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磁共振
  • 4篇动脉瘤
  • 4篇成像
  • 3篇颅内
  • 3篇颅内动脉
  • 3篇颅内动脉瘤
  • 3篇X线
  • 3篇磁共振成像
  • 2篇血管
  • 2篇血管造影
  • 2篇造影
  • 2篇随访
  • 2篇椎间盘
  • 2篇椎间盘突出
  • 2篇结节
  • 2篇孤立性肺
  • 2篇孤立性肺结节
  • 2篇肺结节
  • 2篇FISHER...
  • 2篇臭氧

机构

  • 4篇第二军医大学
  • 3篇解放军第18...
  • 3篇解放军第18...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4篇徐钐
  • 10篇温生贵
  • 3篇周四清
  • 2篇王莉
  • 2篇陆建平
  • 2篇许南亭
  • 2篇金爱国
  • 1篇毋凡
  • 1篇王继峰
  • 1篇孙婷
  • 1篇刘琦
  • 1篇周四清
  • 1篇周四清
  • 1篇许振丰
  • 1篇刘崎
  • 1篇田建明
  • 1篇马小龙
  • 1篇汪建华
  • 1篇张静
  • 1篇林道吉

传媒

  • 4篇海南医学
  • 3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中国医学计算...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2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的DCE-MRA随访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评价DCE-MRA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了5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血管内栓塞治疗后的DCE-MRA和DSA随访图像,以DSA为诊断标准,比较两者的随访结果,评价DCE-MRA随访的准确性。DCE-MRA的原始图像减影后行VR、MIP重建,并结合原始图像。结果:56例患者共61个动脉瘤进行了栓塞治疗,随访中发现40个动脉瘤完全栓塞,12个瘤颈残留,9个瘤体复发,动脉瘤的复发率为14.75%。DCE-MRA与DSA随访结果有良好的一致性(κ=0.871,P<0.005),DCE-MRA随访的准确率达到93.4%,假阳性和假阴性各2例。结论:DCE-MRA是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的一种无创、可靠、快速的影像随访方法,有助于监测术后瘤颈残留和瘤体复发,指导临床进一步治疗。
徐钐陆建平刘琦王莉金爱国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磁共振成像
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危险因素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09年
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IAN)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脑梗死和高血压性脑出血,年发病率约为2.8%。动脉瘤破裂的主要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年发病率约为8.84/10万人回,有12%的SAH患者可能在得到医疗救治前已经死亡,40%的SAH患者在出血后一个月内死亡。如果能够早期发现IAN,及时进行治疗将会大大降低其死亡率。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与IAN相关的危险因素,有针对性的对高危人群进行影像学筛查,就可以在有限的医疗资源条件下,尽可能早期发现动脉瘤并进行治疗。国内外学者对IAN的临床危险因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现就一些相关文献总结如下。
徐钐温生贵
关键词:动脉瘤
牵曳征16例临床分析
2010年
目的通过分析牵曳征的X-ray表现、好发部位及发生机理,明确牵曳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经过手术证实的16例牵曳征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性别、好发部位、影像学表现等。结果牵曳征产生于肌肉附着点,好发部位依次为腓骨上端、胫骨上端、股骨下端,男性多于女性;其病理为局部成骨细胞生长活跃,形成增生的骨性突起。结论牵曳征属于正常骨组织,一般不会出现症状及影响功能,亦无需手术治疗。
周四清温生贵徐钐许南亭
关键词:X-RAY
肾上腺神经节细胞瘤的CT和MRI诊断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分析肾上腺神经节细胞瘤的影像表现特点,提高对肾上腺疾病影像诊断的认识。方法:收集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肾上腺神经节细胞瘤的CT、MRI资料,回顾性分析病灶的影像特点并与组织病理学特征相对照。结果:所有病例均为单发病灶。右侧肾上腺病灶7例,左侧肾上腺病灶6例,病灶平均大小3.5cm×4.5cm,CT平扫为等或低密度,T1WI表现为低信号,T2WI表现为高信号,增强后早期轻度强化、延迟后进行性增强,肿瘤可有漩涡征及包绕血管、但不侵犯血管等征象,3例肿瘤内出现钙化。结论:CT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能较好地显示肾上腺神经节细胞瘤的内部结构和影像学特点,反映病灶的血供特点和病理特征,有助于与肾上腺其它病变的鉴别。
袁小东张静田建明马小龙徐钐汪建华程小青孙婷
关键词:肾上腺神经节瘤磁共振成像
X线透视引导注射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评价X线透视引导下注射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2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C臂数字减影X线机(DSA)透视引导下经皮穿刺,分别在病变椎间盘髓核内、髓核突出物及椎间孔神经根周围注射臭氧,臭氧注射量分别为6-10ml、3-5ml、10-15ml,臭氧浓度为40-60μg/ml。根据MacNab方法 ,分别评价患者治疗后1、3、12个月的治疗效果。结果 X线透视引导下穿刺成功率为100%,总有效率随时间推移而提高,术后1、3、12个月分别为71.4%(20例)、82.1%(23例)、85.7%(24例),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X线透视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射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定位方法简便快捷、准确性高、易于操作、成本低、无并症发生,是一种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
温生贵周四清徐钐许南亭
关键词:椎间盘腰椎臭氧
骨肉瘤的X线、CT、MRI影像对比诊断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总结骨肉瘤的X-Ray、CT、MRI影像特征,探讨影像学表现异同,评价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6例经手术证实的骨肉瘤的X-Ray、CT、MRI的放射学表现。结果:单纯行X-Ray检查24例,术前影像诊断准确率83%(20/24),行X-Ray、CT检查20例,术前影像诊断准确率90%(18/20);X-Ray、CT、MRI同时检查12例,X-Ray和MRI同时检查19例,术前准确率为97%(30/31)。结论:传统X-Ray应作为诊断骨肉瘤的首选方法,CT在检查诊断骨肉瘤中,应建立在X-Ray片基础上;MRI可精确的判断骨肉瘤局部范围及对骨骺、关节、骨髓腔的侵犯,提供丰富的病灶信息,对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周四清毋凡王继峰徐钐温生贵盛玉奇
关键词:骨肉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
颅内动脉瘤的CE-MRA和DSA对照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通过与DSA比较,评价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CE-MR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85例临床怀疑有颅内动脉瘤的病人行CE-MRA检查,随后1周内行DSA造影。CE-MRA采用透视触发技术和三维小角度激发快速梯度回波序列,行增强前、增强后动脉期和静脉期3次扫描,图像减影后行三维重建,重建图像包括MIP、VR和MPR,比较CE-MRA与常规DSA对颅内动脉瘤的显示。结果:发现65例病人共69个动脉瘤,CE-MRA诊断动脉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8.5%、85%、95.5%,CE-MRA上能够准确测量动脉瘤大小与瘤颈宽度,与DSA测值无统计学差异。对于瘤内血栓的显示,CE- MRA更优于DSA。结论:无创CE-MRA能有效的诊断颅内动脉瘤,所提供的三维信息对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极大帮助。
徐钐陆建平刘崎王飞王莉金爱国
关键词: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CT引导下腰椎间盘突出臭氧髓核消融术88例疗效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评价臭氧(O3)髓核消融术联合神经根周围注射O3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8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CT引导下,Ⅰ组(n=44)行椎间盘穿刺O3髓核消融术,盘内注射50μg/mlO310~20ml,盘内边缘注射混合液0.5ml,Ⅱ组(n=44)行腰椎间盘穿刺O3消融术方法同Ⅰ组,同时神经根周围注射40μg/mlO310~15ml、混合液1.0ml。两组患者分别在术后1周、3个月、6个月采用双盲法用Oswestry Low Back Pain Disability量表评估疗效。结果术后第1周Ⅰ组和Ⅱ组有效率分别为75%和90.9%;3个月有效率分别为72.7%和93.2%;6个月时分别为70.5%和88.6%。Ⅱ组较Ⅰ组在术后1周、3个月、6个月疗效均显著增高(P〈0.05)。结论 O3髓核消融术联合神经根周围注射O3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周四清明勃温生贵徐钐刘兰瓶许振丰曹先兵
关键词:椎间盘突出神经根CT引导臭氧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胰腺囊肿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评价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胰腺囊肿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有36例囊肿性病变纳入了本次研究,包括7例囊肿,13例假性囊肿,4例浆液性囊腺瘤,5例黏液性囊腺瘤,7例黏液性囊腺癌。DWI序列采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的平面回波序列,表现弥散系数(b)值取0s/mm2、500s/mm2和1000s/mm2。在DWI图像上比较各囊肿性病变的信号强度,测量并比较各囊肿性病变的ADC值。结果在b=500s/mm2的DWI图像上,所有囊肿性病变均为高信号。在b=1000s/mm2的DWI图像上,肿瘤性囊肿为明显高信号,而囊肿和假性囊肿为低信号,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当b=1000s/mm2时,囊肿和假性囊肿的ADC值明显高于肿瘤性囊肿,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囊肿与假性囊肿间以及各肿瘤性囊肿间ADC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DWI对胰腺囊肿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帮助,能够鉴别囊肿、假性囊肿与肿瘤性囊肿,但是对囊肿与假性囊肿的鉴别以及各肿瘤性囊肿间的鉴别无明显帮助。
徐钐周四清温生贵
关键词:胰腺疾病囊肿
Fisher判别在孤立性肺结节CT鉴别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Fisher判别模式对孤立性肺结节CT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49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的CT资料,按病理随访结果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两大类,对结节主要CT形态学特征进行评价,按良、恶性分组,以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的形态学征象为判别指标并行Fisher判别,采用交叉核实法估计误判概率。结果:孤立性肺结节CT征象的Fisher判别公式为Z=-0.251×1+0.563×2-0.319X3+0.261×4+0.492×5-0.101×6+0.326×7+0.329×8,误判率为12.08%,敏感性为89.32%,特异性为84.78%,鉴别诊断的准确率达87.92%。结论:Fisher判别模式能够有效的对孤立性肺结节进行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徐钐周四清温生贵
关键词:FISHER判别孤立性肺结节SPIRALSOLITARYNODULE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