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丽君

作品数:3 被引量:19H指数:2
供职机构:武警辽宁总队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晚期
  • 2篇疗效
  • 2篇化疗
  • 1篇药物
  • 1篇胰腺
  • 1篇胰腺癌
  • 1篇杀伤
  • 1篇杀伤细胞
  • 1篇热疗
  • 1篇热疗治疗
  • 1篇中晚期
  • 1篇中晚期非小细...
  • 1篇晚期非小细胞
  • 1篇晚期非小细胞...
  • 1篇晚期胰腺癌
  • 1篇细胞
  • 1篇细胞肺癌
  • 1篇细胞因子
  • 1篇细胞因子诱导
  • 1篇细胞因子诱导...

机构

  • 3篇武警辽宁总队...
  • 1篇武警总医院
  • 1篇武警北京总队
  • 1篇武警后勤学院...

作者

  • 3篇徐丽君
  • 2篇贺威
  • 2篇宋宇
  • 1篇李广欣
  • 1篇佟珊珊
  • 1篇殷凤
  • 1篇吴蕾
  • 1篇穆海玉
  • 1篇戴红
  • 1篇曲雅静
  • 1篇马英
  • 1篇崔娟红
  • 1篇崔屹
  • 1篇栗偲平
  • 1篇王雪
  • 1篇朱红霞

传媒

  • 1篇武警医学
  • 1篇解放军医药杂...
  • 1篇武警后勤学院...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DC-CIK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效果评价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观察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s,CIK)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carcinoma,NSCL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诊断为中晚期NSCLC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给予紫杉醇+顺铂化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DC-CIK免疫细胞治疗。比较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肿瘤标志物、免疫功能指标,近远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外周血细胞角蛋白19血清片段211(CYFRA211)、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g)、癌胚抗原(CEA)、癌抗原(CA)125浓度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外周血CYFRA211、SCC-Ag、CEA、CA125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外周血CD3、CD8、CD56/CD3、CD16/CD3、Ig G、Ig M、Ig A较治疗前有所升高(P<0.05),CD4/CD8降低(P<0.05);对照组外周血CD3、CD8、CD4、CD4/CD8、CD56/CD3、CD16/CD3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变(P>0.05),Ig G、Ig M、Ig A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外周血CD3、CD8、CD56/CD3、CD16/CD3、Ig G、Ig M、Ig 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D4/CD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治疗后均出现不同程度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DC-CIK联合化疗能提高中晚期NSCLC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较小。
曲雅静李广欣徐丽君宋宇穆海玉
关键词: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
不同起始剂量甲巯咪唑治疗Graves病的疗效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甲巯咪唑最佳的起始剂量治疗方案。方法病例选自在武警辽宁总队医院门诊就诊的Graves病初诊或复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135例(甲巯咪唑15mg,1次/d)和B组110例(甲巯咪唑10 mg,3次/d),随访12周,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1)A组患者依从性达到91.9%,明显好于B组(80.9%);(2)治疗4周、8周及12周后甲状腺激素降至正常的比率在A组分别为62.1%、83.6%和89.7%,B组分别为65.9%,84.4%和88.3%,无统计学差异;(3)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在A组为5.9%,B组为10.9%;(4)甲状腺肿大达Ⅲ度(OR=12.529)或FT4显著升高达正常值的4倍以上(OR=9.117)的患者采用甲巯咪唑小剂量每日一次顿服法疗效欠佳。结论初始治疗采用甲巯咪唑小剂量15 mg日一次顿服法对大多数Graves病患者安全有效,但对于甲状腺Ⅲ度肿大或甲状腺激素水平显著升高者起始治疗量10 mg每日3次方法更为适合。
戴红吴蕾徐丽君崔屹宋宇栗偲平朱红霞贺威马英佟珊珊王雪崔娟红
关键词:GRAVES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抗甲状腺药物甲巯咪唑
Gp方案联合局部热疗治疗晚期胰腺癌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Gp方案化疗联合局部热疗治疗晚期胰腺癌的协同增敏作用。【方法】39例晚期胰腺癌患者,分为实验组(Gp方案化疗+热疗)和对照组(单用Gp方案化疗)。实验组分别在化疗周期的第1、8天,静脉滴注吉西他滨1000mg/m2,30min;在化疗周期的第1、2、3天,静脉滴注顺铂25mg/m2,每3周为1周期。每个化疗周期同步热疗3次,分别在化疗周期内的第1、3、5天进行。将患者腹部置于高频透热治疗机两极板间,将温度控制在41~43℃,加热1h。对照组单用Gp方案化疗,治疗剂量及方法同实验组。【结果】实验组的有效率和临床获益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晚期胰腺癌患者,化疗联合热疗临床优势明显,逆转了耐药性,近期疗效高,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贺威殷凤徐丽君
关键词:晚期胰腺癌局部热疗化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