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对虾
  • 1篇性疾病
  • 1篇中国对虾
  • 1篇生物学
  • 1篇胚后发育
  • 1篇器官
  • 1篇侵染
  • 1篇青鱼
  • 1篇无公害
  • 1篇无公害防治
  • 1篇细胞病变
  • 1篇细菌性
  • 1篇细菌性疾病
  • 1篇免疫
  • 1篇免疫标记
  • 1篇咀嚼
  • 1篇咀嚼器官
  • 1篇疾病
  • 1篇发育生物学
  • 1篇病毒病原

机构

  • 3篇大连水产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3篇李华
  • 1篇张立人
  • 1篇黄灿华
  • 1篇刘焕亮
  • 1篇翟宝香
  • 1篇李强
  • 1篇王斌
  • 1篇姜传俊
  • 1篇石正丽
  • 1篇付雷

传媒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中国病毒学

年份

  • 1篇2009
  • 1篇1997
  • 1篇199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两种病毒侵染中国对虾后细胞超微病理学变化与免疫标记被引量:12
1997年
应用电子显微技术研究人工感染的中国对虾病毒病原及其宿主细胞超微病理学变化。结果显示病虾体内存在球状与杆状两种病毒病原,有时在同一病虾组织的同一细胞中可见两种病毒同时侵染现象,该现象提示存在复合感染的可能。利用胶体金免疫标记技术对感染病虾细胞质中出现的球状病毒作定位标记,初步结果表明已分离提纯的球状病毒与感染病虾细胞质中观察到的病毒粒子性质基本相同。病毒侵染后,细胞内主要的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均发生了显著变化;侵染后期,可见溶酶体及多种膜性结构大量增生、细胞核被一些微管样结构包裹等特殊变化的发生。
黄灿华石正丽张立人王斌李华
关键词:中国对虾病毒病原细胞病变免疫标记
青鱼咀嚼器官胚后发育生物学的研究被引量:3
1990年
通过显微解剖、肉眼解剖、石蜡切片、扫描电镜观察和硬度值测定等方法,观察全长5.6—330mm青鱼标本370尾,描述了青鱼咽骨和咽齿形态发育和咽齿更换、固着规律的组织学特点及角质垫形态发育和组织学特点;论述了咽齿发育阶段和更换、固着特点以及咀嚼器官发育与食性转化关系。为制定饲养青鱼生物学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刘焕亮李华翟宝香刘伟
关键词:青鱼咀嚼器官发育生物学
大连地区刺参细菌性疾病及无公害防治技术研究
应用传统的细菌学方法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对2004~2006年间大连地区正常和患病刺参优势菌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研究:通过对刺参、剑尾鱼和小白鼠等多种途径和不同生长阶段个体进行人工感染实验,确定了病原菌,并对主要病原菌的毒...
李华李强乔帼谷杰泉付雷王扬姜传俊
关键词:刺参细菌性疾病无公害
共1页<1>
聚类工具0