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乐 作品数:53 被引量:125 H指数:6 供职机构: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承德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氢吗啡酮和芬太尼对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比较盐酸氢吗啡酮和芬太尼对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行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物切除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建立静脉通路后,H1组、H2组、F组患者分别静脉注射氢吗啡酮0.2mg、0.4mg和芬太尼0.2mg,5min之后常规诱导气管插管。记录患者入室后5min(T0),插管前即刻(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1min(T3)、3min(T4)、5min(T5)、10min(T6)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结果:三组药物对MAP、HR的影响存在组间差异,其中H2组不同时相MAP、HR较平稳。结论:0.4mg盐酸氢吗啡酮和0.2mg芬太尼均能有效减弱全麻气管插管引起的应激反应,且0.4mg盐酸氢吗啡酮在不同时相对患者MAP、HR的影响更小,全麻诱导插管更为平稳。 杨玲 杨爱民 李建玲 李乐 王平 李艳关键词:全身麻醉 气管插管 应激反应 芬太尼 MIF、Cyr61和Livin表达的变化情况与牙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yr61、细胞凋亡抑制蛋白Livin在人牙龈癌组织中表达的变化情况及与牙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收集牙龈癌组织标本65例、正常牙龈组织标本25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两组标本中MIF、Cyr61、Livin蛋白的表达程度,并探讨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MIF、Cyr61、Livin蛋白在牙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85%、30.77%、58.46%,在正常牙龈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4.00%、80.00%、1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牙龈癌患者的牙龈癌组织中MIF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牙龈癌患者的牙龈癌组织中Cyr61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牙龈癌患者的牙龈癌组织中L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F、Livin在人牙龈癌组织中的表达上调,Cyr61在人牙龈癌组织中的表达下调,并且与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密切相关。 王敬 许莹莹 霍峰 王鹏 李乐关键词: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CYR61 LIVIN 牙龈癌 颏下岛状皮瓣在舌癌术后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总结颏下岛状皮瓣修复舌癌术后组织缺损的临床经验。方法:对我科收治的11例舌癌术后缺损患者进行颏下岛状瓣修复,其中男性7例,女性4例,全部病例行舌癌扩大切除术,舌缺损采用颏下动脉岛状皮瓣同期修复。术后观察组织瓣生长情况以及修复效果。结果:10例皮瓣存活,皮瓣形态自然美观,舌活动灵活,基本恢复解剖形态和生理功能。术后随访12个月,未发现复发和转移。1例男性患者组织瓣上有胡须生长。1例出现皮瓣远端部分坏死,二期愈合。结论:应用颏下岛状皮瓣修复舌癌术后缺损操作简单,修复效果良好,是一种有效的修复方法。 霍峰 王鹏 苏哲君 陈喜波 李乐 王笑茹关键词:颏下岛状皮瓣 舌癌 缺损 心理健康教育对上颌赝复体修复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评价心理健康教育对上颌骨缺损赝复体修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46例赝复体修复患者,随机平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赝复体修复前后进行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照组则按照常规诊疗方法进行。比较两组患者戴用赝复体后1、3月时的满意度调查结果。结果试验组在咀嚼功能、语音功能、舒适性、吞咽流畅度方面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赝复体修复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其修复效果。 张兴乐 李乐 王鹏 霍峰 许莹莹关键词:颌骨缺损 赝复体 心理健康教育 满意度 颌骨中心性粘液表皮样癌病例报告一例及文献复习 粘液表皮样癌颌骨内少见,英文文献和国内文献报道总计约130例。本文现报道一例: 患者男,57岁,左半侧唇红及皮肤麻木。CT示邻近下颌骨骨质结构明显破坏。病理检查: 肿物6×4×2.5立方厘米,未见包膜,实性,有大小不等囊... 王洁 王兆元 钟鸣 张允凯 李乐 李锦程关键词:鳞状上皮化生 中心性 粘液表皮样癌 中间细胞 文献复习 病例报告 文献传递 COX-2、β-catenin、Survivin在人成釉细胞瘤诊断治疗中的应用 李乐 张兴乐 王鹏 刘雨 王笑茹 霍峰 陈喜波 王敬 课题研究密切结合成釉细胞瘤防治实际和肿瘤研究前沿,采用免疫组化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分析了成釉细胞瘤中COX-2、β-catenin、Survivin在基因水平、蛋白水平的表达,观察在不同类型成釉细胞瘤、恶性成釉细胞瘤、正常口...关键词:关键词:成釉细胞瘤 分子生物学方法 hTERT、c-fos、c-jun在成釉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探讨c-fos、c-jun及hTERTmRNA在人成釉细胞瘤(AB)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原位杂交法检测AB中c-fos、c-jun和hTERTmRNA的表达,同时选取正常口腔黏膜7例、牙源性角化囊性瘤(KCOT)16例作为对照。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及Kendall相关分析。结果:正常口腔黏膜无c-fos、c-junmRNA的表达,hTERTmRNA仅在1/7例正常上皮中表达。c-fos、c-junmRNA和hTERTmRNA在KCOT上皮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7%(8/11)、35.7%(5/14)和87.5%(14/16)。AB中,c-fosmRNA阳性表达率为91.5%(43/47)、c-junmRNA阳性表达率较低,为26.7%(12/45),而hTERTmRNA高达94.0%(47/50)。c-fos和hTERTmRNA在正常口腔黏膜、KCOT及AB3组间的表达差异显著(P<0.001),而c-jun的表达在各组间未见显著差异。Kendall相关分析表明,c-fos与hTERTmRNA呈正相关(rk=0.024,P<0.05)。结论:c-fos基因在AB的发生、发展及细胞的增殖中起重要作用,且可能为构成AP-1的一个主要亚基,参与AB中端粒酶活性的调节。 钟鸣 刘敬东 王洁 刘洁 李乐 侯琳 张波关键词:成釉细胞瘤 C-JUN 端粒 反转录酶 下颌种植球帽覆盖义齿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评价种植球帽固位义齿在下颌无牙颌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5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科完成种植球帽固位义齿的患者14例,粘固球帽前后进行咀嚼效率测试,戴用3个月后进行满意度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粘固球帽后全口覆盖义齿的咀嚼效率由粘固之前的(51.6±4.3)%提高到粘固之后的(70.7±5.0)%,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咀嚼满意度由粘固之前的21.4%提高到100.0%,固位满意度由粘固之前的14.3%提高到100.0%,两个方面的提高也明显,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下颌种植球帽固位义齿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 张兴乐 李乐 苏哲君 王鹏关键词:种植体 覆盖义齿 球帽附着体 补肾固齿丸对中老年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疗效及免疫因子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讨补肾固齿丸治疗中老年牙周炎患者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1月—12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中老年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n=60)。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补肾固齿丸4 g/次,2次/d,均连续治疗3个月。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牙周疗效指标、免疫因子和炎症因子以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的观察指标和中医证候总积分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的牙周疗效指标(患牙平均探诊深度、菌斑指数、附着丧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试验组的均低于对照组的(P<0.05);两组血清免疫蛋白Ig M、Ig A未发生改变,Ig G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的Ig G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炎症因子IL-6、IL-1β、C反应蛋白、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的低于对照组的(P<0.05);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降低,且试验组的低于对照组的(P<0.05)。结论补肾固齿丸辅助治疗中老年牙周炎患者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免疫功能、降低炎症反应水平。 孟凡利 霍峰 刘锐 李乐 马铮关键词:补肾固齿丸 牙周炎 炎症因子 菌斑指数 3D打印椎间融合器应用于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和矢状位平衡随访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3D打印椎间融合器应用于颈椎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和矢状位平衡。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6月~2019年6月行单节段ACDF手术的60例颈椎病患者,其中实验组30例应用3D打印钛合金椎间融合器,对照组30例应用聚醚醚酮(PEEK)椎间融合器。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平均住院日、各阶段随访的VAS、JOA评分和相关影像参数,评估疗效和矢状位平衡。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76.1±5.7)min和术中出血量(33.7±6.5)mL,均少于对照组的(85.5±6.5)min和(45.3±5.8)mL,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前JOA和VAS评分分别为(4.8±2.3)分、(7.7±1.5)分和(5.1±2.1)分、(8.0±1.6)分,术后末次随访分别为(15.5±1.3)分、(1.0±0.6)分和(14.3±1.5)分、(1.8±0.7)分,两项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组间对比末次随访数据显示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两组各影像参数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各时段的影像参数与本组术前相比有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实验组与对照组椎间高度分别为(6.8±1.3)mm、(5.7±1.4)mm,椎间角度分别为(7.3±1.3)°、(6.0±1.4)°,C_(2~7)Cobb角分别为(23.6±5.3)°、(19.3±5.4)°,T1倾斜角分别为(24.3±2.2)°和(20.3±2.6)°,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钛合金椎间融合器应用于ACDF手术治疗单节段颈椎病临床效果良好,在改善并维持椎间高度、颈椎矢状位平衡等方面优于传统PEEK融合器。 王建华 吴迪 孙贺 张义龙 信丽丽 李乐关键词:颈椎病 3D打印 椎间融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