的、根本的。
- 张琳
- 关键词:教学尝试语言文字规范母语教学口语交际教学活动教学
- 重视传统文化 彰显语文特色——我看语文版修订教材一年级上册被引量:1
- 2017年
- 语文版修订教材一年级上册(下简称一上新版教材)在开本、插图、结构、内容等方面做了不少改动。具体内容为:开本由原来的32开变为16开,字号变大,疏朗美观;插图拼音部分由原来的主题图全覆盖、在主题图上嵌入文字的形式改为图文分离,简化版面,使教材内容主次分明、重点突出,更加清晰明了,课本插图还采用名家作品,增加文化内涵;结构上主要是去掉了单元前面的单元导语与情境图等。
- 张琳
- 关键词:语文年级
- 小学语文教师课例研修法探微
- 2013年
- 课程改革以来,河南省小学语文学科在推进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方面作了一些积极有益的探索,我们将学校校本教研制度建设与教师专业进步,即“组织”与“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作为重要的研究内容。好的“组织”能够激发“个体”,实现愿景;相反则压抑创造,无法实现“组织”目标。
- 张琳
- 关键词:语文教师教师专业成长研修课例校本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