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立华

作品数:37 被引量:186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4篇成像
  • 23篇磁共振
  • 23篇磁共振成像
  • 22篇影像
  • 17篇脊柱
  • 13篇影像表现
  • 13篇细胞
  • 11篇细胞瘤
  • 6篇肿瘤
  • 5篇影像学
  • 5篇剖宫产
  • 5篇巨细胞
  • 5篇巨细胞瘤
  • 4篇影像表现分析
  • 4篇影像学表现
  • 4篇神经鞘瘤
  • 4篇骨巨细胞瘤
  • 4篇恶性
  • 3篇妊娠
  • 3篇肉瘤

机构

  • 35篇北京大学第三...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临沂市人民医...
  • 1篇西门子(中国...

作者

  • 35篇张立华
  • 27篇袁慧书
  • 5篇刘剑羽
  • 4篇贺豪杰
  • 4篇姜亮
  • 4篇李帅
  • 4篇刘晓光
  • 2篇赵扬玉
  • 2篇魏瑗
  • 2篇杨邵敏
  • 2篇郭晓玥
  • 2篇王妍
  • 2篇杨琼
  • 2篇刘艳
  • 1篇宋乐
  • 1篇袁惠书
  • 1篇刘忠军
  • 1篇刘小璇
  • 1篇原鹏波
  • 1篇杨绍敏

传媒

  • 10篇临床放射学杂...
  • 7篇中国医学影像...
  • 6篇中国临床医学...
  • 5篇放射学实践
  • 3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磁共振成像
  • 1篇第二届围产医...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0
  • 3篇2019
  • 5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0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成人脊柱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的影像学表现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成人脊柱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对29例成人脊柱LCH的影像表现进行分析,评估病变数目、部位、骨破坏形式、椎旁及椎管内情况、MRI信号及增强特点。结果 29例患者脊柱病变48处,其中颈椎26处、胸椎17处、腰骶椎5处;11例累及脊柱多节段。骨破坏累及椎体15例(15/29,51.72%),椎体和附件均累及14例(14/29,48.28%);34.48%(10/29)伴硬化边,13.79%(4/29)伴邻近骨硬化;75.86%(22/29)病变突破骨皮质;48.28%(14/29)合并椎体压缩,其中7例(7/29,24.13%)表现为扁平椎。T2WI呈等或低信号占57.89%(11/19),高信号占31.58%(6/19),混杂信号占10.53%(2/19);增强扫描94.12%(16/17)呈明显强化,5.88%(1/17)呈轻度强化。结论成人LCH好发于颈椎;骨破坏以椎体为主;可累及多个脊柱节段、呈连续或跳跃分布,扁平椎不少见、骨破坏周围的骨硬化对提示诊断有一定帮助。
张立华姜亮许翔宇袁慧书刘晓光刘忠军
关键词:脊柱成年人
脊髓型颈椎病MRI强化特点分析及鉴别诊断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伴T2WI高信号脊髓型颈椎病(CSM)的脊髓MRI强化特点及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临床诊断为CSM的患者资料,33例患者T2WI显示脊髓异常高信号,且MRI增强扫描可见脊髓强化;分析脊髓T2WI高信号的范围、部位,脊髓强化的方式、部位和程度。结果:MRI显示脊髓T2WI高信号的范围包括2~6个椎体水平,平均2.76个椎体水平。MRI矢状面增强扫描显示脊髓呈点状(9例)、结节样(11例)或条片状(13例)强化;25例脊髓强化位于椎管最窄层面,1例位于最窄层面偏上,7例位于偏下层面;轴面增强扫描显示25例脊髓灰白质均可见强化,7例强化位于白质,1例位于灰质;脊髓强化程度方面,3例呈轻度强化,23例呈中等程度强化,7例呈明显强化。结论:CSM合并脊髓水肿的强化灶主要位于颈椎管最窄层面,以结节样或点状、中等程度强化为主,灰白质同时强化多见。
张立华袁慧书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磁共振成像
椎管内神经鞘瘤少见影像表现及误诊分析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探讨椎管内神经鞘瘤少见的影像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影像学误诊的29例椎管内神经鞘瘤影像表现。结果髓外硬膜下25例,硬膜内外者3例,硬膜外者1例;C1~S4水平均可见肿瘤发生,多发者5例,肿瘤形态多样。MR T1WI上呈等、低或高信号,T2WI上信号多样,以等或高信号为主;增强扫描以不均匀、明显强化为主。CT像上6例可见骨质破坏。位于胸髓平面以下者主要误诊为室管膜瘤(9例),伴骨质破坏者与骨肿瘤混淆(5例)、多发者主要误诊为神经纤维瘤(3例)和转移瘤(1例),MRI为等信号且增强明显强化的肿瘤主要误诊为血管源性肿瘤(4例)和脊膜瘤(2例),2例误诊为非肿瘤性病变即血肿及游离髓核(各1例)。结论椎管内神经鞘瘤影像表现多样,单发或多发均可,部分可伴骨质破坏,确诊需综合肿瘤部位、信号及强化等特点考虑。
张立华袁慧书
脊柱区副神经节细胞瘤的影像表现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脊柱区副神经节细胞瘤的影像表现,以提高对此少见肿瘤的认识。方法对11例临床病理确诊的副神经节细胞瘤患者的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相对特征的表现。结果 11例脊柱副神经节细胞瘤中7例位于T_(12)~S_1水平椎管内硬膜下,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5例肿瘤周围或内部可见血管影,2例可见含铁血黄素沉积。4例位于T_6、T_(6~7)、L_2和S_(1~2)硬膜外,表现为溶骨骨质破坏或成骨,2例骨破坏区内可见血管影;T_1WI肿瘤呈等信号(7例)、低信号(3例)或高信号(1例);T)2WI呈等信号(5例)、低信号(1例)、高信号(2例)或混杂信号(3例);9例均明显强化,其中4例呈均匀强化,5例不均匀强化。结论脊柱区的副神经节细胞瘤可位于椎管内硬膜下或硬膜外,椎管内硬膜下者以腰椎管多见,肿瘤血供丰富,增强扫描均明显强化;肿瘤周围或内部血管影相对具有特征性;硬膜外的副节瘤表现为溶骨骨破坏或成骨。
张立华刘艳袁慧书
关键词:脊柱副神经节细胞瘤磁共振成像
剖宫产切口妊娠超声和MRI诊断比较被引量:22
2012年
目的探讨MRI和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剖宫产切口妊娠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40例剖宫产切口妊娠患者的超声和MRI影像特点,比较二者诊断剖宫产切口妊娠的优势。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准确诊断36例,诊断正确率为90.0%;MRI准确诊断35例,诊断正确率为87.5%;6例子宫局部破裂,其中4例MRI显示妊娠组织突出于峡部,2例可见新鲜出血信号,而彩色多普勒超声未提示。超声与MRI诊断剖宫产切口妊娠的正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74,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和MRI对切口妊娠的诊断正确率均较高,MRI可更好地显示剖宫产切口妊娠与周边组织的关系。
张立华李帅卢珊贺豪杰刘剑羽
关键词:异位妊娠剖宫产术磁共振成像
脊柱LCH影像表现分析及鉴别诊断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脊柱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CT和MRI影像表现,以提高对该病影像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临床病理确诊为LCH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分析其特征性的影像表现。结果 75例患者中男47例,女28例;18岁及以下50例,18岁以上25例,平均年龄15.9岁,中位年龄10岁。75例中62例为单灶性,13例为多灶性;受累脊柱共117处,其中颈椎65处,胸椎36处,腰椎15处,骶椎1处;受累脊柱呈"地图样"43处(36.8%)、"虫蚀样"44处(37.6%)或穿透样骨质破坏9处(8%);21处(17.9%)骨破坏周围可见硬化边;T_1WI呈等信号28例、低信号19例;T_2WI呈等信号22例、低信号8例、高信号16例或混杂信号1例;49处伴椎旁软组织肿块,32处伴椎旁软组织肿胀。临床随访64例患者,随诊0.5~11年,56例无明显症状,7例有遗留症状,1例复发。结论脊柱LCH青少年多见;单节段累及多见;颈椎相对多见,骨质破坏边界相对清晰,"地图样"和"虫蚀样"骨破坏多见;硬化边不少见;MRI信号相对均匀;椎旁软组织肿块不少见;预后相对良好。
张立华袁慧书
关键词:脊柱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磁共振成像
剖宫产切口妊娠的MRI诊断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探讨MRI在剖宫产切口妊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6例切口妊娠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切口妊娠组织位于宫颈内口水平或偏下水平,大小差异较大;信号特点多变,26例中9例以长T1、长T2信号为主,4例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1例呈略短T1、短T2信号,12例呈混杂信号。11例同时行MRI增强扫描,7例可见不同程度强化;26例中3例峡部发生破裂,其中2例显示妊娠组织突出于峡部,未发生破裂者峡部厚度为0.1~0.4cm,平均(0.23±0.14)cm。MRI正确诊断22例,诊断符合率为84.62%。结论:MRI对切口妊娠的诊断符合率较高,可明确妊娠组织部位、大小、峡部厚度及与周边结构的关系,对切口妊娠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张立华杨琼李帅刘剑羽
关键词:剖宫产切口妊娠磁共振成像
脊柱淋巴瘤和浆细胞瘤的影像表现对比分析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对比分析脊柱淋巴瘤和浆细胞瘤的影像表现,探讨两组肿瘤影像表现的异同点,以提高对这两组淋巴造血系统肿瘤术前诊断的准确性。方法搜集98例浆细胞瘤和39例淋巴瘤的临床及CT、MRI影像资料,回顾性分析两组肿瘤骨破坏部位、形式的差异、压缩骨折、硬化边、骨质硬化及骨棘的有无,两组信号和增强特点及生长方式异同。结果淋巴瘤和浆细胞瘤男性和女性分别为51例/47例和29例/10例,发病年龄分别为(56.1±10.7)岁和(46.9±16.2)岁,两组性别及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淋巴瘤发病年龄较浆细胞瘤大;98例浆细胞瘤中90例(91.8%)伴骨破坏,39例淋巴瘤中17例(43.6%)伴骨破坏;骨破坏分别累及椎体(24例,10例)、附件(10例,0例)、椎体和附件(58例,7例),两组骨破坏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伴发压缩骨折及骨棘形成者分别为66例和13例,26例和1例,两组存在统计学差异;浆细胞瘤和淋巴瘤在T_1WI呈等或低信号(85例,34例),T_2WI呈等或低信号(80例,29例),高信号(3例和5例)或混杂信号(5例和1例),两组信号特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硬膜外软组织肿块呈纵向蔓延者分别为12例和20例,伴椎间孔扩大者分别为2例和6例,生长方式及是否伴椎间孔扩大两组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浆细胞瘤和淋巴瘤在骨破坏部位、骨棘、压缩骨折、生长方式及椎间孔扩大存在差异。两组肿瘤的MRI信号特点无明显差异。
张立华杨琼袁惠书姜亮刘晓光刘彦
关键词:淋巴瘤浆细胞瘤造血系统磁共振成像
脊柱区良恶性神经鞘瘤的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脊柱区良恶性神经鞘瘤的影像表现,以提高对此类肿瘤的认识。方法对21例临床病理确诊的神经鞘瘤和16例恶性外周神经鞘瘤(MPNST)的影像表现进行对比分析并对影像特点采用非参数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1例神经鞘瘤和16例MPNST分别位于颈椎(12例,57.1%;9例,56.3%)、胸椎(5例,23.8%;2例,12.5%)和腰骶椎(4例,19%;5例,31.3%);21例神经鞘瘤均伴骨破坏,19例边界清晰,14例伴硬化边形成,19例伴骶孔或椎间孔扩大;16例MPNST中13例伴骨破坏,4例边界清晰,2例伴硬化边,8例伴骶孔或椎间孔扩大;二组肿瘤在边界(χ~2=4.7,P=0.001)、硬化边(χ~2=10.9,P=0.001)、骶孔或椎间孔扩大(χ~2=7.5,P=0.006)存在统计学差异;MRI信号及增强特点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神经鞘瘤和MPNST均可伴骨破坏,其骨破坏特点存在一定差异;MRI信号及增强特点相似,对二者的鉴别诊断意义有限。
张立华刘艳袁慧书
关键词:神经鞘瘤恶性外周神经鞘瘤磁共振成像
硬膜外脊膜瘤的影像学表现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观察扁平形硬膜外脊膜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扁平形硬膜外脊膜瘤的影像学表现表现,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7例硬膜外脊膜瘤位于颈椎管,1例位于胸椎管,累及2~4个椎体节段;8例病灶均呈扁平形、以增厚的硬膜为基底,伴硬膜外肿块形成;5例肿瘤经椎间孔向硬膜外延伸、相应水平椎间孔扩大;椎管均均匀变窄,1例伴脊髓水肿,1例伴脊髓变性。CT显示病灶呈等密度,6例硬膜可见条片状钙化。MRI显示病灶于轴位图像上均呈半环形,包绕脊髓,T1WI上呈等(n=5)或低(n=3)信号,T2WI上呈等(n=3)或低信号(n=5);增强后呈中等(n=2)或明显(n=6)强化,其中7例强化均匀,1例不均匀。结论 扁平形硬膜外脊膜瘤好发于颈椎管,可累及多个椎体节段,以硬膜增厚、钙化并硬膜外肿块形成为其特征。
张立华袁慧书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