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欣怡
- 作品数:32 被引量:62H指数:4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浦东新区科技发展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新型国产肺动脉瓣膜治疗儿童肺动脉瓣反流的早期临床经验
- 2024年
- 目的评价Med-Zenith肺动脉瓣膜治疗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术后肺动脉瓣反流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筛查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中度以上肺动脉瓣反流患儿,完善心脏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和心脏磁共振(MRI)评估右心室流出道解剖学形态,左、右心室容积和肺动脉瓣反流分数,对符合纳入标准者植入Med-Zenith肺动脉瓣膜。分析和评价手术急性期及随访早期植入瓣膜的功能,患者左、右心室容积指数变化及瓣膜相关并发症。结果共13例先心病术后重度肺动脉瓣反流患儿行Med-Zenith肺动脉瓣膜植入,植入时年龄(14.5±2.1)岁,男占61.5%(8/13),体重(50.3±7.9)kg。所有患儿均成功植入Med-Zenith肺动脉瓣膜,中位随访12.0(12.0,24.0)个月,100%患儿临床稳定。超声心动图显示100%患儿肺动脉瓣反流轻度及以下,均未见瓣周漏;多普勒肺动脉峰值血流压力梯度与植入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7±8.3)mmHg对(13.8±5.6)mmHg,P=0.429]。心脏MRI示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及肺动脉瓣反流分数均较术前下降[(129.7±24.1)ml/m^(2)对(197.7±18.9)ml/m^(2),P<0.001;(79.4±22.1)ml/m^(2)对9(120.9±34.2)ml/m^(2),P<0.001;(6.4±6.0)%对(54.8±8.3)%,P<0.001]。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分别较术前上升[(94.8±14.2)ml/m^(2)对(88.4±9.6)ml/m^(2),P=0.046;(49.2±18.5)ml/m^(2)对(39.7±9.2)ml/m^(2),P=0.025]。胸部X线检查未见支架断裂、移位及形变。结论Med-Zenith肺动脉瓣膜治疗儿童先心病外科术后肺动脉瓣反流安全、易行,中位随访1年100%患儿瓣膜轻度及以下反流,未见瓣周漏。患儿心功能好转,左、右心室容积指数均较术前显著改善。
- 徐欣怡王秀利郭颖黄美容傅立军张浩张海波高伟刘廷亮
- 关键词:肺动脉瓣肺动脉瓣反流先天性心脏病儿童
- 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0年
- 蒽环类药物治疗白血病及实体瘤作用显著,但伴随而来的心脏毒性作用,是目前临床待解决的难题之一。早前认为心毒性主要与氧化应激损伤有关,新研究发现:线粒体生物生成、细胞能量代谢、神经调节蛋白、降钙素、"C13醇"代谢物等机制共同参与致心脏毒性,本文现就蒽环类药物心毒性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徐欣怡黄美蓉
- 关键词: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作用氧化应激损伤细胞能量代谢神经调节蛋白
- 有创性心导管检查对限制性心肌病和缩窄性心包炎的诊断价值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探讨有创性心导管检查对限制性心肌病和缩窄性心包炎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2年2月至2015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收治的27例缩窄性心包炎或限制性心肌病患儿,包括10例最终经手术明确诊断为缩窄性心包炎和17例限制性心肌病进行了心导管检查,记录心导管检查中所有的压力曲线,分析2组疾病压力指标的异同。记录9例局部麻醉患者深呼吸下心腔压力变化曲线。结果限制性心肌病组和缩窄性心包炎组患儿肺动脉收缩压分别为(50.2±12.0) mmHg(1 mmHg=0.133 kPa)及(38.1±6.8) mmHg,左-右心室舒张末压差分别为(7.8±5.5) mmHg及(1.8±4.7) mmHg,右心室舒张末压与收缩压的比值分别为0.27±0.10及0.45±0.2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12、2.787、2.418,均P〈0.05);但2组疾病在上述3项指标均存在结果交叉重叠,且任一指标的诊断敏感性〈66.7%。缩窄性心包炎组患儿在不同的呼吸周期左、右心室充盈曲线呈矛盾运动,而限制性心肌病组患儿表现为左、右心室变化一致。限制性心肌病组右心室/左心室收缩面积指数(SAI)为0.70±0.14,缩窄性心包炎组SAI为1.20±0.0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52,P〈0.01),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结论心导管检查对于鉴别限制性心肌病及缩窄性心包炎有重要意义,尤其是不同呼吸相右心室/左心室SAI是可靠指标。
- 郭颖高伟傅立军黄美容刘廷亮徐欣怡章旭
- 关键词:限制性心肌病缩窄性心包炎心导管血流动力学
- 五月龄婴儿无休止性室性心动过速成功消融一例
- 2021年
- 婴幼儿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大多预后良好,少数可危及生命或进展为心动过速性心肌病,需及时终止;右心室非流出道来源室速消融难度大,提示致心律失常右心室心肌病可能。本文报道1例5月龄婴儿无休止性右心室非流出道来源室速的临床及射频消融资料,为国内报道年龄较小、体重较轻的室速消融病例。
- 余波徐欣怡吴近近郭颖李奋
- 关键词:婴儿射频消融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
- Pul-Stent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术后残留肺动脉分支狭窄的中长期随访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分析Pul-Stent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脏外科术后残留肺动脉分支狭窄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研究。选择2014年8月至2015年6月因外科术后残留肺动脉分支狭窄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行Pul-Stent植入的33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患儿支架植入后的即刻疗效、随访结果及并发症情况。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33例患儿(男19例、女14例)均成功植入Pul-Stent(经皮导管31例、开胸直视2例),共计植入35枚支架(小型19枚、中型15枚、大型1枚),左肺动脉植入23枚,右肺动脉植入12枚。植入时患儿年龄(6.8±3.1)岁,体重(21.3±8.8)kg。初始扩张球囊直径范围6~16 mm,29例(29/31,94%)经皮植入患儿使用的输送长鞘为8~10 F。支架植入后即刻,33例患儿支架植入处的肺动脉最窄直径从(4.0±1.7)mm增加到(9.1±2.1)mm(t=-21.60,P<0.001);26例经皮植入的双心室纠治术后患儿的跨肺动脉狭窄处的压力阶差由(30.5±12.3)mmHg(1 mmHg=0.133 kPa)降至(9.9±9.6)mmHg(t=12.92,P<0.001),右心室与主动脉压力比值由0.57±0.14降至0.44±0.12(t=7.44,P<0.001);5例腔肺静脉吻合术后患儿上腔静脉压力由(17.0±1.9)mmHg降低至(14.0±0.7)mmHg(t=2.86,P=0.046)。除2例患儿因其他心脏畸形再次外科手术时死亡,余31例患儿随访(5.3±1.6)年均临床稳定,经胸X线片发现1枚支架断裂。16例患儿复查心导管检查,发现1枚支架再狭窄,余支架形态良好。9例患儿行后扩张,过程均顺利,无支架断裂、移位及动脉瘤形成。8例患儿行心脏CT评估,支架内径较植入后无明显变化,未见支架狭窄及断裂。4例患儿行心脏磁共振成像,受伪影影响,无法准确评估内径和肺血流灌注。结论Pul-Stent具有较好的顺应性和径向支撑力,后期可进一步后扩张以适应儿童生长发育,治疗外科术后残留的肺动脉分支狭窄安全性和有效性良好。
- 徐欣怡刘廷亮郭颖章旭吴怡蓓黄美容傅立军李奋高伟
- 关键词:肺动脉
- 蒽环类抗肿瘤药物的心脏毒性被引量:6
- 2010年
- 过去40多年来,由于蒽环类药物高效的抗肿瘤作用,使白血病和实体瘤患者的长期生存率有了极大的提高,但伴随而来的心脏毒性作用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且时时威胁着肿瘤长期生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文章就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发病机制、临床分型、检测手段和干预措施作一综述。
- 徐欣怡黄美蓉
- 关键词:肿瘤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心脏保护作用
- 心脏电生理变化早期检测蒽环类药物对血液/肿瘤病患儿的心脏毒性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评价通过检测白血病、实体瘤患儿心脏电生理活动变化,早期发现蒽环类药物(ANT)对血液/肿瘤病患儿心脏毒性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03年8月-2009年3月在本院接受ANT治疗、疗程全部结束并达完全缓解的白血病、实体肿瘤患儿65例。男38例,女27例;年龄1~16(6±4)岁;发病年龄5个月~14岁[(4.0±4.5)岁]。ANT疗程结束后随访时间为1~49(20.88±13.23)个月;ANT累积剂量为25~350(125.82±74.85)mg.m-2。分别检测患儿QTc间期及常规超声(2-DE),并与25例健康体检儿童(健康对照组)比较。患儿心率变异(HRV)与本院正常参考值比较。结果患儿均无心功能不全临床表现。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常规2-DE指标无明显变化。QTc间期:65例患儿化疗前QTc均在正常范围,化疗后44例患儿QTc较化疗前延长,3例延长超过正常范围(〉440 ms)。化疗后QTc较化疗前及健康对照组均明显延长。QTc延长与ANT剂量及随访时间无相关性。45例患儿与本院HRV正常参考值比较,24 h内全部正常窦性心动周期(N-N)的标准差、24 h全程相邻N-N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24 h内相邻N-N间期差值〉50 ms个数占所有N-N间期个数的百分数等时域指标及极低频率、低频、高频等频域指标均明显下降(Pa〈0.05)。ANT化疗后随访时间最长者及联合接受长春新碱剂量最大者HRV受累更明显。结论 ANT累积剂量25~350(125.82±74.85)mg.m-2,随访1~49(20.88±13.23)个月的患儿发生恶性心脏事件风险不大,但患儿心室复极化及HRV已受影响,属危险人群,需长期监测;相比常规2-DE指标,QTc、HRV可更敏感地反映亚临床心脏毒性;ANT化疗及联合大剂量VCR可加重化疗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受损。
- 徐欣怡黄美蓉汤静燕邢海华张玉奇武育蓉周敏
- 关键词: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QTC间期心率变异
- 应用房间隔缺损封堵器经皮心导管关闭Fontan术后管道开窗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初步评价应用房间隔缺损封堵器经皮心导管关闭Fontan术后管道开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02年6月至2019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行经心导管关闭Fontan管道开窗手术的患者。Fontan管道开窗封堵手术的指征为:心功能基本正常,平时不需要口服肺动脉高压靶向治疗药物及正性肌力药物,术中试封堵后Fontan管道压力≤16 mmHg(1 mmHg=0.133 kPa)且较封堵前升高不超过2 mmHg。患者于术后24 h,1、3、6个月及此后每年复查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观察并记录患者介入术前后临床症状的变化及是否有Fontan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共纳入11例患者,男性6例,女性5例,年龄(8.9±3.7)岁。Fontan术式方面,7例采用心外管道,4例采用心房内管道。管道开窗封堵术距Fontan术时间为(5.1±2.9)年。Fontan术后1例患者有间歇性头痛发作。所有患者均成功应用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完成封堵。与封堵前比较,封堵后Fontan管道压力[(12.72±1.90)mmHg比(12.36±1.63)mmHg,P<0.05]及主动脉血氧饱和度[(95.11±3.11)%比(86.35±7.26)%,P<0.01]均增高。随访时间为(3.8±1.2)年,所有患者均无残余分流,管道血流通畅,无并发症发生。1例术前有头痛的患者术后头痛未再发作。结论封堵试验中Fontan管道压力达封堵指征的患者可应用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封堵Fontan管道开窗,该方法安全、有效,适合不同大小和形态的开窗封堵。
- 郭颖刘廷亮徐欣怡高伟
- 关键词:FONTAN手术
- 利奈唑胺治疗儿童感染性心内膜炎-附11例临床报道
- :本文就我院近4年间使用利奈唑胺(LIZ)治疗11例耐药菌株引起的IE病例的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总结,以评价其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就我院近4年间使用LIZ治疗的11例IE患儿(男8例,女3例,年龄1~17岁,平均年龄...
- 徐欣怡黄美容郭颖傅立军赵鹏军刘廷亮高伟李奋陈树宝
- 关键词:感染性心内膜炎儿童患者利奈唑胺疗效评价
- 弯刀综合征的内外科联合治疗及预后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弯刀综合征的优化治疗策略及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34例弯刀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治疗结果和随访资料。结果34例患儿,男16例,女18例;年龄(21.16±33.19)个月;随访(50.30±26.99)个月;婴儿型(<1岁)患儿比成人型患儿(>1岁)更多合并肺动脉高压及肺静脉狭窄。8例介入治疗(包括封堵侧支血管及其他合并心脏畸形)后未行外科手术。15例接受手术纠治弯刀静脉,术后4例弯刀静脉狭窄,采用直接吻合法和心包补片隧道法术后弯刀静脉狭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9),更多见于术前有弯刀静脉狭窄的患者(P=0.009)。7例(20.5%)死亡,死亡的高风险因素包括诊断时年龄(P=0.000)、肺动脉高压(P=0.007)及肺静脉狭窄(P=0.014)。结论肺动脉压力基本正常且不伴有房间隔缺损以外心脏畸形的弯刀综合征患者可不需手术。术后弯刀静脉狭窄与术前狭窄有关,而与术式无关。弯刀综合征死亡的高风险因素包括诊断时年龄、显著肺动脉高压、肺静脉狭窄。
- 郭颖徐欣怡刘廷亮高伟
- 关键词: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