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继尚

作品数:52 被引量:118H指数:5
供职机构: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金属学及工艺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16篇专利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2篇天文地球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6篇套筒
  • 6篇凸起
  • 6篇中心轴
  • 6篇海底
  • 6篇封盖
  • 5篇取水
  • 5篇沉积物
  • 4篇地质
  • 4篇泥沙
  • 4篇取水装置
  • 4篇浮体
  • 3篇沙波
  • 3篇沙脊
  • 3篇能耗
  • 3篇浅地层
  • 3篇浅地层剖面
  • 3篇热带
  • 3篇人工岛
  • 3篇西太平洋
  • 3篇限位

机构

  • 52篇中国海洋大学
  • 8篇教育部
  • 3篇青岛海洋地质...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国家海洋信息...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重庆邮电大学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中国石化
  • 1篇国家深海基地...
  • 1篇胜利油田石油...

作者

  • 52篇徐继尚
  • 28篇李广雪
  • 14篇翟科
  • 9篇曹立华
  • 8篇蒲进菁
  • 6篇温琦
  • 6篇丁咚
  • 5篇田举
  • 4篇董平
  • 4篇王祥东
  • 3篇乔璐璐
  • 3篇张洋
  • 2篇李三忠
  • 2篇史经昊
  • 2篇李日辉
  • 2篇刘勇
  • 2篇邢磊
  • 2篇陈晓辉
  • 2篇马妍妍
  • 2篇李安龙

传媒

  • 6篇海洋地质与第...
  • 6篇海洋地质前沿
  • 5篇地学前缘
  • 5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海岸工程
  • 1篇地质学报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海洋湖沼通报...
  • 1篇海洋科学
  • 1篇中国地质教育
  • 1篇华东地质

年份

  • 1篇2024
  • 7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5篇2020
  • 1篇2019
  • 8篇2018
  • 8篇2017
  • 6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1
  • 2篇2009
  • 2篇2006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声学光学法泥沙浓度观测的对比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根据光学后散射传感器(Optical Backscatter Sensor,OBS)和声学后散射传感器(A-coustic Backscatting Sensor,ABS)估算悬浮沉积物质量浓度(Suspended sediment concentra-tion,SSC)的原理,在水槽实验室不同波况产生较高悬浮沉积物质量浓度的条件下运用 OBS仪器 ASM-IV(激光边界层泥沙剖面仪)和 ABS仪器 AQUAscat1000(多频声学悬沙剖面仪)观测并记录数据。然后用水槽实验抽取的水样标定光学和声学仪器,反演得到高精度的垂向泥沙浓度分布剖面。结果表明,OBS仪器 ASM-IV 上的不同光学探头测得的浊度与 SSC 可以用同一个线性关系描述,相关系数高达0.996,进而能够高精度(垂向间距1 cm)地反演垂向的 SSC剖面;对于本组水槽实验的粉土底质和不同的波况而言,声学仪器比光学仪器的量测精度低;不同频率声学仪器换能器的量测值可相差几个数量级,不同波况条件下的声学仪器反演值与实测 SSC的相关性系数在0.716~0.974变化。
胡捷徐继尚牛建伟董平秦宽宽
关键词:SSC
热带西太平洋沉积物的环境磁学特征对东亚冬季风的响应被引量:1
2022年
西太平洋暖池(Western Pacific Warm Pool, WPWP)指位于热带太平洋中、西部(包括南海南部和苏禄海)年平均水温超过28℃的广大海域。由于巨厚的表层暖水覆盖,西太平洋暖池成为全球热量和水汽交互的重要源区,对驱动温盐环流、调节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作用。东亚冬季风(EAWM)是全球气候系统中最活跃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可能会通过寒潮侵入热带地区,引起深层对流,以此加强暖池区的对流活动和降水异常,从而影响赤道地区的潜热释放。但地质历史时期西太平洋暖池与东亚冬季风的相互作用关系尚不明确。由于东亚冬季风携带的风尘中往往包含有大颗粒的高矫顽力磁性矿物,我们可以通过沉积物中磁性矿物的组合、含量、颗粒大小和形态变化,分析不同时间尺度上气候环境变化和风尘物质的输入情况,进而反演东亚冬季风的强度变化。本文对取自热带西太平洋B10钻孔的岩心样品进行了环境磁学测试,以揭示地质历史时期西太平洋暖池沉积物环境磁学特征对东亚冬季风的响应。实验结果表明,沉积物中的主要载磁矿物为低矫顽力的磁铁矿,属于亚铁磁性矿物,并含有少量高矫顽力磁性矿物。沉积物中的磁性颗粒以准单畴(PSD)颗粒为主。高矫顽力的磁性矿物含量和细颗粒磁铁矿相对含量在冰期和间冰期呈现出显著相对变化,对东亚冬季风的变化有敏感响应:冰期沉积物中高矫顽力矿物含量增多,磁性颗粒粒径变大;间冰期沉积物中高矫顽力矿物含量降低,磁性颗粒粒径变细。在干燥、寒冷的冰期,由风尘携带而来的高矫顽力磁性矿物相对含量增加,沉积物中的磁性颗粒粒径变大,反映冰期东亚冬季风强度增大;在气候温暖湿润的间冰期,风尘的输入量较小,由风尘携带的高矫顽力磁性矿物含量相对较低,沉积物中的磁性颗粒粒径变小,反映间冰期东亚冬季风的强度减弱。
侯啸林徐继尚姜兆霞曹立华张强李广雪王双翟科
关键词:西太平洋东亚冬季风环境磁学磁铁矿
可自动浮起式海水取样装置
本发明涉及海水取样领域,尤其是一种可自动浮起式海水取样装置。包括取样瓶,其中,还包括自动取样机构,所述取样瓶包括上封盖、取样瓶体、下封盖、中心轴和浮体,中心轴依次贯穿上封盖、取样瓶体和下封盖的中心,下封盖与中心轴连接,上...
徐继尚翟科徐继正
波致Gibson粉土质海床累积孔压响应的简化分析
2017年
基于累积孔隙水压的控制方程,采用有限差分法求解了波浪作用下Gibson粉土质海床的累积孔隙水压。首先采用有限差分法求解了均匀及双层海床的累积孔隙水压,通过与解析解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其次针对Gibson粉土质海床累积孔压计算量大的缺点,提出了利用等效替代法获取简化土体性质参数的思路,并设计算例予以验证。计算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时间尺度内,可将Gibson土简化为双层土体,简化运算减少了孔压计算量,方便工程应用。
张琪徐继尚
关键词:有限差分法等效替代法
一种波浪-海床相互作用模拟装置及方法
一种波浪‑海床相互作用模拟装置及方法,属于近岸海洋岩土工程、沉积动力学与流体力学实验领域。装置包括水槽,固定在支架上的造波装置,数据采集传感器,下镶在水槽下部的土槽,造波装置包括电动推杆和造波板,数据采集传感器包括置于土...
张少同郦虹逸田壮才文明征赵子茜张雅淇徐继尚李广雪李三忠
随机波浪作用下底层水沙运动的试验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通过一系列室内水槽试验,对规则波与不规则波浪荷载作用下的粉土质海床内的孔隙水压力、底层悬沙浓度以及底层水体流速的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波浪荷载的能量分布对床土的响应强度有着重要影响,尤其低频(大周期)部分的影响尤为强烈;随着超孔隙水压力累积,进而影响到底层悬沙浓度的变化;悬沙颗粒的结构和性质同样随着水动力的变化而变化,不同强度的水动力通过影响颗粒的絮凝特性而影响到悬沙颗粒的沉降和悬浮。另外,随机波浪所伴随的较强的非线性作用同样影响着悬浮体的絮凝与解体,这大大加剧了细颗粒沉积物的悬浮、运动的复杂性。
牛建伟徐继尚董平
关键词:随机波超孔隙水压力
海南岛东方岸外沙波的高分辨率形态特征
利用SIMRAD-EM3000多波束探测系统和DGPS定位系统,对海南岛东方岸外的沙波沙脊区进行了高精度探测,分析结果表明:1)从海岸到陆架底形具有明显的分带性,依次出现弱侵蚀底形段、沙波沙脊底形段和平坦底形段。沙波仅发...
曹立华徐继尚李广雪史经昊
关键词:沙脊沙波高分辨率
全新世亚洲季风演变被引量:10
2017年
亚洲季风是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东亚季风和印度季风。全新世以来季风变化历史和机制对预测未来季风变化至关重要,是季风数值模拟重要的边界条件。全新世季风变化主要受太阳辐照强度的控制,在太阳辐照变化总趋势的基础上还存在千年—百年尺度的气候突变,与北大西洋冷事件对应。8.2ka和4.2ka存在比较典型的两个弱季风事件,前者特征是高纬寒冷,后者特征是中低纬干旱。近千年以来的中世纪暖期和小冰期发生在人类活动对气候有明显影响之前,对二者变化机制的理解可以加深目前地球气候变化中是自然因素还是人类活动占主导的认识。全新世季风在整体上受太阳辐照强度变化的控制,千年至百年尺度上的气候突变与太阳活动、北大西洋气候振荡、赤道太平洋地区的SST变化等众多因素有关。季风变化尤其是快速气候变化时期的季风研究是季风气候预测的重点也是难点。全新世东亚夏季风与印度季风的变化在整体趋势上是一致的,千年—百年尺度的变化上存在相位差。而东亚冬季风(EAWM)和东亚夏季风(EASM)之间的相位关系还不明确,需要进一步研究。
丁大林李广雪徐继尚丁咚李倩王丽艳王昊寅张洋
关键词:东亚季风印度季风全新世季风降水气候突变
热带气旋沉积动力与沉积记录
2017年
热带气旋是全球最具破坏性的天气系统之一。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热带气旋的异常活动受到了各国政府、民众和学术界广泛的关注。本文分析了热带气旋对海洋沉积物"从源到汇"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表明热带气旋是陆源沉积物、有机碳和污染物通过河流向海洋输送的重要控制因素;热带气旋产生的波浪、强流和内波可造成河口和陆架沉积物再悬浮、侵蚀、液化甚至剪切破坏,对陆架沉积物向深海输送起重要作用。虽然热带气旋有随全球变暖而增强的趋势,但热带气旋发生频率与全球变暖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对未来热带气旋发生频率的预测结果也存在较大分歧,对该问题的研究需要长期、高分辨率的热带气旋记录,使用热带气旋沉积记录研究热带气旋活动规律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徐继尚李广雪田举
关键词:热带气旋台风飓风全球变暖
基于遥感分析渤海湾冬季表层悬浮体浓度变化规律被引量:3
2020年
渤海湾是三面环陆的半封闭浅水海湾,海底泥沙悬浮与输运对海洋工程与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冬季是渤海泥沙输运、海床冲刷和海底灾害的主要发生季节,但冬季观测(特别是连续观测)难度大,观测资料相对缺乏,研究冬季悬浮体分布与输运规律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海洋工程维护等具有指导意义,对认识近海物质及能量循环有重要科学价值。本文基于海洋水色卫星GOCI(Geostationary Ocean Color Imager)遥感影像资料,对渤海湾冬季悬浮体浓度进行了长达8年监测,提取2011-2017年冬季(11、12、1、2月)悬浮体浓度(Total Suspended Sediment,TSS)月平均数据,对渤海湾冬季悬浮体分布情况及输运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渤海湾冬季的表层悬浮体浓度分布呈现近岸高离岸低、南岸高北岸低的规律,悬浮体浓度的高值区主要分布于黄河口附近以及渤海湾南岸一带,该海域冬季TSS在80mg/L以上,最高可达200mg/L;海河口及辽东湾沿岸流区域各存在一个低值区,悬浮体浓度介于0-40mg/L。冬季大风天气对水体扰动剧烈,导致渤海湾海底泥沙再悬浮,风速与悬浮体浓度存在正相关性。同时,冬季渤海湾沿岸流等环流增强,使黄河口再悬浮的沉积物向渤海湾西部和北部扩散。
孙思婷徐继尚李广雪刘雪刘雪乔璐璐
关键词:OCEANCOLOR悬浮体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