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永平

作品数:114 被引量:501H指数:12
供职机构: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军区“十一五”计划课题南京军区医学科技创新课题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青年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5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9篇动脉
  • 45篇冠状
  • 45篇冠状动脉
  • 34篇造影
  • 31篇心肌
  • 26篇心病
  • 25篇冠心病
  • 23篇动脉造影
  • 23篇冠状动脉造影
  • 15篇血管
  • 15篇血压
  • 15篇糖尿
  • 15篇糖尿病
  • 15篇介入
  • 15篇高血压
  • 15篇病变
  • 13篇心肌梗死
  • 13篇梗死
  • 12篇综合征
  • 10篇急性心肌梗死

机构

  • 101篇南京军区南京...
  • 11篇第二军医大学
  • 7篇南京大学
  • 2篇江苏省人民医...
  • 2篇南京铁道医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南京军区总医...
  • 1篇安庆市第一人...
  • 1篇滨海县中医院

作者

  • 114篇彭永平
  • 97篇江时森
  • 91篇宫剑滨
  • 86篇王立军
  • 55篇张启高
  • 39篇陈锐华
  • 24篇何松清
  • 23篇程训民
  • 19篇徐军
  • 18篇李俭春
  • 17篇邹莺
  • 17篇刘挺松
  • 10篇严宝力
  • 10篇马瑞
  • 10篇刘保军
  • 8篇李露言
  • 8篇王璟
  • 8篇吴宗贵
  • 7篇杨晓帆
  • 6篇蔡晓敏

传媒

  • 45篇医学研究生学...
  • 8篇中国综合临床
  • 7篇上海医学
  • 6篇第17届全军...
  • 4篇中华老年心脑...
  • 3篇心肺血管病杂...
  • 3篇中国介入心脏...
  • 3篇中国动脉硬化...
  • 3篇江苏医药
  • 3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临床心血管病...
  • 2篇医学临床研究
  • 2篇东南国防医药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中国微循环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16篇2011
  • 2篇2010
  • 8篇2009
  • 6篇2008
  • 14篇2007
  • 3篇2006
  • 14篇2005
  • 8篇2004
  • 1篇2003
  • 6篇2002
  • 1篇2000
  • 10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6
1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年男性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塞的特点及院内转归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青年男性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的危险因素、冠脉造影特点、临床特点及院内转归。方法对年龄≤44岁的青年男性AMI患者(61例,青年组)与同期同病同性别年龄≥65岁、<75岁(老年组)的AMI患者(61例)就其危险因素、冠脉造影、临床特点及院内转归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冠心病危险因素青年组高血压、糖尿病明显少于中年组;吸烟青年组高于老年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阳性家族史两组无明显差别;冠脉造影青年组单支病变多,累及回旋支(LCX)多,右冠状动脉(RCA)少;老年组双支及双支以上病变多,多累及LCX,RCA。与老年组相比,青年组住院天数、心肌酶、机械并发症及死亡构成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年轻心梗患者大量吸烟者多,单支病变多,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史者少,但年轻心梗患者院内转归与老年组相似。
王立军江时森宫剑滨张启高彭永平何松清汪春辉林欣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冠脉造影青年预后
波动性高糖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研究体外波动性和持续性高糖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在正常葡萄糖(5.5 mmol/L,NG)、持续性高糖(25 mmol/L,PHG)、波动性高糖(5.5 mmol/L和25 mmol/L葡萄糖每24 h交替,OHG)和波动性高渗环境(不加入葡萄糖,加入不同量甘露醇控制渗透压与波动性高糖组一致,OC)中连续培养HUVEC 7d。采用ELISA法和实时定量PCR法分别检测HUVEC在不同血糖环境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中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与NG组和OC组比较,发现持续性高糖可以显著升高HUVEC的IL-6、TNF-α和ICAM-1蛋白表达(P<0.05),而波动性高糖可以进一步放大这种差异(P<0.05)。在mRNA水平,PHG组较NG组和OC组显著增加IL-6、TNF-α和ICAM-1表达(P<0.05),而这一趋势在波动性高糖组最为明显(P<0.05)。结论持续性高糖可以显著增强HUVEC炎症反应,而波动性高糖进一步放大这一效应。
刘挺松宫剑滨程训民王立军彭永平刘晶王静江时森
关键词:波动性高糖内皮细胞炎症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与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对逆转高血压大鼠心肌重塑的作用被引量:12
2002年
在受体水平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比较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拮抗剂与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对逆转高血压心肌重塑的作用 ,来探讨高血压性心肌重塑的可能机理。为此 ,制作二肾一夹型高血压大鼠模型形成心肌肥厚及纤维化 ,然后分成高血压对照组、缬沙坦组 [10 μg (kg·d) ]和螺内酯组 [4 0mg (kg·d) ]。分别观察给药前、给药后 4周和 12周血浆及心肌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含量、左心室重量指数、心肌胶原含量、心肌胶原容积分数及Ⅰ、Ⅲ型胶原的病理特征。结果发现 ,与高血压对照组比较 ,缬沙坦组左心室重量指数、心肌胶原含量和心肌胶原容积分数显著下降 (P <0 .0 5 ) ,以降低Ⅰ型胶原沉积为主 ;螺内酯组左心室重量指数、心肌胶原含量和心肌胶原容积分数亦有所下降 (P <0 .0 5 ) ,以降低Ⅲ型胶原沉积为主 ,但作用不如缬沙坦。结果提示 ,左心室肥厚发展过程与心肌纤维化存在异时性。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在心肌重塑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可能主要介导Ⅰ型胶原的沉积 ,而醛固酮受体可能主要介导Ⅲ型胶原的沉积。
彭永平江时森陈锐华李俭春
关键词:醛固酮高血压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内啡肽和内皮素的研究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患者血浆β内啡肽(βendorphin,βEP)和内皮素(endothelin,ET)的变化及意义。方法:58例ACS患者被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分别于发病后12、24、48、96h及7天,应用固相免疫放射分析(immnoradiometicassay,IRMA)法测定血浆βEP、ET水平。结果:AMI组、UA组发病后24h的βEP峰值分别为(104.2±30.1)ng/L和(42.7±11.4)ng/L;AMI组、UA组发病后12h的ET峰值分别为(87.9±24.1)ng/L和(84.1±20.3)ng/L。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 MB)>100U/L患者的βEP为(144.3±31.0)ng/L,明显高于CK MB≤100U/L者[(70.8±18.9)ng/L,P<0.05)]。心功能不全组患者βEP水平高于心功能正常组,心功能Ⅰ、Ⅱ、Ⅲ、Ⅳ级组βEP分别为(47.0±14.9)ng/L、(56.8±18.0)ng/L、(89.7±24.6)ng/L和(121.2±22.2)ng/L。结论:①βEP在ACS发病后24h达峰值,其升高程度与心肌梗死面积有关,与心功能变化有相关性;②ACS发病后ET迅速升高,12h达峰值,是急性血管内皮损伤时一种强烈的内源性致病因子。
肖继明陈锐华江时森许瑞吉宫剑滨王立军彭永平严宝力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内啡肽内皮素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诊断及预后。方法:比较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AMI患者(A组,43例)及单纯冠心病AMI患者(B组,158例)在临床表现、心律失常、AMI类型、肌酸激酶-MB(CK-MB)及肌钙蛋白T峰值等方面的异同,显示前者的临床特点,并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的预后(再AMI率、再住院率、病死率)。结果:A组胸痛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25.6%vs60.1%,P<0.01),A组肺水肿和心源性休克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48.8%vs20.2%,P<0.01和20.9%vs8.8%,P<0.05);A组房性心律失常(包括房颤)和右束支传导阻滞发生率高于B组(65.1%vs18.9%,P<0.01和25.6%vs10.7%,P<0.05);与B组相比,A组非ST段抬高型AMI(NSTEMI)发生率相对较高(30.2%vs17.1%),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K-MB和肌钙蛋白T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再AMI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再住院率及病死率高于B组(23.2%vs10.1%,P<0.05和16.2%vs6.3%,P<0.05)。结论:COPD合并AMI患者胸痛发生较少,较易出现肺水肿和心源性休克;再住院率和病死率较高,预后较差。追踪心电图及心肌酶谱动态变化有助诊断。
严宝力宫剑滨张启高江时森王立军彭永平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肌梗死
低渗与等渗对比剂对冠脉介入患者肾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观察低渗及等渗对比剂对冠脉介入治疗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11月—2008年7月于我院接受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398例,随机分为低渗组(A组)及等渗组(B组)。其中A组202例[男130例,女72例,平均(60.4±12.6)岁],B组196例[男118例,女78例,平均(61.2±13.5)岁];A组中术前肾功能正常者157例(77.7%A1组),肾功能异常者45例(22.3%A2组);B组中术前肾功能正常者148例(75.5%B1组),肾功能异常者48例(24.5%B2组);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72h均测定血清肌酐水平。结果A1组及B1组术后血清肌酐水平无明显变化;A2组术后血清肌酐水平明显增高(P<0.05);B2组术后血清肌酐水平有所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等渗对比剂可降低对比剂肾病的发生率。
何松清彭永平王立军宫剑滨张启高江时森
关键词:对比剂肾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不同糖代谢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差异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不同糖代谢状态冠状动脉病变和介入治疗的差异。方法对连续99例既往无糖尿病史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动态血糖监测,比较不同糖代谢状态患者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情况。结果持续性血糖升高患者较血糖正常组和一过性血糖升高组三支病变比例(χ2=28.75,P<0.01)、动脉钙化病变(χ2=4.21,P<0.05)和长病变(χ2=4.01,P<0.05)比例以及Gensini积分在Q3(χ2=5.18,P<0.05)以及Q4(χ2=9.672,P<0.01)范围内的比例均显著升高、PCI术成功率显著降低(χ2=6.91,P<0.05)。结论心梗后早期持续性血糖升高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最为严重,且介入治疗成功率低。
刘挺松陈一天江时森宫剑滨张启高彭永平彭永平王立军程训民
关键词:心肌梗死糖尿病冠状血管造影术
肾动脉狭窄和肥厚型心肌病误诊为风心病分析(附2例报告)
2002年
危英彭永平江时森
关键词:肾动脉狭窄肥厚型心肌病误诊风湿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对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即刻疗效的评价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采用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法评价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简称冠心病 )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即刻临床效果。 方法 :在 10 0例冠心病患者的靶病变处置入 14 7枚人工支架 ,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法分析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前、后靶病变血管内径和横截面积的变化。 结果 :支架置入后靶病变处血管内径和横截面积的即刻增益分别为 1.4 4~ 3.74 (2 .4 7± 0 .4 9)mm、2 .6 2~ 12 .18(6 .4 7± 1.87)mm2 ,直径和面积残余狭窄率分别为 - 11.2 8%~ 14 .17% (3.5 0± 0 .0 4 ) %、- 2 1.2 8%~ 2 6 .3% (6 .6 2± 6 .74 ) % ,患者的症状得到改善。 结论 :冠状动脉造影计算机定量分析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前、后即刻疗效是一种可靠而简易的方法。
田志强江时森陈锐华宫剑滨张启高王立军彭永平
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冠心病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疗效评价
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狭窄合并房颤的近期与远期疗效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探讨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 (PBMV)在二尖瓣狭窄 (MS)合并心房颤动 (Af)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观察 12 5例MS合并Af患者 (Ⅰ组 )与 2 2 5例MS伴窦性心律患者 (Ⅱ组 )的PBMV成功率、PBMV后血流动力学与超声心动图指标改变、远期随访结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1)两组成功率分别为 96 %(12 0 12 5 )和 99 6 %(2 2 4 2 2 5 ) (P <0 0 5 )。 (2 )PBMV后即刻两组左心房压力与肺动脉压力均明显下降 (P均 <0 0 0 1) ,Ⅰ组前者降值 <Ⅱ组 (P <0 0 5 )。 (3)PBMV后近期两组二尖瓣口面积 (MVA)明显增大 (P均 <0 0 0 1) ,组间无差异 ;两组左心房内径 (LAD)明显下降 (P均 <0 0 0 1) ,Ⅰ组下降值 <Ⅱ组。 (4)远期随访两组再狭窄率分别为 17 0 %(8 4 7)和 6 9%(4 5 8) (P <0 0 5 ) ;两组死亡率分别为 4 1%(2 4 9)和 1 7%(1 5 9) (P <0 0 5 ) ;两组MVA与LAD均仍较术前明显改善 ,但Ⅰ组较Ⅱ组差 ,且Ⅰ组MVA较术后近期结果缩小 (P <0 0 5 )。 (5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6 8%及 10 7%,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但 5例体循环栓塞者均发生于Ⅰ组。结论 PBMV在MS合并Af者中成功率高 ,再狭窄率低 ,疗效确切 ,但较窦性心律组差 ,需注意防止体循环栓塞 。
宫剑滨江时森李俭春陈锐华徐军张启高彭永平王立军李露言
关键词: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二尖瓣狭窄远期疗效近期疗效AF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