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青松 作品数:7 被引量:38 H指数:3 供职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普爱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姜黄素对脂多糖诱导炎症致软骨细胞凋亡及增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2 2018年 背景:在骨关节炎的相关研究中,姜黄素被证实具有抗炎抗氧化及抗凋亡的作用,但相关机制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目的:探讨姜黄素对脂多糖诱导的软骨细胞凋亡、增殖的影响,以及潜在的作用机制,为治疗骨关节炎疾病提供新思路。方法:取4周龄SD大鼠,进行软骨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甲苯胺蓝染色进行细胞鉴定。采用脂多糖诱导法建立体外软骨细胞炎症模型。将软骨细胞分为5组:对照组(普通培养基);模型组(含5μg/L脂多糖培养基);低剂量姜黄素组(含5μg/L脂多糖+5μmol/L姜黄素培养基);中剂量姜黄素组(含5μg/L脂多糖+10μmol/L姜黄素培养基);高剂量姜黄素组(含5μg/L脂多糖+20μmol/L姜黄素培养基)。培养24h后,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β和转化生长因子α的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状况;MTT法进行细胞增殖检测;Western blot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及ERK1/2的表达变化。结果与结论:(1)经脂多糖诱导处理的软骨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β和转化生长因子α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各姜黄素组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β和转化生长因子α的水平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 <0.05,P <0.01),且呈剂量依赖性;(2)经24 h培养后,模型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与模型组相比,各姜黄素处理的细胞凋亡率有所降低,且20μmol/L姜黄素处理的细胞凋亡率降低最为显著(P<0.01);(3)MTT法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细胞增殖能力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经不同浓度的姜黄素处理细胞后,细胞的增殖能力得以恢复,且20μmol/L姜黄素处理的细胞恢复效果最好;(4)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各姜黄素组细胞自噬能力明显增强,自噬标志物LC3-II及相关蛋白Beclin-1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 <0.05,P <0.01),且p-ERK1/2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 <0.05);(5)结果提示,20μmol/L姜黄素能显著 李亚楠 倪娟 方禹舜 李涛 谈鸿飞 张青松关键词:姜黄素 软骨细胞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 骨关节炎 细胞凋亡 细胞增殖 骨关节炎 姜黄素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突然“跪”倒,当心髌骨骨折 2021年 莱女士今年71岁,习惯晚饭后出去散步本来一切正常,但今天不知怎么回事,她突然右腿一软直接单跪在水泥地上,一瘸一拐地回家后就用冰敷,但几天后还是肿痛。于是家人带她去医院检查,CT扫描提示右髌骨骨折。为何髌骨这么容易就“折”了髌骨是人体最大的籽骨,位于膝关节正前方皮下非常表浅的位置,这也决定了在跪下的瞬间,髌骨承受着非常大的冲击力。 张青松 李涛关键词:髌骨骨折 医院检查 籽骨 冰敷 CT扫描 皮下 两种康复方案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本体感觉恢复程度的比较 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比较两种康复方案下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本体感觉的恢复程度。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08月至2010年6月期间接受ACL重建术的50例ACL损伤患者,根据不同时间段康复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普通康复组25例,男18例,女7例;平均年龄为(27.4±3.3)岁,术后患者在支具保护下行直腿抬高及股四头股等长收缩锻炼等。本体感觉康复组25例,男16例,女9例;平均年龄为(26.4±3.6)岁;术后患者行无支具膝关节伸屈锻炼、变异适应性练习、动态平衡性练习及经皮电神经刺激等。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测定患者的本体感觉,并用差值百分比[=(术前本体感觉-术后本体感觉)/术后本体感觉×100%]表示患膝本体感觉的恢复程度。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12~24个月(平均14个月)随访。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在屈膝15°、45°和75°时本体感觉恢复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本体感觉康复组患者屈膝15°、45°和75°时本体感觉恢复程度均优于普通康复组(术后12个月本体感觉恢复程度平均分别为-50.2%±13.3% vs. -27.5%±7.7%、 -64.3%±16.9% vs. -38.4%±7.6%、-60.3%±14.1%vs. -35.1%±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变异适应性练习、辅以动态平衡性练习及经皮电神经刺激的康复方案有利于患者在静态、匀速动态、变异动态中重建神经、肌肉的协调性,对膝关节ACL重建术后患者的 体感觉恢复具有积极参加促进作用。 周蓓 韩琼 张青松 彭永海 李烨 任义军关键词:前交叉韧带 本体感觉 关节镜检查 康复 关节镜下“人字”缝线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骨折 目的 探讨在关节镜下用“人字”缝线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骨折的方法 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17例后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骨折患者资料,男11例,女6例;年龄24~52岁,平均38.... 张青松 李涛 方青 王俊文 郑琼 勘武生经皮椎间孔镜下腰4/5椎间盘切除术的学习曲线----一个初学者的心得和体会 目的:探索初学者行经皮椎间孔镜下腰4/5椎间盘切除术的学习曲线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3年6月至2014年3于广东省揭阳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庄怀铭副主任医师组行椎间孔镜下腰4/5椎间盘切除术治疗82例患者的资料,所有... 张青松 李涛 方禹舜“伤不起”的痛——肌筋膜炎 2023年 大家买肉时会发现,肉里或多或少都有一层膜,白白的、黏黏的、薄薄的、略有弹性,这层膜就是筋膜。当人体肌肉及筋膜受到损伤之后,会出现肌筋膜炎,其实质为肌肉和筋膜的无菌性炎症,表现为酸胀、疼痛、肌肉发紧或无力以及痉挛等,也称为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李亚楠 张青松关键词: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无菌性炎症 肌筋膜炎 筋膜 关节镜下“人”字缝线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被引量:17 2016年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人”字缝线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17例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资料。男11例,女6例;年龄为21~57岁,平均38.7岁。骨折按Meyers—McKeever分型:Ⅲ型11例,Ⅳ型6例。术中将缝线在骨折块腱骨结合部打结后呈“人”字形向骨折块远端经胫骨平台后方的2个骨道穿出,通过在胫骨平台前方骨桥上打结来实现骨折块的复位与加压固定。记录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膝关节Lysholm评分、胫骨平台后向移位KT-2000值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17例患者术后获7~19个月(平均13.5个月)随访。术后1~2个月(平均1.3个月)X线片示骨痂形成,无骨折复位丢失现象发生。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骨折均获骨性愈合,膝关节平均活动范围:伸直2.0°±3.5°,屈曲134.2°±12.5°;膝关节Lysholm评分平均为89.3分(83~95分);屈膝90°时胫骨平台最大力下后向移位KT-2000值平均为1.5mm(0.5~5.3mm)。1例患者术后发生胫后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患者胫骨平台后向移位〉5mm。结论关节镜下“人”字缝线复位固定技术能有效复位和固定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恢复PCL的张力,提高胫骨平台的后向稳定性,减少继发性骨性关节炎的发生,疗效良好。 张青松 李涛 方禹舜 谈鸿飞 王俊文 勘武生关键词:后交叉韧带 胫骨骨折 关节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