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建玲

作品数:8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广州市脑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4篇多态
  • 4篇多态性
  • 4篇抑郁
  • 4篇基因
  • 4篇基因多态性
  • 2篇抑郁障碍
  • 2篇抑郁症
  • 2篇营养因子
  • 2篇源性
  • 2篇源性神经营养...
  • 2篇神经营养
  • 2篇神经营养因子
  • 2篇重性抑郁
  • 2篇重性抑郁障碍
  • 2篇脑源性
  • 2篇脑源性神经
  • 2篇脑源性神经营...
  • 2篇脑源性神经营...
  • 2篇BDNF
  • 1篇度洛西汀

机构

  • 7篇广州市脑科医...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暨南大学附属...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国广州分析...

作者

  • 8篇彭建玲
  • 4篇张璐璐
  • 4篇郑洪波
  • 3篇马崔
  • 2篇何柱国
  • 1篇黄远光
  • 1篇赵素华
  • 1篇宁玉萍
  • 1篇廖日房
  • 1篇邓悦
  • 1篇黎娟花
  • 1篇杨婵娟
  • 1篇孟宪璋
  • 1篇彭红军
  • 1篇温预关
  • 1篇邓河晃
  • 1篇阳琼
  • 1篇喻凌寒
  • 1篇叶碧瑜
  • 1篇李敏慧

传媒

  • 3篇广州医药
  • 1篇中华精神科杂...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神经疾病与精...
  • 1篇Journa...

年份

  • 2篇2011
  • 5篇2009
  • 1篇200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度洛西汀治疗抑郁伴焦虑障碍患者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比较度洛西汀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伴焦虑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4例符合CCMD-3抑郁发作和广泛性焦虑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双盲进入度洛西汀或帕罗西汀组治疗6周,分别在治疗前及第1、2、4、6周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的病情严重程度(CGI-SI)评定,进行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估用药安全性。结果经6周治疗后显示,度洛西汀总体疗效比帕罗西汀稍好且起效快,效果良好,在治疗第1周末HAMD总分与帕罗西汀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结论度洛西汀抗抑郁及抗焦虑作用确切,可用于治疗抑郁症伴焦虑障碍。
彭建玲何柱国
关键词:抑郁症焦虑障碍度洛西汀帕罗西汀
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与抑郁症认知功能的关联性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多态性与抑郁症认知功能及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一对照研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方法.检测抑郁症患者(患者组)和健康志愿者(对照组)COMT基因多态性分布。患者组评定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中国韦氏成人记忆量表(WMS—RC)、连线A、B测验。结果COMT等位基因与基因型频率在患者组和对照组内均有显著性差异(Χ^2检验,P均〈0.01),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Χ^2检验,P均〉0.05);患者组COMT等位基因、基因型之间在WCST、WMS—RC和连线A、B测验无显著性差异(F检验,P均〉0.05),但在HAMD-24认识障碍因子分上均有显著性差异(F检验,P均〈0.05);患者组基因型A/A与认识障碍(r=-0.210,P=0.036)、绝望感(r=-0.331,P=0.001)均呈负相关;等位基因A与绝望感呈负相关(r=-0.220,P=0.028);等位基因G与认识障碍(r=0.210,P=0.036)、绝望感(r=0.331,P=0.001)均呈正相关。在WCST测验中,等位基因G与持续错误数呈正相关(r=0.341,P=0.000);在WMS—RC测验中,等住基因G与数字广度(倒背)呈负相关(r=-0.327,P=0.001)。结论提示COMT基因多态性与抑郁症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及认知功能的改变存在相关性。
彭建玲张璐璐郑洪波邓河晃邓悦何柱国黄远光黎娟花黄雄阳琼
关键词: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抑郁症基因多态性
客体关系量表在精神疾病疗效评估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客体关系自主同一性量表(mutuality of autonomy scale,MOA)在评估精神疾病疗效中的作用。方法符合入组标准的32例分裂症(偏执型)、30例抑郁症(单相),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经罗夏测验、MOA量表、PANSS量表(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结果罗夏自主同一性量表与PANSS及汉密尔顿量表之间均有较好的相关;分裂症在高客体关系水平上差异显著,抑郁症在高、低客体关系水平上差异均显著;治疗前后,分裂症组的SA(分离、自主的相似活动)是显著升高,抑郁症SI(分离、自主的相互作用)显著升高,而DI(毁灭性不平衡)显著降低,这些指标或许可作为评估分裂症及抑郁症疗效的标志。结论客体关系自主同一性量表(MOA)部分指标能有效地评估精神疾病疗效。
彭建玲彭红军孟宪璋龙英王玲芝李敏慧
关键词:客体关系罗夏测验精神疾病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多态性与重性抑郁障碍认知功能的关系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 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Val66Met多态性与重性抑郁障碍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以100例重性抑郁障碍患者(患者组)与10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1组神经心理学检测评估认知功能,并检测BDNF基因多态性;分别按照总智商(FIQ)、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改良版(M-WCST)分类数、正确数、持续错误数、河内塔测试(TOH)计划时间、执行时间及总分的测验成绩由好到差排序,将患者组分为组1(成绩前50例,认知功能较好的患者)和组2(成绩后50例,认知功能较差的患者),检测组1与组2BDNF基因型频率分布。结果(1)对照组:除数字广度外,其他神经心理学测验成绩在BDNF基因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患者组:中国修订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FIQ[(102.1±11.5)分vs(92.5±10.2)分]、M—WCST分类数[(5.6±1.7)分VS(2.9±1.2)分]和正确数[(36.5±6.0)分VS(26.8±5.6)分]、TOH总分[(50.8±9.6)分VS(40.4±9.3)分]及各项测验成绩,连线测验(TMT)A耗时数和B耗时数的成绩在患者组Val/Val基因型均优于Me.Met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3)组1Met/Met基因型频率分布显著低于组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除FIQ和TOH执行时间外,其他各项组1VaL/Val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组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BDNF基因VM66Met多态性与重性抑郁障碍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可能有关。
张璐璐郑洪波宁玉萍马崔彭建玲
关键词:抑郁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
BDNF基因多态性在重性抑郁障碍患者与健康人群的对照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Val66Met多态性与重性抑郁障碍的关系。方法以100例重性抑郁障碍患者(研究组)与10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检测BDNF基因Val66Met多态性。结果研究组Met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χ^2=5.293),Val等位基因频率低于对照组(χ^2=5.29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性别因素,携带Met等位基因者患抑郁障碍的相对危险度较携带Val等位基因者约高1倍(β=0.733,P=0.021,OR=2.082,95%CI:1.116~3.884)。结论 BDNF基因Val66Met多态性与抑郁障碍的发病有关,Met等位基因是患病危险因素。
张璐璐彭建玲郑洪波
关键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抑郁障碍基因多态性
BDNF基因多态性与首发抑郁障碍内表型的研究
张璐璐郑洪波马崔彭建玲
LC-ESI-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卢帕他定的浓度(英文)
2007年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中卢帕他定浓度的LC-ESI-MS/MS方法。方法血浆样品加入内标,碱化后用二氯甲烷:乙酸乙酯(20:80)提取,在37oC真空干燥箱中干燥至干,残渣用200ìL流动相溶解后进样。色谱条件为:色谱柱为Agilent Eclipse XDB-C18(4.6mm×150mm,5ìm);流动相为乙腈(含1%甲酸):20mmol·L-1醋酸铵(76:24,V/V),流速为0.6mL·min-1。质谱条件:采用美国安捷仑1100高效液相色谱系统和离子阱(Agilent MSD Trap XCT)检测仪,质谱条件为电喷雾离子源,检测方式为正离子电离、多离子反应监测(MRM),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为卢帕他定m/z416→309,内标氯雷他定m/z383→337。结果该方法应用于检测20名健康志愿者服药后的血浆样品。线性范围为0.05~14ng·mL-1(r=0.998),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均低于15%,方法回收率为85.1%~114.0%。最低检测限为0.05ng·mL-1(当n=5时,RSD=9.22%)。结论该方法灵敏、准确、快速,可用于该药药代动力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
温预关喻凌寒彭建玲廖日房马崔
关键词:卢帕他定血浆药代动力学
9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自尊感与妄想症状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通过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妄想症状与自尊和缺陷感之间的关系,明确自尊和缺陷感对妄想症状出现的影响,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和为康复期认知心理治疗指明方向。方法运用PAN-SS、SES、FIS、SAS、SDS对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定。结果完成评定的患者共96例,其中56例存在明确的妄想(为研究组),40例未发现有妄想(为对照组)。两组的SES、FIS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妄想的出现与自尊感、缺陷感明显相关(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低自尊和高缺陷感是影响患者妄想症状出现和加重的重要因素。
彭建玲杨婵娟叶碧瑜赵素华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妄想自尊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