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秀芝

作品数:83 被引量:556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厅青年人才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电气工程农业科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0篇期刊文章
  • 28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0篇天文地球
  • 6篇农业科学
  • 5篇动力工程及工...
  • 5篇电气工程
  • 2篇建筑科学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理学

主题

  • 20篇热带
  • 16篇气旋
  • 16篇热带气旋
  • 13篇近海
  • 12篇季风
  • 11篇中国近海
  • 10篇台风
  • 10篇气候
  • 8篇土壤
  • 8篇夏季
  • 7篇土壤湿度
  • 7篇卫星遥感
  • 7篇风电
  • 7篇风速
  • 6篇遥感
  • 6篇气象
  • 6篇夏季风
  • 6篇降水
  • 6篇风能
  • 5篇湍流

机构

  • 76篇中国气象局国...
  • 18篇福建省气候中...
  • 12篇中国海洋大学
  • 10篇南京信息工程...
  • 8篇福建省气象局
  • 6篇国家气象信息...
  • 4篇中国科学院
  • 4篇山西省气候中...
  • 3篇中国气象科学...
  • 3篇山西省气象台
  • 2篇兰州大学
  • 2篇清华大学
  • 2篇华北电力大学
  • 2篇江苏省气象局
  • 2篇中海石油工程...
  • 1篇北京市气象局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青岛海洋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山东省气象局

作者

  • 79篇张秀芝
  • 9篇张容焱
  • 8篇李江龙
  • 6篇徐经纬
  • 6篇高建芸
  • 5篇吕心艳
  • 5篇吴迅英
  • 4篇闫俊岳
  • 3篇孙即霖
  • 3篇游立军
  • 3篇陈锦年
  • 3篇丁一汇
  • 3篇王乔乔
  • 2篇李润春
  • 2篇鲍瑞娟
  • 2篇柳艳菊
  • 2篇徐敏
  • 2篇杨林
  • 2篇姚华栋
  • 2篇王丽萍

传媒

  • 6篇海洋学报
  • 5篇气象学报
  • 4篇热带气象学报
  • 4篇应用气象学报
  • 3篇船舶工程
  • 3篇气象科技
  • 3篇海洋预报
  • 3篇气候与环境研...
  • 2篇太阳能学报
  • 2篇气象
  • 2篇中国工程科学
  • 2篇大气科学学报
  • 2篇2008年全...
  • 2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黄渤海海洋
  • 1篇海洋湖沼通报
  • 1篇科技导报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海峡科技与产...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6篇2014
  • 7篇2013
  • 4篇2012
  • 7篇2011
  • 7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8
  • 4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8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05年6月东亚夏季风活动异常及其影响机制初步分析被引量:7
2007年
应用欧洲中心(ECMWF)逐日08时客观分析资料、中国测站降水资料、OLR资料和NCEP2再分析资料以及国家气象中心提供的1976~2006年的逐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利用合成分析、小波分析和带通滤波等方法,初步分析了2005年东亚夏季风的活动特征和影响机制。结果发现2005年6月东亚夏季风活动出现明显异常,其中31~32候季风前沿异常停留在南海-菲律宾一带以及华南西部,33~35候季风前沿停滞在华南地区,较常年明显偏南,造成了我国华南洪涝;36候季风前沿跳至黄淮地区,导致长江空梅、黄淮地区多雨。进一步研究发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中高纬槽脊活动异常及热带和中高纬度低频振荡是导致2005年6月东亚夏季风异常的主要原因。
吕心艳张秀芝陈锦年
关键词:季风异常西太平洋副高大气季节内振荡
西北太平洋季风槽异常与热带气旋活动被引量:30
2008年
在普查1979—2005年热带气旋(TC)个例的基础上,建立了生成于西北太平洋季风槽的热带气旋(简称MTTC)序列,统计发现1979—2005年的5—10月南海和西太平洋TC总频数为672个,其中MTTC频数为491个,占总频数的73.1%,占登陆我国TC频数的79.2%,可见,MTTC的活动规律反映了西太平洋TC以及影响我国TC的主要活动规律。分析了逐日环流场,将季风槽分为5种主要形态:南海季风槽型、南海-西太平洋季风槽型、反向季风槽型、三气流型和西太平洋季风槽型。根据每年5—10月的季风槽、副高以及越赤道气流等系统的强弱和位置,将1979—2005年分为4种年型:季风槽西南型、西北型、偏东型和正常年型,针对前3种季风槽异常年型,诊断分析了有利于TC形成的海温场、大尺度环流场、水汽输送、大气视热源和视水汽汇以及纬向风垂直切变的特征,发现不同季风槽年型,由于太平洋海温场的差异,引起哈得来环流和Walker环流的差异以及西太平洋副高、南亚高压等大尺度系统位置以及越赤道气流强度的差异,导致有利于TC生成的热力条件、动力条件和环境条件的不同,致使MTTC生成位置、频数、路径以及在我国的登陆点有着显著差异。
高建芸张秀芝江志红游立军
关键词:热带气旋
准双周低频活动与山西4—9月降水的关系被引量:1
2019年
利用1979-2010年山西省日降水量资料与欧洲中心再分析资料,通过诊断分析方法探讨了欧亚范围大气低频活动与山西省4-9月降水天气过程的关系。结果显示,山西日降水量的主要分布模态有全省一致型、北中部型、中部型;山西日降水量准双周周期特征明显。影响山西降水的500hPa低频关键区在我国东部沿海渤海附近,低频影响系统是渤海低频高压。渤海低频高压存在准双周变化周期;渤海低频高压指数转为正位相超前山西降水日0~3d。渤海低频高压来源于西西伯利亚低频高压(主要出现在西西伯利亚东部至中西伯利亚西部),西西伯利亚低频高压传播至渤海附近大约一个准双周周期。
李润春张秀芝李伟刘月丽
东亚夏季风进退的气候特征及年代际变化研究
<正> 利用1958-2001年全国674站降水资料和欧洲中心(ECMWF)高空资料,1980-2001年中国、日本、韩国、越南、泰国150站实测逐日探空资料,定义了东亚季风进退前沿,分析了季风进退过程中环流场和降水的基...
张秀芝吕心艳
文献传递
气候资料缺测插补方法的对比研究被引量:8
1996年
采用均生函数正交筛选(MGF)和一维车贝雪夫多项式展开(CP)进行了年降水量各种缺测情况下资料的插补试验,并计算各种统计量,结果表明:无论何种缺测MGF法拟合或插补精度一般高于CP法,尤其对连续多年缺测和序列一开始便连续缺测更为明显;同一种方法1a缺测拟会精度高于多年缺测,连续4—5a缺测但在序列中处于不同的位置拟合结果差别不大,但多段同时缺测拟合精度低于一段缺测.
张秀芝孙安健
关键词:车贝雪夫多项式气候数据
应用非对称台风模型计算中国近海台风大风分布
本文采用非对称台风模型,利用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1978—2007年热带气旋(TC)中心气压和风速资料及1978—2007年日本气象厅再分析资料,计算进入中国近海的每2小时TC风场,得到50 km×50 km网格上的...
李强张秀芝孙即霖
关键词:热带气旋台风
文献传递
2002年南海季风建立及其雨带变化的天气学研究被引量:11
2003年
利用南海海 气通量观测试验资料结合NCEP ,GPCP以及GMS - 5云图资料 ,综合分析了 2 0 0 2年 5~ 6月南海西南季风建立过程及其雨带变化 ,确定 5月 14日西沙及北部海区西南季风爆发 ,5月 15日整个南海季风爆发 ,季风爆发时间属于正常年 ;季风爆发时风向、风速、云量、降水、湿度、辐射及海面温度等要素都发生突变。这种突变是由大气环流的突变造成的。季风爆发前后大气环流变化过程是 :80~ 90°E越赤道气流加强 ,同时印缅低压加深 ,孟加拉湾南北向气压梯度增大 ,而后东亚大陆上气旋发展东移 ,副热带高压东撤 ,孟加拉湾低压槽前的赤道西风突然加强越过中南半岛 ,南海北部首先出现强西南风 ,继而南海季风迅速地全面爆发。孟加拉湾西南风加强到南海季风爆发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大陆冷空气南下起了重要的作用。南海季风爆发时呈现单雨带型 ,而后由单雨带型转变为双雨带型 ,雨带受副热带高压和季风系统共同影响 ,并且随着副热带高压移动位置变化。
闫俊岳唐志毅姚华栋张秀芝柳艳菊李江龙
关键词:季风天气学
黄渤海热带气旋检索系统被引量:3
1997年
系统汇集了1884年以来国内所能收集到的比较完整的热带气旋历史资料,对一百多年来影响黄渤海的热带气旋进行诊断分析,建立了“黄渤海热带气旋检索系统”,为黄、渤海的热带气旋预报和研究、海上安全生产、运营调度。
李江龙张秀芝
关键词:热带气旋
山西省代表站不同土壤层旬土壤相对湿度预报模型
选用山西省在作物生长期不进行灌溉的3个农气站隰县、长治、介休1990-2002年13年的土壤湿度资料和地面气象观测(降水、蒸发、日照、大气相对湿度、气温、0cm地温)旬资料,资料来自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检验使用的2007年...
李润春张秀芝高俊寿刘文平姚彩霞
关键词:土壤湿度
文献传递
2008年南海季风爆发前后西沙海域海气通量变化特征被引量:15
2010年
基于2008年4至5月在南海西沙永兴岛进行的海气通量观测试验资料和NCEP资料,应用COARE3.0通量算法计算了海气通量,分析了季风爆发前后西沙海域天气变化特点和海气通量对南海季风爆发的响应。结果表明:2008年南海季风首先于5月第1候在南海南部爆发,受热带气旋等因素的影响,北部海区季风爆发推迟到5月18日。季风爆发和热带气旋活动对西沙海域的风速和海气通量影响较大,其中热带气旋的影响更强烈。热带气旋来临之前,潜热通量、感热通量以及动量通量均较小;在气旋活动及此后的季风爆发时期,大风使潜热通量和动量通量显著增强,感热通量则在降水期间变化明显;动量通量的最大值出现在热带气旋活动期间,其在此过程中的均值是观测初期均值的3倍以上。在整个观测过程中,潜热通量明显大于感热通量,后者是前者的16∶1。不同类型天气过程中,潜热通量的日变化相似,而感热通量的日变化有差异。湍流交换系数与风速有较好的相关关系。
孙启振陈锦年闫俊岳张秀芝黄磊王长科姚华栋赵学华陈长丘
关键词:南海季风爆发海气通量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