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茗慧

作品数:13 被引量:96H指数:6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高校医学期刊临床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骨折
  • 6篇内固定
  • 3篇内固定治疗
  • 3篇股骨
  • 3篇关节
  • 2篇腰椎
  • 2篇远端
  • 2篇手术
  • 2篇髓内
  • 2篇髓内钉
  • 2篇逆行
  • 2篇切口
  • 2篇椎弓
  • 2篇椎弓根
  • 2篇髌骨
  • 2篇粉碎性
  • 2篇粉碎性骨折
  • 1篇岛状
  • 1篇岛状筋膜皮瓣
  • 1篇动脉

机构

  • 9篇解放军第17...
  • 3篇厦门大学
  • 1篇集美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3篇张茗慧
  • 6篇邓建龙
  • 4篇李小荣
  • 3篇黄凤琪
  • 3篇李岳伟
  • 2篇肖小柱
  • 2篇王剑敏
  • 2篇王剑敏
  • 2篇李小龙
  • 1篇陈建明
  • 1篇梁孟波
  • 1篇陈晓勇
  • 1篇李小荣
  • 1篇陈晓勇

传媒

  • 3篇中国骨与关节...
  • 2篇临床军医杂志
  • 2篇实用临床医药...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临床研究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4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顺行髓内钉、逆行髓内钉及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探讨顺行髓内钉、逆行髓内钉及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3种方法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101例股骨远端骨折进行临床随机分组手术,分别在手术中使用顺行髓内钉、逆行髓内钉以及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对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切口长度等一般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同时采用Harris评分系统对三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经过手术治疗后,逆行髓内钉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另外,逆行髓内钉组手术过程短、出血量少、手术切口小,上述指标与其他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远端骨折行逆行髓内钉治疗的疗效优于顺行髓内钉以及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切口小等优点,能够有效提高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邓建龙王剑敏张茗慧李小龙肖小柱
关键词:逆行髓内钉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股骨远端骨折
急性脊柱创伤的临床诊断及切开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的效果分析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分析急性脊柱创伤的临床诊断及切开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急性脊柱创伤患者40例,对其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均给予切开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患者的生理弧度、椎体高度恢复情况比较理想,Frankel评分改善明显。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发现,术后压缩椎体高度恢复明显,畸形角得以有效矫正,33例患者的脊髓功能恢复到D、E级,4例患者恢复C级,2例患者恢复到B级,1例患者恢复到A级。结论临床中针对急性脊柱创伤患者,早期给予切开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具有比较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张茗慧
关键词:急性脊柱创伤切开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治疗
带孔髌骨针张力带系统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带孔髌骨针张力带系统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带孔髌骨针张力带系统内固定治疗43例髌骨骨折,观察其术后疗效。结果本组均获6~16个月,平均12个月随访,术后所有患者骨折均骨性愈合,膝关节屈伸功能锻炼良好,按膝关节Lysholm评分标准:优36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95.3%。结论带孔髌骨针张力带系统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疗效满意、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黄凤琪肖小注邓建龙李小荣张茗慧
关键词:髌骨骨折张力带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不稳定转子间骨折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分析研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不稳定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48例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患者,男28例,女20例;年龄36~85岁,平均65.6岁。骨折按AO分型,A2。2型19例,A2.3型16例,A3型13例,均为闭合骨折。术后采用Harris评分对患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6个月,平均10.4个月。骨折全部骨性愈合,愈合时间2.5~4个月,平均3个月。无一例发生髓内钉断裂、螺旋刀片切割、骨折延迟愈合、髋内翻畸形、肢体短缩等并发症。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24例,良21例,可3例,优良率93.8%。结论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不稳定转子间骨折能有效恢复股骨近端稳定性,减少卧床时间,降低死亡率及并发症。
邓建龙王剑敏张茗慧
关键词:转子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
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累及关节面手术治疗体会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 探讨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累及关节面手术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采用切开复位“T”型纯钛金属板螺钉内固定、切开复位外固定架固定及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加外固定架固定等手术方法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累及关节面手术患者.观察患者预后骨折愈合情况,测量掌倾角和尺偏角.对骨折复位后的功能进行评价.评价患者预后功能恢复情况,调查患者术后满意度.结果 30例患者骨折全部愈合,关节面平整.骨折复位后功能优良率为86.67%.9例患侧腕关节伸屈活动达到健侧活动度;11例背伸近于健侧活动度,但掌屈达到健侧60% ~78%;9例背伸及掌屈均仅达健侧60% ~~78%;1例活动度在健侧的60%以下.30例患者中,27例患者屈伸活动无疼痛,3例有轻微疼痛.所有患者均无内旋障碍.对术后腕关节功能表示满意者占83.33%.结论 经合理的手术方法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累及关节内骨折,能最大限度地恢复桡尺骨的相对长度、关节面平整.
张茗慧李岳伟李小荣
关键词:粉碎性骨折关节面手术
高压氧辅助治疗对骨科术后切口肿胀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0年
张茗慧
关键词:高压氧骨科
阳和汤在骨伤科中的运用被引量:4
2004年
阳和汤是一首配伍严谨、用药精当、疗效显著的方剂 ,具有和阳通腠、温补气血、散寒除湿、祛痰通滞的作用。在骨科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结节滑囊炎、肩周炎、膑骨软化症、网球肘、慢性化脓性骨髓炎、骨肿瘤及骨转移癌、类风湿性关节炎、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关节结核、骨折等 ,单独或联合西医疗法随证加减 ,均可获得较好效果。
张茗慧陈建明
关键词:骨伤科方剂中医药疗法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第1掌背动脉联合指背动脉为蒂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一期修复示指中末节软组织缺损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介绍一种新型有效的筋膜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示指中末节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第1掌背动脉联合指背动脉为蒂设计轴、旋转点行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一期修复示指中末节软组织缺损28例。结果本组28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7例皮瓣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皮瓣暗红、青紫、肿胀、表面张力性水泡,予及时处理后,皮瓣血运好转。随访4个月后24例示指上述皮瓣外观良好,感觉稍减退,运动良好,8个月~1年后感觉基本恢复,运动功能良好。结论第1掌背动脉联合指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解剖相对固定,走行及交通吻合支比较恒定,皮瓣存活率高,修复面积大,值得推广。
李小荣黄凤琪张茗慧梁孟波
关键词:指背动脉筋膜皮瓣一期修复
椎弓根钉固定硫酸钙人工骨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结合注射用硫酸钙人工骨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经验。方法2005年10月—2007年6月对13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应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后,在C形臂X线透视下用注射型硫酸钙人工骨(CSC)经伤椎椎弓根行椎体成形术。所有患者于术前、术后行X线和CT检查,术后随访8-16个月,平均13个月。结果13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神经根损伤加重或出现新的神经压迫症状,术后12周左右人工骨基本吸收,无伤椎塌陷加重,无内固定失败病例。结论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注射用硫酸钙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安全性高,能减少内固定失败及椎体高度丢失等并发症。
邓建龙王剑敏陈晓勇张茗慧李岳伟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内固定硫酸钙椎体成形术
弹性固定及坚强固定治疗踝关节旋前-外旋型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疗效比较被引量:23
2017年
目的通过与坚强固定比较,分析弹性固定治疗踝关节旋前-外旋型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疗效及优势。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50例踝关节旋前-外旋型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3例采用缝线钢板系统弹性固定(弹性固定组),27例采用皮质骨螺钉坚强固定(坚强固定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骨折侧别及类型、受伤至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及术后内侧关节间隙(medial clear space,MCS)、下胫腓关节间隙(tibiofibular clear space,TFCS)、胫腓骨重叠(tibiofibular overlap,TFO)、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和足踝功能障碍指数(FADI)评分。结果弹性固定组手术时间为(83.0±9.1)min,坚强固定组为(79.6±13.1)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52,P=0.265)。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0个月,平均14个月。X线片复查示,两组骨折均愈合,无螺钉断裂、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等发生;弹性固定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2.1±2.5)个月,坚强固定组为(11.3±3.2)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24,P=0.192)。坚强固定组2例患者取出下胫腓螺钉后出现复位丢失。末次随访时,两组MCS、TFCS、TFO及AOFAS评分、FA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缝线钢板系统对踝关节旋前-外旋型骨折合并的下胫腓联合分离进行弹性固定,术后踝关节功能及影像学结果与螺钉坚强固定相似,同时避免了下胫腓联合复位丢失。
李岳伟张茗慧李小荣陈晓勇邓建龙
关键词:下胫腓联合分离踝关节骨折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