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曲东

作品数:167 被引量:1,890H指数:26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9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3篇农业科学
  • 49篇环境科学与工...
  • 13篇生物学
  • 3篇化学工程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理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矿业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53篇水稻
  • 52篇水稻土
  • 35篇土壤
  • 32篇铁还原
  • 18篇微生物
  • 13篇异化铁还原
  • 13篇碳源
  • 12篇群落
  • 11篇污染
  • 10篇生物炭
  • 10篇胁迫
  • 10篇旱地
  • 9篇淹水
  • 9篇玉米
  • 9篇群落结构
  • 8篇异化
  • 8篇根系
  • 7篇铁还原菌
  • 7篇小麦
  • 7篇还原菌

机构

  • 164篇西北农林科技...
  • 6篇长江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农业大学
  • 4篇仲恺农业技术...
  • 3篇河南科技大学
  • 3篇宁夏农林科学...
  • 3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中国环境管理...
  • 2篇中国药品生物...
  • 2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天津市环境影...
  • 2篇商洛职业技术...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广东工业大学
  • 1篇河南省疾病预...
  • 1篇湖北农学院
  • 1篇教育部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塔里木大学

作者

  • 164篇曲东
  • 37篇王保莉
  • 14篇易维洁
  • 13篇周莉娜
  • 10篇孙丽蓉
  • 9篇黄懿梅
  • 8篇贾蓉
  • 7篇卫亚红
  • 7篇同延安
  • 7篇毛晖
  • 7篇朱超
  • 7篇秦巧燕
  • 7篇贾陈忠
  • 5篇苟春林
  • 5篇杜建军
  • 4篇武传东
  • 4篇梁东丽
  • 4篇杨冰
  • 4篇田应兵
  • 4篇曹宁

传媒

  • 25篇西北农林科技...
  • 2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9篇农业环境科学...
  • 9篇干旱地区农业...
  • 7篇水土保持学报
  • 6篇微生物学报
  • 6篇西北植物学报
  • 5篇土壤学报
  • 3篇土壤通报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应用生态学报
  • 3篇中国土壤与肥...
  • 2篇生态学报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
  • 2篇农业环境保护
  • 2篇湖北农学院学...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现代农业科技
  • 2篇中国土壤学会...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6篇2017
  • 5篇2016
  • 6篇2015
  • 9篇2014
  • 9篇2013
  • 13篇2012
  • 15篇2011
  • 11篇2010
  • 12篇2009
  • 14篇2008
  • 11篇2007
  • 12篇2006
  • 10篇2005
  • 7篇2004
  • 5篇2003
  • 7篇2002
  • 1篇2001
16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生物质炭对水稻土中脱氢酶活性和铁还原过程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为探究添加生物质炭对淹水稻田体系脱氢酶活性及土水界面铁还原过程的影响,选择2种不同地区水稻土,采用土壤泥浆厌氧培养试验方法,分析添加不同粒径生物质炭后泥浆培养体系中脱氢酶活性、pH以及Fe(Ⅱ)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生物质炭能够提高水稻土厌氧培养体系的脱氢酶活性,促进微生物铁还原进程。脱氢酶活性和铁还原能力随着生物质炭粒径的减小而增大。未添加生物质炭的处理中,2种水稻土脱氢酶活性最大分别为3.13,2.60μg/(ml·g·min),Fe(Ⅱ)累积量最高分别为8.07,7.44mg/g;通过添加生物质炭,2种水稻土培养体系脱氢酶活性最大分别达4.35,4.18μg/(ml·g·min)、Fe(Ⅱ)累积量最高分别为9.01,8.18mg/g。典范对应分析显示,水稻土初始pH与最大铁还原潜势及达到最大铁还原速率对应的时间呈极显著相关,表明生物质炭对铁还原过程的影响因土壤性质不同而存在差异;脱氢酶活性、Fe(Ⅱ)累积量之间呈现极显著的相关关系,两者在培养过程中相互促进。
唐珺瑶贾蓉曲东李才耿茂梧
关键词:生物质炭水稻土脱氢酶
水稻土细菌群落结构的RFLP分析被引量:9
2009年
采用直接提取土壤微生物总DNA的方法,提取苗期水稻根际土和非根际土土样微生物总DNA。用细菌通用引物扩增16S rDNA基因片段,建立克隆文库。用限制性内切酶HhaⅠ进行PCR-RFLP分型,分别得到113个和110个酶切类型。采用多样性指数和优势细菌聚类比对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统计。结果表明,根际水稻土细菌的种属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比非根际土略高;在水稻根际土和非根际土中的优势细菌种群分别有3种具有完全相同的酶切类型,其余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李惠民岑剑王保莉曲东
关键词:水稻土细菌群落结构RFLP
不同淹水时间水稻土微生物群落的Fe(Ⅲ)还原能力及其与脱氢酶活性的关系被引量:5
2012年
为探讨淹水水稻土中微生物Fe(Ⅲ)还原机理,采用厌氧恒温培养方法,比较了水稻土微生物群落在淹水演替过程中,分别以葡萄糖、丙酮酸盐和乳酸盐为底物时的脱氢酶活性变化及Fe(Ⅲ)还原特征.结果显示,不同淹水时间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均可以葡萄糖为优势碳源还原Fe(OH)3,最大反应速率对应时间(TVmax)与脱氢酶活性峰值出现时间比较一致,为厌氧培养的6—8d;以丙酮酸盐或乳酸盐为碳源时,脱氢酶活性的半饱和常数Ks表现为淹水30d<12d<1d,Fe(Ⅲ)还原过程和脱氢酶活性均随淹水时间延长而显著增强;Fe(Ⅱ)生成量在91—345mg/L时,土壤脱氢酶具有最大活性.本试验表明,利用葡萄糖的脱氢过程主要发生在厌氧培养初期,脱氢酶活性是影响水稻土中Fe(Ⅲ)还原过程的重要因素;脱氢酶活性峰值出现时间与Fe(Ⅲ)还原最大反应速率Vmax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TVmax则为显著正相关.
易维洁曲东贾蓉
关键词:水稻土淹水时间碳源利用脱氢酶活性
Fe(III)的微生物异化还原被引量:19
2006年
异化Fe(III)还原微生物是厌氧环境中广泛存在的一类主要微生物类群,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可以利用Fe(III)作为末端电子受体而获能。异化Fe(III)还原微生物具有强大的代谢功能,可还原许多有毒重金属包括一些放射性核素,还可降解利用许多有机污染物,在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对异化Fe(III)还原微生物的分布、分类,代谢功能多样性以及异化Fe(III)还原的意义做了评述,旨在加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对此的了解和重视,通过学科的交叉和合作加快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
贺江舟曲东张莉利
关键词:生物修复
水稻土中铁还原菌的分离纯化及铁还原能力分析被引量:23
2008年
【目的】对水稻土中铁还原菌进行分离纯化,比较不同培养基的分离效果,研究不同菌株的铁还原特征。【方法】以四川和江西水稻土为材料,采用PTYG固体平板培养基及柠檬酸铁固体培养基(斜面)分离出兼性厌氧和严格厌氧的菌株,并通过柠檬酸铁液体培养基及Fe(OH)3培养基进行铁还原能力测定,比较不同菌株的Fe(Ⅲ)还原率大小、铁还原特征曲线,以及分别在LB液体培养基和柠檬酸铁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曲线。【结果】在以葡萄糖为碳源时,来源于江西水稻土的8个菌株对柠檬酸铁的利用率较高,铁还原率为84.34%-93.81%,而对Fe(OH)3的还原率为71.07%-90.90%;来源于四川水稻土的8个菌株对柠檬酸铁的还原率为83.78%-93.52%,而对Fe(OH)3的还原率为88.19%-99.84%。严格厌氧菌株的铁还原速率较快,在培养3 d后20个菌株的铁还原率都在90%以上,利用柠檬酸铁的铁还原率为90.49%-97.93%,利用Fe(OH)3的为94.03%-99.57%。在LB液体培养基及柠檬酸铁液体培养基中,不同菌株的对数生长期为10-25 h,前者的延滞期较短,而后者的细胞产量较大。【结论】由四川和江西水稻土中获得了对柠檬酸铁和Fe(OH)3具有高效利用率的铁还原菌株,其中严格厌氧菌株对2种铁源的利用率均明显大于兼性厌氧菌株。兼性厌氧铁还原菌株为革兰氏阴性芽孢杆菌,严格厌氧铁还原菌株为革兰氏阳性,有芽孢,属梭状杆菌。铁还原菌的生长与Fe(Ⅲ)的还原具有耦合关系。
王伟民曲东徐佳
关键词:水稻土铁还原菌分离纯化
氮肥缺失对旱地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09年
本文旨在研究氮肥缺失对旱地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采用直接提取土壤微生物总DNA的方法,对不施肥(CK)、适量施肥(F1)、和缺氮施肥(F2)3种不同施肥水平土样DNA进行提取,扩增细菌16S rDNA基因片段,建立克隆文库。用限制性内切酶HhaI和RsaI进行PCR-RFLP分析,分别得到146、187、11个酶切类型。采用α多样性的测度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统计结果表明,不同处理间土壤细菌的多样性(H′、Ds和Dg)和物种丰富度(dMa、R2和E)均为F1〉CK〉F2;λ、dMa、E和H′指数在不同施肥处理间的变异系数达到56.96%-163.1%,尤其Simpson指数λ是非常敏感的指标,处理间的差异最大,表明氮肥缺失严重影响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合理施肥有利于土壤细菌的多样性。
李杨岑剑王保莉曲东
关键词:氮肥旱地土壤细菌多样性RFLPRDNA
生物炭对水稻土厌氧培养过程中DOC及铁还原的影响
生物炭是由生物残体在缺氧情况下经高温热解产生的一类富含芳香性和醌类结构的物质,不仅在改善土壤质量及修复污染环境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还兼具电子转移功能,可调控环境中的氧化还原过程。木醋液作为生物炭制备过程的副产物之一,其环...
索慧慧曲东
关键词:生物炭溶解性有机碳铁还原
文献传递
长期施肥对黄土旱塬黑垆土氨氧化古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度的影响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制度下黄土旱塬黑垆土氨氧化古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度的变化,为提高黄土高原地区氮素利用效率、检测土壤质量变化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利用PCR-RFLP技术和Real-time PCR技术分析无肥(CK)、有机肥(M)、氮肥+有机肥(NM)、磷肥+有机肥(PM)、氮磷肥+有机肥(NPM)等5种长期施肥处理对土壤氨氧化古菌群落结构和丰度的影响。【结果】从5种施肥处理的氨氧化古菌氨单加氧酶A(amoA)的克隆文库中分别得到25、18、29、20、30种RFLP酶切类型。α多样性指数表明各施肥处理土样之间氨氧化古菌多样性差异显著,NPM处理产生的氨氧化古菌多样性最多,而M处理多样性最少。欧氏距离聚类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与对照(CK)处理土壤中氨氧化古菌群落类型趋同性系数最大,说明长期施肥处理使氨氧化古菌群落类型产生了较大变化。各施肥处理土壤中氨氧化古菌amoA基因拷贝数不同,NPM处理的氨氧化古菌丰度最高,与其它施肥处理呈显著性差异。基于amoA氨基酸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将5种施肥处理的主要的优势氨氧化古菌与来自土壤/淡水沉积物的未培养氨氧化古菌聚为一类。【结论】长期不同施肥改变了土壤中氨氧化古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度。
武传东辛亮李秀颖王保莉曲东
关键词:长期施肥氨氧化古菌
添加氧化铁对水稻土中H_2、CO_2和CH_4形成的影响被引量:34
2003年
水稻土是甲烷产生的重要源地 .厌氧条件下甲烷的形成与有机质厌氧降解产生的乙酸、H2 和CO2 有关 .氧化铁作为电子受体可有效地竞争有机质向甲烷的转化 ,其抑制作用机理可能与乙酸、H2 和CO2 的有效消耗有关 .通过向水稻土泥浆中添加无定形氧化铁和纤铁矿 ,分别测定了 2 5℃厌氧恒温培养1 0 5d过程中的H2 、CO2 和CH4 的浓度变化 .结果表明 ,添加无定形氧化铁及纤铁矿可导致H2 浓度显著降低 ;无定形氧化铁对H2 消耗的影响明显大于纤铁矿 ;添加不同氧化铁对CO2 浓度的影响与H2 浓度的变化有相同的趋势 ;添加氧化铁能显著抑制水稻土中甲烷形成 ,并导致有机碳的转移发生变化 ,使得CH4 C显著降低 ,气相中CO2 C量减少 ,而由土壤泥浆固定的CO32 -
曲东张一平S.SchnellR.Conrad
关键词:水稻土氧化铁
磷酸盐浓度对微生物铁还原过程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微生物铁还原过程对淹水稻田中水体富营养化调控具有重要的作用,但高浓度磷酸盐对氧化铁的微生物过程是否产生抑制尚不清楚.为此采用土壤泥浆厌氧培养、接种水稻土浸提液混合培养和铁还原菌纯培养等方法,探讨了磷酸盐浓度对微生物铁还原过程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在水稻土泥浆培养过程中,Fe(Ⅲ)还原速率随磷酸盐浓度增加而降低,淹水后期高浓度磷酸盐处理中的Fe(Ⅱ)累积量呈下降趋势;磷营养为4~16,mmol/L时,四川水稻土中的微生物群落能较好地利用葡萄糖和丙酮酸盐进行Fe(OH)3还原反应,江西水稻土中的铁还原微生物群落对葡萄糖的响应时间有所延迟,2种水稻土浸提液的微生物群落对乳酸盐的利用较差,反应40,d后才有明显的Fe(OH)3还原现象.在接种铁还原菌的纯培养试验中,磷酸盐浓度在小于1,mmol/L或大于16,mmol/L时均不能进行铁还原反应,表明铁还原过程对磷酸盐的调控存在浓度阈值.
易维洁曲东朱超杨冰
关键词:磷酸盐碳源利用铁还原菌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