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芸

作品数:10 被引量:171H指数:7
供职机构:国家林业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杉木
  • 5篇土壤
  • 5篇人工林
  • 3篇人工林土壤
  • 3篇类芦
  • 3篇发育阶段
  • 2篇有机质
  • 2篇杉木人工林
  • 2篇团聚体
  • 2篇胁迫
  • 2篇根系
  • 2篇根系形态
  • 2篇不同发育阶段
  • 1篇养分
  • 1篇养分循环
  • 1篇叶绿
  • 1篇叶绿素
  • 1篇叶绿素荧光
  • 1篇叶绿素荧光参...
  • 1篇荧光参数

机构

  • 10篇福建农林大学
  • 3篇国家林业局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作者

  • 10篇张芸
  • 5篇马祥庆
  • 3篇蔡丽平
  • 3篇吴鹏飞
  • 3篇侯晓龙
  • 2篇刘爱琴
  • 2篇蒋宗垲
  • 2篇刘春华
  • 2篇魏志超
  • 1篇刘明新
  • 1篇张颖
  • 1篇张颖
  • 1篇李艳娟
  • 1篇庄正
  • 1篇黄彬彬

传媒

  • 2篇生态学报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林业科学研究
  • 1篇草地学报
  • 1篇亚热带水土保...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1
  • 1篇201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安溪崩岗侵蚀区不同植被配置模式与恢复效果研究被引量:15
2010年
在对安溪崩岗侵蚀区全面调查的基础上,选择4种不同植被配置模式,分别从植被的种类、数量及生长状况等方面进行调查,同时利用乔木层径级、灌草层物种数、重要值、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等方面对恢复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马尾松+相思模式的径阶水平分布均匀,且树木长势良好。崩岗区灌草层植被种类单一,芒萁作为一种先锋物种在崩岗植被恢复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马尾松+相思和马尾松+桉树模式的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Shannon-wiener、Pielou指数都较高,适合应用于崩岗侵蚀区的植被恢复。
侯晓龙刘明新蔡丽平张芸
关键词:崩岗侵蚀植被配置
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机制研究
近年来,CO2浓度倍增引起的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已成为国内外科学家关注的热点,土壤作为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汇载体,其碳储量超过了大气和植被碳的总量,土壤碳库的微小变化可能导致大气CO2浓度的巨大波动。因此,保持土壤碳库的稳...
张芸
关键词:森林土壤有机质含量质谱分析
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分析被引量:26
2017年
[目的]研究不同发育阶段(幼龄林、中龄林、成熟林)对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的影响,为揭示杉木地力衰退的原因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南方杉木中心产区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利用数学模糊评价和主成分分析2种方法,综合比较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结果]不同发育阶段对人工林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均有显著影响。在同一发育阶段中,杉木人工林表层土与底层土之间存在差异(p<0.001);土壤质量含水量对土壤物理性质具有显著指示作用,有机质、p H值与土壤养分指标呈显著相关;主成分分析和模糊评价方法均得出不同发育阶段杉木林土壤肥力呈现幼龄林>成熟林>中龄林的规律。[结论]随着杉木栽植时间的增长,需要采取施肥、间伐等人工干预恢复地力,进而满足杉木速生需求。
李惠通张芸魏志超贾代东刘雨晖刘爱琴
关键词:杉木发育阶段土壤肥力
类芦根系对不同磷胁迫的形态学响应被引量:6
2015年
为探讨类芦(Neyraudia reynaudiana)在极耐瘠薄条件下生存的机制,通过设计5个不同磷胁迫盆栽模拟试验,测定磷胁迫条件下类芦根系生物量和根系形态特征。结果表明:随着低磷胁迫的加剧,类芦地上部生物量、根系生物量、根条数、根系总长度、根表面积、根系体积均呈增加趋势,其中根径<0.5 mm的细根长度、表面积增加明显,根冠比增大,在中度磷胁迫条件下达到最大;从中度磷胁迫至极度磷胁迫,随着磷胁迫程度加重,根系各形态指标逐渐减少。根平均直径则相反。可见类芦根系通过缩小根直径,促进不定根形成,增加细根数量、延长根系长度,形成庞大根系网络,增加根系-土壤接触面,扩大根系吸收磷范围,以此来提高根系的吸收能力。
蔡丽平吴鹏飞侯晓龙张芸刘训呈马祥庆
关键词:磷胁迫类芦根系形态生物量根径
干旱胁迫对水土保持先锋植物类芦光合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0
2011年
以水土保持先锋植物类芦为研究材料,通过4个不同梯度干旱胁迫的盆栽试验,测定类芦的光合色素、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光合参数,研究干旱胁迫对类芦的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度、轻度干旱胁迫类芦叶绿素含量增加,叶绿素a/b比值下降,干旱胁迫下叶绿素荧光参数F0、Fm、Fv提高,Fv/Fm、Fv/F0下降。类芦叶片的胞间CO2浓度随干旱程度加重而逐渐增加,日变化表现为上午缓慢上升,下午快速上升,到16:00达到最高。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日变化均表现为"单峰型",为先升后降,12:00达到高峰,日均值随着干旱程度加重而逐渐下降。中度、轻度干旱胁迫下WUE提高,重度干旱WUE稍有下降,类芦具有较强的耐干旱能力。
蔡丽平吴鹏飞侯晓龙马祥庆张芸
关键词:干旱胁迫类芦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参数水分利用效率
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被引量:59
2019年
为了阐明林龄对杉木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及碳氮磷(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在福建农林大学三明莘口林场选取4个林龄(4, 20, 24, 33a)的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测定0—20,20—40,40—60 cm深度土壤的水分-物理性质、pH、总碳(TC)、全氮(TN)、全磷(TP)、全钾(TK),探讨它们随林龄的变化及其与C∶N∶P化学计量比之间的关系,为杉木人工林持续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随着林龄的增加,质量含水量、田间持水量和毛管孔隙度先减小后增加,在20 a达到最小,TN和TP也有相似的变化趋势,但在24 a林分的深层土壤达到最小,TC和TK保持不变;(2)随着林龄的增加,C∶N保持不变,C∶P和N∶P在24 a成熟林达到最大,但只在20—60 cm达到显著差异;(3)TC与多数水分-物理性质及3个生态化学计量比显著相关,质量含水量和孔隙度与C∶N∶P生态化学计量比均显著相关,TP与C∶P和N∶P显著负相关。土壤物理性质与土壤养分循环存在一定关联,有机质与土壤结构及养分平衡的调节有关,研究区杉木林发育过程中土壤腐殖质化进程较缓慢,24 a成熟林杉木的生长受到土壤磷的限制,在杉木速生阶段适当增施磷肥,保证林木的良好生长,促进土壤与植物的良性养分循环。
张芸李惠通张辉黄彬彬刘春华蒋宗垲马祥庆
关键词:杉木发育阶段养分循环
类芦对异质供磷的生理生态响应机制研究
磷是植物必需营养元素之一,参与了植物体内许多生物分子的合成,在物质新陈代谢及调节酶活性等方面均起着极其重要作用。我国南方土壤全磷含量丰富,但由于土壤对磷的强烈化学固定作用,使得土壤有效磷极度缺乏,植物仅能利用以正磷酸盐/...
张芸
关键词:类芦根系形态生理活性
文献传递
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土壤团聚体分布特征及其稳定性研究被引量:18
2017年
为研究杉木人工林土壤团聚体分布特征及其稳定性,探索杉木人工林土壤结构状况,以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0—100cm土层为研究对象,采用干筛法测定土壤团聚体组成,采用湿筛法测定团聚体稳定性,结果表明:在干筛处理下,各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土壤团聚体以大团聚体(>0.25mm)为主,大团聚体比例皆达80%以上,中龄林和成熟林土壤大团聚体比例在各土层中均高于幼龄林,且在0—20cm土层差异显著(P<0.05);在各土层中,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5mm粒径的土壤团聚体皆占较高比例,且不同发育阶段对>5mm粒径的土壤团聚体组成比例有显著影响。在湿筛处理下,各发育阶段水稳性大团聚体(>0.25mm)比例随土层加深而显著降低,0—80cm各土层内,中龄林和成熟林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比例高于幼龄林,且在0—20cm和20—40cm土层中龄林比幼龄林分别高41.79%和39.06%,差异显著;各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土壤团聚体破坏率(PAD)特征与水稳性大团聚体相反;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平均几何直径(GMD)随土层加深而显著下降,其中中龄林和成熟林土壤团聚体GMD在0—100cm各土层内均显著高于幼龄林。据此认为,杉木人工林土壤团聚体稳定性随土层加深而降低,中龄林和成熟林土壤结构优于幼龄林。
庄正张芸张颖张颖李艳娟刘爱琴
关键词:人工林杉木土壤团聚体稳定性
气候变暖背景下杉木年轮密度对气候因子的响应被引量:11
2021年
为探讨杉木年轮密度与气候因子的响应关系,采用树木年轮学方法,以60年生杉木种源林为研究对象,测定杉木整轮密度、早材密度、晚材密度、晚材最大密度和早材最小密度,分析在气候变暖条件下主要气候因子(温度、降水、相对湿度)对杉木年轮密度及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杉木不同年轮密度指标均受到温度、降水和相对湿度的显著影响。早材密度与当年夏季最高温度、当年5月降水量,最大密度与当年10月、当年秋季降水量,最小密度与前一年秋季降水量、最小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滑动相关分析表明气候因子在短时间尺度上对杉木生长影响的稳定性有显著影响,其中杉木年轮最大密度与当年10月、秋季的平均相对湿度和最小相对湿度,最小密度与当年2、3月的平均相对湿度和前一年秋季的平均相对湿度、最小相对湿度、降水量的负相关关系最为稳定。杉木年轮最小密度对前一年气候要素的响应存在滞后效应,且晚材密度对当年春季的气候要素响应也存在滞后效应。研究结果对开展亚热带针叶树种年轮生态学和年轮气候学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建议选择武夷山的天然林获取更长年表用于重建古气候。
张辉张芸胡亚楠颜耀吴鹏飞曾爱聪马祥庆
关键词:杉木气候要素
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机质特征及团聚体稳定性被引量:19
2016年
为比较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有机质变化规律,选取杉木幼龄林、中龄林和成熟林为对象,研究不同发育阶段杉木林土壤总碳、总氮、可溶性有机质、微生物生物量、团聚体分布和稳定性。结果表明:随着林分的发育,表层土壤总氮含量呈增加趋势,总碳先减少后增加,3个发育阶段20~100 cm土层的总碳变化不大。可溶性有机质含量和微生物生物量均随土壤加深而显著下降,0~20 cm土层可溶性有机碳含量随着林龄增加而下降,中龄林微生物生物量碳明显低于幼龄林和成熟林,活性有机质与土壤总碳、总氮、土壤容重、p H值和含水量均存在不同程度相关关系,说明杉木人工林土壤活性有机质含量受多个土壤因素的影响。〉5 mm大团聚体数量和平均重量直径随林分发育呈增加趋势,团聚体破坏率下降。团聚体的稳定性随土层加深而显著下降,中龄林和成熟林深层土壤〉0.25 mm水稳性团聚体比例、平均重量直径、几何重量直径均大于幼龄林,团聚体破坏率低于幼龄林,表明杉木林分的发育有利于底层土壤结构的稳定。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与土壤粉粒含量、活性有机碳组分、总碳、总氮呈显著正相关。杉木人工林发育到成熟林阶段,土壤碳和氮得到积累,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显著提高。
张芸李惠通魏志超刘春华蒋宗垲马祥庆
关键词:杉木有机质特征水稳性团聚体活性有机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