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丽

作品数:5 被引量:244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N
  • 1篇地统计
  • 1篇地统计学
  • 1篇东南
  • 1篇演替
  • 1篇植被
  • 1篇植被演替
  • 1篇植物
  • 1篇碳储量
  • 1篇土壤
  • 1篇土壤微生物
  • 1篇土壤微生物量
  • 1篇女贞
  • 1篇坡地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带
  • 1篇群落
  • 1篇群落特征
  • 1篇人工林
  • 1篇微生物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国科学院亚...
  • 2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广西大学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5篇彭晚霞
  • 5篇文丽
  • 4篇杜虎
  • 4篇宋同清
  • 4篇曾馥平
  • 3篇王克林
  • 2篇范夫静
  • 2篇李莎莎
  • 1篇俞月凤
  • 1篇宋敏
  • 1篇杨钙仁
  • 1篇黄国勤
  • 1篇曾昭霞

传媒

  • 2篇生态学报
  • 1篇农业现代化研...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2篇2015
  • 3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西南峡谷型喀斯特坡地土壤微生物量C、N、P空间变异特征被引量:9
2014年
土壤微生物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成分,它推动着生态系统的能量和物质循环,被公认为土壤生态系统变化的预警及敏感指标。以西南峡谷型喀斯特坡地为研究对象,基于网格法取样,结合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揭示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空间分布与格局及其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西南峡谷型喀斯特坡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氮(MBN)、磷(MBP)、碳氮比(MBC/MBN)、碳磷比(MBC/MBP)适宜,MBC、MBN、MBP变异均很大;空间自相关性明显,除MBP最佳拟合模型为球状模型外,其他指标均为指数模型。C0/(C0+C)均<25%(4.9%—6.2%),呈强烈的空间相关,这主要由结构性变异引起。Kriging等值线图表明,MBC、MBN的高值区集中在坡中上部;MBP的格局明显不同,高值区集中在坡脚;MBC/MBN斑块较大,变化缓和;MBC/MBP的空间分布规律不明显,斑块多而破碎。西南峡谷型喀斯特坡地土壤微生物量空间分布的影响因子很多,其中,影响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的主要因子有土层厚度、pH、碱解氮。西南峡谷型喀斯特坡地土壤微生物不仅存在着小尺度的空间分布格局,而且不同土壤微生物属性的空间分布不同。因此,应采取适宜措施,激活土壤微生物活性。
范夫静黄国勤宋同清曾馥平彭晚霞杜虎文丽何铁光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量坡地地统计学
不同林龄尾巨桉人工林碳储量及分配格局被引量:22
2014年
利用桂东南桉树(Eucalyptus spp.)主产区5个不同林龄(1a、2a、3a、5a和8a)15个样点45个样地调查数据,分析桂东南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人工林的碳格局及其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尾巨桉人工林生态系统总碳储量表现为3a林龄(195.25t·hm-2)〉5a林龄(169.57t·hm-2)〉8a林龄(166.70t·hm-2)〉2a林龄(165.00t·hm-2)〉1a林龄(111.84t·hm-2);不同林龄碳储量分布格局均为土壤层〉植被层〉凋落物层,地下部分〉地上部分;其中植被层为4.87-80.54t·hm-2,占总碳储量的4.36%-48.31%,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加;凋落物层为0.92-3.25t·hm-2,占0.82%-1.91%,随林龄增加呈递减趋势;土壤层为3a林龄(162.53t·hm-2,83.24%)〉2a林龄(141.55t·hm-2,85.79%)〉5a林龄(112.26t·hm-2,60.22%)〉1a林龄(106.05t·hm-2,94.82%)〉8a林龄(84.50t·hm-2,50.69%)。(2)植被层碳储量以乔木层最大(3.10-78.97t·hm-2),占63.64%-99.25%,其中乔木层各器官碳储量以树干最大(1.58-68.84t·hm-2),占乔木层碳储量的50.90%-87.18%,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加,枝、叶、根分别占4.97%-12.17%、1.97%-22.36%和5.87%-14.57%,均随林龄而下降。(3)桂东南尾巨桉人工林生态系统年净固碳量平均为11.73t·hm-2·a-1,2a林龄(16.03t·hm-2·a-1)最大,3a林龄的固碳能力也很高,8a林龄年净固碳量与5a林龄持平,高达11.96t·hm-2·a-1,是较好的碳汇林业树种。提高桉树林的生态服务功能、降低其负面效应将有利于桉树人工林生产的发展。
文丽王克林曾馥平彭晚霞杜虎李莎莎宋同清
关键词:尾巨桉人工林碳储量桂东南
西南喀斯特典型树种光合特性的季节变化及主要影响因子被引量:11
2015年
为了解喀斯特典型植物光合作用季节变化特征,应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滇南安息香(Styrax benzoinoides Craib)、女贞(Ligustrum lucidum)和岩樟(Cinnamomum saxatile)3种喀斯特典型植物在自然生境中的光合季节动态及主要影响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女贞和岩樟的光合速率季节变化表现为4月、7月较高而1月、10月低,滇南安息香的光合速率季节变化则不明显;3种植物都出现了光合"午休"现象,但不同树种的变化曲线不同;不同季节影响3种植物的净光合速率(Pn)的因子不同:1月和10月,3种植物共同的主要影响因子为光强(PAR)和蒸腾速率(Tr),4月3种植物的主要影响因子各不相同,胞间CO2含量(Ci)和光强(PAR)是影响女贞的主要影响因子,光强(PAR)和蒸腾速率(Tr)是影响岩樟的主要影响因子,而各因子对滇南安息香的影响不显著。7月影响3种植物净光合速率的因子主要是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2含量(Ci)。光强是不同季节影响3种植物净光合速率最为主要的因子。通过对3种植物光合作用季节变化特征分析,女贞和岩樟能较好的与西南喀斯特环境相适应,而滇南安息香对西南喀斯特环境适应性较差。
付威波宋敏彭晚霞杨钙仁杜虎文丽李莎莎
关键词:光合生理女贞
喀斯特峰丛洼地不同森林类型植物和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被引量:143
2014年
研究西南喀斯特峰丛洼地人工林、次生林、原生林3个不同森林类型的6个代表性植物群落C、N、P化学计量特征及其与土壤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森林类型植物和土壤C、N、P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土壤C和N含量均为次生林最高,人工林最低,土壤P含量为人工林最高,原生林最低;植物C和P含量变化趋势为人工林>原生林>次生林,植物N含量为次生林最高,原生林最低.土壤C∶P、N∶P以及植物C∶P均为原生林显著高于次生林和人工林,土壤C∶N在不同森林类型间差异不显著;植物N∶P为次生林最高,人工林最低,植物C∶N为原生林>人工林>次生林.在不同森林类型中,乔木叶片N含量与P含量、C∶N与C∶P以及C∶P与N∶P之间均呈显著线性正相关,除了植物叶片C∶N与N∶P以及土壤C∶N与N∶P之间呈显著线性负相关外,植物和土壤的C、N、P、C∶P均无显著相关性,说明土壤C、N、P供应量对乔木叶片C、N、P含量影响不大.
俞月凤彭晚霞宋同清曾馥平王克林文丽范夫静
关键词:化学计量喀斯特峰丛洼地
中国西南喀斯特植物群落演替特征及驱动机制被引量:61
2015年
植被恢复是西南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和生态重建的关键步骤。通过总结已有的结果和分析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试验站部分试验数据,研究了西南喀斯特植被演替过程中群落的动态特征,结果发现:西南喀斯特沿北、中、南亚热带至北热带的海拔递减、气温和降雨量升高的梯度格局下,群落的高度、盖度增加,密度、科属种数量和物种多样性呈递减趋势;不同区域沿草丛、灌丛、灌乔丛、乔丛的顺向演替方向上,群落的高度、盖度增加、密度减小,科属种数量及物种多样性除北亚热带持续增加外,其他3个区域的最大值均出现在灌乔丛,乔丛反而有所下降;西南喀斯特植被演替是生物驱动因素与环境阻力相互作用的结果,不同区域不同演替阶段植被演替的建群种和关键种不同,其植物群落的稳定性受多样性和结构性的共同控制,因地质和生态环境恶劣,植被退化容易恢复难,充分理解和认识植被演替规律对西南喀斯特植被恢复和生态重建意义重大。
文丽宋同清杜虎王克林彭晚霞曾馥平曾昭霞何铁光
关键词:植被演替群落特征气候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