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 作品数:14 被引量:96 H指数:6 供职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肺运动试验参数峰值摄氧量与心率变异指数、收缩压恢复比、中部前心房钠尿肽的关系 被引量:5 2023年 目的 探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肺运动试验参数峰值摄氧量(peak VO_(2))与心率变异指数(HRI)、收缩压恢复比(SBPR)、中部前心房钠尿肽(MR-proANP)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79例CHF患者(CHF组)及63例冠心病患者(对照组)。比较不同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CHF组患者及对照组患者peak VO_(2)及HRI、SBPR、MR-pro ANP水平。分析CHF患者peak VO_(2)与HRI、SBPR、MR-pro ANP水平的相关性,以及CHF患者peak VO_(2)、HRI、SBPR、MR-pro ANP水平与NYHA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比较预后较好组及预后不良组CHF患者peak VO_(2)、HRI、SBPR、MR-pro ANP水平。分析peak VO_(2)、HRI、SBPR、MR-pro ANP水平及联合检测评估CHF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 不同NYHA心功能分级CHF组患者peak VO_(2)及HRI均小于对照组患者,SBPR及MR-pro A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YHA心功能分级Ⅳ级CHF患者peak VO_(2)小于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Ⅲ级CHF患者,HRI小于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CHF患者,SBPR及MR-pro ANP水平均高于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Ⅲ级CHF患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HF患者HRI与peak VO_(2)呈正相关(r=0.308,P=0.006);CHF患者SBPR、MR-pro ANP水平与peak VO_(2)呈负相关(r=-0.276,P=0.014;r=-0.319,P=0.004)。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HF患者peakVO_(2)、HRI与NYHA心功能分级呈负相关(r=-0.313、-0.344,P均<0.001);CHF患者SBPR、MR-pro ANP水平与NYHA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0.353、0.308,P均<0.001)。预后不良组CHF患者peak VO_(2)及HRI均小于预后较好组CHF患者,SBPR及MR-pro ANP水平均高于预后较好组CHF患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联合检测peak VO_(2)、HRI、SBPR、MR-pro ANP水平评估CHF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均大于各指标单独检测,且差异均有统 李华 曹效 董丹丹 吴昊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 心肺运动试验 心率变异指数 缬沙坦/氨氯地平治疗难治性高血压102例 被引量:14 2014年 目的:观察复方制剂缬沙坦/氨氯地平治疗难治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难治性高血压患者102例,采取病例自身治疗前后血压进行对照研究,给予患者缬沙坦/氨氯地平85mg/日或170mg/日,早起后口服;每天记录一次血压、心率、临床症状和不良反应等情况;疗程8周;期间4周左右可视血压情况加用其他药物;治疗前后检测血生化、血常规和尿常规等。结果:本组102例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经治疗后血压达标率达94%,各项生化检查指标无明显改变。结论:复方制剂缬沙坦/氨氯地平是有效治疗难治性高血压的药物。 邓可武 周玉杰 史冬梅 王国宏 杨士伟 吴昊 董丹丹 张颖 李华 杨青苗 马长生关键词:难治性高血压 临床疗效 双向格林术后心血管造影特征分析 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分析双向格林术后并发症及心血管造影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38例先天性心脏病双向格林术后患者(男性24例,女性14例)接受心血管造影检查.年龄(7.8±5.6)岁,双向格林术至造影间隔时间为(4.1±1.9)年.所有患者均行上腔静脉及肺动脉造影,并测量肺动脉-上腔静脉连续压力.结果 38例患者肺动脉平均压力为(14.8±4.5)mm Hg(1 mm Hg=0.133kPa),上腔静脉平均压力为(15.4±5.4)mm Hg;肺动脉到上腔静脉连续测压均无压力阶差.其中9例出现肺动脉压力升高,年龄为(6.6±4.7)岁,其上腔静脉平均压力为(22.9±5.1)mm Hg,肺动脉平均压力为(21.5±2.9)mm Hg.心血管造影提示14例患者[年龄(7.9±4.6)岁]出现静脉侧支血管,其中2例成功行经导管封堵术.侧支血管组上腔静脉压力[(17.8±7.2)mmHg比(14±3.6)mm Hg,P<0.05]及肺动脉压力[(16.7±5.7)mm Hg比(13.7±3.4)mm Hg,P<0.05]均高于无侧支血管组(n=24).14例静脉侧支血管分布:后纵隔侧支12例,其中合并前纵隔侧支3例,合并中纵隔侧支1例;单独中纵隔侧支血管2例.2例患者肺动静脉瘘形成,其中单发囊状瘘和多发动静脉瘘各1例.2例患者存在体肺动脉侧支血管,均成功行经导管栓塞术.结论 双向格林术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心血管造影检查能够早期发现并指导治疗. 闫朝武 赵世华 张戈军 蒋世良 李华 徐仲英 凌坚 郑宏 张岩 王云关键词:心血管畸形 心血管造影 手术后并发症 肥厚型心肌病心肌MRI延迟强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2010年 目的 搜集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脏MRI资料,分析其受累心肌对比剂延迟强化特点.方法 应用心脏MR技术检查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并行心肌对比剂延迟显像,依据9节段分析法分析受累心肌对比剂延迟强化节段范围及程度等.应用t检验对延迟与非延迟强化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54例患者接受心肌对比剂延迟显像,其中受累心肌节段出现延迟强化的患者共95例,无延迟强化者59例.延迟与非延迟强化组受累节段厚度[分别为(24.8±5.5)和(20.4±3.8)mm,t=3.82,P〈0.05]以及受累节段数[分别为(3.3±1.9)和(2.4±1.7)段,t=2.26,P〈0.05]比较,前者均大于后者;而患者年龄比较,延迟强化组低于非延迟强化组[分别为(46.0±15.2)和(55.0±11.9)岁,t=-3.67,P〈0.05].按照强化的形态,弥漫性强化62例,局限性强化33例.共14例患者接受了酒精消融术治疗,所有患者术后心肌延迟显像均可见明确的局限性强化影.结论 肥厚型心肌病MR对比剂延迟强化患者在受累节段厚度、数量以及年龄等各方面都明显不同于非强化患者. 闫朝武 赵世华 李华 蒋世良 陆敏杰 张岩 韦云青 凌坚 方纬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图像增强 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左心室心尖部室壁瘤患者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17 2016年 目的:分析总结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左心室心尖部室壁瘤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2007-01至2013-01共1 194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在北京同仁医院接受检查,其中23例(1.94%)合并左心室心尖部室壁瘤,男19例,女4例。所有患者均除外冠心病,并接受超声心动图和心血管造影检查。结果:23例患者中,左心导管检查证实其中21例患者左心室中部存在梗阻,其中7例患者同时合并左心室流出道梗阻。21例左心室梗阻患者收缩期压差为(56.8±12.9)mm Hg(1 mm Hg=0.133 k Pa);另外2例患者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左心室室壁最大厚度为(21.8±6.3)mm,左心室横径(39.4±5.2)mm。心电图检查提示,3例患者合并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血管造影检查发现,6例患者合并冠状动脉肌桥,并且均位于冠状动脉前降支。(2.7±1.3)年随访过程中,5例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其中2例患者充血性心力衰竭加重,3例患者发生室性心动过速。结论:肥厚型心肌病伴发左心室心尖部室壁瘤最常见于左心室中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其中部分患者同时合并左心室流出道梗阻。这些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高,早期准确诊断对指导临床治疗至关重要。 李华 闫朝武 徐仲英 李建荣 孟红 王浩 孙洁静 吕建华 刘琼关键词:心脏室壁瘤 疾病特征 红细胞分布宽度和白细胞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 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 观察红细胞分布宽度和白细胞水平与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方法 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590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分为冠心病组383例和对照组207例,并按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将冠心病组分为不同的亚组,计算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评分,比较各组间红细胞分布宽度和白细胞水平的差异,以及分析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结果 冠心病组红细胞分布宽度和白细胞水平分别为(13.06±0.57)%、(6.33±1.56)×10^9/L,明显高于对照组(12.63±0.49)%、(5.86±1.29)×10^9/L(t=9.771、3.728,均P=0.000),并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而升高(F=51.454、7.544,均P=0.000),且与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414、0.111,P=0.000、0.030);红细胞分布宽度与白细胞水平呈正相关(r=0.108,P=0.009).红细胞分布宽度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显示,红细胞分布宽度的界值为12.75%,ROC曲线下面积为0.723(95% CI:0.680~0.765),诊断的敏感度为67.6%,特异度为65.2%. 结论 红细胞分布宽度和白细胞水平在冠心病患者中明显升高,且与冠状动脉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是冠心病的独立预测因子. 孙洁静 刘德平 李华 李辉 张妮关键词:冠心病 红细胞聚集 白细胞 左心室中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临床及造影特征分析 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 分析左心室中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的临床及心血管造影特征.方法 5例(男:女=3:2)临床诊断为左心室中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患者,年龄16~73(44±22)岁.所有患者均接受左心导管及心血管造影检查,并记录左心室心尖部-左心室基底部-左心室流出道-升主动脉连续压力.结果 5例患者中胸闷气短者4例,其中2例合并晕厥.所有患者心前区均可闻及收缩期杂音,且均存在左心室壁肥厚,室间隔厚度为19~31(23.8±5.4)mm,左心室舒张末期横径为35~55(43.4±7.4)mm,左心室射血分数为53%~70%、平均为(64.2±6.9)%.5例患者均存在左心室高电压伴异常Q波,其中1例患者合并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另有1例患者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左心导管检查证实收缩期左心室中部均存在梗阻,其中1例患者同时合并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左心室中部收缩期压力阶差为45~102(68.6±24.1)mm Hg(1 mm Hg=0.133 kPa).心血管造影检查提示前降支中段肌桥1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例.另外,2例患者合并左心室心尖部室壁瘤.结论 左心室中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临床特征不同于其他类型的肥厚型心肌病,完善的左心导管检查及造影有利于诊断并指导临床治疗. 闫朝武 赵世华 李华 蒋世良 徐仲英 凌坚 郑宏 张戈军 张岩关键词:心肌病 肥厚性 心血管造影术 心脏导管插入术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临床特征及肥厚节段分析 被引量:14 2010年 目的 对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临床特征及其受累肥厚节段的分布和程度进行分析.方法 连续收集2004年3月至2007年3月225例临床诊断或可疑的肥厚型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症状、体征、心电图检查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等.所有患者均接受心脏核磁共振检查.依据9节段分析法分析受累节段范围、程度等.结果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男163例,女62例,平均年龄(50.4±14.5)岁.28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临床无症状,系通过体检发现.197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其中11例伴发晕厥.216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电图异常,73例患者有明确家族史.126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可闻及收缩期杂音.超声心动图发现95例患者合并左心室流出道梗阻,32例患者伴发二尖瓣关闭不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合并高血压50例,合并冠心病14例,合并糖尿病5例.225例患者左心房前后径平均为(39.4±8.3)mm,左心室舒张末期横径平均为(47.8±5.5)mm.依据9节段分析法,32.1%的节段受累.非对称性肥厚患者222例,其中室间隔受累198例,对称性肥厚患者3例.心尖受累67例,其中单独心尖受累24例.98例患者室间隔和左心室前壁同时受累.所有室间隔肥厚患者室间隔平均厚度为(23.0±5.2)mm.其中伴发左心室流出道梗阻患者室间隔平均厚度为(24.3±5.3)mm,高于无梗阻患者(21.6±4.6)mm,P<0.05.所有心尖肥厚患者心尖平均厚度为(15.6±3.4)mm.结论 我国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男性比例较高,临床发病时间较晚.心脏磁共振能很好地评估肥厚型心肌病各个亚型的病理解剖学特征,是准确诊断肥厚型心肌病的有效方法. 闫朝武 赵世华 李华 蒋世良 陆敏杰 张岩 韦云青 凌坚 方纬关键词:心肌病 肥厚性 磁共振成像 左心室心肌脂肪替代的临床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 回顾性分析左心室心肌发生脂肪替代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意义。方法 心血管CT筛查示左心室心肌脂肪替代患者45例(男28例,女17例)纳入本研究,平均年龄(51.9±14.7)岁。以左心室心肌CT值≤-30Hu为左心室心肌脂肪替代标准。分析左心室心肌脂肪替代患者左心室受累节段、受累程度等。结果45例患者中冠心病患者25例(男20例,女5例),平均年龄(61.2±10.4)岁。非冠心病患者20例(男8例,女12例),平均年龄(57.8±13.3)岁。冠心病患者单支病变占56%,双支病变占20%,三支病变占24%,合并室壁瘤形成者3例,合并左心室附壁血栓者1例,平均左心室横径(54.5±9.4)mm,平均左心室射血分数(51.8±13)%。非冠心病组患者扩张型心肌病患者3例,房间隔缺损1例,风湿性心脏病1例,其余15例患者心内结构未见异常,平均左心室横径(51.1±9.1)mm,平均左心室射血分数(59.4±13.9)%。冠心病患者脂肪替代均位于左心室梗死区,表现为心内膜下条带状或线状低密度区,其中伴左心室室壁变薄(〈5mm)患者2l例,18例患者脂肪替代累及左心室心尖部,其次为室间隔远段(15例)和左心室前壁远段(11例),室间隔中段和前壁中段患者各7例,左心室基底段受累患者仅1例。非冠心病患者脂肪替代主要累及室间隔,表现为条带状脂肪替代17例,小片状替代3例,其中室间隔中段受累11例,室间隔远段10例,心尖部9例,脂肪替代累及左心室壁问患者14例,累及心内膜下患者10例,其中4例患者左心室壁间与心内膜下均受累。结论冠心病与非冠心病患者左心室心肌脂肪替代在受累部位、形态等方面不同,了解这些差异对判断左心室心肌脂肪替代的病因有重要意义,非冠心病患者左心室脂肪替代的临床意义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闫朝武 赵世华 李华 蒋世良 凌坚 张岩 吕滨 陆敏杰 曹程 祁晓鸥 杨敏福 方纬关键词:心肌梗死 磁共振成像在鉴别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室壁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 探讨心脏磁共振成像(MRI)鉴别诊断心肌梗死后左心室真、假性室壁瘤的价值.方法 分析经病理证实的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室壁瘤患者共26例(男22例,女4例).所有患者均行心脏MRI、超声心动图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59.3±9.3)岁.其中胸闷气短24例,15例伴发高血压.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左心室真性室壁瘤22例,假性室壁瘤4例;左心室附壁血栓5例,左心室射血分数为36.9%±9.1%.心脏MRI发现24例患者受累左心室壁厚度<5.5 mm,2例患者厚度5.5~8.0 mm.24例患者左心室室壁存在矛盾运动,2例患者受累室壁无运动;左心室舒张末期横径(67.8±9.3)mm,室壁瘤最宽处直径(35.1±13.8)mm.心脏MRI诊断真性室壁瘤23例,假性室壁瘤3例,7例患者左心室存在附壁血栓.与病理结果对照,心脏MRI诊断结果与病理一致,而超声心动图检查误诊假性室壁瘤1例,漏诊左心室附壁血栓2例.结论 心脏 MRI 能够准确鉴别心肌梗死后左心室真、假性室壁瘤. 闫朝武 李华 赵世华 蒋世良 陆敏杰 张岩 凌坚 韦云青 杨敏福 方纬 赵红关键词:心肌梗死 磁共振成像 心脏室壁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