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迎军

作品数:34 被引量:132H指数:7
供职机构: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动脉
  • 6篇心病
  • 6篇血管
  • 6篇基因
  • 6篇冠心病
  • 6篇冠状
  • 6篇冠状动脉
  • 4篇蛋白
  • 4篇心肌
  • 4篇心力衰竭
  • 4篇术后
  • 4篇衰竭
  • 4篇疗效
  • 4篇病变
  • 3篇动脉狭窄
  • 3篇多态
  • 3篇多态性
  • 3篇心绞痛
  • 3篇心脏
  • 3篇血压

机构

  • 21篇内蒙古医科大...
  • 11篇内蒙古医学院...
  • 2篇解放军第一一...
  • 2篇内蒙古医科大...
  • 1篇内蒙古医学院

作者

  • 32篇张迎军
  • 22篇王悦喜
  • 14篇任保军
  • 14篇阿荣
  • 11篇刘晓宇
  • 8篇阿荣
  • 5篇汉迪
  • 5篇王春燕
  • 5篇袁托亚
  • 3篇李鹏
  • 3篇王海旭
  • 2篇杨耀
  • 2篇朱志军
  • 2篇孙翔
  • 2篇于赛华
  • 2篇董莉
  • 2篇李婧
  • 2篇杨振华
  • 2篇李德平
  • 2篇包美珍

传媒

  • 4篇中华老年医学...
  • 4篇中西医结合心...
  • 4篇内蒙古医科大...
  • 3篇内蒙古医学杂...
  • 3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微循环学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内蒙古中医药
  • 1篇中西医结合肝...
  • 1篇重庆医学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中国心血管病...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华核医学与...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7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14例老年缓慢性心律失常植入心脏起搏器治疗的临床观察
2024年
目的 观察不同年龄段的老年患者在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时植入心脏起搏器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治疗的214例缓慢性心律失常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不同分为60~69岁组(60例)、70~80岁组(82例)、> 80岁组(72例)。对比3组患者首发症状、起搏器植入病因、起搏器类型及随访电极参数。结果 所有入选者首发症状以黑蒙、晕厥为主(33.64%)。不同年龄组首发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女性乏力比例高于男性(P <0.05)。植入起搏器的病因依次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以下简称病窦)79例(36.92%)、房室传导阻滞(AVB)78例(36.44%)、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合并长间歇34例(15.89%)、双结病变23例(10.75%)。60~69岁组、70~80岁组病窦的占比均高于>80岁组(P <0.05),而>80岁组房颤合并长间歇占比高于其他两组(P <0.05)。老年女性病窦的占比高于男性,而男性Ⅱ度Ⅱ型AVB的占比高于女性(P <0.05)。起搏器植入类型以双腔为主体(185例,86.45%),>80岁组单腔起搏器植入数量高于70~80岁组(P <0.05);术后7、90 d各组患者电极阈值和阻抗较术中均下降(P <0.05),术后7 d与术后90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相同时间点各个电极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接受心脏永久起搏器治疗的缓慢性心律失常老年患者的临床特征具有年龄和性别差异。通过短期随访,不同年龄的老年患者右心室中低位间隔固定电极均安全有效。
王一然阿荣张迎军阿拉腾宝力德
关键词:心脏起搏器缓慢性心律失常老年
右美托咪定联合七氟烷对心脑血管介入患者血液动力学及苏醒影响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联合七氟烷对心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血液动力学影响,并分析药物对患者苏醒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9年3月于我院均接受介入治疗的心脑血管系统疾病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七氟烷麻醉并以生理盐水进行连续泵注,研究组采用七氟烷联合右美托咪定的方式实施麻醉,对比两组T0(麻醉诱导前)、T1(气管插管后)、T2(手术结束时)、S1(苏醒即刻)、S2(指令配合)、S3(气管拔除)时的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对比两组苏醒时Riker镇静和躁动评分(Riker sedation and agitation score,SAS)及拔管时间。结果:(1)对比显示,T0时,两组患者HR与MAP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1及T2时刻研究组HR及MA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S1时刻两组HR及MAP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2及S3时刻研究组HR及MA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研究组苏醒时其SAS评分低于对照组,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4)观察组随访期间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为10.8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26%(P<0.05)。同时,两组随访期间各死亡1例。结论:心脑血管疾病行介入治疗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定联合七氟烷干预能够显著稳定患者血液动力学,同时还能够改善患者苏醒状态,缓解患者随麻醉作用减弱而出现的应激反应,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改善预后。
李德平薛韬王悦喜张迎军李鹏
关键词:七氟烷血液动力学
血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配体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2013年
目的分析血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配体(sCD40L)在各型冠心病患者及脂质斑块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浓度与冠心病的相关性,为今后将其作为冠心病患者危险性预测因子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到解放军第一一七医院心内科就诊的冠心病患者24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诊断结果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同时,选取非冠心病患者2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sCD40L浓度,分析冠心病不同类型组与对照组间血清sCD40L浓度差异。采用血管内超声检测冠心病患者血管内脂质含量,分析不同脂质含量患者的血清sCD40L浓度差异。结果 SA组、UA组、AMI组患者血清sCD40L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SA组、UA组、AMI组间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血清sCD40L浓度最高,达到(7.03±1.22)mg/L,UA组次之[(3.59±1.09)mg/L]。不同脂质含量患者血清sCD40L浓度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F=7.985,P<0.01),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采用Spearman法进行相关分析显示,血清sCD40L浓度与血管内脂质含量呈正相关关系(r=0.916,P<0.05),随着脂质含量的增加,血清sCD40L浓度升高。结论血清sCD40L含量与冠心病患病、不同类型冠心病的发生以及血管内脂质含量相关,可作为临床判断冠心病高危人群、预测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重要指标。
杨耀孙翔朱志军张迎军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心绞痛
老年冠状动脉严重钙化病变患者旋磨后支架植入疗效及安全性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冠脉)严重钙化病变在高频旋磨后置入药物洗脱支架后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入选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在我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钙化病变旋磨术和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的21例患者,对27处严重钙化病变旋磨术后置入支架.观察终点为即刻手术成功率和术后6个月心脑血管主要不良事件包括心绞痛复发,靶血管重建,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心源性死亡等. 结果 14例(66.7% )患者术中仅使用1.5 mm 旋磨头,7例(33.3% )患者使用1.25 mm和1.5 mm 2个旋磨头.旋磨头与血管直径比为(0.5 ± 0.1).旋磨术后成功置入29枚药物洗脱支架,即刻成功率100% .手术过程中无冠脉穿孔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术中2例(9.5% )患者发生慢血流现象,治疗后造影恢复TIM I血流Ⅲ,其余19例(90.5% )患者旋磨后为TIM I血流Ⅲ级.血管内超声(IVUS )检查12例(57.1% )患者支架释放均匀贴壁良好、未见支架断裂和内膜撕裂,另9例(42.9% )进行了后扩张.术后随访最少6个月,无靶血管重建和死亡病例. 结论 对冠脉严重钙化的冠心病患者在冠脉造影及IVUS指导下行严重钙化病变旋磨后支架植入是安全和有效的,特别是在IVUS指导下行可降低术后支架贴壁不良、支架内血栓、再发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等主要不良心脏事件风险,对改善老年严重冠状动脉钙化病变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王悦喜任保军阿荣张迎军李德平刘晓宇董莉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钙质沉着症药物洗脱支架
紫杉醇药物球囊在药物洗脱支架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应用价值分析被引量:16
2020年
目的研究紫杉醇药物球囊在药物洗脱支架(DES)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病变中的应用价值,评估其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5年7月1日至2017年3月31日共57例DES植入术后再发冠心病症状而入院的患者。分为再次植入DES组(31例)及紫杉醇药物球囊(PCB)组(26例)。术后12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对比两组患者最小管腔内径、晚期管腔丢失内径、管腔狭窄率、再狭窄率(类型)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DES组及PCB组的临床基线资料、再狭窄血管特点(冠状动脉再狭窄病变的数量、再狭窄病变的分布及类型)、治疗前参考血管直径、最小管腔直径、管腔狭窄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CB组的术后即刻最小管腔直径更小[(2.56±0.35)mmvs.(3.02±0.28)mm,P<0.001]、治疗后的血管残余狭窄率则更高[(15.34±2.38)%vs.(13.64±2.39)%,P=0.005]。术后12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两组患者最小管腔直径[(2.02±0.57)mmvs.(1.99±0.88)mm,P=0.877]、管腔丢失内径[(0.88±0.68)mmvs.(1.03±0.84)mm,P=0.420]、管腔狭窄率[(33.55±19.26)%vs.(38.51±26.02)%,P=0.38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病变处其再狭窄的发生率、再狭窄的发生类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介入治疗术后的第12个月对患者随访,两组均未出现死亡病例,两组间MACE的发生率同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6%vs.15.4%,P=0.493)。结论PCB治疗DES术后支架内病变时,其安全性与有效性与再次植入支架相当,可用于支架内再狭窄的治疗。
王海旭王悦喜阿荣张迎军李婧
关键词:冠状动脉再狭窄药物洗脱支架支架内再狭窄
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心肌病疗效及安全性评估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移植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合并药物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对照、前瞻性临床研究的方法,收集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20例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Ill~Ⅳ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治疗组8例经冠状动脉移植BMMNCs2.90×10-9个/L(1.80×10-9~5.90×10-9个/L)合并药物治疗,另12例对照组单纯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6个月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射血分数(EF)值、6min步行距离、心肌核素CT(ECT)代谢情况等。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6个月比较,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50.3±4.2)mm比(55.4±3.7)mm]、EF[(45.4±5.2)%比(39.2±6.3)%]、6min步行距离[(76.6±5.8)m比(69.7±8.6)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3、3.21、2.96,P=0.040、O.030、0.040);治疗组术后6个月LVEDd由术前(57.2±6.5)mm缩小为(50.3±4.2)mm(t=5.60,P〈0.01),EF由(30.4±6.7)%提高至(45.4±5.2)%(t=6.30,P〈0.01);对照组治疗6个月后EF由术前(31.1±5.9)%提高至(39.2±6.3)%(t=3.60,P〈0.05)。两组患者6min步行距离均较术前延长,治疗组分别为术后6个月(76.6±5.8)m,术前(54.0±6.2)rn;对照组术后6个月(69.7±8.6)m,术前(55.0±5.7)In(均P〈0.05)。术后6个月治疗组心肌放射性18氟脱氧葡萄糖(18-FDG)代谢密度在相同节段较术前明显增加,原放射性FDG代谢密度稀疏节段明显减少。随访6个月治疗组未出现与BMMNCs注射有关的室性心律失常、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药物合并经皮冠状动脉移植自体BMMNCs治疗扩张型心肌病与单纯药物治疗比较术后6个月疗效更好,且较安全,但较长时间的疗效及安全性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王悦喜阿荣张迎军董莉李婧杨振华任保军
关键词:骨髓移植
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冠心病遗传易感性的关系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分析金属蛋白酶-9(MMP-9)-1562C/T基因多态性在冠心病患者及非冠心病患者中的分布情况,了解MMP-9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冠心病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R法对调查对象血液样本进行基因分型.分析MMP-9-1562C/T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CC/CT+TT的OR值为0.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95%C10.51-1.36,P〉0.05);C/T等位基因OR值为0.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95%C10.44-1.55,P〉0.05)。结论MMP-9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冠心病遗传易感性的关系尚不能肯定.还需要今后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杨耀孙翔朱志军张迎军
关键词:冠心病金属蛋白酶-9多态性
IL-6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发病机制研究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方法采用PCR分析IL-6 174G/C和IL-6 572 G/C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共收集了103例冠心病病例,选取214例同期住院患者为对照病例,采用PCR分析IL-6 174G/C和IL-6 572 G/C基因多态性,所有的分析均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男性、吸烟、高体重指数(BMI),糖尿病和高血压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P<0.05)。另外,低总胆固醇(TC)浓度,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和高三酰甘油(TG)浓度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P<0.05)。IL-6 572 C/C基因型在病例组(11.7%)中的百分比显著性高于对照组(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L-6 572 C/C基因型与G/G基因型相比,C/C基因型能显著性的增加冠心病的风险,调整后的OR(95%CI)值为5.10(1.66~17.40)(P<0.05)。结论 IL-6 174 G/C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发病风险有显著性的相关关系,携带IL-6 174 C/C基因型的个体患冠心病的风险是携带G/G基因型的5倍多。
张迎军王悦喜任保军阿荣刘晓宇
关键词:IL-6基因多态性冠心病发病风险
血清TLR4、HMGB1、IL-6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血清Toll样受体4(TLR4)、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白细胞介素-6(IL-6)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动脉粥样硬化(AS)的相关性。方法:2017年5月至2019年1月收治NAFLD患者116例,根据是否合并AS分为AS组(n=61)和NAS组(n=55)。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血清TLR4、HMGB1、IL-6水平,并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性别比例、年龄、吸烟史、BMI、DBP、FPG、HDL-C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组患者的病程、SBP、TC、TG、LDL-C、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TLR4、HMGB1、IL-6均显著高于NAS组(P<0.05)。经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SBP、TC、TG、LDL-C、TLR4、HMGB1、IL-6与AS组患者cIMT均呈正相关(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SBP、LDL-C、TLR4、HMGB1、IL-6是AS组患者cIMT增加的危险因素。结论:TLR4、HMGB1、IL-6与NAFLD患者发生AS有关,因此应重视对NAFLD患者血压、血脂及相关炎性因子的监测和干预。
王娟娜丽张迎军张川江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TOLL样受体4高迁移率族蛋白B1
疏血通注射液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心绞痛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采用疏血通注射液6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或生理盐水250 mL,每日1次静脉输注。对照组30例接受常规治疗,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心绞痛疗效及心电图的变化。结果心绞痛疗效在治疗组总有效率88.23%,对照组总有效率63.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减少冠心病心绞痛发作频率,改善心电图心肌缺血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心绞痛疗效确切。
袁托亚张迎军刘晓宇
关键词: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心绞痛疏血通注射液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