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肠癌
  • 5篇直肠
  • 5篇直肠癌
  • 5篇肿瘤
  • 4篇直肠肿瘤
  • 4篇结肠
  • 4篇肠肿瘤
  • 3篇预后
  • 3篇结肠癌
  • 2篇低位直肠
  • 2篇低位直肠癌
  • 2篇中低位
  • 2篇中低位直肠癌
  • 2篇癌患者
  • 1篇新辅助放化疗
  • 1篇新辅助放疗
  • 1篇新辅助治疗
  • 1篇疫苗
  • 1篇影响因素
  • 1篇右半结肠

机构

  • 8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东南大学

作者

  • 8篇肖毅
  • 8篇徐徕
  • 7篇吴斌
  • 7篇林国乐
  • 6篇陆君阳
  • 5篇邱辉忠
  • 5篇孙曦羽
  • 5篇牛备战
  • 4篇张冠南
  • 2篇张潇
  • 1篇胡克
  • 1篇周皎琳
  • 1篇玄之玄
  • 1篇王保华
  • 1篇王晨
  • 1篇周炜洵
  • 1篇王智凤
  • 1篇张冠南
  • 1篇于新明

传媒

  • 4篇中华胃肠外科...
  • 2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年份

  • 2篇2025
  • 3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15
  • 1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甲肝疫苗抗原检测及效力试验方法的研究
邱辉忠林国乐肖毅吴斌徐徕王保华张冠南于新明周皎琳牛备战
1、用蔗糖密度梯度法制备HAV纯化抗原标准对照,用于系统误差的矫正。  2、用超声波破碎法制备HAV同质抗原阳性对照制备和细胞对照参比品制备,用于操作误差的矫正。  3、用HAV抗原免疫动物获得HAV抗血清,血清效价大于...
关键词:
关键词:甲肝疫苗抗原检测效力试验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后肠道菌群失调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后发生肠道菌群失调(IFD)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10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诊治的1073例接受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病人的临床资料。使用倾向性评分进行匹配后根据是否发生IFD,分为菌群失调组(97例)和无菌群失调组(194例)。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特征并利用二分类变量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IFD的危险因素。结果IFD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腹泻(50例,51.5%)和腹胀(38例,39.2%),多数病人经过调节菌群和抗感染治疗后获临床痊愈,分别有23例(23.7%)和11例(11.3%)病人行胃管和肠梗阻导管减压引流,置管时机分别以术后第4~6 d(17例,73.9%)和术后第7~12 d(7例,63.6%)较为常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前合并肠梗阻(OR=4.88,95%CI 1.17~20.39,P=0.030)和术后早期使用抗生素(OR=7.94,95%CI 2.19~28.74,P=0.002)是IFD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肠道准备的同时辅以肠外营养支持治疗(OR=0.06,95%CI 0.02~0.19,P<0.001)是IFD的保护因素。结论IFD以腹泻或腹胀为常见首发临床表现,多数可经保守治疗后痊愈。对于合并术前肠梗阻或术后早期应用抗生素者,需警惕IFD的发生,术前肠外营养治疗可能会降低IFD的发生风险。
李干斌王晨童张潇邱小原陈伟杰张冠南孙曦羽牛备战陆君阳徐徕吴斌肖毅邱辉忠林国乐
关键词:结肠癌腹腔镜手术肠道菌群失调
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ACC1)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免疫组化)检测96例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5cm以上结直肠黏膜组织中MACCl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MACCl蛋白高表达率为75.0%(72/96),显著高于癌旁5cm以上结直肠黏膜组织的14.6%(14/96)(χ2=68.43,P〈0.01);MACC1的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的远处转移和TNM分期有关(均P〈0.01),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以及淋巴结转移等无关(均P〉0.05)。TNM分期越晚,癌组织MACC1的阳性表达率越高;当出现远处转移时,肿瘤组织均高表达MACC1。中位随访13(4~21)月,7例患者死亡,其中MACC1高表达6例(8.3%,6/72),MACC1低表达1例(4.2%,1/24);9例出现远处转移,其中高表达7例(9.7%),低表达2例(8.3%);2例局部复发均为高表达。结论MACC1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其高表达可能与结直肠癌的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
徐徕玄之玄林国乐邱辉忠肖毅吴斌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预后
肿瘤位置和错配修复状态对非转移性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分析非转移性结肠癌不同肿瘤位置(左半结肠或右半结肠)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的差异,探讨肿瘤位置和错配修复状态(MMR)对生存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检索北京协和医院结直肠外科结肠癌前瞻性登记数据库2016年1月至2020年8月期间,接受根治性切除、且病理检查证实为非转移性结肠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和随访信息。将起源于中肠,位于回盲部、升结肠和横结肠近2/3的肿瘤定义为右半结肠癌;而将起源于后肠,位于横结肠远1/3、降结肠和乙状结肠的肿瘤定义为左半结肠癌。使用χ^(2)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使用Kaplan⁃Meier曲线和Log⁃rank检验进行两组患者的生存分析并比较组间的无病生存率(DFS)和总体生存率(OS)。使用Cox回归分析生存的影响因素,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以调整混杂后再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共纳入856例结肠癌患者,其中肿瘤TNM分期Ⅰ期129例(15.1%),Ⅱ期391例(45.7%),Ⅲ期336例(39.3%);错配修复缺陷(dMMR)139例(16.2%)。左半结肠癌442例(51.6%,左半结肠癌组),右半结肠癌414例(48.4%,右半结肠癌组)。相比右半结肠癌,左半结肠癌患者的男性比例高[62.0%(274/442)比54.1%(224/414),χ^(2)=5.462,P=0.019],中位体质指数也高[24.2(21.9,26.6)kg/m2比23.2(21.3,25.5)kg/m2,U=78789.0,P<0.001],高、中分化腺癌比例[93.2%(412/442)比83.1%(344/414),χ^(2)=22.266,P<0.001]更高;dMMR状态[9.0%(40/442)比23.9%(99/414),χ^(2)=34.721,P<0.001]和合并脉管侵犯[24.0%(106/442)比30.2%(125/414),χ^(2)=4.186,P=0.041]比例更低。所有患者中位随访时间48(33,59)个月。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左半结肠癌组患者与右半结肠癌组患者的DFS(P=0.668)和OS(P=0.8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dMMR是结肠癌患者DFS的独立保护因素(HR=0.419,95%CI:0.204~0.862,P=0.018);T3~4(HR=2.178,95%CI:1.089~4.359,P=0.028)、N+(HR=2.1
孙振周炜洵李珂璇吴斌林国乐邱辉忠牛备战孙曦羽陆君阳徐徕肖毅
关键词:左半结肠右半结肠
规范化诊疗行为对中低位直肠癌预后影响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规范化分期评估及治疗模式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8月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直肠癌登记数据库中低位直肠癌病人资料,根据相应时期的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指南、欧洲肿瘤学会指南、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指南等来判断病人所接受的诊疗行为是否规范。观察项目包括术前分期评估、新辅助放化疗、辅助化疗情况以及病人的总生存率(OS)、无病生存率(DFS)及局部复发率(LR)。使用Kaplan-Meier曲线和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用来调整组间混杂。结果共有727例病人纳入研究。其中男性470例(64.6%),女性257例(35.4%),中位年龄为61(52~68)岁,中位肿瘤距肛缘距离为6(4~7)cm,BMI平均值为(24.0±3.2),中位随访时间为35(28~45)个月。具有规范分期评估的病人560例,无规范分期评估病人167例。规范分期评估病人后续治疗规范化的比例明显高于无规范分期评估病人(62.7%vs.29.6%,P<0.01)。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病人中有283例接受新辅助放化疗,152例病人未接受规范新辅助放化疗。倾向性得分匹配后进行生存分析发现局部进展期规范新辅助治疗病人与未接受新辅助治疗病人的OS(93.0%vs.88.0%,P=0.146)、DFS(80.0%vs.74.0%,P=0.281)和LR(5.0%vs.6.0%,P=0.71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共有371例病人辅助化疗规范,164例病人术后辅助化疗不规范。倾向性得分匹配后生存分析发现接受规范辅助化疗病人的OS优于未接受辅助化疗的病人(94.3%vs.82.4%,P=0.001),两组病人的DFS和L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FS:81.8%vs.79.2%,P=0.545;LR:3.8%vs.4.4%,P=0.703)。结论规范分期评估能够指导后续的规范化治疗,规范新辅助治疗不能改善病人的生存,但是规范辅助放化疗能够改善病人的生存。
孙振李珂璇吴斌林国乐邱辉忠孙曦羽牛备战陆君阳徐徕肖毅
关键词:中低位直肠癌规范化诊疗
新辅助治疗反应不佳的直肠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及相关生存分析
2025年
目的比较接受新辅助治疗后治疗反应不佳的直肠癌患者选择不同治疗方案的生存结局。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11月期间,在北京协和医院结直肠外科及放疗科直肠癌数据库登记的接受新辅助治疗后直肠核磁肿瘤退缩分级(mrTRG)标准评估为4、5级的106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学资料及随访信息。根据患者新辅助治疗评估后续治疗方案的选择,将患者分为单纯放化疗组(未手术)23例、标准治疗组(直接手术)65例和巩固治疗组(巩固性全身治疗+手术)18例。分析3组的3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MFS)和总体生存率(OS)。结果106例患者均获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28(21,38)个月,3年DMFS为60%,3年OS为74%。标准治疗组与巩固治疗组的3年DMFS分别为74%和72%,3年OS分别为84%和8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均优于单纯放化疗组(分别为10%和39%,均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单纯放化疗是DMFS的独立危险因素(HR=12.425,95%CI:4.436~34.594,P<0.001),而OS的独立危险因素则为单纯放化疗(HR=8.991,95%CI:2.220~36.403,P=0.002)和年龄≥65岁(HR=3.495,95%CI:1.017~12.009,P=0.047)。分层分析显示,单纯放化疗是壁外血管侵犯(EMVI阳性;66例)及直肠系膜筋膜侵犯(MRF阳性;56例)患者DMFS和OS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标准新辅助治疗后是否加用巩固治疗,不是新辅助治疗疗效不佳的直肠癌患者DMFS和OS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进一步对标准治疗组与巩固治疗组患者进行组间比较发现,两组患者低位保肛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巩固治疗组患者放疗结束至术前等待间隔时间较标准治疗组长[80.1(50.8,109.4)d比61.8(48.8,74.8)d,P<0.001],化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高[10/18比26.2%(17/65),P=0.018]。结论对新辅助治疗效果不佳、术前具有明确不良预后特征(局部进展、MRF阴性或EMVI阳性)的
厉弘博钱益李珂璇王晨孙振孙曦羽徐徕张冠南吴斌林国乐陆君阳胡克肖毅
关键词:直肠肿瘤生存预后影响因素
新辅助放化疗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在新辅助治疗背景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根治性手术+预防性造口后发生吻合口漏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3年10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接受新辅助治疗、根治性手术+预防性造口的局部进展期直肠癌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吻合口漏发生与否分为吻合口漏组和无吻合口漏组。结果倾向性评分匹配后, 吻合口漏和无吻合口漏组分别有40例(33.4%)和80例(66.6%)。首发症状为引流液颜色和性状异常(23例, 57.5%)和发热(14例, 35.0%), 以B级漏为主(33例, 82.5%), 36例(90.0%)经过通畅引流和抗感染治疗后痊愈。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 肿瘤环腔≥1/2周(OR=5.95, 95%CI:2.12~1.67, P=0.004)、男性(OR=4.28, 95%CI:1.22~15.00, P=0.023)和左结肠动脉高位结扎(OR=8.33, 95%CI:1.86~37.78, P=0.006)是发生吻合口漏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本组吻合口漏以B级漏为主, 经保守治疗多数患者可治愈。对于男性、肿瘤环腔≥1/2周和左结肠动脉高位结扎患者需高度警惕吻合口漏的发生。
李干斌张潇邱小原王晨童陈伟杰张冠南牛备战徐徕陆君阳吴斌肖毅林国乐
关键词:直肠肿瘤吻合口漏结肠造口术直肠切除术
中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放疗前后肛门功能的比较:单中心回顾性观察性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比较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放疗前后的肛门测压资料,探讨新辅助放疗对肛门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6月至2023年4月期间,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结直肠专业组直肠癌前瞻性登记数据库中具有新辅助放疗前后肛门直肠压力测定数据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指标包括患者临床病理资料以及新辅助放疗前后患者肛门直肠压力测定结果,并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与肛门直肠测压指标发生显著改变的有关因素。结果对45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进行分析。其中男性32例(71.1%),女性13例(28.9%);年龄为(60±11)岁;体质指数(BMI)为(23.4±3.7)kg/m^(2)。肿瘤距肛缘距离为(5.4±1.5)cm,MRI T分期(mrT)3~4期患者有41例(81.1%),MRI N分期(mrN)阳性患者有40例(88.9%),肿瘤最大径中位数为3.4(2.9~4.5)cm,环周比中位数为66.0(45.5~75.0)%。新辅助放疗后患者的最大静息压有降低的趋势[(55.3±32.0)mmHg比(48.0±28.5)mmHg,t=1.930,P=0.06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最大缩榨压无明显变化。新辅助放疗后患者各时期感觉阈值均降低,其中感觉阈值的最大耐受量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66.0(49.0,88.0)ml比52.0(39.0,73.5)ml,Z=-2.481,P=0.01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mrN降期与最大静息压的降低有关(OR=6.533,95%CI:1.254~34.051,P=0.026),未发现与感觉阈值的最大耐受量降低有关的因素。结论新辅助放疗会导致直肠癌患者肛门功能损伤,使得肛门静息压降低和排便敏感性增高,此外mrN降期与最大静息压的降低有关。
孙振王智凤孙曦羽徐徕张冠南陆君阳肖毅
关键词:直肠肿瘤新辅助放疗肛门功能肛门直肠测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