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活血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疼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2014年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汤加减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疼痛的临床效果,并进行分析。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疼痛严重患者86例,按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6例,对照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处理,观察组除基础治疗外,采用补肾活血汤加减口服治疗,并对两组患者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观察组治疗方案:在基础治疗上给予中药补肾活血汤口服,每天1剂,早晚分服;同时中药腰部雾化,每天1次,10 d为1疗程;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治疗包括腰椎推拿+静滴5%葡萄糖250 mL,香丹注射液20 mL;5%葡萄糖250 mL,川芎嗪240 mg;甘露醇250 mL,内加地塞米松5 mg静滴qd,7 d为1疗程;对两组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93.48%(43/46)、81.58%(31/38)。两组临床治愈率具有显著性差异(χ2=3.773,P<0.05);观察组腰痛、下肢麻木、下肢放射痛、直腿抬高实验4项观察指标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较,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t=3.918,P<0.05);观察组腰痛持续时间、下肢麻木减轻或消失时间、下肢放射痛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2.098,P<0.05),且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t=2.818,P<0.05)。结论:采用补肾活血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疼痛,能够达到腰痛症状缓解明显,缩短治疗时间,临床效果疗效显著,为临床值得应用的一种方法。 方芳 邱守芳 朱旭贞关键词:中药口服 腰椎间盘突出 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与急性脑血管病病情及预后关系探讨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ACVD)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的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经颅脑CT确诊的ACVD患者100例,其中脑出血23例,脑梗死77例,并选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观察记录各组对象在入院后24 h、3 d和7 d cTnT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入院时ACVD患者cTnT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且随着病情缓解而逐渐下降。轻型与中重型ACVD患者cTn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病情越重,其血清cTnT水平检测值越高;且cTnT升高组患者的总体死亡率和平均住院日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结论 ACVD患者部分存在着cTnT的异常,并与ACVD病情严重程度有关,检测cTnT对临床辅助判断ACVD病情和预后,以及对疗效判定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朱旭贞 方芳 王奇 冯为民关键词:肌钙蛋白T 脑血管障碍 心肌损伤 达比加群酯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 2016年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多发于下肢,常见于老年患者及制动超过72h的患者,常导致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和血栓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引起患者死亡。治疗方法包括早期的溶栓+抗凝治疗与长期的抗凝治疗,但由于多数患者就诊时不能准确判断DVT持续时间,因此长期抗凝治疗是DVT患者主要的治疗方式。 顾唯恒 朱旭贞关键词:深静脉血栓 达比加群酯 有效性 安全性 多发脑裂头蚴病一例报告 2012年 1病例
患者,女,27岁,因"发作性神志不清、四肢抽搐3年"于2011年10月18日就诊于浙江省杭州市中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患者于3年前(2008年9月)在1周内突发两次发作性神志不清,四肢抽搐,口吐白沫伴双眼上翻、尿失禁而就诊,头颅CT和磁共振(MRI)显示右侧大脑额叶、颞叶、基底节、左侧颞叶共4处占位性病变,病变四周有明显的炎性水肿, 朱旭贞 马安 王越关键词:脑裂头蚴病 多发 神志不清 四肢抽搐 左侧颞叶 内科门诊 苦碟子联合桂哌齐特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32例 被引量:3 2013年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artery insufficiency,VBI)是各种原因引起椎一基底动脉系统形态机能异常,导致小脑、脑干、大脑半球后部等相应灌注区供血不足,主要临床表现为眩晕、呕吐、共济失调等,易导致急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是后循环梗死的危险信号,是神经内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朱旭贞 叶远玲 宋水江关键词: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苦碟子注射液 桂哌齐特 参麦注射液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学、脑血流动力学及血清TNF-α、IL-6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3 2013年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学、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的和观察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及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6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液流变学及TCD检查各项指标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两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6含量明显下降,观察组治疗后血清TNF-α和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能显著改善急性脑梗塞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抑制患者血清TNF-α和IL-6的合成与释放有关。 王奇 方芳 冯为民 朱旭贞关键词:脑梗塞 急性病 参脉注射液 一种防跌倒报警式睡袋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跌倒报警式睡袋,包括睡袋床单与睡袋被子,所述睡袋床单与睡袋被子中间通过缝合段连接在一起,所述睡袋床单与睡袋被子外侧设置有睡袋拉链,所述睡袋床单与睡袋被子上设置有组合式报警器,所述组合式报警器包括第一... 杨博群 冯为民 朱旭贞 冯敏萍参麦注射液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评价参麦注射液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将96例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麻醉诱导插管成功后,治疗组予参麦注射液60ml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ml静脉滴注;对照组予5%葡萄糖溶液310ml静脉滴注。在拔管后1、12、24及48h进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评分。结果两组术前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1、12及24 h 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48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两组患者MMSE评分较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发生POCD5例,对照组13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可显著改善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早期POCD的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 方芳 王奇 朱旭贞关键词:认知功能障碍 全髋关节置换术 参麦注射液 镁黄长石浸提液促进人脂肪干细胞体外成骨分化的机制研究 2013年 目的:探讨镁黄长石浸提液促进人脂肪干细胞成骨分化的机制。方法:分离培养人脂肪干细胞,制备镁黄长石浸提液母液及浓度为1%和10%的镁黄长石浸提液。采用体外培养的第3代人脂肪干细胞分别进行以下实验:①将接种于镁黄长石生物陶瓷材料上的第3代人脂肪干细胞分为2组,A组以生长培养液培养、B组以生长培养液+成骨诱导液培养。分别于培养开始前及培养开始后1、4、7 d和10 d提取培养液的上清液,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技术测定Ca、Mg、Si离子的浓度。②采用镁黄长石浸提液母液+成骨诱导液培养第3代人脂肪干细胞,分别在培养开始后1、4、7、10、14、17、21 d以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的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和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的表达情况,同时在培养开始后4、10、14、17 d测定碱性磷酸酶含量。③将培养的第3代人脂肪干细胞分为4组,Ⅰ组以生长培养液+成骨诱导液培养、Ⅱ组以1%镁黄长石浸提液+成骨诱导液培养、Ⅲ组以10%镁黄长石浸提液+成骨诱导液培养、Ⅳ组以镁黄长石浸提液母液+成骨诱导液培养。培养至第10天时,以West-ern Blot法检测4组细胞的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和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的表达情况,并测定碱性磷酸酶定量含量。结果:①人脂肪干细胞体外培养过程中镁黄长石析出离子浓度。培养过程中不同时间点的Ca离子浓度不同(P=0.001);2组Ca离子浓度总体有差别(P=0.001),进一步比较,A组各时间点Ca离子浓度均高于B组[0 d:(1.65±0.03)mmol.L-1,(1.51±0.01)mmol.L-1,P=0.001;1 d:(4.78±0.18)mmol.L-1,(2.56±0.02)mmol.L-1,P=0.001;4 d:(3.27±0.11)mmol.L-1,(1.90±0.01)mmol.L-1,P=0.001;7 d:(3.24±0.03)mmol.L-1,(2.03±0.02)mmol.L-1,P=0.001;10 d:(3.14±0.02)mmol.L-1,(2.13±0.03)mmol.L-1,P=0.000];时间因素与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P=0.001)。培养过程中不同时间点的Mg离子浓度不同(P=0.001);2组Mg离� 朱旭贞 叶永玲 宋远江 肖治刚 戴建英关键词:干细胞 人脂肪干细胞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 镁黄长石 8例食源性脑寄生虫病诊治分析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食源性脑寄生虫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8例脑寄生虫病患者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资料、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效果。结果8例患者中,脑囊虫病4例、脑裂头蚴病2例、脑肺吸虫病2例;患者中3例为本地人,5例为外地流动人员,均有生食史。出现头痛5例、癫痫发作4例、发热4例、乏力4例;8例患者头颅CT或MRI检查均有异常表现,血清特异性抗体IgG检测均阳性。用吡喹酮进行抗寄生虫治疗;治后随访,5例症状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结论影像学特征、饮食史是食源性脑寄生虫病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检测对脑寄生虫病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抗寄生虫药物治疗对脑囊虫病、肺吸虫病具有较好的疗效。 朱旭贞 王越 马安 刘晓龙 干小仙关键词:寄生虫病 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