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华

作品数:109 被引量:374H指数:13
供职机构: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6篇期刊文章
  • 32篇会议论文
  • 8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4篇天文地球
  • 25篇石油与天然气...
  • 9篇文化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39篇盆地
  • 32篇等深流
  • 28篇重力流
  • 21篇鄂尔多斯盆地
  • 18篇等深流沉积
  • 17篇奥陶系
  • 15篇深水
  • 15篇南缘
  • 14篇浊流
  • 13篇奥陶统
  • 12篇上奥陶统
  • 10篇海底扇
  • 9篇鄂尔多斯盆地...
  • 8篇岩石
  • 8篇水道
  • 5篇岩石学
  • 5篇深水沉积
  • 5篇碎屑
  • 5篇盆地南缘
  • 5篇盆地西缘

机构

  • 93篇长江大学
  • 2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1篇中国石油大学...
  • 7篇中国石油天然...
  • 5篇中海石油(中...
  • 3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广州海洋地质...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中国石油
  • 2篇中海油研究总...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东北石油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河南理工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中国海洋石油...
  • 1篇宁夏国土资源...

作者

  • 109篇李华
  • 75篇何幼斌
  • 16篇王英民
  • 14篇罗进雄
  • 14篇黄伟
  • 6篇张灿
  • 5篇李向东
  • 5篇王丹
  • 5篇唐武
  • 4篇刘娜
  • 4篇卓海腾
  • 4篇胡光明
  • 4篇胡忠贵
  • 4篇吴东胜
  • 4篇徐艳霞
  • 3篇吴嘉鹏
  • 3篇蔡俊
  • 3篇周新平
  • 2篇张旺青
  • 2篇王帅

传媒

  • 12篇古地理学报
  • 5篇地质学报
  • 4篇地质论评
  • 4篇岩性油气藏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沉积学报
  • 3篇地球科学与环...
  • 3篇中国海上油气
  • 3篇2015年全...
  • 2篇断块油气田
  • 2篇海相油气地质
  • 2篇矿物岩石地球...
  • 2篇海洋地质前沿
  • 2篇高教学刊
  • 2篇地球科学
  • 2篇第十二届全国...
  • 1篇现代地质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西北地质
  • 1篇海洋地质动态

年份

  • 5篇2024
  • 16篇2023
  • 6篇2022
  • 11篇2021
  • 4篇2020
  • 8篇2019
  • 10篇2018
  • 5篇2017
  • 5篇2016
  • 10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2
  • 1篇1996
10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莺歌海盆地中新统黄流组一段重力流沉积特征被引量:8
2014年
为揭示莺歌海盆地中新统黄一段的有利储集相,运用沉积学及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方法,基于岩心、钻测井、分析化验及三维地震资料对区内重力流沉积特征、演化规律及主控因素开展了综合分析,认为重力流沉积影响因素主要为地形、相对海平面升降、物源及构造运动等,重力流沉积可进一步识别出水道、朵叶、堤岸/溢流及泥质沉积单元.结果表明:黄一段可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SQ1-SQ3),自下而上总体呈相对海平面上升的退积特征;各层序具明显的"二分"特征,下部发育水道、堤岸/溢流及朵叶,上部多发育泥质沉积;水道以砂岩为主,堤岸/溢流为细砂-粉砂岩,朵叶为砂泥互层;陆架区重力流的发育主要受地形控制;此外,相对海平面升降、物源及构造运动等因素也起着重要作用;海底扇中扇分支水道和朵叶为有利的储集相,复合水道及堤岸/溢流沉积为潜在的储集类型.
李华王英民徐强徐艳霞邹梦君李冬
关键词:重力流海底扇莺歌海盆地
深水高弯度水道-堤岸沉积体系特征
@@深水重力流油气勘探中,发现深水沉积环境发育一种形态类似“曲流河”的高弯度水道·堤岸沉积体系,其水道分支少,弯度大,岩性主要为砾岩、砂岩;堤岸多为细砂、粉砂岩;朵叶主要为砂泥互层,整个沉积体系外部形态为条带状。通过全球...
李华何幼斌王振奇
珠江口盆地文昌13-6油田珠江组一段滨浅海相沉积特征
文昌13-6油田位于珠江口盆地珠三坳陷琼海凸起东倾没端,是一个受近东西向展布断层控制、基底地形及差异压实作用的断鼻断块构造。该油田为低阻低渗,但储量规模较大、动用程度较低,具有较大开发调整潜力。在区域构造、海平面变化、水...
刘娜李华何幼斌叶蓉
关键词:珠江组等时地层格架沉积相油气勘探
长江大学“沉积岩石学”课程教学团队建设与思考
2024年
在长江大学“沉积岩石学”课程的建设过程中,课程组视师资队伍建设为重中之重,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回顾建设历程,将教学团队建设划分为奠基阶段、发展阶段和成型阶段。三个阶段师资建设的总体方针是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发挥“传帮带”的优秀传统,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策略,狠抓青年教师的培养,保持和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促进教学团队的可持续发展。面对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新形势,教学团队应在学术带头人培养、国际化建设和实验教师能力提升等方面加强建设。
罗进雄何幼斌胡光明李华
关键词:沉积岩石学师资队伍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奥陶系拉什仲组复合水道沉积特征及演化被引量:2
2023年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奥陶系拉什仲组发育一套砂泥互层的深水重力流沉积,其下部重力流复合水道发育。综合野外实测、薄片和粒度分析等,探讨复合水道沉积特征、形成过程及主控因素,最终建立其沉积模式。结果表明:(1)研究区发育5种岩相和3种岩相组合,即块状层理砾屑灰岩相(Cm)、粒序层理细—粉砂岩相(Sg)、平行层理砂岩相(Sp)、交错层理粉砂岩相(Sc)、水平层理(泥)页岩相(Sh),分别代表碎屑流沉积(Cm)、浊流沉积(Sg, Sp, Sc)及深水原地沉积(Sh);(2)根据复合水道内部单一水道形态、岩相组合及粒度等将复合水道分为4个期次,反映重力流能量由强到弱的变化过程;(3)复合水道多期次发育与相对海平面升降、沉积物供给、构造运动和重力流规模及能量变化密切相关;(4)重力流沉积为斜坡—盆地环境中复合水道沉积模式。该研究可补充对研究区重力流水道认识,为油气勘探提供借鉴。
谈梦婷李华何幼斌葛稳稳孙玉玺冯斌于星
关键词:重力流浊流奥陶系鄂尔多斯盆地
深水交互作用沉积研究进展——以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为例被引量:5
2015年
深水区水动力条件复杂多样,重力流、等深流与内波及内潮汐等作用均显著,其相互作用明显,并形成丰富多样的沉积体。根据地震资料,对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重力流与等深流交互作用沉积的类型、特征及沉积模式进行了研究。研究区重力流与等深流极其活跃,发育典型的重力流与等深流交互作用沉积,包括峡谷、单向迁移水道、大型长条状漂积体、限制型漂积体及陆坡席状漂积体等。中上陆坡区发育北东向迁移水道、大型长条状漂积体及少量陆坡席状漂积体,为重力流与北东向运动的中层水等深流共同作用区。中下陆坡区发育南西西向迁移水道、朵叶、水道-堤岸、大型长条状漂积体、限制型漂积体及陆坡席状漂积体等,重力流与深层水等深流作用明显。重力流与等深流交互作用可形成单向迁移水道,迁移方向与等深流运动方向相同。等深流可对重力流沉积物进行搬运、改造、再沉积并形成漂积体、偏转型的朵叶和不对称堤岸。
李华何幼斌王英民裴羽
关键词:重力流等深流珠江口盆地
“沉积岩石学”课内实践体系建设与改革
2023年
实践分析能力的提升是“沉积岩石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紧扣课程教学大纲,结合长江大学油气勘探特色,借助南北方地质标本长廊、大型湖盆沉积模拟实验室,以及长江、汉江、后官湖等地域优势,注重现代与古代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研讨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相结合、专业与思政相结合,构建和完善了具有本校特色的课内实践体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李华徐艳霞何幼斌
关键词:教学改革沉积岩石学
陕西富平地区上奥陶统赵老峪组等深流沉积特征及影响因素被引量:4
2017年
陕西富平地区上奥陶统赵老峪组发育等深流沉积。以实测剖面、岩石光面、薄片资料以及地球化学资料为基础,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赵老峪组等深积岩类型、层序以及等深流沉积发育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1)赵老峪组发育灰泥等深积岩和粉屑等深积岩2种类型,识别出由单一的灰泥等深积岩以及灰泥等深积岩与粉屑等深积岩组成的2种等深积岩层序;(2)等深流水团温度越低,盐度越高,则等深流强度越大;(3)等深流水团水温由高变低、再变高,盐度由低变高、再变低,可能造成了等深积岩层序由细变粗、再变细;(4)古水深变大、古气候变干热、古盐度变低有利于等深流和等深流沉积的发育。
黄伟何幼斌李华刘朱睿鸷
关键词:等深流等深积岩上奥陶统
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沉积岩石学”课程育人模式
2023年
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塑造是高等教育专业课程的重要教育目的。课程组通过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建设网络及教材等资源,构建理论、课内实践及野外实习教学体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改革评价方式,融入课程思政,建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沉积岩石学”课程育人模式,激发了学生兴趣,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李华何幼斌罗进雄胡忠贵胡光明高达韩登林胡九珍
关键词:沉积岩石学教学改革育人模式
台湾峡谷中段沉积特征及流体机制探讨被引量:5
2013年
海底峡谷、高弯度水道等深水沉积单元中的流体活动方式是人们关注的热点。本次研究利用高分辨地震资料,结合地形地貌特征对台湾峡谷中段的沉积特征及流体活动方式进行初步探讨。台湾峡谷中段发育内堤岸(inner levee),它成层性好、地层产状倾斜,地震反射特征与峡谷西岸和下覆滑塌体明显不同,内部结构表现为逐级上超的特征,以侧向加积为主。曲流河和深水高弯度水道的点坝均发育于河(水)道拐弯处,由于离心力作用,沉积物在凸岸堆积形成点坝。该内堤岸位于峡谷中段直线型地段,不具备形成点坝的地形地貌条件,综合分析认为该内堤岸是由垂直于峡谷轴向、自西向东的底流与沿峡谷向下的重力流交互作用形成的。
徐尚王英民彭学超杨彩虹李华曹健志郑贵春赵亚楠
关键词:重力流底流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