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康
- 作品数:10 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眼科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人房水中β-微量蛋白的测定
- 2004年
- 目的 测定人房水中 β 微量蛋白 (β tp)的含量。 方法 制备抗 β tp的抗体 ,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测定 12 4例白内障 (12 4眼 )、15例青光眼 (15眼 )及 8例视网膜剥离 (8眼 )患者房水中的 β tp浓度。 结果 白内障患者房水中 β tp浓度 (1.0 8± 0 .75 )× 10 -2 ng/L。其中 ,男性为 (1.12± 0 .78)× 10 -2 ng/L ,女性为(1.0 7± 0 .76 )× 10 -2 ng/L ,≥ 6 0岁者 (1.0 9± 0 .75 )× 10 -2 ng/L ,<6 0岁者 (1.2 7± 0 .82 )× 10 -2 ng/L。青光眼患者房水中 β tp浓度为 (0 .6 7± 0 .2 1)× 10 -2 ng/L ,视网膜剥离患者为 (0 .90± 0 .30 )× 10 -2 ng/L。 结论 房水中 β tp浓度不受性别及年龄的影响 ,青光眼与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房水内 β
- 熊毅彤徐康李秋华黄俊任惠民蒋雨平
- 关键词:房水
- 综合验光、自动验光及像差仪测量屈光度的矢量分析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用矢量分析的方法,评价自动验光仪及像差仪测量屈光度的准确性。方法随机选择近视患者80例(154眼)进行综合验光及散瞳状态下的自动验光和Allegro像差仪检查,记录球镜、柱镜及散光轴向,并用矢量公式转换为M、J0、J45和P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综合验光M值(-5.92±2.08)D,自动验光M值(-5.96±2.24)D,Allegro像差仪4mm及6mm测得的M值分别为(-6.28±2.25)D及(-6.43±2.18)D,各组相互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各组J0和J45值接近,差别无显著性。结论自动验光及Allegro像差仪测得的等效球镜值较综合验光更近视(P<0.05);而对散光的测量,自动验光及Allegro像差仪所得的数据与综合验光的值无统计学差异。
- 翁欢徐康
- 关键词:综合验光屈光不正
- Q值引导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对比敏感度的变化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检测Q值引导的个体化切削模式(fine adjusted-customized ablation treatment,F-CAT)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前术后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并与常规LASIK方法比较,评价该手术对对比敏感度的影响。方法使用德国WAVE-LIGHT公司的ALLEGRETTO角膜地形图仪、ALLEGRETTO像差仪、ALLEGRETTO WAVE Eye-Q准分子激光系统,对23例(46眼)近视患者行F-CAT,22例(44眼)近视患者行常规的LASIK手术作为对照。使用CGT-1000对比敏感度仪检测两组患者在术前、术后第1个月及术后第3个月的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结果F-CAT组与常规组术后裸眼视力差异无显著性(P>0.05)。F-CAT组角膜Q20值为-0.12±0.24,常规组为0.15±0.21,差别有显著性(P<0.05)。F-CAT组术后球差增加5倍,常规组增加7倍,但两组间球差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第1个月及第3个月F-CAT组对比敏感度在各频段与术前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性;常规组术后第1个月对比敏感度在各频段较术前下降,在4.0′及2.5′两频段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术后第3个月对比敏感度略有回升,各频段与术前比较差别无显著性。F-CAT组与常规组术后第1个月及第3个月在4.0′及2.5′两频段差异有显著性(P<0.05)。F-CAT组术后眩光敏感度与术前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性。常规组术后第1个月眩光敏感度在4.0′、2.5′、1.6′三频段较术前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第3个月眩光敏感度回升,各频段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术后第1个月、第3个月两组间在4.0′及2.5′、1.6′频段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F-CAT术后,角膜中央Q值保持负值,减少球差增加的倍数,使患者的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优于常规组,有更好的视觉质量。
- 徐康肖以钦叶纹
- 关键词:近视准分子激光眩光敏感度Q值
- 角膜放射状切开术后5~8年屈光稳定性观察被引量:4
- 2001年
- 目的 :观察角膜放射状切开术 (RK)后屈光的长期稳定性问题 ,为临床手术提供指导。方法 :选择有完整的资料并由一人进行RK手术的患者 48例 (96只眼 ) ,由专人对随访患者进行检查 ,详细记录视力、屈光度及眼部的临床情况。结果 :48例 (96只眼 )患者 ,术后 5~ 8年平均屈光度为 (- 2 .14± 2 .36 )D ,与术后 1周时的 - 0 .6 8D有差别 (P <0 .0 0 1)。高度近视与中度近视在RK术后 5~ 8年的屈光度变化分别为 (- 1.86± 2 .0 6 )D和 (- 0 .94± 1.0 6 )D ,差别有显著的意义 ,P <0 .0 5。术后 5~ 8年 ,96只眼的平均屈光度变化为 (- 1.46± 1.75 )D ,与Waring和Sawelson的研究比较 ,差别有显著性。结论 :本组患者的随访结果显示 ,RK术后仍有向近视发展的倾向 ,尤其是高度近视。
- 徐康褚仁远李秋华
- 关键词:角膜放射状切开屈光稳定性
- 两种睫状肌麻痹剂对像差影响的对照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评价环喷托酯和托吡卡胺散瞳前后对像差测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患者随机分为环喷托酯组15例(30眼)和托吡卡胺组15例(29眼)。两组患者测量像差后,分别给予1%环喷托酯及0.5%托吡卡胺,散瞳后再次测量像差,并比较两组散瞳前后像差球镜值(6mm)和高阶像差的均方根(MRS)值。结果两组暗室瞳孔下像差球镜值均小于综合验光值和散瞳后像差测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暗室下或是散瞳后,随着分析瞳孔的增大,三阶(RMS3)、四阶(RMS4)、五阶(RMS5)、总高阶像差(RMSh)和球差C12逐渐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慧差C7、C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同一分析瞳孔直径下,散瞳前后各阶高阶像差和RMSh、C7、C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散瞳后C12增大,与暗室下C1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同一瞳孔直径下,环喷托酯组球差值与托吡卡胺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睫状肌麻痹剂影响像差的测量,使球差值增大。
- 徐康沈旭中
- 关键词:睫状肌麻痹剂托吡卡胺像差球差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高阶像差的影响
- 2011年
- 目的评价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assistedin situkeratomileusis,LASIK)后对波前像差的影响。方法选取LASIK手术患者41例,分为实验组(21例,41眼)和对照组(20例,40眼),LASIK术后给予4.88g/L左氧氟沙星滴眼液+1g/L氟米龙滴眼液,每天4次,共2周。实验组给予bFGF;对照组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两组均为每天4次、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干眼的症状体征包括模糊感、干涩感、泪膜破裂时间(break up time,BUT)、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s test,ST)、角膜荧光染色(fluorescein staining,FL),测量两组患者的视力、像差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术后模糊感、干涩感,ST、BUT无明显差异,bFGF组FL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裸眼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的球差与术前相比均明显上升(P<0.05),两组间球差值、慧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的RMSh与术前相比显著上升(P<0.05),术后2个月时RMSh稍有下降。bFGF组RMSh值比对照组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FGF能改善LASIK术后干眼,能促进角膜伤口的愈合,对术后总高阶像差的恢复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对球差、慧差没有影响。
- 徐康孙莉
- 关键词: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波前像差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抗磷脂抗体与视网膜血管病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抗磷脂抗体等血清免疫学标志物与患者视网膜血管病的关系。方法:从2002年6月至2003年1月,对164例SLE患者作最佳矫正视力检查、眼压测量、裂隙灯检查和眼底检查,血清免疫学检查指标包括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antibody,ACL)、狼疮抗凝物(lupusanticoagulant,LA)、抗核抗体(antinuclearantibody,ANA)和抗ds鄄DNA抗体等。结果:164例SLE患者中26例(16%)检查到有视网膜血管病,其中19例(73%)检测到抗磷脂抗体(17例ACL和2例LA)。结论:SLE患者易发生视网膜血管病变,抗磷脂抗体的存在可能与其有较高的相关性。
- 刘岩熊毅彤翁欢徐康李秋华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抗磷脂抗体视网膜血管病抗心磷脂抗体狼疮抗凝物抗核抗体
- 青光眼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评价青光眼滤过术后透明角膜作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青光眼滤过术后时间最短 6个月 ,最长 2 3年。方法 对 2 8例 34只眼青光眼滤过手术 1- 3次的白内障患者 ,采用透明角膜作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随访 6 - 30个月 ,观察术后疗效。结果 术前视力光感至 0 .3;眼压 10 .2 4~ 2 0 .88mmHg。手术后 34只眼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 ,其中 <0 .1者 2只眼 (5 .9% ) ;0 .1-0 .2者 6只眼 (17.6 % ) ;0 .3- 0 .4者 11只 (32 .3% ) ;0 .5 - 0 6者 9只 (2 6 .5 % ) ;0 .8者 6只眼 (17.6 % ) ;术后眼压均在正常范围 (11.73~ 2 1.4 6mmHg)。 34只眼全部植入人工晶体 ,术中无一例后囊膜破裂 ,无眼内出血等并发症。术后有 12只眼出现角膜内皮水肿、前房渗出等反应 ,治疗 1周后角膜内皮水肿消退、渗出膜吸收。术后无伤口裂开、虹膜嵌顿等并发症。结论 对青光眼多次滤过术后的白内障 ,为了避开滤过泡 ,采用透明角膜作切口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 ,术后效果好 ,并发症少 ,不影响眼压 。
- 熊毅彤徐康李秋华
- 关键词:术后透明角膜眼压人工晶体植入术膜吸收超声乳化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治疗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5
- 2009年
- 目的:探讨激光光凝治疗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2005-01/2008-12我院就诊的DR患者285例494眼进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随访3-40(平均18)mo。结果:494眼中58眼(11.7%)视力提高,329眼(66.6%)视力不变,107眼(21.7%)视力下降。392眼视网膜病变得到有效控制,眼底检查及荧光血管造影显示视网膜水肿减退,渗出吸收,新生血管减少或消退,治疗有效率为79.4%。高危PDR患者激光光凝术后治疗有效率(32.2%)明显低于非增殖期DR患者(90.4%)及早期PDR患者(88.3%)(P〈0.05)。1型糖尿病患者激光光凝术后治疗有效率(55.6%)明显低于1型糖尿病患者(80.2%)(P〈0.05)。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高(≥8.0%)的患者激光光凝术后治疗有效率(65.5%)明显低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8.0%)的患者(91.0%)(P〈0.05)。结论:激光光凝治疗是一个可以有效控制DR,阻止病情恶化,保护视功能的方法,其疗效受DR的分期、糖尿病分型及血糖控制水平等影响,关键是把握光凝时机,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同时积极控制血糖,重视定期随访。
- 徐康熊毅彤
-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光凝
-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角膜非球面性和角膜像差的变化
- 2009年
-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角膜非球面性和角膜像差改变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06年6月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LASIK,LASEK)49例(94眼)术前和术后的临床资料。统计手术前后角膜非球面性和角膜像差值,分析不同术式对其的影响。结果(1)近视术前角膜非球面性Q值为-0.32±0.11,角膜球差为(0.51±0.19)μm,呈正态分布。(2)屈光手术后角膜球差值增加4.37倍(P<0.01),球差改变与等效球镜改变(r=0.520,P<0.01)和Q值改变相关(r=0.792,P<0.01)。(3)角膜非球面性由prolate(Q<0)变为oblate(Q>0)(P<0.01),其变化和等效球镜改变相关(r=0.578,P<0.01)。(4)术后LASEK组Q值,角膜球差及其变化值均小于LASIK组(P<0.01)。结论激光本身以及角膜生物力学变化和伤口愈合导致角膜形态变化,从而改变角膜的非球面性,引起术后角膜像差增大。
- 肖以钦徐康叶纹
- 关键词:像差激光角膜屈光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